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紫砂壶《风卷葵》的艺术形象

2023-10-21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3年9期
关键词:风卷花器葵花

万 霞

江苏宜兴 宜兴214221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民族,因此我们的文化大多与生活自然息息相关,例如古老的剪纸艺术、木雕艺术以及传统的紫砂艺术。紫砂艺术的出现源于一场偶然。金沙寺的老僧以陶泥为周围百姓制作生活器具,小书童龚春暂住金沙寺,白日里无所事事便看着老僧制作那些瓶瓶罐罐。耳濡目染之下也对陶泥产生了兴趣,就利用剩余的边角料制作了一款兼具“极丑”与“极美”的树瘿壶,从此掀开了宜兴紫砂艺术的帷幕。也正是这把壶使得紫砂壶与大自然紧紧结合在一次,从而有了紫砂大类——花器。

花器的创作宗旨是源于自然,又要高于自然,这不仅要求艺人掌握熟练的制作技艺,更要有大胆丰富的想象力,才能提升作品的造型观赏性以及拉升作品的意境和思维高度。例如书童龚春在制作“树瘿壶”时重点在于表现树皮的粗糙肌理和斑驳褶皱,这就需要通过仔细观察还原银杏树瘤的真实状态,又要有着超写实的变现手法,才能第一眼就抓住壶友们的视线。同样,花器中的“岁寒三友”、松桩、风卷葵等等,则是以基于现实基础进行夸张的想象来达到具象目的而进行艺术创作的。这些花器壶型对艺人的手艺十分考验,手艺人需要熟练地掌握堆、雕、贴、刻、镂等多种技艺,例如龙壶的龙鳞就需要一片片雕刻,树瘿壶壶表的肌理褶皱也需要一点点雕琢出来,梅桩壶的梅花装饰则需要一朵朵手捏成型后贴塑在壶身上……这些技艺看似简单,实际操作却很困难,也正是这些高超的技艺制作出了一把把经典的花器,惊艳了无数爱壶之人。

紫砂壶《风卷葵》是花器中的姣姣者,其经典形象几百年来引得无数匠人进行模仿,然而杨凤年的首创版本始终无人超越。杨凤年是清朝制陶名家杨彭年的妹妹,其兄长联合陈鸿寿推出了文人系列壶“曼生十八式”,作为妹妹自然也想要有所建树。无奈清朝属于封建社会,女性地位低下,家人并不赞成杨凤年制壶。她只能一人偷偷练习制壶技艺,过程坎坷,十分艰难。一日她于花园中散步,遇到了大风,吹乱了花园中的锦葵花,但枝叶被吹歪了很快又挺立起来,花瓣被吹散了很快又聚拢在一起。无论狂风如何肆虐,它始终屹立不倒。小小的一朵锦葵花面对狂风尚且如此坚韧,杨凤年不禁感慨万千,再联想自己从艺的种种艰难,下定决心以锦葵花制作一把壶,于是紫砂壶《风卷葵》诞生。这把壶以女性手艺人的视觉进行打造,细腻柔性又坚韧独立,在整个花器历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艺人制作的这一把《风卷葵》算是慕古而作,既将花器的造型演绎得栩栩如生,也展现了自然植物的坚韧不拔。很多人认为摹古就是模仿,其实模仿也是传承的一种。模仿,其实就是观察紫砂壶的造型、特点,然后根据现有的技能制作一模一样的个体的过程。在艺术领域,模仿是必然存在的一个过程,只有不断地模仿,才能读懂经典,也才有可能超越经典,艺术也正是在一次又一次模仿的过程中获得传承的可能。《风卷葵》虽是模仿,但又有着显微的区别。艺人以别开生面的制作技艺体现了花器的随性不羁,也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以及长盛不衰。此壶的壶身是取锦葵花之形,呈扁圆状,壶腹中间外鼓,似将壶身一分为二,展现了作品的层次感。壶身表面则是漫天飘散的葵花叶造型,细腻自然、气韵生动。艺人通过贴花与堆塑的工艺将风卷葵花花叶翻卷的姿态尽情展现,壶面随着装饰的深入也起伏多变,充满了动感的曲线以及蔓延的不规整块面。整壶没有风的具象表现,却通过高超的技艺将风的元素充斥壶中。随着这样物象的贴花与堆塑工艺,人们仿佛也置身于漫天狂风中,随着锦葵花一起于风中摇曳。茶壶的壶嘴自然从壶身中延伸,弯流短小而粗壮,花叶覆盖壶流,与壶身似为一体,形成了一幅美妙的画卷。壶把呈耳形塑于壶身另一侧,是模仿花枝成型,一片叶子随着花枝伸展开来,贴于壶面上,叶子的肌理纹饰都勾勒清晰。圆盖设计,壶钮为截取的一段枝干,树立在盖面上,并不突兀,很好拿捏。盖面上零散飘落着锦葵的花叶,似被流动的风吹散了,但依然顽强地挺立着。紫砂泥的温和可塑如影随形,制作技艺卓绝超群。艺人以独特的手法,把风吹过葵叶的动感表现得更加自然。

紫砂壶本身是朴素的、简约的,当各种各样的装饰技法一一施展于壶上时,它的整体气质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可以是富贵的,可以是繁华的,也可以是精致的。当然这些装饰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茶壶的整体观赏性,更是为了将壶艺主题鲜明地表达于壶上。杨凤年在制作风卷葵时也是将自己见识到的葵花在风中飘动的景象还原在壶中,同时将这一份凌乱感夸大,让人一看此壶,就能联想到漫天的狂风,更加能感受到葵花的顽强生命力。这一把以珍稀大红袍制作的“风卷葵”更是延续了杨凤年的壶艺精神,红色的泥料本就是最激扬、热烈的色彩,加之高超的技艺,展现了壶艺中蕴藏的朝气与活力。生命是顽强的,任何强大的外物都不能轻易地击垮它。紫砂壶也正是因为蕴藏了无数这样正能量的、鼓舞人心的、积极健康的思想才更加吸引人。

紫砂花器在紫砂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最初的小书童龚春,到花器宗师陈鸣远,再到现代花器大师蒋蓉,他们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自然的热爱都融入到了紫砂的一砂一泥之中,从而创作了无数经典。今天,紫砂艺术的辉煌还在续写,经典还在流传,佳作仍在诞生,他们承袭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和优秀技艺,将继续在神州大地上抒写着传承。

猜你喜欢

风卷花器葵花
穿花系列竹编花器
葵花王冠
河南杞县:阵地“风卷党旗红”,扬帆劲奔乡村振兴
众志成城续写“风卷红旗过大关”
置胆插花馨 尊觚花器与簪花内胆
蘅皋掇菁藻 毡室伴清嘉 宋代占景盘与管瓶花器再议
瓶花佳趣 古代花器与花事
葵花之门
回 味
葵花 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