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应用
2023-10-23程玉林
程玉林
(舒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安徽六安 231300)
一、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简述
新课程标准提出: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常用方法。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小组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本着“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让学生根据自身知识储备状况或座位的远近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多个学生坐在一起,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合作学习。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融入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突破了传统意义上数学教学理念的约束,不再是“灌溉式”课堂。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导者,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小组成员之间彼此相互启发、互动,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独立研究与探索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的协作精神,同时也可以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既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运用具有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任务设置不够合理,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习目标过于庞大,教师在布置任务过程中,未注意布置任务的层次性和趣味性,不能引起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第二,小组构成缺乏科学性,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划分小组时比较随意,难以发挥不同学生的长处;第三,缺少情境设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第四,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部分教师缺乏对小学生能力水平的全面了解,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答疑解惑环节,学生难以切中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主题。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
(一)合理设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设立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首要条件,学生需要围绕着教师布置的任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对于学习任务的选择和安排要慎重考虑。首先,在任务难度上,教师应该全面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认知和动手能力有限,任务太难,学生无从下手;任务过于简单,学生轻易解决问题,小组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教师在安排学习任务时,需要循序渐进设置难度。其次,并不是全部的教材知识点都适合设立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自行判断,选择合适的内容布置。再次,教师需要考虑任务数量的设置,任务太多,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但是任务太少,学习内容不完整,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最后,教师要从合作学习任务具有多样化特征考虑,尊重学生差异,设置存在一定梯度的多元性任务,在最短时间内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
例如,在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学习中,我设置了任务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我国规定身高在1.2 m以下儿童乘坐公交车免费。据统计,目前北京市6岁男童身高的平均值为119.3 cm,女童身高平均值为118.7 cm。请根据上面信息解释规定的合理性。有的同学从平均数的角度进行说明,认为少数人超高,但大部分儿童身高都低于这个数值,小组成员相互之间补充,组内学生参与度高。有的同学通过动手画图,根据男童和女童平均身高都在120 cm以下的统计结果,说明了规定的合理性,获得组内同学的赞同。最后达成一致看法:该规定是合理的。学习任务明确,难度适中,说出合理性即可,学生都愿意参与讨论、独立思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保障合作学习小组人员划分的科学性
小组划分科学合理,在重视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并增强了他们合作学习的认同感。教师本着“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考虑学生年龄过小、自主管理能力不强、认知水平有限、思考速度过慢等因素,可以按照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动手能力、课堂表现等方面,将班级中的学生以五到六个人的形式进行划分,每个学习小组中尽量包含各个特长的学生,组长轮流担任,每周换一次。这样划分小组的方式可以保障每位学生都参与学习,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能力。若是班级学生数量少,教师也可以建立两人结对,或四人对面成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
例如,在北师大版六年级“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照学生学习能力将学生划分为6个学习小组,划分小组成员角色:善于管理协调的同学为小组长,动手能力强的同学为操作员,善于表达的为讲解员,字迹漂亮、书写工整的为记录员。小组长对组内讨论纪律予以管控,操作员进行图形剪切、折叠等操作,讲解员依照记录员记录结果进行成果汇报。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圆的特征讨论,根据圆的特点解释生活中窨井盖和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用圆规画出指定长度的圆形,通过自我实践掌握了如何画圆,在课堂中感受到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完成教学任务。
(三)巧妙创设小组合作学习情境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不仅在任务安排上要合理,还需要创设教学情景,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点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习者眼前,加深理解。一个愉快的情境能使学生放松,能丰富学生感知,引导学生想象,调动学生既有的经验,快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融入小组合作学习当中,踊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要着眼于新旧知识的联系,构建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使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富有情趣,展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以此实现课前设定的教学目标。
如北师大版一年级“认识图形”一课中,在一开始的游戏环节“神奇的口袋”中,通过演示让学生明确游戏规则,领会合作的要求,创设游戏情境。在这样的游戏学习情境里,学生激发了积极性,实现对各种造型物品的多方面认识。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育者和管理者,学生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学习,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效性。
(四)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监督与指导
教师有效的指导和监督能促进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高效学习。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不清楚学习任务,不理解教师的意思,不知道如何处理教师提出的问题,导致整个小组学生参与度低,无法实现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该在旁边进行观察,掌握好节奏,指导学生“互助”,对学习内容做出必要的说明,有助于学生确定和理解任务。在小组讨论中,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有的同学发表自己观点的时候,小组其他成员很难去接受同伴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这种时候往往会在小组内部产生热烈讨论,此时,教师不要去打断他们,给予学生时间,让他们在讨论中进行头脑风暴,逐渐去了解每个人的想法,完善自己的观点,使组内看法趋于一致,让个人观点转变为全组研究成果,提升学习效率,培养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鼓励同学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关注反应慢、平时话少的同学,对说出观点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在其他同学发表看法时,要尊重他人,不要轻易反驳别人,学会反思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能够避免发生小组成员内部的冲突,而且每位同学都感受到自己获得了足够的认可与理解,由此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多方观点整合得到大家都认同的答案。学习氛围融洽浓郁,有利于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得小组合作学习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
如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一起来分类”课堂教学,教师出示相关图片,请同桌为一个合作小组,将这些图形按照自己的想法分一分,并互相说一说是如何分的。有人说按照色彩分,将同一种颜色放在一类,也有同学说是按照形状分,不同的分类标准结果也不同。同学们彼此尊重,深化了对图形分类的认知。
(五)小组合作学习中评价与奖励方式多样化
每次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活动从多方面进行考核与评价。首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小组的整体表现以及成果展示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其次,对小组内各个成员在探讨学习任务时的积极性,为达成学习目标所贡献的智慧等方面进行评价;最后,鼓励学生从自我的角度反思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的再现,及时整理学习活动中遗忘的知识点。教师也可以适当引导小组互评,由其他小组评选出他们心目中的合作学习优胜组。学生融入到评价环节中,提升参与度。对于表现出色的小组和学生,教师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如发给“小红花”,授予“最佳贡献奖、课堂小明星”等,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合作学习中再接再厉。对于其他小组来说,这也是一种良性刺激,促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以更加认真的态度对待其他的学习内容。在课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荣誉获奖的照片展示给家长,帮助家长看到学生的成长,利用家庭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奖励。
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左右”一节时,出现这样一幕文字情境:一个二人小组,听教师口令开始放文具,在桌子上放一个铅笔盒,在铅笔盒左边放一把尺子,右边放一个卷笔刀,在尺子左边放一块橡皮,在橡皮的左边放一支铅笔。教师问,从左数橡皮是第几个?从右数橡皮是第几个?有的说排第三,有的说排第四,面对这些问题,有一个小组带着文具在讲台上演示。我抓住时机,对这个小组进行简短的评价,并在这个小组号后面贴了红星。在其他同学的掌声里,小组成员自信、微笑着回到座位,学生在合作中得到成长。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使学生的共同学习意识、团结协作能力得到提升。要提高合作学习效果,推动合作学习的开展,一方面,教师要认识和把握合作学习理念,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时出现问题;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合理设置学习任务,科学划分合作小组,巧设学习情境,监督和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关注学习进展,对小组成员多角度评价和奖励,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是紧跟时代步伐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要结合时代变化持续革新理念,与时俱进,使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课堂中起到应有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达到预期设想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