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023-10-23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25期
关键词:美的美术信息技术

汪 涛

(金寨县青少年活动中心 安徽六安 237300)

艺术课程以核心素养为中心,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美术课程通过“欣赏·评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种艺术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艺术核心素养,鼓励学生着手创作,并开展相应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能力和审美意识水平。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教育时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增强美术教育的趣味性,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将美术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众所周知,艺术、美术教育与生活实践关系密切,教师应积极开发生活美术课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将美术知识与素养相结合,运用美术方法记录生活中的美。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在美术教学中科学运用,具有新颖性和挑战性,但如果能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和价值,在培养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方面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美术教育科学、适当地利用视频、声音、符号、图像、3D技术等进行教学,利用新颖、全方位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枯燥单一的学习变成活泼生动的学习,把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参与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

一、艺术核心素养与生活

美术作为人们感受生活美、表现生活美、创造生活美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浓缩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情感体验。每一个学生心中都蕴藏着发现和表达美的种子,美术领域的学习和实践为这一物种的萌芽和成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学生的美术学习和艺术实践促使他们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体验,以及发现美、感受美的心灵来创造美和表现美。

(一)美术源于生活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深入改革,素质教育得到深入推进。小学是学生接受正式教育的基础阶段,美术又是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艺术类代表性课程。“艺术来源于生活”表明美术创作、灵感获得和生活有着密切关系。许多优秀的画作来源于作家在生活中的感知或感受。在星辰般璀璨的艺术作品中,通过绘画我们能感受到生活的气息。生活是美术的源泉,生活是获得美术创作灵感的无限源泉。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学习和解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例如,著名的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正是北宋画家张择端通过描绘北宋时期都城东京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让人们体验和感受当时社会生活的美好。社会生活的美,以及基于自身的美术素养对生活美的艺术提炼,这两种美的融合,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因此,美术的源头是对人的生活美的记录。

(二)美术优于生活

“美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与美术有着相互联系、融合的关系,美术是生活美的提炼和加工,是生活美的升华。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与生活紧密结合的美术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美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美学的兴趣,使学生参与美术教育过程,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美术教学过程是学生感受、理解、浓缩、提取生活美的缩写,学生在教师的有意引导下,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通过图像识读、对作品艺术表现的理解,进行审美判断和创意实践,通过作品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认同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培养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在教学中加入信息技术可以跨越时空,突破地域界限,营造有趣生动的课堂氛围,拓展审美视野,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小学阶段是形成自我认识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匮乏,如果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以想象或联想的方式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理解社会生活之美的教育目标,学生必将出现“云中”的情况。因此,利用信息技术,以视频、语音、符号、图像、3D、动画等方式,激发学生视觉、听觉、味觉等感官活动,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会生活之美,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

二、信息技术培养艺术核心素养的优势

(一)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美术教育,都是教师先进行知识讲解,然后示范,每幅画的内容不同,画画的时间也不同。对于简单的作品,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示范,但当遇到内容复杂的作品时,进行课堂讲解和示范时要花费很多时间,不利于整体安排教学,影响教学进度。此外,教师不能抽空解读范作,不仅浪费课时,也不利于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学生只有利用信息技术,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将创作过程录制成视频,能够很好地展示作品的主题、技法等,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

(二)丰富教学形式,评价方式网络化

传统的教学方式形式比较单一,教学内容比较枯燥,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参与度也比较低,课堂气氛较差,难以实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将信息技术引入美术教学,运用多媒体、3D观赏、艺术类App等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和效用,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增强学生的感受力,激发学生的美学兴趣,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和水平。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可以让更多的人观看到学生的作品,可以将精美的学生作品通过班级公众号、校园宣传栏、显示屏等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家长参与到学生的作品评价当中,每周评选出创意之星、巧手达人等,让学生感到小有成就。此外,教师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进入网络课堂,关注一些艺术公众号,接触更多的学习资源,拓宽学习渠道,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培养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

(三)表达能力的提高

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进行了成功的示范,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和讲解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学生不感兴趣,教师教得枯燥无味。因此,学生的表现能力有很大的局限性,制约了学生美术表现能力的提高。有了信息技术的加强,对于课件的示范和讲解,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录制微课件视频展示绘画的技术和过程,这样可以大大缩短教师示范和讲解的时间,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来学习,突破时空限制,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表现的空间,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

三、艺术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激发学习热情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等载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例如,在教“直线与曲线”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以动画的形式把直线变成弯曲的绳子、变成弯曲的蛇、变成弯曲的波浪,这些生动有趣的画面,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把直线与曲线分开。有动感的画面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其对曲线和直线的认识和理解。在教“鱼”的课上,通过播放鱼在池中游动的视频,配上歌曲《荷塘月色》的背景音乐,学生可以通过鱼在池中的运动加深对鱼的认识,直观地观察鱼的身体结构,再加上教师的讲解,学生掌握了画鱼的方法和有了创作的欲望。通过视频和图片,学生对鱼的外表特征和运动形态有了深刻的理解,为画“鱼”提供了创作资源和创作灵感。视频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提高创作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也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思考和解析作品,鼓励他们做出自己的审美判断,从中享受美、发现美,培养审美意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新鲜感和体验感,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教学目标,更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学习方式互动化

美术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将生活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让课堂富有生活气息,用实践的方法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同时,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本来就蕴含着很多美术知识,并能发现创作的题材和源泉,这样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就能积极参与。例如,在学习“瓢虫花衣”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在课堂上插入各种瓢虫图片和视频,进行知识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可以考虑在课件中插入有关瓢虫的童谣,或让学生扮演着穿着不同花衣的瓢虫进行诵读表演,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教学效果。情境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美术课程的特殊性使其对课堂气氛的要求高于其他课程,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美术课堂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容易获得创作灵感,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

(三)强化示范效果,增强感官刺激,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独立的思想、独特的见解。同样的绘画主题,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艺术感受不同,信息技术素养和艺术表现力不同,欣赏事物的角度不同,因此,创作的作品各有特色和风采。教师确定主题后,布置课堂练习,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作品,然后要求学生用语言描述作品创作的出发点、思路、表达思想,以及对生活的感悟等,通过交流关于作品的想法等改善学生对创作主题的认识,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发现美、探索美和表现美,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绘画的兴趣,改变了以往美术教师示范、学生跟画的单一模式。笔者曾在1996年在上海市少年宫参加为期2个月的全国骨干教师培训班,其中公开示范课的时候(有时任上海市少年宫主任张成明和外宾等观摩),那个年代活动室没有多媒体设备,全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感触颇深,一堂公开课下来,“累”一身汗。现在好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引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作品,有利于学生集体观摩和学习,学生能清楚地看到每一件作品的优缺点,对作品的认识也更加直观。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相互促进,进而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四)学生作品评价以激励为主

新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要以奖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评语,尽量正面引导。实施激励评价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而且能极大地促进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美术教育中,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由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经历和性格,有不同的审美意识,学生每天接触的对象等方面都各不相同,所以其习作中表现的画面内容也各不相同,不能把学生习作放在同一尺度的标准上,认定作品的“好坏”。美术教师一方面要不断创新美术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和审美意识,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自由地想象、描绘、感受,然后使之体现在自己的美术工作中。另一方面,美术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增强学习的有效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在美术教学中获得充分展现自我的愉悦感和充分发挥想象力的成就感,最终在美术课堂中获得美的享受。笔者历年多次参加县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书画作品评审工作,最让人感动的是评委对美术作品的评价应以激励为主,认为作品内容丰富、有思想、有个性的作品都是好作品,即使技法表现上有一定的差距。一张证书、一份纪念品的鼓励,可能会对孩子今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

四、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美术教育教学中要科学、高效、灵活地利用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的独特功能和价值,从多方面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水平,培养小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美术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利用信息技术的价值和优势,在教学中传授科学、合理的信息技术知识,指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硬件和软件,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小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提升小学生的美术基本功,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猜你喜欢

美的美术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创意美术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