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引导学生深入地阅读小说

2023-10-20崔杰荣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3年8期
关键词:鲁镇祥林嫂切入点

崔杰荣

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中外经典小说都有着深刻的主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地阅读这些小说,不断培养其阅读理解能力。本文以《祝福》的教学为例,探究怎样引导学生深入地阅读小说。

一、指导学生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指导他们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围绕切入点开展阅读活动。

《祝福》中的主人公是祥林嫂,与她有密切关系的地方是鲁镇。她两次来鲁镇做工,最后也死在了鲁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祥林嫂和鲁镇”这一人一地为切入点阅读,探究祥林嫂死亡的原因,激发其阅读小说的兴趣。接着,教师还可以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要与切入点“祥林嫂和鲁镇”密切相关。如:

1.祥林嫂什么会来到鲁镇?

2.来到鲁镇后,祥林嫂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离开鲁镇后,祥林嫂又过上了什么样的生活?

这三个问题贯穿了整篇小说,能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小说的内容,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带着问题阅读小说,他们就能深入地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及过程。

针对第一个问题“祥林嫂什么会来到鲁镇”,随着阅读的深入,学生会发现祥林嫂先后两次来过鲁镇,第一次是为了逃婚来到鲁镇打工,第二次是因为走投无路了,再次来到鲁镇打工。在小说中,作者详细描写了祥林嫂的外貌变化以及在同一个雇主家里截然不同的处境。

针对第二个问题“来到鲁镇后的祥林嫂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仔细阅读小说,学生很容易就找到问题的答案。虽然一开始鲁四老爷有点嫌弃她寡妇的身份,但是她勤劳、能干,干活仔细,鲁四老爷后来便也不说什么了,甚至还对她表示认可,连周围的人也都说雇到祥林嫂是赚到了。祥林嫂过了一段短暂的安定的生活,人也胖了起来。

针对第三个问题“离开鲁镇后的祥林嫂又过上了什么样的生活”,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发现祥林嫂后来被她的婆婆绑走了。回去之后,她就被婆婆卖到了一个更贫穷、落后的地方(贺家坳),给贺老六当媳妇。在那里,她有一个能干的丈夫,生了一个儿子,度过了一段短暂的幸福时光。可惜天不佑她,丈夫和儿子相继离世,她又被赶了出来。

这三个问题几乎串联了祥林嫂的一生。带着这三个问题去阅读文本,学生会对小说的脉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后面深入地阅读文本作了铺垫。

二、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细节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细节,有利于其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把握作品的主题。

在《祝福》中,作者主要批判了封建礼教的残酷与无情。除了描述主人公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之外,作者还通过描写各种细节以展现这一主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细微之处,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这些细节来展现小说的主题的。比如,在小说的第二自然段中,作者简要地描写了四叔的书房,提及了里面的对联、书籍,暗示四叔是个不折不扣的封建卫道士。这里的细节为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祥林嫂死时的细节,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表现当时封建社会里人们的冷漠与无情的。她死时的场景是这样的:到处都弥漫着“祝福”的热闹气氛,当听闻祥林嫂的死讯时,人们是淡然的、冷漠的。四叔听闻祥林嫂的死讯甚至觉得很晦气,认为其偏偏死在了“祝福”这样一个好光景里,还称其为“谬种”。他们认识祥林嫂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是根本没人真正关心她,甚至没空想她为什么突然死了。

三、引导学生探究人物形象的特点

在《祝福》中,鲁迅先生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对一些人物形象,作者花费了很多笔墨;而对另一些人物形象,作者只用了寥寥数语。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人物都有各自的特点,也都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人物形象的特点,并分析这些人物是如何影响祥林嫂的生活和命运,如何影响故事情节的发展的。

通过阅读小说,学生会发现祥林嫂的命运非常悲惨。接着,教师可以提出这一问题:

为什么祥林嫂来到鲁镇后依旧没有改变自己悲惨的命运?

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在第一次读完小说之后就能得到一个简单的答案:因为鲁镇上的人们都很冷漠,他们没有同情心,没有真正地安慰、帮助和接纳祥林嫂。

学生的答案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太过片面。对此,教师可以继续引导他们深入地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比如,出现的次数并不多的四婶并不是现代人眼中善良的人,她有一定的劣根性。在不违背封建礼教的前提下,她偶尔也会释放一些善意。当祥林嫂悲伤地讲起自己儿子阿毛被狼吃掉的故事时,四婶的“眼圈红了”,她也因此留下了祥林嫂。鲁镇上的其他人在第一次听到阿毛的故事时也“敛起了笑容”。所以,这些人也有善良的一面。又如,“柳妈”虽然有时候会看不起祥林嫂,但是依然会帮祥林嫂出主意,让她去捐门槛赎罪孽。可惜,深受封建思想荼毒的柳妈没办法真正地帮助祥林嫂走出困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这些人物形象,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

在深入了解这些人物形象后,学生渐渐明白:不能简单地用“善”或“恶”来评价鲁镇的这些人,还应该考虑到这些人所处的社会环境。

四、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

在《祝福》中,作者通过講述祥林嫂的悲惨故事直白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与无情,同时也留下了一定的“空白”。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解决问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一些学生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鲁迅先生在《祝福》中并没有直接详细地介绍祥林嫂被迫再嫁后的生活,而是通过“卫老婆子”的话让读者了解她再嫁后的生活情况。发现了这个问题,他们就可能思考:为什么作者会这样安排?有的学生说:鲁迅先生省略了祥林嫂在贺家坳生活的细节,是因为那段日子是相对平和、幸福的,与小说的主基调不相符。因此,作者选择省略掉这些细节,只借他人之口简单地交代一下。有的学生说:这样安排使小说充满了讽刺的意味。即使祥林嫂在鲁镇上待过一段时间,也没有人真的关心她、在乎她。她被婆婆绑走后遭遇了什么,被迫嫁到贺家坳后“交了什么好运”了,他们根本不稀罕,还认为这是伤风败俗的事情,甚至会当着她的面问:“那时怎么竟肯了?”还会故意打听阿毛的故事,彷佛这样便能让他们在枯燥无味的生活中感受到一点乐趣。因此,作者选择省略祥林嫂在贺家坳生活的细节,留下一些“空白”,以突出鲁镇人的冷漠和麻木。

总而言之,在小说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关注文本中的细节,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不断地发现并解决问题,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鲁镇祥林嫂切入点
深挖文本
深挖文本
——祥林嫂的悲剧原因解读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鲁镇社会的“和”文化背离
《祝福》教学经验分享
论鲁迅小说中对“鲁镇”的民俗描写
《祝福》中的三个“剩”
慢病防控是深化医改的切入点
找准切入点 扎实推进改革
新闻记者践行“走转改”的三个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