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译学情密码 精准改进教学

2023-10-23陆宗芳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25期
关键词:学情智慧作业

陆宗芳

(蚌埠市淮上实验小学正街校区 安徽蚌埠 233000)

引言

伴随着时代发展的步伐,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社会,学校教育也在新媒体技术手段的冲击下不断发展变化。特别是在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推动之下,智慧课堂、平板教学迅速普及,使基于数据的学情分析以及精准化教学逐渐成为当前学校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但国内目前基于数据支持的学情分析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未形成系统的学情数据解读与分析体系。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了解教学改革的动向,正确认识提升个人学情分析素养对构建智慧课堂、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数据支持下的学情分析方法和操作模式。

一、拨云见月——学情分析的概念与作用

在互联网上搜索“学情分析”一词,不同研究者给出的定义略有不同。仔细比对后发现,虽然学术界对学情的内涵尚无公认的定论,但大致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学情指学生成长、发展的方方面面,包括身体、心理、智力、情感态度等,狭义的学情指与学习某些知识和技能相关的学生情况。学情内涵的广义和狭义界定都有其道理,从学情分析的价值及可行性来说,研究者和教师更应该关注狭义的学情。界定学情分析的概念是理解和实施学情分析的前提。本文所讨论的学情分析是指教师为了有效指导学生学习而开展的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诊断、评估与分析,其作用是为教师的有效决策提供信息和证据。学情分析被视为“教学研究的重要生长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二、前世今生——学情分析的旧貌与现状

传统教学模式下,广大教师对学情分析不太重视,日常教学中鲜有提及。以我校为例,以前的学情分析大致在两种情况下进行:一是在编写教案的时候,此时教师全凭主观臆断,没有调查分析,往往只是想当然,陷入经验主义的圈套;更有甚者,直接照搬教学参考书中的相应内容,成为“拿来主义”的一分子。二是在考试以后,此时多数教师侧重于分析自己班级的学生哪一题失分严重、整个班级的平均分与年级第一的分数差距等,这无疑将“学情分析”扭曲成了“成绩分析”,与2022年版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围绕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的育人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近年来,随着智慧课堂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校步入了信息化改革的行列,我校的智慧教育也不断升级提速发展,教师们普遍意识到了学情分析的重要性,通过学校一系列的系统培训,学情分析的功能与价值深入人心。参与实验的教师更是积极投身课题研究,朝乾夕惕,努力探索,掌握了一些学情分析的方法,在学情数据的采集、分析、应用方面摸索出了一定的经验。他们积极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借助于科大讯飞智慧课堂平台,将精准的学情分析贯穿教学的始终,使之成为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实践突围——数据支持下学情分析的方法

(一)课前预习,以学定教明需求

预习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特别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想培养其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师在课前的引导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利用智慧课堂平台,将准备好的图片、微课等相关资料分享给学生,学生在平板电脑上就可以完成观看、朗读、课前检测等任务。传统教学模式下,对于朗读这样的预习任务完成效果,教师是无法全面检测的,部分学生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可能会“偷工减料”,而平板电脑的使用大大弥补了这一不足。学生朗读过后,可以从平板上看到系统给自己的评分;教师端也会立即生成反馈,全班的提交人数、平均分、平均用时都一目了然。而且针对每个学生的朗读情况,系统都会生成一份AI分析报告,课文哪一段读得不好,哪个生字发音错误,都能看得、听得很清楚,有利于教师把握每一个学生的学情。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利用智慧课堂平台布置一些选择题之类的预测诊断性作业,非常方便收集数据,也更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对新授内容的理解程度。这样,教师在确定教学起点时就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学习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课上就能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笔者在进行《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的教学时,就提前给学生布置了两项预习的任务:一是朗读课文,二是完成九道单选题。在分析智慧课堂平台自动生成的学生预习数据后,笔者发现第9题的正确率最低,于是在预学反馈环节,笔者就特别强调正确率仅为75%的“踌躇”一词的发音,使课堂教学针对性更强,也更高效。

(二)课中互动,精准施教有依据

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学生、学生机、教师机、超脑五位一体,使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时进行。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屏幕推送”把需要学生观看的画面推送至每个学生的平板电脑;学习生字、认读词语、朗读课文都可以采用“随机选人”或“抢答”的方式,还可以利用软件进行表扬。系统会记录学生在课上获表扬的次数以及互动的次数,教师可以据此推断哪些学生对课程内容较感兴趣、哪些同学学习状态可能不佳,以便调整自己的重点关注对象和教学策略。学生练写生字时,教师可以拍照讲解,将学生书写的生字投屏,引导全班评议交流,对出错多的生字马上纠正并利用软件进行二次书写。系统能够及时显示正确率,同时使教师注意到书写出错的同学,并予以关照。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利用智慧课堂软件记录学生的回答情况和参与讨论的人数、内容等,第一时间搜集学生一系列的学情数据,从而针对出现的问题随时调整教学。可以说,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所期盼的智慧灵动、交流及时、精准高效的课堂。

(三)课后作业,量身定制个性化

以前学生的课后作业多为纸质,教师第二天才能收上来批阅,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通常要等到全班的作业都批完以后才能发给学生进行集体反馈,单独的一对一反馈只是偶尔进行。这种作业批阅反馈模式不仅机械费时,效率低下,而且也很难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依托现代化智慧课堂平台,每节课后教师都可以即时利用“畅言晓学”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可以报听写,或是发送一些小练习,如选择、填空、连线等,实现课中学习与课后练习的无缝衔接。学生完成相应作业之后,系统自动批阅客观题,并生成反馈数据;教师批改主观题,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借助信息平台强大的功能优势,教师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布置分层作业,给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发送不同的练习题,为个别学生量身打造适应其学业水平的“学习套餐”,实现学习资源的一键分享、疑难问题的实时解答等,从而最大程度地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个性化学习真实发生。

(四)每周一题,多轮迭代显效果

在日常学情数据的采集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某些知识点的学习上有所缺漏,对有些易错的题型需要加以巩固。于是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和学科能力的形成,我们开发了“每周一题”。每周我们会固定给学生推送一道精选练习,比如判断句子中使用修辞手法、区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将直述句改转述句、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练写句子等,以期学生在完成不同类型题目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完成练习以后,教师分析整理班级学生答题数据,对错题背后的原因进行深层次挖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障碍,总结学情分析的经验与方法,形成常态化可持续的学情分析应用量表。比如针对“将直述句改转述句”这一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教师在发现学生掌握情况不太好之后,认真探求原因,一方面在日常教学中随机渗透解题方法,比如相应的人称变化、标点符号的改变等;另一方面利用智慧课堂平台,给学生推送专题微课,帮助学生有效突破难点。这样双管齐下,精准施策,学生二次练习的正确率明显提升。

(五)聚焦单元,优化作业减负担

大单元教学是核心素养视角下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为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我们基于2022年版课程标准、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和儿童学习基础与个体差异,着眼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选择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不同单元的教学内容,积极尝试大单元教学与作业设计。下面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间故事”的教学为例,谈谈我们是如何基于学情分析进行单元教学和作业设计的。

结合第三单元教材特点,我们提前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对学生关于民间故事的阅读情况以及喜欢的作业类型进行了调查统计,并且通过智慧课堂平台采集分析学生复述故事的相关数据,对学生复述能力的发展做了合理评估。经过综合考量,我们将“读民间故事,练复述本领”确定为本单元的大主题,设计了四大模块:整体感知、主题阅读、习作实践、语文活动。每个模块之下设有不同的课型,从整体学习课到主题阅读课、拓展阅读课,从习作指导课到独立习作课、习作讲评课,再到最后的分享展示课,层层推进,步步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从浅层次学习逐步走向深度学习,思维品质和复述能力也有所提升,最终形成自己的核心素养。

在作业设计上,我们依据问卷调查结果,将本单元教材内容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个方面的关键要素转化为渐次递进、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摒弃学生讨厌的机械重复性作业,以发展性作业、探究性作业、综合性作业为主,着力突出新鲜感,分层设计,强化体验,给学生选择的空间,使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产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掌握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逐渐形成创造性复述民间故事的能力,促进其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心理品质的养成。

(六)微课平台,打造学习资源库

从理论上来讲,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全体学生,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从目前的教学实际来看,通常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要真正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很困难的。发挥微课平台优势,能有效弥补这一不足。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典型错题分析、重点知识讲解、修辞手法辨析、阅读经验分享、写作妙招运用等不同的学习内容录制成3~5分钟的短视频,上传到班级微课平台,打造属于自己班级的学习资源库。这样,学生如果在课堂上没有听明白,就可以利用课后时间反复多次观看微课视频,加强学习,突破障碍。而教师也可以通过微课的学习时长、观课次数等数据分析判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知识薄弱点等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

(七)长线追踪,绘制成长曲线图

传统教学模式下,想要长期观察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成绩等因素,需要建立个人成长记录袋,资料的收集、整理相对来说都比较麻烦。借助智慧课堂平台,这项工作变得方便快捷,教师能够轻松获取学生历次作业、班级活动参与情况的数据等,据此进行比较分析,从而绘制个体成长曲线图。比如硬笔书法练习,由于学生的起点和悟性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对他们的要求也不能一刀切。在学生每周上传一幅作品,教师批改、点评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季度总结,分析学生在间架结构布局、运笔轻重方面有无进步,从而依据学情帮助学生制定下一阶段的练习目标。长线追踪学生的书写情况、朗读水平、学业成绩等,绘制学生成长曲线图,更有助于教师进行个体辅导。

结语

学情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在数据的支持下,科学地进行学情分析,有效地进行精准教学是大势所趋。考虑到学校的普遍实际,教师不可能随时邀请专业的数据分析团队或使用专业量表进行学情数据分析,但可以将专业量表和经验相结合开展工作。为了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一人一案”的美好愿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努力提升自我,积极修炼个人学情分析的能力,从智慧课堂平台生成的大量数据中快速提取自己需要的有用信息,使用一定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解读和分析。实践启示我们,学情分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深莫测,教师只要用心解读数据,破译学情密码,就能够实现精准教学,用数据变革行为,用创新实现目标。

猜你喜欢

学情智慧作业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作业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