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思政融入探索
2023-10-20刘莉淋
孟 岩,刘莉淋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交通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65)
一、引言
习近平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2]《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3]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培养的是在工程建设规划及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运营管理阶段从事施工控制测量、数字测图、施工放样、变形监测等测绘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管理的“尖兵”。[4]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是典型的工学类专业,其专业课程具有实践操作性强、综合能力训练强度大、技术更新快等特点。其中专业实践课程占比在55%以上,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和“突破口”,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承载着重要的育人功能。[5]因此,在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专业实践教学是课程思政的重要依托,高校需充分利用这一主阵地,不断深化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实践教学,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劳模品质、鲁班技能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旨在探讨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路径。
二、现状分析
在测绘类专业中,许多研究者进行了课程思政研究,苗则朗等人将测绘人员应有的精神内容融入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课程[6],李晓菲等人将新时代北斗精神融入卫星导航定位原理及应用课程[7],他们大都是本科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而针对课程思政融入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调查高职专业实践教学发现,课程思政融入专业实践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一)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不足
调查发现,高职院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主要由相应理论课程的专业教师担任,部分院校由专门的专业实践教师承担主要实践教学任务,部分实践教学任务由企业兼职教师担任。专业实践教师之间缺少交流,专业实践教师与思政教师的沟通更少,对实践教学课程思政的重视不够,未能树立高度的德育自觉,专业实践教师往往在自己意识范围内教育指导学生,无法形成德育合力。[8]由于专业实践课程涉及较多的专业性知识和技能性知识,教师往往通过传统教学设计实践教学各环节,未能充分结合学生第二课堂,导致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联动育人效果不理想。专业实践教学通常在线下校内外实验室或实践基地完成,难以兼顾教学与生产,线上实践教学能够挖掘的课程思政素材十分有限,导致校内外、线上线下协同育人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思政元素挖掘不够深入
调查发现,由于部分专业教师自身思政理论水平和思政育人能力有限,目标不清晰,经验不足,对实践教学环节中课程思政的内涵、价值和意义认识不够,加上实践教学过于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导致专业实践教学思政元素的挖掘受限,难以深入。部分教师习惯从教材的各个章节选取零散的思政元素,忽视了相应职业岗位所需的态度和职业素养,过于依赖教材,缺乏对思政元素内在脉络的整体把握,导致局部与整体脱节,难以形成专业实践教学思政体系。[9]在目前实施的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未能充分分析高职实践教学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对具体专业实践课程特点的分析不够,导致思政元素与职业岗位脱节,专业实践教学思政目标宽泛且空洞。
(三)课程思政融入生硬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包括教学做一体化实验、技能实训、顶岗实习等环节,在不同的实践环节,课程思政融入情况有所不同。调查发现,在教学做一体化实验中,经过培训学习,实践教学教师已对课程思政的基本理念和政策导向有一定了解,但很难将专家和学者们所讲的知识点应用于实践教学。教师主要依靠个人经验实施课程思政,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练,学生观看操作,课程思政仅存在于课堂,且浮于表面,未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部分学生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8]在技能实训环节,教师主要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上的指导和考核,更注重学生的任务完成度,忽视了思政内容的融入。在校内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联合指导的顶岗实习环节,校内教师注重学生的实习纪律和实习态度,企业指导教师注重工作任务的完成度,导致课程思政形式化。
三、路径探索
为培养“守初心、担使命、上手快、下得去、留得住、后劲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10],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根据“立足交通,面向湖北,服务需求,育训并举”的办学思路,主动服务交通强国战略、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目标定位,结合工程测量在工程建设行业的主权性、实用性、先行性和服务性特点,在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建设中探索出了“一个中心、三个方向、四步融合”的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一)以学生为中心,结合专业实践教学特点,明确思政目标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是典型的工学专业,其毕业生主要在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领域就业,学生需要在工程建设一线岗位上承担相应职责。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其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具有知识实用性强、实践操作要求高、职业针对性强、实践教学内容更新快、对象多元多层等特点。目前高职学生在坚定自信、严谨务实、艰苦奉献等方面表现不够好,但他们开放包容,接受信息快,勇于挑战。因此,我校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进行学情分析,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和发展需求,结合行业岗位和专业课程特点[11],将工程测量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思政目标设定为职业层培养职业精神和劳动精神,思想层培养测绘人员应有的专业意识和工匠精神,价值层坚定理想信念、肩负时代使命,培养文化润心、技能立身、匠心报国的工程建造“先遣军”。我校工程测量专业以此为思政目标,修订并完善了工程测量实训、GNSS技术实训、控制测量实训、毕业实习等多门实践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
(二)组建队伍,完善课程建设,改革教学
在明确工程测量专业实践课程思政目标的基础上,高校需要组建强有力的教学团队,形成课程思政“主力军”,完善课程建设“主战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实现实践教学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因此,我校从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和教学实施三个方向探索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1.组建“主力军”
我校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在2016年探索并形成了“三进一融”育人模式,即思想导师进学院、职业导师进班级、素质导师进社团,全面促进大学生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12]在该育人模式的影响下,工程测量专业实践教学组建了由专任教师、实践教师、企业导师和思想导师组成的专业实践教学团队。专任教师多为工程测量专业课教师,了解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内容脉络。实践教师多为专业实验师,能够熟练操作测量仪器设备,测量技能高超,具备丰富的实验室管理经验。企业导师是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和工程建设行业一线的能工巧匠和模范,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掌握工程测量新标准、新规范、新技术、新工艺,能够在职业情境教育、职业道德培养、职业发展规划、企业文化感染、专业实践指导等方面指导学生。思想导师由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研究深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整体把控和指导课程思政融入专业实践教学。组建专业实践教学团队能为学生专业实践构建立体网络,整合更多专业实践资源,营造良好的课程思政融合氛围。同时,教学团队保持常态化政治理论学习和高职教育理论学习,紧跟时代热点,学习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分析课程思政案例,研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形成每周集体备课机制,定期开展教学讨论和教学评价。通过培训学习、集体备课、教研讨论、实践锻炼等方式,形成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综合育人能力强的“主力军”。
2.完善“主战场”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团队开展集体讨论,共同挖掘思政元素,协同完成课程建设。专任教师通过梳理知识点,挖掘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实践教师通过梳理技能点,挖掘职业标准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企业导师通过项目案例和实践指导,挖掘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思想导师进行思政元素点的全面审核,形成以职业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重点的工程测量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元素集。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和微课录制,完善课程思政资源建设和线上课程建设,形成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思政育人“主战场”。以工程测量实训为例,其课程思政框架如图1所示,通过课程建设,形成贯穿实训全过程的思政元素和思政资源。
图1 工程测量实训课程思政框架
3.强化“主渠道”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主要通过实验、实训、实习等课堂渠道完成课程实施。教师言传身教地做和教,将课程思政融入一言一行,在实践中引导学生热爱职业、热爱劳动。在工程测量协会和志愿者服务队活动等第二课堂活动中,通过校园控制点复测、校园建筑监测等项目,充分训练并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收获,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我校通过校企共建、产教融合、智慧网络、虚拟仿真等方式进行课程改革,强化课程思政“主渠道”作用。企业导师将前沿新技术、工程案例、优秀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等教学资源融入实验课堂,将生产性项目融入实训课堂,搭建协同创新工作室等实践平台,在生产实践中指导学生。我校充分利用“互联网+”云游革命圣地、桥梁博物馆等,实现远程实践演示和指导,强化学生实践课堂管理。学生可通过网络在线课程和虚拟仿真实训室反复学习和实践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三)四步融合,立体实施课程思政
深入挖掘专业知识、职业要求、生产案例、实践指导等方面的思政元素点,使课程思政贯穿实践教学全过程,形成工匠精神、劳动精神等思政线。[13]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团队实施教学,形成包含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生产实践三个方向的课程思政实施面,通过实训实习等具体专业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通过挖掘思政点、设计思政线、实施思政面、外化思政行四个步骤,学校、学院和教师能够同心同向同行,将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校内、校外两个空间,线上、线下,虚拟仿真、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全方位立体实施课程思政。
四、实施效果
“一个中心、三个方向、四步融合”的建设路径将课程思政融入实践教学全过程,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得到了显著提升,严谨务实的职业素养、艰苦奉献的测绘人员应有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得到了强化培养。融合课程思政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表现出坚定的自信心和超强的行动力。我校近两年工程测量员高级工考证通过率为100%,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多名学生获得优秀实习生的荣誉,得到企业一致好评。融合课程思政的实践教学唤起了学生的使命担当,多名学生完成世界交通运输大会志愿者服务,参与全国土地调查、阳逻大桥监测、四好农村公路建设、乡村地形测绘等多项实际生产项目,肩负起数字中国、交通强国、乡村振兴的使命。
五、结语
我校在课程思政融入专业实践教学的主阵地上,以学生为中心,结合专业实践教学特点,明确了思政目标,组建了课程思政“主力军”,完善了课程建设“主战场”,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学校、学院和教师形成多方协同,深挖思政元素,全过程设计思政线,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实施课程思政,取得了一定成效。课程思政任重而道远,后续研究还需解决课程思政目标达成度的显性量化评价、课程思政育人环境完善等问题。研究者们需不断探索,寻求更新更好的思政融入路径,将“如春在花、如盐化水”的课程思政融合升级为课程与思政“生出新产物的化合”。[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