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多元协同策略研究

2023-10-20黄瑞珍广西钦州市外国语学校

体育风尚 2023年9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中学生体育教师

黄瑞珍 广西钦州市外国语学校

1 前言

目前,我国中学体育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对此,各教师需要从意识层面深化,拓展到生活实际和行动中,更好地贯彻新时代体育教育理念。

在体育教学中,除了加强体育锻炼外,还应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重视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发展。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也需要尽快实现针对体育教育的创新与优化,可见,针对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多元协同的策略展开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国内体育教育的现状与不足

2.1 我国体育教育现状

我国中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有着无限的潜力,我们应该激发他们的潜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中学生活,在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提高自己,在体育教学中获得更多的经验,摆脱以往教学中体育锻炼不重要的思想,从意识层面入手。深入练习,能更好地让中学生实现体育运动的意识,健康的体育运动让他们保持健康的体魄[1]。

2.2 体育教育的不足

中国体育教育的缺失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以前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导致很多学生只是增加了知识,并不能缓解自身的压力,还容易产生焦虑,造成情绪困扰。因此,我们也要注重身体素质的提高,这样学生才能不仅仅注重成绩的发展。

很多学生本身并没有很好的体育意识,他们只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却没有意识到只有劳休才是最好的方式,可能为了追求更好的成绩而完全忽视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导致自己发展的不平衡。归根到底,错就错在他们缺乏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没有正确的宣泄方式,没有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会使自己在情绪方面更加不稳定,使学习和生活更加不舒服,心理问题也会进一步严重,心理健康问题也是中学生的通病,在高考的压力下,只有学习,如果没有合适的解决方案,只会让中学生更加不适应中学生活,导致恶性循环。

同时,除了学生本身没有体育意识外,学校也没有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一味地让学生只追求成绩,霸占体育课和课间锻炼时间,根本没有办法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本身缺乏终身运动意识,学校也由于缺乏器材,指导不够,导致更缺乏运动健康意识[2]。

3 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中面临的问题

3.1 学生方面的问题

由于环境因素,学生们过于关心自己的学习成绩,压抑了想要发泄情绪的想法。他们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对自己的好处,缺乏积极锻炼的意识。中学生普遍认为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这是忽视了体育的合理性和有用性,这对体育健康意识的建立是非常不利的。他们没有意识到体育对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帮助。除了学业成绩,他们的身体素质也不应该落后,要全面发展。一些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不想参加体育活动。

这时,我们应该更好地引导和宣传体育教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中学生善于学习,但在体育锻炼方面缺乏主动性,意志力很弱,也使得体育教育不能很好地进行,应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教育。

3.2 校园方面的问题

这所学校没有很好的设备来容纳所有学生的体育设施。但是大多数学生的需求是可以在合理范围内得到满足的。为了使体育教学更能适应新环境、新政策、新课程,应增加一定的灵活性,以确保学生和教师适应新环境,完成教学目标。体育教学内容有些落后,应及时补充,培养学生的身体健康意识,培养他们的体育锻炼习惯,习惯形成后能更好地促进这种意识的产生。

4 核心素养下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多元协同的策略

4.1 营造和谐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尽快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学习上的伙伴、生活上的朋友。在课程教学中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互动关系,以更平和的态度完成教学,如与学生练习、讨论、交流。在充分发挥体育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也注重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实践,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应用体育技能的机会,与学生愉快相处。营造积极合作的和谐氛围。特别是当学生遇到挫折,难以完成相应的行动和行为时,教师首先要关心学生,了解原因,与学生探讨,找出能有效解决相应问题的措施,使学生在不断纠正和努力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完成行动,进一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自信心,学好体育。例如,学生在学习“跳远”时,面对自身综合能力水平不高,经常摆臂到位、跳跃、屈膝等方面动作错误,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耐心指导每个学生的错误动作,并在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带来图片、慢动作演示、教学视频等,帮助学生了解正确的动作结构,最终使学生掌握动作技巧。面对学生不认真听讲、忽视练习等不良学习态度,教师还应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信心,通过动作、表情、提醒等方式进行批评,使学生在批评中感受到教师的鼓励和支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努力学习。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又促进了学生自觉参与各种体育知识学习的兴趣,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3]。

4.2 创新体育技能学习方式

学生只有对体育产生兴趣,才能自觉地参与教学活动,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围绕新课标精神和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目标,将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特点相结合,积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自觉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只有这样,学生的身体素质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例如:用视频展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对技术动作有更深的印象,组织学生分析探索,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组织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进行体育锻炼,改变单调的不利局面,促进学生自主合作锻炼,实施学生学习素质的培养。

4.3 实现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教师应贯彻根据学生的体育基础和兴趣点进行教学的原则,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促进学生身心发展,鼓励学生在相互学习中相互支持、相互提高[4]。例如,老师可以根据性别对男女学生进行分组。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男生,教师可以在体育课上要求他们重点进行篮球、足球等运动,而对于身体素质较弱的女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重点进行踢毽子、乒乓球等运动。教师在课程设置中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差异,合理安排学生的时间,这样才能使体育课程教学朝着更加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在实施量化分配体育任务时,体育教师也要做到精细化,同时为任务分配的合理性提供保障。

4.4 创新教学内容及课堂形式

在中学内,有许多学生认为体育锻炼无非就是热身活动或者跑步,而体育教师自身也并没有考虑到学生不同的运动需求,在此种情况下,学生们根本不会积极展开相应的体育活动。这时,教师就需要创新体育课堂的内容,吸引学生参与其中。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一些竞技性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体育项目的特点将一些竞技性和趣味性融入课堂,也可以加入一些体育项目的历史,以及一些国家运动员的事迹来激发大家的兴趣。

4.5 加强理论知识学习

因为很多学生自身所熟悉的运动项目很少,而且不知道怎样才能够在体育活动中有效保护自己。这时,就需要体育教师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来开展健康教育,让学生们真正喜欢上体育锻炼,并学会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展开体育锻炼。例如,体育教师可以选择少量的理论和实践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运动项目。这种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热爱体育锻炼。学科教师应了解中学生在这一阶段的一些基本规律,引导学生学习体育锻炼、加强体育锻炼的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以及体育比赛和损伤处理的一些规律。

4.6 革新陈旧教学观念

在实际开展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因学生、教师,以及学校一方经常会出现一定的问题,这一使得教师与学生一同将自身观念改变。在中学体育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当尽快意识到,体育教育的开展并非可有可无的,体育教师们需要从意识层面培养学生的体育健康教育知识,不能仅仅从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对此,体育教师应当尽快革新自身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并针对体育教学的方法展开一系列创新。

例如,教师在开展体育教育时应当关注学生的个体健康知识需求、健康基础和健康情感体验。教师不应该过分强调理论或过于注重实践,如果在这一阶段出现问题,就将为学生自身健康水平的提升带来较大阻碍。对此,教师应当将训练与健康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训练积极性,尽快实现体育教学与健康教学的多元协同。

4.7 做出客观教学评价

以往较为传统的中学体育教育评价方式以及评价内容,早已不能与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之间的多元协同相匹配。为能够实现对所有中学生自身身体的发展提供保障,各体育教师就应当尽快摒弃传统体育教学评价促使,实现对体育教学评价方式以及评价内容的创新。在实际展开评价时,应当将学生在体育训练中所呈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结果等纳入评价标准中,以此来对中学生展开更为科学、客观的评价,为学生打出分数,最终才能够有效促进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中学体育教育成效的进一步优化,并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实保障[5]。

各体育教师应当明白,中学体育教育所呈现出来的效果,既能够在体能考评结果中得以体现,而且还可以在中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的全过程上得以展现。在体育教师针对学生体育训练展开考评时,应当综合考虑中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参与、训练态度,以及体育训练进步实际幅度等。同时,为能响应我国素质教育对体育教育提出的要求,中学体育教师还应当将“怎样正确防治运动损伤”等多项体育健康教育内容也一并包含到体育教学考核评价内容中去,让学生们可以通过教师给出的评价来明确自己所具备的素质,并针对评价结果来科学制定出专属于自己的运动健康训练规划。而体育教师也能够以学生为自己量身打造的训练规划,及实际投入训练的过程为基础,通过对中学生实际身体素质、体育训练意志素质等多种维度进行考虑,以此来对中学生训练前后所展现出来的状态展开一系列对比分析,并对其展开定量的综合化评价。在此基础上,体育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所产生的亮点给予一定的鼓舞和奖励,以此来让中学生们真正体会到体育训练为自己带来的良好变化,使学生们可以在训练时更加积极主动,让学生热爱体育运动,以此来让学生们具备全面健康发展的良好体育意识,让学生尽快学会对自身的客观认识,进一步加强素质及能力水平。此外,中学体育教师可以在展开体育运动训练的同时为学生们制作运动记录卡以及成长记录袋,通过运动记录卡来引导学生们正确认识自己、通过成长记录袋来记录体育训练行为,并针对性的改善运动行为,纠正自身展开体育训练的动机,之后在此基础上引导中学生来合理安排运动训练的难度,最终以此帮助学生展开体育运动,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要。

5 结语

综上所述,为进一步提高中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质量,中学体育教师应尽快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改革、创新、优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充分挖掘师生活动中蕴含的巨大潜力,进而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技能实践主动性。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观意识和课程教学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更加轻松、活泼、和谐的体育技能学习氛围中主动完成体育任务,变被动思维为主动创造,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中学生体育教师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