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传统文化于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3-10-23

大众文艺 2023年17期
关键词:古诗词美术传统

王 丽

(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江苏无锡 214000)

新时期的民族教育要求我国将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美术应该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教师在艺术教育中要让学生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魅力和价值,同时要让学生形成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观念和责任感。本文探讨了对在小学艺术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怎样才能将传统文化融合到艺术教学中,给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希望能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育的必要性

1.促进传统文化的延续发展

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其文化底蕴浓厚,具备独特的魅力和文化特色,深受国内外人民的喜爱。但是,随着国外文化的进入,我国传统文化深受影响,导致学生不能正确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导致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不利影响。基于此,在将传统文化纳入艺术教育,既可以保证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同时也能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1]。

2.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眼界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可以使他们了解历史文化,开阔视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如今,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融入教育之中,能够让孩子们自幼就能对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从绘画的视觉冲击入手,让学生描述一些总结出来的词语的表达,然后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文字的表达就会发生变化。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观察中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特点,也激发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绘画作品色彩搭配、构图细腻,是教师的重要课题。同时,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中,并在教学大纲中增加了一些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以便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中的艺术,也可以将现实生活与课堂联系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头脑和认知,开拓了想象空间,进而促进了学生对艺术的追求和探索。

3.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根据小学美术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美术教学中要贯彻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立体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逐步提升艺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在美术学习中,学生注重知识和能力的积累,注重过程经验和方法,忽视甚至忽视情感认知和价值追求。在初级中学艺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但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更可以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2]。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

1.教师对传统文化教学的关注不够

在以往教学观念的影响下,一些教师对美术教学的态度不正确,没有认识到美术对学生长远发展的重要性,没有对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给予足够的关注,没有将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学,无法调动孩子学习绘画与中国文化的积极性。绘画教育有助于训练孩子的审美意识,端正他们的审美观念。把中国艺术纳入绘画课程,能够有助于他们进一步地认识艺术,培养鉴赏与移情意识,为他们的人品、品德等素质的成长带来正面的作用。

2.将优秀传统文化停滞于表面

在对小学生进行美术教学时,教师只是告诉学生有关融入美术中的传统文化知识,不仅教学形式单一,而且教学内容有一定层次的限制,没有将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连接起来,分段解释使学生更难以接受,不能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然而,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环环相扣,教师应注重全面、多层次的教学模式,不能停留在表面,表面教学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学生不能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美[3]。同时,在美术教学中,应加强启发和引导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断发现中国画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了解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内心变化的情感,这有利于小学生思维和艺术欣赏能力的发展。

3.部分教师干预过多,影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小学美术教育实践中,部分教师认为小学生年龄偏小,因此教育过于干预学生学习、过于主导课堂教学。在现阶段的美术教育进程中,部分学生年纪偏小,没有完善的自主能力,学习注意力不易集中,再加上没有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积淀,其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比较弱。所以,在将系统的知识与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时,部分教师倾向于采用较呆板的教学管理方式,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传统文化的兴趣。虽然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美术课程的质量,但实际上会干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导致无法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主动性。

4.教学资源选择有欠缺

虽然小学生对各种新鲜事物都有很高的兴趣,但是知识水平不够,能力不强,这就导致传统文化因素在绘画课程中的引入需要注意引导科学知识,没有任何文化因素可以作为学校绘画课程的指导。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大多数高校或地方教育部门对教师引入中国文化内容没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使教师依靠自己的品位做出决策。这样,在引入因素和学习者能力、水平的前提下,就会产生很大的折扣。许多教师认为,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传播无关,一些学校由于区域经济因素的影响,无法为初级艺术教学环境改善。

三、小学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策略

1.应用现代技术,弘扬传统文化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为融入和弘扬传统文化知识,要不断突破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为了提高美术课堂的趣味性、创新性,教师可应用PPT、微型课件视频等现代技术,向学生展示清晰化、直观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乐趣,同时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另外,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之间互相沟通、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4]。

举例来说,在“陶泥的世界”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资讯科技,将黏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教学,加深学生对黏土的认识。借助多媒体PPT和网络视频,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制作陶泥艺术作品的过程,让学生深入了解陶泥的多种制作方法,如捏制法、盘条法、泥板拼接法等,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陶泥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加强对黏土的理解,也可以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这次创作中有效地进行传统文化的推广和发展。

2.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技巧有很多种,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综合技能教学。例如,我们将提高学生的图像阅读能力,允许他们观看有关传统文化的视频和作品,我们还将利用其他教育技术来培养学生创新和理解文化的能力。但小学生的思维局限于这些现有的内容,很难有创新的认知。这些问题值得教师深思。教师老师应当为他们找到一个更恰当的教学方式,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创造,发现美术教学的快乐。老师应当寻找一个更美观的传统文化欣赏角度来开展课程,培养他们的学术趣味,使学生广泛投入艺术教学当中。老师能够采用更直接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体会到各个类型艺术作品的本质差异,从而讨论对具体艺术的要求。由于直观的情感来源于生活,因此小学生的美术思维也往往来源于日常生活的真实,他们的作品往往来自生活的情感。举例来说,现在的学校都会开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艺术欣赏教学活动,让中小学生亲自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过程,使他们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对艺术欣赏活动的人文理解。在这种过程中,学生的艺术独立探索能力也将得以培养,而学生也将在未来的教学与生活中看到艺术现象与艺术作品,并由此形成对生命的关怀,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

3.结合生活进行实践,发掘传统美术元素

艺术来源于生活,是通过创作者的心灵和双手,再现生活中的事物,所以艺术教学活动离不开生活。今天,人们的生活仍然充满了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阴影,如春节期间挂灯笼,春联和河上的石桥,公园雕像等。教师应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关注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欣赏和创造艺术,使学生认识到艺术离生活不远,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生活中的传统艺术元素,加深学生对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理解。美术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仅要保持讲解和欣赏的水平,还要通过美术实践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用美术技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创造力,表达自身的生活态度,从而增进对中国艺术的认识,并借助实践培养自身的绘画创造意识。因此,在"中国民间玩具"的课程上,教师能够引导他们认识孩子的家长、祖父母和爷爷奶奶们在小时候做的玩具,都可以留有游戏的玩具照片并在课堂上分享。还可以帮助孩子们创作一些简易的民间玩具,如面塑、泥塑、面具等。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儿童玩具的品种也产生了巨大变化,各种电子玩具、塑料玩具等慢慢进入了儿童的生活,民俗游戏也产生了一定的美学意义,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底蕴。我们引导孩子积极地了解和开展民俗游戏活动,让他们进一步地认识民俗游戏,体验民间艺术的快乐,感受民间艺术的韵味[5]。

4.运用传统古诗词,提升美术教学趣味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古诗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古诗词作为美术课教学的教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因此老师们可以在艺术教学的同时,让学生全面认识中国古诗词,从而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古诗词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全方面文化素质。在艺术教育过程中,老师们不但要介绍写作中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把我国的传统文学底蕴融入教学中,自我创新思维,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古诗词反映在场景中,使学生自主发挥,更加深入的自主学习。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通过整合古诗词,增强每个学生的艺术灵感,从而改善课堂学习气氛。例如小学教师可以透过中国传统诗歌的魅力来提高美术课的兴趣,比如: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几句用中国的传统古诗词在给教师们讲解李白和王维的古诗中,教师们应该描绘出孩子们的丰富想象,描绘庐山飞瀑的壮观之美,大漠的磅礴之美,还有远处的荒凉。而小学美术教师则应充分利用中国古诗词的意象性和画面感,将传统古诗词引入美术课堂教学,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运用传统古诗词时,这既能让小学生对传统古诗词的了解更加充实,还能让美术学生的水平得到提升。在课堂上合理运用中国传统诗歌,可以更好地增强小学美术课的气氛。

5.通过课堂拓展的方式增加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尽管有许多与传统文化教育相关的教学内容,但由于课外教学内容有限,很难适应其发展需要。但如果教师想为学生创造一个更深入的课堂环境,教师应该主动提供文化指导,而不是总是局限于课堂上的传统美术教育工作。要让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把我国传统文化教育视为美术进入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的重要切入点而进行了有效管理,所以教师们应该利用大量的课外时间与教学资源,并积极开展适当的美术竞赛活动,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与美术活动相关的人文常识。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也要引入我国传统文化知识,例如,在春节期间引导学生贴对联、贴年画,同时还可让学生自己创作对联和年画。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有效扩张,教学内容的适用范围逐步拓宽。老师们要充分利用传统教学环境,主动地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并通过合理补充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人类的认同。在传统和现代化的基础上美育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学校还应该借助现代传媒科技的优势,向学生呈现更多的美术作品,使学生广泛地学习美术作品与传统文化,从而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进一步提升。

6.结合传统节日开展实践活动

我国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风格迥异。经过不断的发展和传承,它们形成了独特的景观,给人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文化体验。在小学美术课上,教师可以根据节日文化的特点和学生在校日期,组织相应的以美术为主题的节日文化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节日文化的魅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分析学生的年龄水平和认知水平,设计符合学生接受范围的课堂实践,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轻松参与课堂活动,感受美术学习和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1)动手实践,融合传统与小学美术

在小学美术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节日习俗进行实践。例如,在清明节期间,当要放风筝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广场上放风筝,广场周围的绿草、绿树、红花都是学生眼中的美术艺术元素。通过“艺术风筝比赛”,老师们鼓励学生自主设计风筝的颜色、纹理、图案、组合等方面,介绍风筝的设计理念和制作思路,以及风筝制作的意义,通过比较飞行高度等因素来评比本次清明节活动的排名,让学生们感受到节日的气氛。再比如,教师可以在端午节期间组织学生包粽子、做香包,并根据学生做粽子的形状、颜色和香包的图案、样式,确定学生划龙舟的资格,让学生感受端午节的真实精神[6]。在春节期间,学生们还可以参与写对联、贴吉祥字、发红包、说祝福等活动,让他们体验到节日文化的红色和热闹气氛。通过积极参与,学生们体验了节日的气氛和意义,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好的了解。

(2)美术融合传统,感受节日教育

传统节日文化有一定的渊源,追根溯源,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节日传递的真实精神,培养学生的价值取向。例如,在清明节期间,有一个严肃的扫墓和纪念去世之人的传统,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瞻仰先烈,体验历史的厚重,向烈士献花。这样,学生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个节日的教育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在传统文化教育平台上进行学校绘画教育,对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提升中小学生绘画素质有着意义。在创作实践过程中,作者可以发现作品中蕴涵的传统历史意义,并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抓住抓住历史契机,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要真正意识到艺术教育中对民族文化的渗透,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两者的融合,为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支持。

猜你喜欢

古诗词美术传统
踏青古诗词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