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鱼欢》壶的形象及内涵

2023-10-21沈震宇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3年9期
关键词:花器紫砂壶紫砂

沈震宇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宜兴,因紫砂而出名,清朝时期甚至有“一壶千金”的说辞,因此紫砂壶是无数达官显赫和文人墨客爱不释手的茶器。它的魅力在于材质、在于工艺、在于功能、在于造型,甚至在于缥缈的无法言说的气质、美学、内涵,这些都让人深深着迷,极具艺术感召力。在此,我们探讨的是紫砂的造型。俗话说人靠衣装,紫砂自然也需要有姣好美观的造型才能吸引人眼球。“供春壶”作为明朝中叶诞生的第一把紫砂壶,粗糙、朴实、独特,之后紫砂的发展延续了“供春壶”的古朴特质,但随着人们对紫砂泥的深入挖掘与了解,也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审美的进化,紫砂壶越来越精致,造型也丰富多变起来。花器,作为紫砂壶造型中的一大类,是以集结大自然精华于壶中的特色壶型,造物主是神奇玄妙的,紫砂花器则是包罗万象的,瓜果树木、飞鸟走兽都可以夸张或写实地出现在壶中,给人一目了然、耳目一新之感。

花器作品的创作有一个原则:创作者需要走进生活,在自然生活中寻找美,捕捉美,并将这一份美定格为作品的题材,从而保留美。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往往因为诞生于自然、贴近于生活而拥有漫长的艺术生命力。例如花器大师蒋蓉的代表作品《荷塘月色》蕴含了夏夜月色朗照之下的诸多荷塘景象,如青蛙、荷花、荷叶、游鱼集于一体,自然趣味与艺术美学结合,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壶艺世界。实际上,生动形象的花器作品总是能勾起人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想念,也能激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花器作品正是始于作者对生活的了解,对人生的理解;创作于作品中对真、善、美的诠释;完结于作品中展现的真实生活状态与自然风情。

紫砂作品《鱼欢》的创作起源于我在旅游过程中看到池塘里的景观鱼争相吃食的景象。朋友们在热烈地探讨“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这一千古命题。自古以来,“鱼乐”既是一道深奥的哲学题,也是人们所向往的自在快乐境界。这些景观鱼“乐与不乐”我无从探究,但是我脑海中回忆起的儿时景象却是快乐的。乡下孩子都会有这样一些经历:上学路上,放学回家路上,经过池塘时都会短暂停留,寻找掩在草丛里的青蛙、蟋蟀,捕捉池塘里的小鱼、小虾。这些美好的回忆不仅丰富温暖我的童年,也为我的紫砂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灵感源泉。紫砂壶《鱼欢》就是根据池塘里快乐游玩戏耍的小鱼形态而创建的,它诞生于回忆中童年的一段插曲,也借这一美好的影像丰富壶艺造型与壶艺语言。

此壶外型端庄朴雅,线条贯通一气,和润有力。其整体塑造新颖巧妙,整壶没有具体地描绘鱼的样貌,却借用水的形态将鱼元素融合在壶中,耐人寻味。壶身为圆球形,饱满而敦实,似一颗晶莹饱满的水滴。壶嘴从壶身中胥出,短小而呈微微的喇叭状,让人联想起鼓起的鱼嘴,娇憨可爱。壶把为朴素的弧线弯曲而成,优美大方,上端装饰有平滑的飞把,似鱼儿畅玩时高高翘起的鱼尾,拍打着水花,荡起一圈圈涟漪。圆盖立于壶身上,微微隆起,浪花形状的壶钮从盖面上伸展出来,成为这把壶的桥钮,沉稳而灵动。壶中一条凹线从壶把上端横贯壶身直至壶嘴下端,这条弧线是全壶的点睛之处,也是精华所在,蕴含着浓厚的线条美学,以及中国文化中博大精深的“圆”这一哲学意味,于极致的简约中,流露圆融自在的和谐之美。

紫砂壶的壶嘴上端一串浪花装饰于壶身上,并和壶身的凹线一起构建了一个波光粼粼的水中世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水是很有价值的存在。在紫砂壶《鱼欢》中,水还是载体,波浪漾开,浪花点缀,壶中虽无鱼,却构建了一个池塘,鱼儿遨游畅玩,让人身临其境,好不欢快。

整件作品算得上是一件寓心之作,泥色简单,但造型讲究;画面简约,但细节处理细致;弧线的粗细、长短,块面的拼接、组合均予以深思熟虑。无一鱼装饰于壶中,却能将鱼之欢拓印在观者的脑海中,足见艺术功底之深。《鱼欢》壶,仿佛是教人学会领略生命中的一段光景,是美妙人间的一抹伏笔。

《庄子•逍遥游》中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的经典对话延续了千百年,即使如今,人们也依然会困惑于这个问题。但蓝天之下,厚土之上,置身于热闹的氛围中,三两好友在身边,我是非常快乐的,这种感觉很真实,不需要用逻辑思维去辨别它的真假。试想水里的鱼儿在水的怀抱中,畅快地自由游动,它又有什么理由不快乐呢?这一时刻并不需要客观的思辨,只需要用心感受。

花器的创作正如紫砂壶《鱼欢》一样,它的创作过程是快乐的,它的创作题材是美好的,它想要呈现的也一定是触动人内心美好情感的。所以观者在欣赏花器时总能从造型中汲取到美好的情感与丰富的思想内涵,每每欣赏,也都能心情舒畅,受益多多。

总之,紫砂花器发展了六百多年,已经包罗万象,囊括了丰富的创作题材,积攒了完善熟练的制作工艺体系,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当然,小小的一把《鱼欢》壶,并不能代表整个花器大类,花器世界中还有丰富的巧色工艺、雕塑技巧、堆花装饰……这些不同的工艺使得每一件花器作品都呈现出独一无二的气质,也使得紫砂花器一直攀登在通往更高艺术境界的道路上,永不止步,并致力于将更优秀、更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呈现给每一位观者。

猜你喜欢

花器紫砂壶紫砂
穿花系列竹编花器
置胆插花馨 尊觚花器与簪花内胆
蘅皋掇菁藻 毡室伴清嘉 宋代占景盘与管瓶花器再议
瓶花佳趣 古代花器与花事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