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儿童视角下的叙事艺术
——以都德《最后一课》为例

2023-10-20贾茂华

中学语文 2023年26期
关键词:最后一课法语叙述者

贾茂华

一、儿童视角的叙事艺术

1.儿童视角的特点与表现方式

儿童视角指的是以儿童为叙述者或故事主角,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来描述故事情节和事件。它是一种特殊的叙事视角,主要表现为:儿童天性纯真,看待世界时没有成人的偏见,对事物有着最直接、最真实的感受。在叙事中,儿童视角往往会体现出一种乐观态度,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儿童的思维相对简单直接,叙述往往简洁明了。这种直接性让读者更容易与儿童产生共鸣,理解他们的情感和想法。儿童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可以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奇妙故事。在叙事中,儿童视角常常会创造富有梦幻色彩和童话元素的情节,带给读者独特的阅读体验。儿童通常会毫无保留地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因此,儿童视角的叙事往往带有一种真诚与直率。儿童对细节非常敏感,往往会注意到成人忽略的细微之处,并将这些细节融入叙事中,为故事增色添彩。儿童视角的叙事往往围绕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探索和经历展开,通过描述他们的学习、冒险和成长,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总体来说,儿童视角的叙事充满温暖、真挚和希望,它不仅能够吸引年轻读者,也能让成年读者重温童年的单纯,感受生活的美好与温暖。

2.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的异同

(1)叙述风格。儿童视角的叙述简洁直接,语言较为生动活泼,充满童趣。叙述者会用较为幼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成人视角的叙述更加成熟和深刻,语言较为严谨精练,叙述者会用更加成熟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2)主题与情节。儿童视角的作品往往围绕儿童的成长、冒险和探索展开,多以童真、友情、成长为主题。情节常常充满奇幻和幻想元素。成人视角的作品主题更为广泛,涉及社会、家庭、职业、爱情等各个方面,情节也更多样化。

(3)读者群体。儿童视角的作品主要面向儿童读者,旨在引导他们探索和认知世界,培养他们的情感与品格。成人视角的作品主要面向成年读者,旨在启发他们思考人生、社会和情感,带给他们更深层次的阅读体验。

总体来说,儿童视角可以唤起读者对美好童年时光的怀念,引导儿童读者成长与探索;而成人视角则更多地反映成年人的思考和感悟。

二、儿童视角的叙事效果与作用

1.儿童视角传递教育

儿童视角的叙事能够凸显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儿童主人公的成长和教育经历,读者可以领悟到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故事中的教师形象往往是榜样和引路人,他们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儿童成长,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儿童视角传递人生哲理

儿童视角的叙事通过描绘儿童主人公面对困境时的经历,可以让读者看到生命的成长、挫折、奋斗和成功。故事中的儿童角色往往代表人的初心和纯真,他们的成长过程带有深刻的哲理,让读者在阅读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3.儿童视角传递勇气和希望

儿童视角的叙事往往描绘儿童在面对挑战和困境时表现出的勇气和希望。儿童角色通常是天真无邪、乐观向上的,他们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坚持不懈,努力战胜困境,传递出积极向上的力量,给读者带来希望和动力。

4.儿童视角传递善良和友爱

儿童视角的叙事强调善良和友爱。儿童角色通常展现出纯真的善良心灵,他们乐于助人,善待他人,传递出关爱和友爱的情感。通过儿童视角的叙事,读者能够感受到善良和友爱的美好。

总之,儿童视角的叙事在传递教育与人生哲理方面非常重要。通过儿童视角,作家能够生动地表现儿童世界的纯真和真实,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同时,通过儿童主人公的成长和面对困境时的经历,传递人生的哲理,让读者得到启示。

三、《最后一课》中的儿童视角体现

1.主人公弗朗茨的视角描写与心理变化

在都德的《最后一课》中,主人公弗朗茨是一个年轻的法国男孩,也是故事的叙述者,作者通过他的视角和心理变化,向读者展现了他在面对困境和生活转变时的真实情感和成长过程。

(1)视角描写:弗朗茨的视角描写,展现了一个法国男孩的成长故事。他通过感受和观察,描绘了自己生活的环境和周围的人。弗朗茨的视角是纯真的,他没有成人的复杂心理和成见,对于学校和教育抱有乐观态度,对老师和学校有着深深的依恋。

(2)心理变化:故事中,弗朗茨在面临德国占领下的最后一节法语课时,经历了心理的巨大变化。起初,他并不认真对待这最后一节法语课,觉得法语并不重要。然而,在老师为他们上了一堂充满感情的法语课后,弗朗茨开始意识到法语对生活的重要意义,他开始感受到离别的伤感。他对老师的爱国情怀和深情告别感到震撼,这也激发了他学习法语和热爱祖国的决心。弗朗茨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决定要为自己的祖国尽一份力量。他的心态从幼稚向成熟转变,从自私向无私转变,从消极向积极转变,成为一个有责任心和爱国情怀的年轻人。弗朗茨的视角描写和心理变化是《最后一课》中最感人的部分之一。通过他的视角,读者能够感受到一个法国男孩在动荡时期的内心纠结和成长历程。他的转变也反映了法国人民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勇敢,展现了一种对生活、对祖国深情厚谊,激励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

2.儿童面对困境时的情感表达和行为反应

首先,困惑和不理解。弗朗茨是一个普通的法国男孩,当被告知这是最后一节法语课,以后所有学生都要学习德语时,他感到非常困惑和不理解,并且对这种改变感到不满和失落。然后,难过和伤感。当教室里的学生们听到教师用法语向他们告别时,弗朗茨和其他学生都感到非常难过和伤感。教师的告别语带着浓浓的情感,弗朗茨和其他学生也被感染,他们意识到自己将失去一段珍贵的时光。接着,内心的冲突和挣扎。弗朗茨内心开始出现冲突和挣扎。一方面,他不想学习德语,对法语的依恋让他不愿意接受改变;另一方面,他开始意识到学习法语的重要性,也渐渐理解了教师的用意。最后,改变态度。随着教师感人的告别,弗朗茨的态度逐渐发生改变。他决心将来学习法语,并用法语来教导他人。他明白了学习的真正意义,开始对学习充满热情,并为自己的祖国尽一份力量。

儿童视角在《最后一课》中生动地展现了儿童面对困境时的情感表达和行为反应。弗朗茨是小说的主人公,他的情感和行为反应让读者感受到了儿童独特的情感世界和成长的魅力。

综上所述,《最后一课》中儿童视角的叙事艺术使整个故事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温暖。透过弗朗茨的视角,读者了解了一个法国男孩在动荡时期内心的纠结和成长,也感受到了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最后一课法语叙述者
自杀呈现中的自杀预防——法语动画电影《自杀专卖店》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再教《最后一课》
扑朔迷离的《最后一课》
小型法语口语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研究
以比尔为叙述者讲述《早秋》
论法语的体系统
FOU:法国对外法语教学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