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房宫是不自量力的烂尾工程?

2023-10-20时尚城市

科学大众(中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秦二世帝都阿房宫

时尚城市

古都西安向来是国人热衷的旅游目的地,兵马俑、秦始皇陵、陕西历史博物馆、华清池等景点的游客络绎不绝,而阿房宫遗址也是大家必去的景点之一。

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提到,“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许多人因此认为阿房宫是被项羽所烧,然而事实远非如此……

咸阳城的规模

公元前212 年,秦始皇已在位35 年,“六王毕、四海一”也已有数年。秦始皇自觉物力与人力资源的充裕程度前所未有,于是决定在渭水之南的上林苑建造新殿阿房宫,对外给出的理由是咸阳城人口太多,而旧宫殿规模又太小。

咸阳城的人口,确实在秦始皇时出现了大幅增长,但是这种增长不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而与秦帝国“徙天下豪富于咸阳”的统治术有直接关系。仅在公元前221 年,秦帝国便将12 万户有资产、有声望、有组织能力者,自各地迁至咸阳城,变相控制了起来——即便按每户5口人计,12 万户也相当于60 万人。

有学者据此推测,咸阳原本的人口应该在50 万左右,再少便不足以控制这强制迁入的60 万人口。这推测虽简单粗暴,但是大体成立。百万上下的人口量级,对当时的咸阳城而言是个很大的负担。如果算上在骊山服劳役的70 余万男丁,负担就更大了——要知道,直到清末,北京内外城的人口总数也不过是78.5 万人。两千年前的咸阳城因“徙天下豪富”而人口暴增至百万规模,其城市生存环境必会急骤恶化。这应是秦始皇想要另造宫殿换个居住地的重要原因。

其實,在修筑阿房宫之前,秦始皇已扩建过咸阳的宫殿群。早在秦昭王时代,咸阳的宫殿群便已横跨渭水,渭水之南有舆宫,渭水之北有咸阳宫,二者以横桥相连。到了秦始皇时代,又北靠咸阳原对宫殿群做了大规模扩建。扩建后,咸阳宫正门与渭水以北宫殿区的东、南、西、北四条大道相连,对应象征天帝居住的紫微宫;渭水横穿整个咸阳宫殿群,对应象征银河;宽达六丈、长达二百八十步的横桥跨越渭水,象征着牵牛星。

秦始皇的雄心

将人间宫殿与苍穹星象对应,源于秦帝国对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的“选择性吸收”。

《史记》记载,邹衍造阴阳五行之说,将人间之事与天象变化联系到一起,试图以天意来约束君王,使之有所畏惧。秦始皇绝不受天意约束,但是他很愿意拿天意来粉饰权力。于是,咸阳城的宫殿在秦始皇时代做了扩建与重新布局,以求与穹顶的星象形成对应象征的关系。

在这种对应象征里,最引人瞩目的是公元前220 年修造的信宫。信宫建成后不久即更名“极庙”,以对应象征天极星座。天极星即北极星,因呈群星拱卫之状,被视为苍穹之上最尊贵的“中宫大帝”。秦始皇给信宫改名,意在以星辰比拟君王,宣示自己乃是人间的中宫大帝。与信宫一样,阿房宫也存有满足秦始皇天人合一野心的功用。

《史记》记载,秦始皇欲在丰镐之间修造新的朝宫,“前殿阿房”只是新朝宫计划中最先启动的部分,它东西长五百步,约合693 米;南北宽五十丈,约合116.5米;总面积达80 734.5 平方米,其广可容纳万人之众,其高可树立五丈之旗。秦始皇的终极规划是要以宏伟的阿房宫为中心,将咸阳宫殿群及其周围的离宫别馆用辇道全部连接起来,构成一座规模极度恢宏的新帝都。新帝都建筑群必须达成一种“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的效果——天极、阁道、营室都是星名,意思是这庞大的人间建筑群要与天穹之上的星宿布局完美对应,要如同天极星经阁道星到达营室星那般去构筑宫殿与辇道。

待到整个建筑群完工后,阿房宫这个临时宫殿名将被抛弃,秦始皇会赋予它新的名称。然后,秦始皇会端坐在新宫殿中,接受群臣的歌颂与朝拜。新宫殿“以木兰为梁,以磁石为门”,意味着再无人可以身怀利刃进入其中威胁到秦始皇的性命;殿前立有熔天下兵器铸成的巨型铜人,意味着再无任何势力可以威胁秦帝国的永恒存续。

未完成的宫殿

秦始皇没能见到新帝都。

公元前210 年,也就是“前殿阿房”建设启动两年之后,始皇帝死在了出巡途中,其尸体被继承者秦二世胡亥装在咸鱼堆中运回了咸阳。随后,原本负责修筑阿房宫的民夫被征召前去安葬秦始皇。丧事完毕后,秦二世再次启动新帝都建设。

秦二世也没能见到新帝都。在他的昏聩统治下,秦帝国很快便陷入了烽烟四起的乱局。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与将军冯劫曾上奏劝谏秦二世停建阿房宫,以减轻天下人的负担。秦二世却说先帝有兼并天下之功,“作宫室以章得意”是理所应当之事。于是乎,天下土崩瓦解,秦二世不得不在公元前208 年冬征发骊山之徒前去迎击义军,阿房宫的修建也就停滞了。公元前207 年,秦帝国灭亡而“阿房宫未成”, 秦始皇的天人合一之梦成了一场笑话。

后世有种误解,以为阿房宫曾经建成,后被项羽付之一炬。这种误解来源于唐人杜牧的名作《阿房宫赋》。在杜牧的笔下,阿房宫“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内中堆满了掠自齐、楚、韩、魏、燕、赵六国的奇珍异宝,是秦帝国穷奢极欲、毫不顾惜民力的象征,最后落了个“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悲惨结局,实属罪有应得。

《阿房宫赋》流传虽广,终究只是文学作品。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得很明白,阿房宫没有建成,项羽当日焚烧的是旧的咸阳宫殿群——秦始皇为了宣扬自己的战功,在咸阳北坂上大规模仿造六国宫殿,用于安置和展示抢来的战利品。身为原楚国贵族的项羽见到这些宫殿时,国仇家恨自会涌上心头,于是就有了整个咸阳宫殿群被付之一炬的历史悲剧。

考古结论也支持《史记》的记载。阿房宫考古队队长李毓芳说:“考古以实证为本。在阿房宫的土台上,我没有发现火烧的痕迹。没有红烧土,怎么能说项羽火烧了阿房宫?考古实证表明,项羽火烧的是咸阳宫,而不是阿房宫……我们在咸阳发掘宫殿,发现一、二、三号宫殿建筑遗址全部被火烧了,墙被烧成黑色,柱子的灰都是黑的,土坯烧成跟砖似的,瓦片都烧红了,那是被项羽的大火烧的。”

不过,阿房宫虽未建成,却留有巨大的夯土台基。这座巨型夯土台基在秦帝国灭亡时,已是东、西、北三面有墙而南面无墙的状态。因为有厚实的城墙,所以阿房宫所在的巨型夯土台基在历史上又被称作“阿城”。南北朝时,慕容冲曾占据此城;隋末之时,李世民也曾屯兵于此。唐宋之后,城墙全部坍塌,阿城终于成为历史,成为普通百姓生活居住的场所。

明成祖朱棣营建紫禁城时,“ 民以百万之众,终岁在官供役”,最终闹到天下百姓怨声载道的地步。秦始皇掌握的人力与物力远不如明成祖,却放任欲望与野心,要在人间修筑“天宫”。秦帝国的二世而亡,与这种不自量力有直接关系。

文章来源:“亚洲考古”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吴宇)

猜你喜欢

秦二世帝都阿房宫
一位餐饮人的经营辩证法——帝都餐饮创始人秦凯锋侧记
从“沙丘事变”前国内矛盾的萌生与发展看秦朝覆灭
背黑锅的“纵火犯”
重新审视秦二世胡亥
韩学极盛与秦二世而亡
指鹿为马
北京泛太平洋酒店亮相帝都
春雪
烈日当空,看小编如何避暑
“火烧阿房宫”:一场历史的修辞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