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文学理念下英美文学的批判和认同

2023-10-22康维华

名家名作 2023年17期
关键词:比较文学英美人物形象

康维华

人们在研究英美文学时往往秉持着不同的观点和态度。通过批判性研究审视英美文学中存在的种族、性别、阶级等问题,探索负面影响和隐含偏见,从而认识到文学作品中的社会弊端,促使我们思考并提出变革的可能性。同时,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人生智慧和文化特征,而通过认同可以与作品建立情感共鸣,深入感受其内在价值,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和启发。因此,在比较文学理念下从批判和认同两个维度对英美文学展开研究,有助于从更加全面和多元的视角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和影响。

一、比较文学理念概述

(一)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理念作为一种跨文化的研究方法,旨在通过比较不同文学作品、文学传统和文化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探索文学的普遍性及多样性,更多地关注作品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作品背后的共同主题、意象和艺术手法。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揭示不同文学传统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发现共同的人类经验和文化价值观。同时,比较文学也有助于开阔我们的视野,培养跨文化的敏感性和理解力,促进全球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可见,其强调超越国界、语言和文化的限制,拓宽人们对文学的理解。因此,学者在比较文学的研究中通常会选择特定的主题或问题,并跨越时空和地域进行比较,关注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异同,探索不同文学传统之间的共同点和独特之处,借助多种方式解读和诠释文学作品。这一理念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超越狭隘的国家和地区视野,促进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研究,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本国文学作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地位和意义,也能够丰富我们对其他文化的认知和尊重。

(二)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为了深入探索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影响,以及作品所反映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在比较文学研究中常涉及多种研究方法。其中,影响研究法是一种关注作品间直接或间接影响关系的方法。通过追溯文学作品之间的引用、模仿、转译等方式,揭示作品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这种方法旨在研究文学作品间的潜在对话、共同主题、艺术手法等因素,并探讨这些影响在作品塑造过程中的形式和意义变化;平行研究法由美国学派提出,着眼于不同文学传统中的类似主题、情节、人物或象征等元素,并对其进行比较和分析[1]。这种方法强调文学作品与人类文化之间的相似性,从而超越特定的国家和地区,寻找更广泛的共通性;跨学科研究法是比较文学中的一种综合方法,其将文学与其他学科(如历史学、社会学、哲学等)进行交叉对比研究。通过跨学科的视角深入了解作品所反映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并探索作品与其他领域的关联。

二、比较文学理念下英美文学的公共语义空间

(一)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思想观念

人物作为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具备的思想观念也是当时文化背景的一种投射。因此在对英美文学展开研究时,以作品中人物思想观念的异同作为解读角度进行切入,能够从爱情观、亲情观、婚姻观和价值观等方面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体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观念的演变[2]。

(二)文学作品中运用的语言文字

客观存在的文化差异使英美文学在创作思维上呈现出一定的分歧,这种分歧也体现在作者对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创作语言的基本构架相对稳定,因而任何文学创作都基于特定的语言体系和语言逻辑基础。在英美文学中,语言文字的运用不仅用于故事表达,还反映了创作过程中的整体逻辑结构和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差异。因此,在比较文学理念下对这一点展开研究也有助于厘清英美文学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三)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前文所提及的文化差异与人物形象之间也存在一定联系,因此将英美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作为研究主体,可以得出在不同文化立场下对于相似阶层人物的认同和批判。而针对人物形象塑造过程中的情感、价值取向等方面展开研究,使我们能够深入了解文化背景对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以及不同文化之间在情感和价值观念上的差异[3],从而揭示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多样性,并为比较文学的跨文化研究提供重要视角。

三、比较文学理念下英美文学的批判和认同

(一)思想观念中的批判与认同

1.婚姻爱情观

在比较文学理念下需要尽量保持客观的态度,在深入了解英美文学后再对其进行批判和认同。而婚姻观和爱情观作为思想观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作为分析的切入点,深入探究英美文学的异同。通过对这些差异的批判和认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英美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观念。具体而言,在西方文学中,性自由作为一个被广泛认同的观点,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4]。许多英美文学作品都涉及了关于爱情观和婚姻观的讨论,对性自由也持有积极的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但爱情和婚姻之间的冲突也同时开始浮现,使西方爱情观和婚姻观之间体现出一种值得深究的矛盾性。尽管如此,西方社会依然将二者视为平等的存在。因此在英美文学作品中,不时可以看到这种冲突的展现,作者在故事情节中将二者融合,使英美观众在长期的文学熏陶中逐渐接受这一矛盾。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简·爱》于1847 年出版,通过主人公简爱的视角,描述了婚姻和爱情的复杂性。这位聪明、独立和坚强的女性在面对自己的生活和爱情选择时,展现了对传统婚姻观念的批判和重新定义。作品中突出了对婚姻中伦理和道德价值的重视,强调了个体自主和尊严的重要性。通过简爱的选择,小说表达了对自我价值和人格尊严的追求,提出了一种新的婚姻观念,即婚姻应该建立在平等、真实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2.亲情观

相较于其他文化而言,许多西方孩子从小就被鼓励独立自主,他们与父母的关系并非完全依存,而是首先建立在互相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因此,其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常常被认为是微妙而复杂的。英美文学作品在强调个人独立性的同时,对于亲情观的认同和批判依然存在。亲情被视为一种伦理和血缘纽带,超越了个体的欲望和自私,强调了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因此,在许多英美作品中经常描绘那些由于物质欲望、自私或冷漠等而破坏亲情的人物形象,并表达出对其的批判[5]。例如,《欧也妮·葛朗台》中展现了不对等的亲情关系,通过对其的揭示和批判,呈现出作者对这种错误亲情观的痛斥。这既是对社会黑暗面的揭露,又是对资本主义发展下物质欲望超越亲情行为的抨击。同时,许多作品也强调了亲情的重要性,认同其是一种能够带来温暖、支持和纯粹的情感。这种认同通过展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深厚情感,强调了亲情对个体成长和幸福的重要影响。查尔斯·狄更斯在小说《远大前程》中讲述了主人公孤儿匹普的成长故事,探讨了亲情对个体发展的影响。除通过对亲情观的描绘,探索家庭的力量和积极影响,强调了亲情纽带能够带来的支持、温暖和情感满足以外,小说中也展示了其他角色在亲情关系上的缺失和破坏。这种对比凸显了亲情关系对个体幸福的重要性,批判了那些因自私、冷漠或欲望而破坏亲情的行为。可见,英美文学认同亲情对于形成道德品格和塑造个人价值观的重要性。

(二)语言文字中的批判与认同

在部分英美作品中,语言文字的运用中也显示出其对于自我文化的深刻反省,这种批判和认同包括嘲讽和自信。究其原因,离不开经济发展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优越的经济条件能够赋予人民自信,其在文学创作中则会体现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以及对外来文化的排斥。《追风筝的人》等英美文学作品中表达了对自由和人性等核心价值观的追求,这些作品被广泛认可也说明了读者对自我文化的认同。然而,这种过度的自我认同也会导致对外来文化的排斥,例如《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深入描写了黑人当时的生存环境以及遭受的排斥待遇,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种族歧视,并对源于自我文化的排外思维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这部作品以其强烈的道德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对种族歧视提出了挑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共鸣。此外,许多其他英美文学作品中也探讨了奴隶制度和种族歧视,并呼吁消除这些社会问题。通过呈现社会的阴暗面,帮助读者反思自我文化认同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倡包容与平等。可见,英美文学对自我文化认同下的排外思维进行了批判,揭示了其中的问题和危害。在比较文学理念下对其进行研究,能够促进理解、包容和平等,并引导我们反思和改变自我文化认同的方式。

(三)人物形象中的批判与认同

1.所塑造人物的价值观

英美文学在塑造女性主人公时,往往强调女性的自由、勇敢、善良和独立等积极特质,使其具有相同的价值观。而以男性为主人公的故事则常涉及政治、军事和经济等社会性背景,这可能与历史上男性在这些领域中更频繁地扮演重要角色有关。相比之下,女性角色更多地局限于浪漫爱情的题材,在《红与黑》等作品中,女主人公通常展现出意识觉醒、追求自由和爱情的特质。她们对社会地位和自我认同有着强烈的追求,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独立。这些作品通过女主人公的成长和坚忍,强调了女性的自主性和价值[6]。例如,《红与黑》中女主人公的母亲——马蒂尔德,她是一位富有、独立而聪明的女性,尽管身陷受限的社会地位和婚姻束缚,但其仍渴望摆脱这些桎梏,追求自己的欲望和激情。作者通过这一角色探讨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困境和对自由、意识觉醒以及爱情的追求。她的形象展现了女性的力量和对个人命运的积极争取,同时也抨击了社会桎梏对个体发展和幸福的限制。而男主人公则经常被描绘为具有不屈意志持续奋斗的人物。其展示出坚定的决心和内在的力量,在面对困境时不屈不挠地追求目标。这些作品通过男主人公的努力和奋斗,探索了个人成长、社会责任和自我实现的主题。可见,英美文学在人物价值观的塑造上具有高度的认同。

2.所塑造人物的情感

人物的塑造必然伴随着情感的描绘,因此当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也会受其中人物情感的影响,从而感到多样化的情感。这也体现了文学作品以及读者自身思想观、价值观的共鸣。英美文化具备自由、热情等积极、正面的情感特色,而在其文学主流创作中也往往凸显这一特点。因此,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感更偏向于积极的一面,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中受正面情绪的熏陶。可见,这种创作观念也是情感认同的一大体现。在文学作品中,消极的情感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也是表达人性复杂性和挣扎的方式之一。这种复杂的情感描绘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并促使他们深入思考人类情感和行为的动机。因此,英美文学作品中不仅有积极情感的塑造,还有对消极情感的探索,使作品更加真实、立体和具有深度。但在英美文学中认为消极情绪更倾向于反派,因而对其的态度则更侧重于批判,这也使英美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显著的差别。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文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而在英美文学研究方面,其批判性和认同性上都有着广阔的研究空间。基于比较文学理念,其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社会价值,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和多元的文化体验。其中,批判性研究关注文学作品中的问题和矛盾,挑战权力结构和社会不平等,并通过分析揭示深层次的社会议题;认同性研究注重作品所传递的价值观、情感等,强调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共鸣。因而二者的结合有助于揭示作品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丰富性,使人们对英美文学有更全面的理解。通过同时关注批判和认同,我们可以促进跨文化交流与对话,开阔研究的视野,并推动文学研究在学术和社会层面上的发展。

猜你喜欢

比较文学英美人物形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法国和美国比较文学理论研究与发展探析
变异学——世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的突破
走向世界文学阶段的比较文学:主持人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