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美术的传播价值

2023-10-19李晶

中国美术报 2023年34期
关键词:美术时代文化

李晶

全球化进程下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明得以建立联系,了解各自的社会和历史。现代社会的全球化促进了人类社会空前密切的关系以及不同国家和文明的多元碰撞。但当今世界在面临着新的变局,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世界进入新的变革期,这样的国际语境越发凸显出文化传播交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文化的持续传播与交流可以不断加深各个国家、民族之间的了解,促进国际合作,增进民族友谊,使文明得以互鉴、融合与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作出重要部署,要求“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中国美术作为中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积极深入的文化传播和交流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动中华文明更好地走向世界,不断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

美术是文化的载体和文化传播的推动力

美术是精神食粮,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基础上的高层次精神共鸣,是追求美好生活的具体体现。人类普遍的审美需求和广泛存在的审美共鸣使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美术能被彼此理解和欣赏,美术也就成为了一种可以进行“无国界”传播的文化载体。同样,作为我国文化载体之一的中国美术,也能在国际传播交流中让国外受众更加深入地认识、了解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以及民族价值观,获得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和认同。美术的文化载体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美学层面的传播和交流,即美术创作的交流、创作方式的传播和作品的审美评价;二是以美学外衣包裹之下的思想文化内核输出以及价值观传递。也就是说,某个国家和民族的美术在国际间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传播,传播的效果和范围体现着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世界影响力。

人类历史上出现过诸多美术成为文化思想输出巨大推力的例证,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对意大利等国文化发展的影响,以及汉唐以来我国传统美术对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推动。欧洲文艺复兴起源于14世纪的意大利,当时的意大利主张“提倡人性以反对神性,提倡人权以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以反对人身依附”的人文主义思想。美术在此基础上先后出现了受科学和文学影响的佛罗伦萨学派、翁布里亚学派、帕都亚画派以及盛期的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这些画派和杰出艺术家积极实践以透视学为代表的创作原理和“以人为本”的创作思想,留下了《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大卫》《雅典学院》《乌尔比诺的维纳斯》等诸多闻名遐迩的传世之作。这些承载着意大利文艺复兴思想文化和价值观的作品和创作方式是人文主义的具象化表现,陆续传播到西欧北部的尼德兰、德国、西班牙和法国等国家。并在之后两个多世纪里形成以意大利为轴心,席卷整个欧洲的文艺运动,对后世的文化、艺术、社会产生着重大影响。可以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与科学、文学一起作为基石奠定了意大利在欧洲的文化高峰地位,使其成为彼时当之无愧的文化强国。

中华文化也曾以美术为传播载体影响着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艺术,尤其是以日本、朝鲜为代表的多个东亚国家。以日本为例,受中国文化和佛教美术的影响,日本的佛教美术有过长期的繁荣。其飞鸟时代的佛教雕塑沿袭了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样式,如法隆寺金堂的《释迦三尊像》;白凤时代的雕塑是中国隋唐时期的佛教样式,如药师堂的《药师三尊像》;东大寺正仓院《鸟毛立女图屏》绘画中的人物造型以唐代贵妇为蓝本;镰仓时代则受中国南宋绘画的影响。滥觞于平安时代的日本世俗绘画“大和绘”从唐风的山水画、风俗画“唐绘”转变而来,《源氏物语绘卷》就是大和绘的一种。室町时代,在宋元水墨画的影响下产生了日式水墨画“汉画”,如雪舟的《四季山水长卷》。书法方面,唐朝時期日本到中国交流的学问僧人从中国带回大量唐代书法作品和拓本,成为日本书法的摹本,因此日本书法多模仿我国晋唐书风。可以说,日本美术所反映出的中国禅宗思想和汉民族文化,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文化是日本文化及其美术的根,这也体现了美术对文化传播方面所发挥的突出作用。朝鲜半岛在地理位置上毗邻我国东北地区,也是联系中国大陆文化和日本文化的纽带。从古朝鲜美术,经朝鲜三国时代、高丽美术到李朝美术,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同时期的中国文化和美术的影响。

除了日本、朝鲜半岛等东亚地区,17、18世纪的欧洲艺术也受到了中国艺术的影响。欧洲艺术家在壁画、工艺品设计等领域竞相模仿,使用中国陶瓷、漆器、丝织品等传统造型艺术里的东方文化元素,“中国热”在那时的欧洲蔚然成风。最具代表性的是17世纪洛可可艺术里的工艺美术。洛可可艺术里对中国元素的汲取和借鉴正是以美术为载体的中国文化艺术在国际间的跨文化交流与传播。

新时代中国美术的国际传播价值和传播方式

以史为鉴,新时代中国美术也应该在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中体现其重要价值。从美术在国际传播中的历史成就里得到的经验是:美术要想实现在国际文化传播中的价值、发挥最大的作用,就应把握好“艺术是人类共同的审美需要和情感体现”这一特点和优势,以提倡“人文主义”作为传播的基本理念。因为这是符合全人类的基本利益,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唤起最广泛的精神共鸣,甚至构建起共同的文化思想价值体系的价值追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欧洲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而我们“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导向是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在更广泛人民基础上的人文主义,更能反映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新时代的中国美术应根植于此,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讲中国故事,展中国形象,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以文化人、以艺通心。这是中国美术应承载的新时代文化思想和文艺观,也是其具备国际传播价值的前提。

现代美术的传播方式主要有展览传播和大众传播。展览的大范围传播重要依托国家美术工程、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主题美术创作与国际展览,以及民间人文与美术交流活动。如2023年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中国国家画院‘一带一路主题美术作品展”,以丝绸之路为参展作品的创作主题,通过作品对丝路历史进行表现,阐释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重庆美术馆参与承办的“2022重庆都市艺术节·重庆‘一带一路主题油画展”,着力反映“一带一路”进程中的中国故事和展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成就,体现“一带一路”的文化深意。大众传播依托现代通信科技,以媒体传播为主进行艺术信息的传播,通过广播、影视、多媒体以及书籍、报刊等印刷品进行。大众传播能够使传播内容得到大量的复制,通过互联网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最大范围的传播,具有方便快捷、生动灵活等优势。美术作品通过大众传播能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文化理念的普及、价值观的传递方面具有重大作用。

理论对实践有能动的反作用,理论产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真理和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美术理论和美术创作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中国新时代美术应理论与创作并重,理论结合实践,继承和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守、贯彻中华文化立场,进行国际文化语境下新时代文艺理论的研究,以此构建中国美术理论知识体系;通过展览交流、大众传播等方式来推动美术创作和中国美术理论知识体系的传播,促进中华文化的宣传和民族精神、价值观的普及。

综上所述,新时代中国美术能向世界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地位和吸引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对我国文化的传播和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应作为我们在新时代发展文艺事业、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一个重要着力点,从而使美术事业在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最大能量。这也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积极回应。

(作者就职于重庆美术馆)

猜你喜欢

美术时代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谁远谁近?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