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融入幼儿园食育的问题和策略

2023-10-21牛学玲

教育观察 2023年21期
关键词:食育传统节日美食

牛学玲

(银川市第五幼儿园,宁夏银川,750001)

一、引言

食育是培育拥有健康体魄、良好饮食习惯、正确价值观念的未来社会中坚力量的重要途径。李里特提出,食育就是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只有三餐定时,摄取营养均衡,才能保证向脑和肌肉提供足够的营养,幼儿才可以在幼儿园开动脑筋、活动肢体。[1-2]因此,幼儿食育是幼儿园开展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基础,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幼儿阶段是开展食育的关键期。人在幼儿时期经常吃的食物会在大脑皮层食物中枢形成兴奋优势,这决定了幼儿长大后会优先选择吃那些让自己兴奋的食物。刘兰认为,食育要从娃娃抓起,父母要在孩子8岁前帮助其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良好的用餐礼节。[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及家长要引导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4]《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到,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个人行为与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占60%,而早期形成的膳食喜好对后期饮食习惯有决定性作用。[5]幼儿期是饮食行为和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和敏感期,这个阶段接受的饮食知识、饮食文化,以及各种各样的栽种和烹饪经验对幼儿影响深远。本文对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融入幼儿园食育的价值意蕴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提出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融入幼儿园食育的有效策略。

二、内涵阐述

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饮食习惯(包括食物材料、饮食制作、饮食品尝)和背后的传统习俗以及民族个性的总和。中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饮食文化底蕴深厚,历经岁月变迁,积累了符合中国人成长要求的饮食结构和饮食观念。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璀璨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在过节期间通常会准备各式点心、菜肴,这些美食中的食养艺术、文化习俗和民族传统正是中国优秀饮食文化的结晶。

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在物质层面表现为饮食结构和饮食制作工具;在行为层面表现为食材种植、加工以及品尝过程;在精神层面表现为饮食观念、人文心理等;在饮食环境方面,中国人讲究选料、配菜、烹调的精致;在品质方面,中国人追求食物的色香味俱全,享受食物带来的审美和精神愉悦;在情感层面,传统节日餐桌上的团聚,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提供了媒介,具备良好的社会心理调节功能;在仪文方面,《礼记·礼运》提到,夫礼之处,始诸饮食。中国人讲究餐桌礼仪,坐席的方向、箸匙的排列、上菜的次序、进餐的先后等,无不体现着中国人的饮食文化精神。由此可见,传统节日的美食不仅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同时也凝结了中国人的食物养生理念、风俗习惯和地域特点等,尤其是传统节日饮食文化里蕴含的审美体验、情感活动和社会功能,是幼儿园食育的重要内容。

三、价值意蕴

(一)丰富食育素材

幼儿园的食育内容比较广泛,主要包括健康饮食、制作食物、惜食感恩、饮食文化等方面。[6]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食育过程中,幼儿需要通过听、看、嗅、尝、摸等感觉积累丰富的表象经验,经家长和教师引导才会激发其动手制作美食及领悟饮食文化的内驱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岁月变迁,积累了符合中国人成长需求的饮食结构和饮食观念。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中国的饮食文化底蕴深厚。人们在过节期间通常会准备各式点心、菜肴,例如,春节的年夜饭、元宵节的汤圆、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冬至的饺子等,这些美食不仅营养丰富、富含养生理念,而且体现了中国人重视亲情、期盼团圆、向往美好的文化理念,是开展幼儿食育的重要资源。

借助传统节日开展食育不但时间节点合适而且与教育内容契合。一是传统节日举国同庆,环境氛围浓厚。在传统节日中,人们会团聚在一起制作、品尝美食。二是这些传统节日饮食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种类丰富、食材多样,是开展食育的良好素材。三是幼儿的家长会制作节日美食,幼儿对食材和食物的相关知识经验会得到很好的补充,能够促进家园共育。

(二)助力幼儿了解中国餐饮文化

快餐文化涌入国门对我国的传统饮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国人的饮食观念及饮食行为受到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6岁以下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6.8%和3.6%。[7]能量摄入和支出的不平衡,是导致个体超重和肥胖的直接原因。目前,快餐外卖、方便零食及隔代养育中的追食、诱食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家长甚至把西式快餐、饮料等不健康的食物作为对孩子的奖励。专家提出,要加强食育,对幼儿进行营养健康教育和膳食指导,引导幼儿均衡饮食,吃动平衡。

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开端,对塑造幼儿正确的饮食观念及饮食行为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中华五千年文明积淀了深厚的饮食文化底蕴,在各大传统节日中表现尤为突出。食育中有许多观点与中国的优秀传统饮食理念相符合,有利于幼儿对传统饮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饮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将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融入幼儿园食育,借助传统节日美食制作、品尝和分享活动开展幼儿园食育活动,在满足幼儿口腹之欲的同时,将中国人的食物养生理念和风俗习惯、地域特点等融入幼儿生活。幼儿在认识食物与自然的关系、食物与人的关系中了解中华文化,培养中国根基。

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借助“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这一来自幼儿生活、符合幼儿兴趣需要的素材开展食育活动。为幼儿讲述传统节日故事,让幼儿了解中国的悠久历史;制作节日美食引导幼儿在观察和操作中学习,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分享、品尝节日美食,让幼儿感受与家人、同伴、教师共庆佳节的喜悦。经过实践研究,幼儿的节日文化和美食认知、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更加深入,对饮食习惯、营养膳食、文明用餐的践行更加有效,达到了“习中国饮食,培中国根基”的目标。

四、尚存问题

(一)活动缺乏系统性

幼儿园食育研究起步较晚,食育相关教材、教学工具、教学实践活动都无明确参考依据,多数幼儿园未形成园本传统节日食育方案、教学及美食制作计划。幼儿园食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健康教育活动和幼儿厨房制作,健康教育活动多是对食物营养的简单介绍,幼儿厨房制作仅是简单的水果拼盘,活动组织形式单一,幼儿缺少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

(二)活动缺乏组织性

将传统节日饮食文化融入幼儿园食育需要教师具有制作传统节日食物的能力及传统习俗教育能力。还需要教师具有制定食育活动方案和挖掘利用本地食育资源的能力,将传统节日习俗融入幼儿园课程。多数教师虽然具有较丰富的幼儿教育知识和教学经验,但传统节日文化与食育的知识储备相对不足,因此,食育活动开展效果欠佳。

(三)家长缺乏积极性

国外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文化逐步影响家长和教师的饮食选择,高油脂、油炸快餐进入了人们的餐桌。本研究对银川市第五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308位家长进行幼儿健康饮食方面的调查发现,98.38%的家长认为良好的饮食习惯指的是“合理膳食,不挑食”。90.91%的家长认为“孩子应该少吃或者不吃油炸食品”,可见家长的健康饮食理念良好。但仍有37.34%的家长在外出就餐时选择肯德基,说明家长的实际行动和理念之间仍存在偏差,这无疑给幼儿园食育带来了挑战。访谈结果显示,部分家长因工作较忙、家庭成员单一,以及对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认识不够,在中国传统节日期间不会制作传统节日饮食。因此,家园合作借助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加强幼儿食育十分必要。

五、融入策略

(一)幼儿园层面:全面推进幼儿食育

1.将食育融入课程体系

幼儿园借助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开展食育,既要在中国传统节日期间组织好各类活动,也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例如,在户外种植与观察记录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一起播种、养护、收获、制作与品尝美食。幼儿在种植活动中获得了生命科学常识,同时品尝到劳动的果实,体会到每一种食材都是精心照料、精细加工后才呈现到餐桌上的。因此,在进餐时幼儿更乐于“光盘”,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2.借助中国传统节日开展食育

在顾荣芳提出的幼儿健康行为养成层递假说理论的指导下[8],我园借助中国传统节日主题开展幼儿食育: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腊八节等传统节日中的美食认知为起点,普及健康营养知识,引导幼儿认识食材、了解食物制作方法并动手制作、分享节日美食。在食育活动中,引导幼儿在多重感官刺激下学习丰富的食育知识,把健康的饮食观念转化为内在动机,培养幼儿正确饮食和健康饮食的良好行为。

调查发现,家长和教师普遍认同饺子、汤圆、月饼、粽子和腊八粥是中国传统节日美食,90.58%的家长会在节日当天为幼儿讲述节日的由来和习俗。幼儿园以集体活动的形式介绍节日来源及节日美食,借助节日儿歌、节日故事及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幼儿了解节日美食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中秋节时,教师会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借助儿歌《八月十五月正圆》让幼儿了解中秋美食和赏月习俗;冬至时讲医圣张仲景发明饺子的故事,借助《冬至到》《数九歌》《包饺子》等儿歌让幼儿了解冬至习俗及饺子的相关知识;端午节时,教师会结合图片和视频给幼儿讲屈原投江的故事。通过故事,幼儿可以了解到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活动可延伸到认识粽子的构成和形状等。

幼儿的经验需要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在亲身体验中领悟、在主动探索中获得。在幼儿食育的组织中,教师引导幼儿在大自然中种植、收获,在厨房里制作,在集体中分享。为深入开展食育课程,我园打造了“智慧云厨房”。该功能室设备齐全,可供幼儿洗、切、蒸、煮、烤。在传统节日到来之际,后勤部门准备各种食材,教师录制美食制作视频和制作流程图。中秋佳节,师幼共同制作月饼、桂花糕;春节来临之际,师幼共同制作糖葫芦、饺子、汤圆。通过小厨房劳动,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华美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通过实地操作厨房工具,幼儿体会到了制作节日美食的成就感;通过品尝节日美食,幼儿感受到了传统节日带来的欢乐。

3.增加食育活动的操作环节

调查发现,小、中、大班幼儿在家参与洗碗的占比分别是41.96%、50.53%、52.48%,参与择菜的占比分别是69.64%、75.79%、73.72%,可见幼儿在家参与实际操作的机会较多。在部分班级“智慧云厨房”实践及教师访谈中发现,小班幼儿可以协助成人摆筷子、拿取工具,中班幼儿可以尝试拌馅、择菜、擀饺子皮等,大班幼儿可以在指导下叠粽叶、滚汤圆、做月饼、包饺子等。因此,幼儿园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操作机会,满足幼儿探索食物制作的需求,引导幼儿参与到传统节日庆祝的美食筹备中,品尝劳动成果,体验成就感与归属感,增加幼儿对传统美食的兴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4.健全食育活动评价机制

食育活动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在幼儿园中,食育活动结束后教师的反思与自评、智慧厨房里幼儿操作的观察记录、传统节日开展的食育主题课程内容交流等都是有效的评价手段。

食育活动评价要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中国传统节日活动多寓意团圆和美好,幼儿在活动后会有相应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活动中要做好观察指导,在活动后要注重对幼儿或家长的访谈,根据幼儿参与度和体验感对活动进行调整。

(二)教师层面:提升教师的食育素养

幼儿对传统节日饮食文化和健康饮食的认知程度主要取决于环境创设、情境设置、材料提供、组织引导和观察支持。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具备幼儿园食育素养、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知识储备以及食育活动的设计组织能力。

1.具备科学的食育理念

教师要具备食育相关的知识经验。在食育课题实施前,购买食育相关书籍,下载食育相关文献。通过教师自学、集中培训和园本教研的方式解决“什么是食育”“为什么要开展食育”“如何开展食育”等基本问题。

教师在明晰食育方面的基本问题后,可以开展饮食知识讲述、饮食习惯培养和饮食文化传承方面的活动。通过中国传统节日、一日活动和亲子活动向幼儿普及饮食知识和饮食文化。幼儿期是饮食习惯培养的关键阶段,教师要结合幼儿年龄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食育活动,如包饺子、做月饼、滚元宵、学古诗《悯农》、做手指游戏《剥白菜》、认识蔬菜和水果等。

2.加深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认知

教师在组织各类节日饮食文化教育之前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储备。我园组织教师自学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知识,购买传统节日相关内容的图书和绘本,通过阅读提升教师对传统节日美食的种类、食材、营养价值以及所蕴含文化符号的解读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够深刻认识到节日美食的文化传递和文化表现功能。

3.提升食育活动设计能力

借助传统节日饮食文化开展食育活动需要活动方案、活动计划的支持。教师需要具备活动设计与组织的能力。在中国传统节日活动开展前,我园组织班主任教师撰写班本节日活动方案,经年级组研讨形成了丰富、规范的食育活动方案。对于具体节日习俗认知及美食介绍的活动计划,经各班组集体审定后组织开展。如在中秋节开展了以“赏中秋美景,品节日美食”为主题的活动设计研讨会。研讨会上,各班教师依据幼儿年龄特点设计了“中秋月·相了解”“中秋习俗认知”“中秋美食制作”等活动。在集体研讨环节,教师对节日活动的目标、环节及过程进行完善,再融入本年级组活动方案。年级组根据方案组织集体备课,通过分工协作做好中秋节精选活动的材料和场地准备。

4.培养食育活动操作能力

教师应该具备食育活动的操作能力。幼儿的食育活动包含具体的操作环节,如常见的果蔬榨汁、水果蔬菜沙拉制作及传统节日食物的制作活动等。教师的操作能力是开展幼儿食育的基础,如果教师不通过实际的食物制作开展活动,就无法引导幼儿直接感知和实际操作。因此,我园打造了食育活动资源库,按计划组织教师编制食谱,动手制作食物,不断丰富食育资源库。在此过程中,教师的食育知识和操作技能得到持续提升,并掌握了基本的营养学知识和食品安全知识。

(三)家园合作:发挥传统节日的食育作用

1.开展“品味节日美食”亲子活动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家庭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场所,让中国传统节日美食进入幼儿家庭食谱是做好幼儿食育的有效策略。2022年的冬至和腊八节期间,幼儿和家长居家隔离,我园各班组教师制作节日宣传视频,向家长和幼儿介绍节日习俗及节日美食。宣传视频后附有饺子和腊八粥的制作视频图解,以便幼儿在家进行传统美食制作。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饺子和腊八粥,并在班级群中进行交流分享。

春节期间,我园开展“品节日美食,习传统年俗”主题美食分享活动。开学后,邀请家长分享幼儿参与制作或品尝节日美食的照片、视频,并评选出30名“小小美食家”。通过家园合作,幼儿能够参与制作、认知、品尝传统节日美食,幼儿的家庭生活也更加丰富。同时,幼儿在亲子美食制作、传统节日庆典准备中深化了对节日美食的认识,理解了传统节日饮食中的文化内涵。

2.在家园沟通中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每个传统节日都是一个食育契机,教师要有效指导家长开展幼儿食育活动。家长应明确食育是回归幼儿生活的教育,是实现幼儿园教育和课程生活化的有效途径。在家园共育中,教师要注重幼儿直接经验的获得,在一日生活中,通过引导幼儿看、听、嗅、说、做、唱等多重感官体验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如指导家长带幼儿去种植基地采摘,并在传统节日美食制作时让幼儿参与择菜、洗菜等流程。清明前后,教师、家长和幼儿一起开展种植活动,体味食物的来之不易。在家园沟通中,教师应对幼儿进行饮食文化启蒙并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六、结语

本文探讨了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融入幼儿园食育的价值意蕴、存在的问题和有效策略。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融入幼儿园食育需要教师有相应的素养支持、每个班级有对应的节日主题支撑、园内有完善的食育活动评价方式,这样才能促进教师充分观察、有效支持幼儿的食育活动,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美食的了解、制作和品尝,引导幼儿过中国节日、习中国饮食,培中国根基。

猜你喜欢

食育传统节日美食
我是“食育”小画家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3—6岁幼儿家庭食育开展建议
“食育”也需进校园
美食
美食都被玩坏了
美食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