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年视觉设计人才参与乡村民俗文化活动推广
2023-10-21王倩
文/王倩
乡村振兴是我国基本国策,旨在通过改善乡村设施、提升农民收入水平以及加强社会福利保障等措施,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青年人才是国家未来的希望,青年人才的能力和活力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青年人才德才兼备,更熟悉互联网特征,更善于利用自媒体发声,有着更加开放的思想、更前沿的视野。因此随着数字媒介视域下社会科技、技术的发展,青年人才的关注、行动与参与愈加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青年人才如何参与乡村振兴?以高校青年视觉设计专业人才参与乡村传统民俗活动推广为例,每个大美乡村都有其优秀且独具传统民俗特色的乡村民俗活动,如北方相关民俗村的“修房节”“火炕剪纸节”,南方乡村常见的“赛龙舟”等。对于当地各具特色的民俗活动的宣传推广亦是乡村振兴实践路径中的重要环节,因此高校青年视觉设计人才可以此为契机借助其专业知识及技能优势,参与乡村振兴相关研究、实践,贡献青年学子的一份力量。
青年人才促进乡村发展的情况
在国内,相关研究比较成熟的是全国典型乡村振兴案例广州市花都区马岭村“喜花里”项目。此案例由政企主导,广州大学美术学院青年师生深度参与,结合当地花海、稻田、水库等实际情况,开发了环湖云道、主题餐厅、设计师民宿、创意集市等新晋打卡点。同时结合当地景观,创作了艺术互动灯光秀、田园风光游览等文旅活动,探索了“乡村生活美学”实践路径,在周边产品和文旅项目不断发展的同时,使得乡村越来越“宜居宜业宜人”。
在国外,青年人才促进乡村发展的研究案例也有很多,例如德国“乡村青年活力计划”,旨在帮助青年人在乡村发展中发挥作用,采取“就业补助”和“创业投资”等政策,推动青年人才参与乡村发展。在视觉设计推动乡村发展方面,德国卡尔斯鲁厄市重点完善其视觉设计,融合当地特色大力打造乡村旅游文化,促进了当地乡村经济的繁荣发展;再如美国纽约州利用视觉设计改善乡村旅游,在保护乡土风情的同时也为当地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第一,如何培养青年视觉设计人才在进行乡村传统民俗推广中提升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即视觉设计人才应如何通过专业视觉设计方法、手段把乡村传统文化、地域特色、民俗活动巧妙地契合到多维宣传推广设计实践当中,通过创新、系统化的设计推广方案来增强乡村民俗文化活动的吸引力,使民俗活动宣传推广设计更具本土特色,更易引起共鸣。针对乡村传统民俗活动中的“民俗符号”“民俗场景”等文化元素进行创新性的设计研究。例如,将乡村独具的地域特色民俗文化活动与视觉设计相融合,运用多维综合的可视化设计手法,结合创意字体设计、图形设计、插图设计、海报设计、文创设计等方式,并结合虚拟现实、全息影像、声景互动展示等数字化技术手段,来实现对乡村传统民俗活动系统、全景、跨界、可视化展示,提升青年视觉设计人才在乡村传统民俗文化推广设计中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二,数字新媒体时代视觉设计青年人才应如何利用新技术手段扩大乡村民俗活动的传播形式及影响范围。即在乡村民俗文化活动推广设计的基础上,如何提升其借助跨媒介平台策划、推广能力,包括为乡村振兴民俗活动制定专属传播策略方案、利用媒介融合资源全方位的推广形式,从而吸引更多关注,提升视觉设计与多维普及传播的有机联系,扩大乡村振兴民俗活动的影响力。例如通过自媒体平台发布相关民俗文化活动推广链接、宣传海报、推广视频;结合开展用户参与度高的线上转发、分享等营销手段;组织线下品牌推广活动;与当地智慧文旅相结合,打造乡村文旅新体系,利用媒介融合优势,充分在全渠道展开乡村民俗文化视觉推广,全时空、全时段打造乡村民俗文化活动热点话题。第三,通过对高校青年视觉设计人才在乡村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推广中的实践应用案例进行分析,调动高校在乡村振兴民俗文化推广过程中所具备的实践优势,体现实践意义。即在实际案例分析中,以青年视觉设计人才在乡村传统民俗文化推广中的应用为例,总结其在实践应用过程中所具备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实践经验及实践优势,并将其与乡村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创新推广相结合,深挖其在乡村振兴民俗文化推广过程中的应用路径,从而为青年视觉设计人才参与乡村振兴实践路径提供有效指导。
研究方法。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研究起始阶段。运用文献法、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阅读文献、梳理资料,深入调研“乡村振兴”“民俗文化创新”“视觉设计推广”“数字化跨界技术”等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及研究成果,并总结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阶段(研究阶段),研究论证阶段。以符号学为研究方法,结合设计学相关研究理论,分析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振兴实践环境及现状,从基础条件梳理高校视觉设计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民俗文化活动推广方法、相关跨界技术工具及服务平台应用等方面的情况,并展开研究。第三阶段(实证研究与总结阶段)。对上述研究进行综合实证研究,通过迭代式研究方法,将阶段性实证结果反馈融入新一轮次的调研中去,新的研究亦可产生相关实践反馈;总结以上数据调研、理论分析及技术手段成果,对研究结果进行综合整理。
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青年视觉设计人才参与乡村振兴实践,重点在于要让青年人才意识到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其创造、创新精神,使其满怀乡土情怀,付诸行动,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去。
青年视觉设计人才参与乡村振兴需要体现其优势价值。如高校视觉专业设计人才参与乡村振兴实践路径应着重围绕其专业所长,在实践中发挥其专业视觉设计优势,激发乡村文化资源的最大潜力。通过视觉设计整合一个符合当地文化特色、民俗特征的乡村振兴实践路径,为实现乡村的振兴与发展贡献青年人才的力量。这也是难点。
创新点在于,通过开展研究,可进一步在信息数字时代视域下鼓励青年人才、高校学子关注国家大事、关注时事。青年视觉设计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民俗活动推广,可点亮其家国情怀,激发其创新精神,在为乡村创造更多新颖的文化体验、多维度推广宣传手段的基础上,让乡村文化不断得到弘扬和发展,从而也进一步推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对于乡村的调研及乡村传统文化的创新并非易事,需要厚积薄发,并以此推动青年人才提升文化素养,不断学习相关知识,激发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努力奋斗,实现青年人才的梦想。
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研究青年视觉设计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有较大的理论意义。首先,有助于深入剖析推动乡村文化推广与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其次,有助于丰富和发展不同专业领域、具备不同专业素养的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方法,形成易复制的推广模式。最后,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研究实例也可为社会层面参与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的启发,为相关部门制定乡村振兴政策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青年视觉设计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意义。视觉设计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民俗文化活动推广,通过发挥其专业能力,可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有效宣传乡村特色,在传承与发展中促进乡村振兴。此外,视觉设计人才对乡村文化民俗活动的跨界多维策划推广,也可以助其借助多平台、多领域吸引更多的受众及消费者,提高传统民俗活动的商业价值,改善当地村民的生活质量,带动当地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