APP下载

文旅融合背景下大运河江苏段传统美术资源文创开发与产业化路径

2023-10-23吴锡平

海外文摘·艺术 2023年5期
关键词:大运河文旅文创

□吴锡平/文

文旅融合背景下,各地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得到了深层次的开发。大运河江苏段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包含了丰富的传统美术资源,如何加快传统美术资源深层次文创开发,并依托市场化进程,促进产业化发展,成为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实践证明,大力推动传统美术资源文创开发,不仅能够有效活跃传统美术资源,提升大运河江苏段文旅领域影响力,而且还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收益,“以开发促保护”,为大运河江苏段的文化遗产保护给予更好的支持。本文立足文旅融合背景,并依托大运河江苏段传统美术资源对文创开发与产业化路径进行探究。

1 大运河江苏段传统美术资源开发必要性

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全长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纵贯在中国华北大平原上,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至2020年大运河历史延续已2500余年。大运河对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大运河的开通,极大活跃了南北之间的经济往来,大运河汇聚了无数历史文化元素,成为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的“主轴线”,很多的历史大家、文学大家、美术大家等都以大运河为描摹创作对象。同时,大量民俗文化活动也依托大运河为重要发展土壤,千百年来累积了大量文学美术成就。

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项目是一个大跨度的整体连线型文化遗产项目,而江苏段更是大运河的关键组成部分,从古至今孕育出的美术资源相当丰富,其特有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为美术创造提供了广阔的资源支撑[1]。

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智慧力量的体现,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能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给予有力的素材资源支持。无论是传统美术作品还是现代美术佳作,都需要有足够的文化内涵、相应的资源底蕴,才能在创作表达上更加有底气,才能更好地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从而有利于美术作品历史文化层面的传承与弘扬。

在文旅融合的趋势下,江苏等大运河沿线省份,在文旅资源的实际开发利用上纵深融合,不同地区组织开展的系列展播活动持续增多,为活跃文旅融合环境氛围起到重要作用。现代人文明素养与文化水平显著提高,文旅活动组织开展中,更加倾向于文化内涵解读,注重对不同文化内容的传承与弘扬,大运河江苏段传统美术资源文创开发及产业化发展势在必行。

2 文旅融合背景下大运河江苏段传统美术资源开发路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为实现大运河江苏段传统美术资源的深层开发、深层利用、有效提升,要把握文旅融合的大趋势,对大运河传统美术资源进行深挖、提炼,将传统美术资源以产业化方式更好地传播呈现,在全方位满足社会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础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2.1 加快特色文旅产业开发

大运河江苏段传统美术资源十分丰富,是彰显江苏人文魅力的一张名片,对活跃文旅环境氛围,提升整体层面向心力、凝聚力有着重要意义。当前,大运河江苏段传统美术资源的开发项目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现代文旅融合背景剖析不难发现,以往针对传统美术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存在很多“短板”。例如,以往传统美术资源开发过于宏观,体现得比较综合,缺少特色层面的针对性解读,实际推出的特色项目比较少;大运河沿线有很多省份,以传统美术资源为依托推出的项目内容同质化倾向严重,弱化了文旅产业的发展后劲,难以提高传统美术资源在市场层面的影响力[2]。现代文旅融合背景下,各地为突破竞争,更加注重对“特色”的解读。为此,对大运河江苏段美术资源的开发,要进行再深挖、再提炼,注重形成江苏段所特有的文旅产业项目,以求在千篇一律的文旅环境中脱颖而出。

以大运河江苏段传统美术资源为依托,打造特色文旅产业项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非单一部门机构能够完成,政府必须要发挥好主导作用,致力于实现不同层面资源的整合利用,才能将传统美术资源特色开发得更加到位。地方主管部门要全方位做好支持大运河传统美术资源开发利用的工作,鼓励专门美术技术人员进行各种形式的美术创作。美术技术人员要推陈出新,在美术作品中对大运河进行更好的书写表达,书写大运河江苏段新传奇。放眼其他地区的文旅产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果的文旅产业项目,离不开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新品佳作的杠杆式支持和它们所发挥的节点式作用。要想实现大运河江苏段特色文旅产业发展突破,需要依托大运河传统美术资源创造出更多的优秀作品。目前,已有不少依托于大运河江苏段传统美术资源而创作出的优秀美术作品:温恒杰的《大运河新颜——徐州段》选用工笔淡彩方式对徐州市区穿行大运河进行了描绘。张凡的《大运河新颜——宿迁段》,选择水墨设色写意法,对大运河宿迁段进行描绘。栾剑的《大运河新颜——淮安段》充分考虑了运河与淮安城的基本关系,注重从纯粹与抽象的艺术层面对这座“运河之都”进行了深化表达[3]。江苏省金坛刻纸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兆群,策划并发起的项目《大运河》长卷刻纸,在长达百米的宣纸上,运用阴刻和阳刻两种表现手法,以蜿蜒穿行的刀法,灵动的线性,展现了运河两岸的风景建筑、市井生活等内容……利用以上推陈出新的美术佳作力作,能让江苏段大运河艺术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引领特色文旅发展的产业方向。

2.2 加快文旅创意项目开发

创新,是深化文化艺术产业快速发展、转型突破的重中之重,在大运河江苏段传统美术资源文创开发及产业化发展上要更有“创意”。首先,围绕大运河江苏段文创开发及产业化发展,要树立人民主体意识,无论是何种类型的文旅创意项目,其最终目的都是服务于社会大众,因此要着眼于社会大众需求,深入人民群众,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调查研究活动,听取社会大众的意见想法,通过不同社会层面意见想法的融合支撑,确保文旅创意项目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元;确保文旅创意项目开发经得住考验,跟得上与时俱进的开发趋势,让文旅创意项目开展得更加深刻、更加到位。其次,在文旅创意项目开发上,要注重融入更多先进技术手段,通过互联网技术等实现对大运河江苏段传统美术资源的深化开发,实现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同步推进,以期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2.3 打造特色传统美术品牌

文创开发及产业化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面临着很多挑战。开发及产业化初期阶段,更多的是依赖资源投入,伴随深层次开发进程的持续推进,则更加依赖对品牌的塑造,只有打造过硬的美术品牌,以品牌唱响市场空间,才能得到来自社会大众真正的认可、点赞。以大运河江苏段传统美术资源为依托打造美术品牌,需要对大运河江苏段进行深挖,从建成之初到今天,大运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彰显着当时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对大运河不同阶段的不同传统美术资源进行梳理,有助于文创设计与产业化的深化实践。在深化传统美术作品打造上,还要注重融入文旅产业,借助不同形式平台对传统美术品牌进行深化解读,使传统美术作品品牌的影响力更大,更能深入人心[4]。例如,2012年“千年运河 水韵江苏——‘大运河记忆’”国家文化公园主题品牌及文创产品在第二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主会场首次发布,主办方围绕品牌进行了独特的设计,传达了品牌独特的设计理念,展示了极富创意的时尚文创产品,并呈现了一场丰富的运河文化盛宴。

2.4 推动传统美术产业集群发展

在地方支持下,大运河江苏段相继出现了围绕传统美术资源进行产业开发利用的企业,这些企业推出的产品品系多样、种类繁多,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这些企业的发展模式过于单一,产业发展过于分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表现出的竞争力较为有限,影响力也明显不够。为此,必须要大力推进以大运河传统美术资源为基础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地方围绕大运河传统文化资源文创设计及产业化发展进行统筹谋划,在突出设计及产业特色的基础上,注重对不同层面的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对较为零散弱小的企业进行优化培育,不断推出更多“龙头”企业,以确保这些企业在市场竞争层面上更加具有话语权,在产品价格制定上更有主动权,在此基础上,彰显大运河传统美术资源优势,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更大发展,创造更多经济效益[5]。同时,在实现产业集群发展上,还需要出台更多的鼓励性政策举措,注重在税收优惠、金融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注重为不同形式的企业整合重构等给予更大的帮助。

2.5 深化生产销售服务体系

以大运河江苏段传统美术资源为依托的文创开发及产业化发展,势必会推动更多的企业出现,届时生产制造的传统美术产品类型将会更加多样。因此,要做好生产销售服务体系建设,让这些传统美术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转变为可见的生产力。首先,要强化市场层面的调查研究,建立起以市场为基础的生产制造计划,确保不同类型的传统美术资源产品在生产上更具有市场针对性,避免盲目地进行生产制造,减少产品滞销等情况的出现。其次,依托出传统美术资源生产制造的产品在投入市场后要做好销售服务跟踪。与传统美术资源生产制造相关的企业要将销售服务纳入到整体规划设计当中,组织建立专门的销售服务人才队伍,吸引年轻人才加入销售服务行列,落实好动态服务需求,让市场消费群体的满意度、认可度不断提升。再次,在销售服务体系构建上,注重应用好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动销售服务工作“线上+线下”方式同步进行,有效解决以往销售服务人员数量不够等问题。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突破时空间限制的优势,在更大范围内对销售服务承诺进行深化落实[6]。除此之外,需要广泛听取社会消费群体的意见心声,将收集到的意见建议整合到销售服务体系优化进程中,确保销售服务体系更加接地气,更好地契合社会消费群体的整体需求。

2.6 开办系统性的宣传活动

以大运河为依托开展传统美术资源开发弘扬活动,能够营造更加浓郁厚重的美术文化氛围,让现代年轻一代对大运河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好地了解相关传统美术资源,启迪年轻一代不断创新突破。例如,2022年10月20日,由无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主办、无锡市美术家协会等联合承办的“艺术江南·美丽运河——无锡大运河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展”开幕,展现了运河的划时代巨变和历史性跨越,呈现了运河的秀美风光,让人们了解到无锡大运河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全新风貌,感受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小康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新无锡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汇聚更大的精神力量!

3 结语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精神富有越来越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突出任务。为此,要持续推进文旅事业发展。大运河是我国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历史文化进程。依托于大运河江苏段的传统美术资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从文创开发与产业化角度对大运河江苏段传统美术资源进行深入挖掘,既能够为文旅融合发展赋能,提振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潜力,还能够生动再现不同历史时期的大运河江苏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美,引领推动中华民族向前迈进。■

猜你喜欢

大运河文旅文创
陶溪川文创街区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文旅照明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