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G环境下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3-10-23

江苏科技信息 2023年24期
关键词:馆员智慧图书馆

项 莉

(湖北文理学院 图书馆,湖北 襄阳 441053)

0 引言

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智慧图书馆的出现必将影响图书馆的业务结构、运行机制、管理方式与服务能力,并对未来图书馆的转型与发展带来全方位的影响。在“智慧地球”宏观概念的影响下,在“智慧城市”建设的驱动下,国内外图书馆界开启了智慧图书馆研究与建设的热潮。2016年,北京大学以北京大学古籍图书馆为改建试点,进行场馆的智能化改造,开启了智慧图书馆改建的序幕。但是,受资源、人员、资金等多方面的制约,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仅局限在知名高校或发达地区省级图书馆的范围内,对于地方普通高校而言,如何尽快融入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序列,是当前我国众多高校图书馆关注的热点。

1 智慧图书馆概念的缘起和研究现状

1.1 智慧图书馆概念的缘起

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1]在《图书馆学五定律》写道:“图书馆是一个不断生长着的有机体”。这说明图书馆会随着科技发展和时代进步而不断自我发展。在图书馆发展的历程中,历经了古代藏书楼、近现代图书馆、自动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移动图书馆等不同形态,这展现了不同时代和技术环境下图书馆服务读者的变革路径。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支撑下,智慧城市、智慧校园的兴起为图书馆的转型带来了新的机遇,智慧图书馆建设不仅是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智慧城市、战略规划的重点。《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2]编著的《智慧城市与智慧图书馆》提出:智慧城市作为未来型的泛在的城市,其目标是让任何市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意的网络和设备即可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和相关服务。根据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和功能,可以把智慧图书馆概念总结为:智慧图书馆是实现对读者与图书馆所有资源、设施的全面感知和智慧化管理,并向读者提供泛在、高效、便利的智慧化服务新模式[3]。在人类智能化发展的技术变革中,智慧图书馆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1.2 智慧图书馆研究现状

2003年,芬兰奥卢大学学者Markus Aittola在《智慧图书馆:基于位置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一文中首先提出了智慧图书馆的概念,Markus Aittola指出智慧图书馆是一个不受空间限制的、可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4]。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也曾探讨了智慧图书馆与智慧社区建筑的关系问题。2004年,米勒等学者发表了《智慧图书馆:强调科学计算的图书馆的SQE最佳实践》的研究报告,智慧图书馆的研究已从技术设计转向了服务与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智慧图书馆的本质追求[5]。2005年以来,我国图书馆界也开始从智能图书馆的研究深入到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与实践。在近20年智慧图书馆的学术研究中,国内学者给予极高的热情,通过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检索“智慧图书馆”相关文献,截至2023年5月,共有期刊文献2 537篇,其中核心论文516篇。在国内相关研究文献中,最早详细介绍智慧图书馆的文献是2010年《图书馆学刊》发表的《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一文,该论文对智慧图书馆的背景、概念、特定、发展阶段、智慧图书馆构建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6]。董晓霞等[7]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对智慧图书馆的定义、设计以及实现进行了全面阐释。在其之后,我国智慧图书馆的学术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对2 537篇智慧图书馆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分布统计可以发现,智慧服务、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服务模式、智慧馆员、云计算、读者服务、信息技术、阅读推广、知识服务、智慧城、智能化、服务创新是当前智慧图书馆研究的热词。这些关键词与智慧图书馆的概念界定所涉及的主题词基本一致,说明当前智慧图书馆的构建涉及众多内容,关联众多机构,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不仅是技术问题,场馆改造、设施更新、资源整合、服务创新、规范修订、标准拟定、馆员素养提升等都是智慧图书馆构建中必须考虑的工作范畴。

2 智慧图书馆构建的核心要素

智慧图书馆融合了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实现了知识与信息的共建性整合、便捷性获取、集约式显示和跨时空传递。但是,智慧图书馆的实现必须以智能化场馆设施作为支撑,必须以图书馆各类文献资源作为保障,必须以高素养图书馆馆员作为依托。因此,智慧图书馆的核心要素可概括为5个方面:馆员、技术、资源、设施和服务[8]。智慧图书馆五要素互相作用,协同运作,共同推进图书馆服务智慧化、业务智慧化、管理智慧化和场馆智能化的展开。

在图书馆五要素中,馆员是智慧图书馆服务的主体,在智慧图书馆中处于关键环节,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离不开高水平馆员的参与。技术是智慧图书馆的基础,也是支撑智慧图书馆系统运作的“灵魂”。智慧图书馆的核心技术包括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主流技术。资源是建设智慧图书馆的基础,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离不开图书馆各类资源的充分集成。设施是智慧图书馆的物理载体,它为馆员提供了工作场所,为智慧图书馆资源提供馆藏空间,为智慧图书馆系统和技术实现提供了支撑。服务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核心,在智慧图书馆整体建设中处于核心位置,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目标就是服务智慧化和管理智慧化。

3 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可能面临的问题

3.1 智慧化管理和服务理念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图书馆在职馆员与领导大多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这些馆员历经了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向自动化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变。20世纪90年代末实施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以来,已经基本适应了当前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且对该服务模式产生了较为固化的工作方式。在此环境下,大部分馆员对新兴的智慧化管理思想认识不足,少量管理人员对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

3.2 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图书馆馆员匮乏

当前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中,馆员的学历主要是图书情报专业、中文专业、外语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缺乏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是影响图书馆智慧化转变的主要障碍。在新型的智慧化图书馆管理模式中,需要更多智慧化学科服务馆员提供个性化的读者服务,需要更多熟悉人工智能或大数据专业的人才完成智慧图书馆的管理规划。因此,如何引进既懂图书馆学科知识,又具备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专业背景的新型馆员是智慧图书馆建设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3.3 智慧图书馆建设资金支持力度不足

在我国高校图书馆建设和发展历程中,纸质图书采购和电子资源采购是高校图书馆经费预算的主要构成。在高校整体资金预算体系中,学科建设和科研一直是高校资金投入的重点,智慧图书馆建设资金的投入普遍不足,因此,如何获取建设资金的支持,是高校图书馆智慧化发展之路的关键。

3.4 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不足

当前图书馆资源主要包括3种类型:其一为高校图书馆日常借阅过程中产生的数字资源,主要包括图书馆书目数据、借阅记录和日志;其二为图书馆独立开发的特色数据库资源;其三为购买的第三方数字文献资源。其中,外购第三方数字文献资源占比极高,这就导致智慧图书馆建设中存在较为突出的版权授权和资源使用整合的双重问题。

4 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问题的解决对策

4.1 提升对智慧图书馆的认识水平

智慧化服务作为图书馆新兴的服务模式,图书馆界普遍缺乏对其较为深刻的认知。当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有3 100多所,除少量知名高校和发达地区高校外,对智慧图书馆普遍缺乏较为全面的认识,建议智慧图书馆系统集成商加大智慧图书馆场景的技术宣传推广,提升智慧图书馆的普遍认知。各个高校图书馆也需要重视智慧图书馆服务理念的教育,借助专题讲座、外出考察等形式,提升图书馆骨干人员智慧图书馆建设的能力。

4.2 借助持续继续教育方式提升图书馆馆员的水平

人才引进是获取高素质人员最为便捷的途径。但是不得不承认,与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不同,高校人才引进的指标主要分布在教学和科研方向,尤其是地方普通高校,图书馆借助人才引进方式补充高水平人才的可能性相对较低。对于大部分地方普通高校图书馆,寻求继续教育方式培养具备建设智慧图书馆的高水平人才是较为可行的途径。为此,建议图书馆甄选具备一定专业基础和学习能力的馆员,借助再教育形式提升馆员建设智慧图书馆的能力,为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人员支撑。

4.3 多方努力争取智慧图书馆建设专项资金

高校图书馆一般都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学校的信息中心和资源中心。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不仅提升了其服务学校教学科研的能力,也是高校整体服务水平的重要体现。因此,图书馆管理人员和高校图书馆主管领导需要充分认识到智慧图书馆建设对学校整体发展水平的影响作用,多方筹集智慧图书馆建设专项资金,把智慧图书馆建设作为学校整体形象提升的重要工程,积极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支持力度。

4.4 积极推进图书馆资源共享共建

智慧图书馆的核心是数据开放、服务交互和技术的深度融合。在图书馆资源的整合和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国家数字资源共享体系,借助高校图书馆资源联盟、图书馆文献传递、国家图书馆和省市公共图书馆开放资源进行资源整合汇集,以满足读者对信息知识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在版权授权方面,高校图书馆在选购第三方数字资源的过程中,争取最大限度的版权授权范围,以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移动服务端的即时阅读需求。

5 结语

5G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步成熟,为高校图书馆智慧化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对于传统图书馆而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构建智慧图书馆的关键。智慧图书馆的核心就是智慧化管理和智慧化服务,对于读者而言:可以在自助借还设备前,轻松地查询自己需要的图书,准确定位到图书的存放书架和位置;可以不与任何人接触,就轻松完成借书的过程;可以在手机端完成图书查询、续借和荐读服务。对于图书馆管理员而言,通过RFID系统来识别、追踪和保护图书馆的所有资料,实现图书借还的无人化,顺架、查找、馆藏盘点智能化。传统图书馆走向智慧图书馆不仅是技术驱动的结果,也是智慧城市、智慧中国、智慧地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代选择。

猜你喜欢

馆员智慧图书馆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飞跃图书馆
有智慧的羊
去图书馆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
智慧派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