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和地区产业发展的双重窘境与作为解决之道的专利池

2023-10-20王志涛叶剑徐璐

城市观察 2023年5期
关键词:许可产业链专利

■王志涛 叶剑 徐璐

一、背景

(一)创新的窘境

创新和专利目前仍难以为创新者、专利权人和社会带来显著投资回报。全球每年投入创新的资金超过1.7万亿美元,但创新所带来的资产却得不到充分利用。由于很多国家承诺到2030 年大幅增加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研发支出,并增加研发人员数量,因此未来这一数字还会继续增加。

全球多数经济体均以创新为其战略核心,并保持专利申请率的每年持续增长。知识产权正迅速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资产类别。数字经济时代,越来越多企业的核心资产将主要体现为人(团队)和技术,知识产权作为技术的主要载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无论是企业管理人员,还是金融家和投资者,对充分发挥和完全释放这些无形资产带来的商业价值和经济潜力,却往往都束手无策。

弗雷斯特研究公司表示,“美国企业每年浪费的未充分利用的知识产权资产就达到1万亿美元,它们未能通过构建合作伙伴关系来充分挖掘这些资产的价值”。仅仅在美国,就有95%的专利从未商业化(进行转让、许可,等等),其中包括来自大学和联邦实验室的5万多项高质量发明。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预估,如考虑全球范围内实际发生的基于专利许可的商业合作,专利得到商业化的比例不超过2%(即浪费率高达98%)。专利商业化的总体年度市场规模高达1800亿美元,超过全球每年1.7万亿美元研发投资的十分之一。

此外,尽管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已经得到公认,但许多中小企业难以获得成本合理的资金来发展或者扩大其业务。作为经济增长的命脉,这些中小企业拥有大量知识产权,然而,它们仍然面临资金短缺局面,特别是在寻求用于技术创新和开发无形资产的融资时。同时,由于当前技术市场的低效及中小企业在资金、资源上的欠缺,它们往往无力同时在产品市场和技术市场上投入人员和精力以开展市场拓展。

企业还需要面临创新周期缩短的局面——自计算机问世以来,创新周期每十年缩短一半。无论是当前还是未来,企业都需要采用合适的技术,以比以前更快的速度投入市场,然而,当前的政策环境和基础设施却无法实现这一点。许多企业已意识到,这是提高创新投资回报率的最大障碍。

(二)地区产业经济发展的窘与困

当“产业重塑城市”成为区域发展的共识之后,产业集群成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一些城市因“赌对产业”驶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书写了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神来之笔”。而随着“十四五”规划出台,各级地方政府更加重视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要素投入和营商环境,积极围绕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展开布局。

1.产业同质化

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千园一面”的严重同质化现象。由于上级政策导向、区域资源禀赋、盲目跟风追“兴”等原因,园区主导产业范围太宽泛,定位尚不明晰精准,呈现出“有产业,无细分”的特征,导致整体发展产业“撞车”。而产业定位的同质化又造成一系列的同质化效应,如产业链同质化、供应链同质化等。

这种种同质化现象,必将带来一系列的恶果,比如加速产能过剩、导致恶性竞争、削弱区域竞争力、增加区域经济风险等。

2.招商同质化

除了产业同质化的“窘”,各地还面临招商同质化的“困”。当前,各地开发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手段仍偏传统,往往采用低廉的土地成本、不考虑财政实力的财税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企业入驻,不注重本地资源的挖掘,忽视落地项目与产业发展导向的匹配性,整体缺乏和产业生态集聚新发展阶段相对应的新型招商方式,无法形成具有特色的核心招商竞争力。

基于对当下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的新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如何切实探索新型发展路径,构建“差异化发展路径”,有力推动科技和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各地尚在积极探索一套适应新形势而又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问题探究

(一)与创新相关的基础设施落后于创新的发生

相关基础设施落后、流程效率低下、“发现”成本高昂,这些因素导致知识产权管理和运用变得复杂、昂贵和耗时,资本市场大规模参与的最基本要求尚未建立。

没有一流的创新基础设施,提高全球创新投资回报率就是一纸空谈。因此,打造最佳创新基础设施,让知识产权和其他创新要素变为一种透明的可流动的资产类别,将开辟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给GDP带来切实大幅提高的机会不多,这是其中一个。

事情即将迎来转折点。当前体系无法适应全球创新的速度和规模,对世界上影响力最深远的一种资产类别来说,这既是问题也是机遇,这种资产的需求未能得到系统性满足、未被重视且未能得到充分利用。随着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的发展,这同时提供了实施变革的时间节点和最佳机会。

(二)对于技术市场的认知不到位

创新存在于两个市场——产品市场和技术市场。技术市场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大众所理解。当前,各地在产业发展和“双招双引”上的“困”与“窘”,实际上与政府和企业对两个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认知程度不均衡有着直接的关系。

(1)知识产权涉及特定技术,与广泛的技术市场相关。知识产权是无形资产的一种,而专利又是知识产权的一种。区别于商业秘密(trade secret)和技术诀窍(know-how),专利与司法管辖区域和严格的法律程序直接相关,专利可以看作是所有知识产权类型中最富有技术含量和最相对“有形”的一种。尽管如此,目前市场上评估专利的唯一指标是数量,这带来了大量误判。

(2)技术市场的下游是产品市场。产品市场依托于整个技术市场的各个环节,但范围较窄。它们只有在技术具有商业可行性并能够满足具体客户需求的地方才会存在并开花结果。一项技术可能涉及多个产品市场。

图1 技术市场和产品市场

监测和了解相似技术对一个硬科技企业当前和未来的产品路线图至关重要。监测和了解本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所涉及的全球技术发展状态、趋势与细节,对一个地区当前和未来的产业链发展路线图至关重要。清除技术市场上的障碍(通过许可、无效或建设性的修正)可以为企业提供在产品市场上的“实施自由”(Freedom-to-Operate)和“创新自由”(Freedom-to-Innovate),但反过来却不行。同理,清除产业链技术市场上的障碍(通过许可、无效或建设性的修正)可以为产业链发展提供在产品市场上的“实施自由”(Freedomto-Operate)和“创新自由”(Freedom-to-Innovate),反过来同样不行。

(三)专利洞察力和专利战略的缺失

专利的运用或其与公司业务的相关性一直是极其受限和低效的,这主要是由于专利数据的低质量、管理专利和从专利中提取见解的难度,以及与专利工作相关的成本居高不下。由于缺乏一个专业和系统化的专利评估方式来衡量专利的实力和竞争地位,导致了大量专利没有被很好地利用,以至于很多时候,有些企业甚至会尽量避免申请专利,或者单纯为了拥有一定数量的专利而申请专利。除了保护内部开发的技术和产品的一些必要的技术特征外,在申请时几乎没有考虑将来对专利资产的利用或者商业化。这实际上意味着这些企业从未考虑过建立一个能够加强或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甚至创造新业务的专利组合。

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那些已经被搁置很久的专利,突然在公司内部被重新提起,往往是作为为公司创造收入的最后来源。但不幸的是,由于企业初期没有部署实质性的专利战略,在这些情况下只有很少数专利组合能够为企业带来收入,故而这些主要出于防御目的的专利,很难实现超出其内部使用的价值。

此外,很多企业缺乏对自身的专利组合、其特征及与其处于竞争地位的其他公司或者创新主体的专利组合和相关产品的深入了解。正由于缺乏深入的市场洞察力,专利的卖方和许可方很难抓住本可以获取的商业机会,也无法找到成功采用、商业化或货币化的最合适路径,因此也就无法向潜在的买方、被许可人及合作伙伴介绍和推广自身的专利技术。

三、解决之道

(一)用技术驱动变革,将专利数据透明化和标准化,消除技术市场和产品市场信息差

专利是世界上最大的技术信息源,包含了全球科技信息的90%~95%。但专利信息极其抽象、极其复杂、覆盖面极广,因此,这决定了采用传统的人工方式无法很好地开发和利用这一创新技术的宝藏。

毫无疑问,我们正处于一个技术变革的初期阶段,而这些技术变革有可能彻底改变我们所知的世界。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将从根本上改变多个行业,专利生态系统也不例外。利用这些新兴技术来申请、管理、评估和商业化运用专利,将为专利战略的实施开辟新的前景。过去,由于对专利认知的匮乏以及缺乏足够专业的专利解决方案,导致了专利资产的闲置、机会的流失和内部资源的浪费。受益于近年的技术革新,部署全面、完善的专利战略已经可以实现。同时,专利权所有人终于可以充分实现其专利价值的最大化,不管选择何种方式来衡量——无论是通过专利技术的采用、商业化、货币化,还是采用与资产管理和资产负债表上的所有其他资产相关的传统指标。

据估计,无形资产价值占标准普尔500 指数企业总价值的80%左右。对于大多数初创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这一比例几乎接近于公司价值的全部。由于专利特殊的保护类型以及专利赋予的特殊权利,造就了专利成为这些无形资产中最强大的知识产权类别。在一个相对饱和且竞争激烈的技术市场上,专利保护了发明,为技术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并保障了将创新作为竞争和合作的工具予以量化、评估和使用。此外,当前的信息时代带来了技术知识的广泛传播,任何人都可以从(几乎)任何地方无限制地了解到正在全球范围内开发和商业化的想法、技术和产品。这就促使企业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有全球专利战略的远见。

现在,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持续训练,基于人工智能的专利分析技术已经能够对单件专利以及整个专利组合的实力进行更深入的评估,无论该专利组合包含多少件专利。除此之外,人工智能还可以提供专利组合的布局分析,不仅评估专利组合当前的竞争地位,还可以告诉专利权所有人在此基础上,如何更好地申请新的专利,或者购买什么样的专利,从而构建更强大的专利组合,以升级和完善其保护范围,并提升该专利组合的价值。进而,专利权所有人对其无形资产和相关市场产品或服务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做出有效和全面的分析评估,这就界定了专利价值的关键因素之一:市场相关性。专利这种无形资产对于专利权人也就变得透明了许多。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

如何使专利组合的价值最大化,不仅仅是专利的货币化问题。专利是一种复杂的资产,有时即使是专利专家也难以全部理解。因此,一个好的专利战略必须首先能够使专利资产变得易于理解。当一个专利组合的特点及其价值能够成功地展示出来,使任何人都能按照正常的商业逻辑看懂和理解它们时,该专利组合就能开始真正地产生价值。同样,由于市场和投资者可以更好地评估公司创新的价值,专利可以大大提高企业吸引投资的能力或提高其股票价格。

一旦实现了对专利组合的这种正确认识,并将其转化为洞察力,然后遵循专利战略的一套综合方法,那么,专利资产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包括但不限于:

(1)能够制定并着手实施针对专利资产的特定战略;

(2)高效实施专利技术的采用、商业化和货币化;

(3)执行精准的专利申请和/或专利收购战略;

(4)通过尽早识别潜在风险或积极寻求商业机会来评估和执行与专利有关的风险缓解策略;

(5)实施基于专利资产的融资、保险等金融科技策略。

一个专利战略的全新视野应致力于使专利资产易于理解和运用,同时在广泛的解决方案中扩大其保护价值。

(二)以专利为牵引,精准梳理价值链与创新链,再进一步重新组织整个产业链

专利是所有技术类型中最相对有形的,对于研发市场和产品市场均具有很高的牵引价值。规模化地解锁和释放其价值,将可以帮助重新组织产业链,并开启一个巨大的市场。

(1)以专利作为抓手和牵引,利用AI 技术规模化评估地区产业链上已有企业的技术实力和创新水平,从技术图谱角度对于需补链、固链、延链的产业链节点做出科学分析和精准定位。

(2)针对这些节点,通过AI 技术精准识别出全球范围内拥有相关专利组合的企业、高校或科研院所。

(3)评估分析这些专利组合的转化价值,包括技术的先进性,技术在国内外处于什么样的水平,有没有类似的技术路线,有哪些团队在做同样或类似的研发工作,从转化角度看有没有应用价值和产业化的前景,等等。

(4)对于有转化价值的专利组合,采取吸引到一个地区进行产业化(包括作价入股)、转让或许可给该地区相关企业(双方或多方协商对接)、吸纳加入产业专利池等多样化的方式,从而精准地实现补链、固链、强链、延链等产业链发展目标。

(三)作为聚合运营模式的产业专利池及其价值

1.关于专利池

专利池是对多个专利权所有人专利的“组合运营”,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背景下,将领先技术强强组合、结成利益共同体,推动联合创新,抢占产业制高点的竞争手段。

对于池内及池外的企业来说,进入“专利池”的企业可以使用“池”中的全部专利从事研究和商业活动,而不需要就“池”中的每个专利寻求单独的许可,“池”中的企业彼此间甚至不需互相支付许可费。“池”外的企业则可以通过一个统一的许可证,自由使用“池”中的全部知识产权。

图2 专利池

图3 专利池的价值

2.专利池可带来的价值

专利池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它能消除专利实施中的授权障碍,有利于专利技术的推广应用。专利池的另一显著作用是能显著降低专利许可中的交易成本。此外,专利池有利于企业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开拓国际市场,保护国内市场。专利池内的企业可以在技术上进行联合攻关,发挥各自的优势,对抗外国专利壁垒。最后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的专利池可以有效化解来自外部的技术侵权风险,专利池成员间的专利争议可在内部协商解决,而无须对簿公堂。潜在的诉讼风险也可以通过专利池的防御功能得到降低。

另外,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技术标准日渐成为发达国家主导产业发展、保持技术优势的工具。一种技术标准的形成往往是以该技术领域的核心专利为基础的。只有当把各种必要专利整合在一起,才有可能建立产业的技术标准。技术标准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一种标准一旦被采用,就意味着这种标准下的核心专利权人可以获得丰厚的收益。专利池的构建加快了专利授权,促进了技术应用。

相比较国外专利池研究与应用的日益完善,在我国国内专利池的研究及应用还处在初级阶段,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我国企业对专利池的认识还处在初级阶段,与国外组建的各种专利池相比,从质量或数量上来看,我国已有的专利池都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另一方面,面对国外越来越高的技术壁垒及强劲攻势,我国的很多企业无招架之力,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政府机构要充分认识到专利池的重要作用,明确其组织及运作机制,才能有效应对国外企业的知识产权攻势,以实施我国的标准和专利战略。

3.专利池的成员结构

专利池一般由许可方(创始成员)和被许可方(普通成员)两类成员所构成:

(1)创始成员(许可方):在主题技术领域拥有领先专利组合的创新者。寻求推动其创新技术的高采用率。创始成员的收入份额将由扣除专利池运营机构管理费用后的总收入决定,在所有创始成员中按其专利家族的份额进行分摊。

(2)普通成员(被许可方):可以是微型、小型、中型或大型企业,也可以是高校、科研机构,还可以是个人,他们可以以非常低的成本获得专利池提供的专利许可。要成为专利池的成员,创新主体要根据一定的规则支付相应的入池会员费/年费。

图4 专利池的成员结构

4.产业专利池:巩固和提升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招商引智、留住硬科技企业和技术人才的“杀手锏”

传统的专利池帮助我们改变了以往处理专利许可和货币化的方式,同时它们在法律和商业上都符合政府和行业的标准。专利池的核心思想是为技术实施者提供一条有效的许可途径,同时对专利持有人的创新给予奖励。然而,鉴于传统专利池在管理上的高成本和低效率,是时候对传统专利池模式做出一些改变了。随着现代创新的复杂性和互通性不断提高,专利池需要做的事情远不止是捆绑专利和分享许可收入。

结合中国的产业链发展和高质量发展需求,产业专利池应该是各地政府着力构建的一种新基建设施。

产业专利池围绕某一产业,以市场化的运营公司为载体,围绕产业的上中下游来筹建和覆盖,通过产业的专利联营、托管、许可、转让、证券化、维权、标准化等来实现专利资源的整合,进而达到保护范围广、规避侵权诉讼、集中运营、持续获利、保障企业和产品“出海”等长期目的。产业专利池的构建可以加快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专利授权,促进专利技术在整个产业链上更广泛地应用,同时吸引产业链上下游的制造商等加入。

产业专利池可以起到固链、强链、延链等作用,增强地区产业链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力,降低区内相关创新主体的研发成本和知识产权运营成本,从而保障和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尤其对于中小微企业,专利池提供了一个公平的基础设施,帮助中小微企业能够获取和使用与大企业相同的专利技术,帮助中小微企业发展。

作为越来越重要的“新基建”设施,产业专利池可以帮助一个地区在招商引智上形成竞争优势和虹吸效应。一个好的产业专利池在招商引智上的作用和持续效应,甚至可以远远超过一个乃至几个招商部门的价值。同时,对政府而言,合理有度的专利池政策将是产业良性发展获取最大收益的基础和保证。

猜你喜欢

许可产业链专利
专利
版权许可声明
版权许可声明
版权许可声明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本期作者介绍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发明与专利
产业链春之奏鸣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