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蒙古族舞蹈作品《盅碗筷》谈生活与艺术的关系

2023-10-19张颖

参花(上) 2023年10期
关键词:碗筷抒情舞蹈

一、引言

舞蹈艺术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舞蹈取材于生活,是以一种艺术的形式演绎生活,舞蹈的发展也是生活的延续。舞蹈编创者接触的生活环境不同,对生活的认识也不同,因此,编创者不仅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也要对生活具有深刻的体会。在实际舞蹈创作中,往往会出现因编创者难以把握和协调舞蹈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关系,从而使舞蹈作品难以在艺术层次上得到进一步提升。而舞蹈作品《盅碗筷》则实现将生活与艺术紧密结合,以独特的编创手法展示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

《盅碗筷》取材于鄂尔多斯当地民俗文化和牧民的日常生活,将雄健有力、节奏强烈的筷子舞和细腻柔美的盅碗舞进行融汇创新,充分展现了当地人民乐观幽默的性情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舞蹈结构清晰,舞台布景明了,有对传统民俗和舞蹈的传承,也有对艺术的创新,充分展现了蒙古族舞蹈的节奏和独特风韵,深受观众及舞蹈界人士的认可与喜爱。而作品的成功在于编创者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注重生活中点滴的积累,并从中抓住关键,形成具有独特艺术表现的风格。其在创作中不仅掌握了科学的编创原则和方法,还大胆地结合了编创者的艺术想象,通过对这部作品进行分析,有利于舞蹈从业者加深对生活与艺术关系的认识,进而使自身的艺术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二、社会生活与舞蹈艺术

(一)生活与舞蹈的联系

舞蹈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衍生并发展。在原始发展阶段,最初的舞蹈并没有深层次的艺术内涵,只是对人们生活中的行为动作、自然中的动物或其他事物运动的复刻。随着社会和文化进一步发展,舞蹈逐渐在艺术和审美方面被赋予更加丰富的内涵,并且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节庆集会等集体活动中。随着舞蹈成为人类社会的主流艺术活动之一,人们的生活与舞蹈之间的联系也逐渐加深,无论是宴祥请客、遥望思乡等日常景象,还是人们的情绪变化和行为动作,都可以通过舞蹈进行艺术化的呈现。

现代社会中的舞蹈艺术以肢体动作为载体,是对现代社会生活中行为和行动的改编与再现,也是一种直观的情感表达形式。舞蹈的内容编创取材于生活,动作变化来源于生活,舞蹈作品中的意象反映、情感表达也与生活中的人物、事物紧密结合。因此,生活离不开舞蹈,舞蹈脱离不了生活。

(二)《盅碗筷》编创者对生活与艺术的感悟和认识

《盅碗筷》的编创者呼格吉勒图对这部作品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这部舞蹈作品也获得了广泛好评。呼格吉勒图生于鄂尔多斯,对当地文化和传统民族舞蹈有较深的了解。《盅碗筷》的创作灵感正来源于当地人的日常生活,所以,其在创作中结合了鄂尔多斯的地方文化特点,运用多种艺术编创手法,体现出在鄂尔多斯大地上生活的人民乐观幽默的性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地人热情好客、性情奔放,在宴祥庆祝盛大节日之时,如果想要表达内心的愉悦之情,就会随手拿起桌上的餐具盅、碗、筷进行舞蹈,这也展示出鄂尔多斯自然、淳朴的民风。基于这样的生活环境,编创者对鄂尔多斯的三大宝——盅、碗、筷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三宝体现了鄂尔多斯的民俗和文化特色,在当地民俗艺术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编创者对传统习俗和日常生活的舞蹈元素进行提炼、美化、加工,使作品不仅源于生活,而且高于生活。从另一层面来看,作品既表达出当地人们洒脱、自然的性格特征,也流露出对气势豪迈、动作大开大合舞蹈的审美。

编创者在编创舞蹈作品的过程中,更多地体现在情景式的艺术处理。舞蹈虽然来源于生活,但这并不是要不假思索地直接把生活搬到舞台上,而是要对其进行场景营造、艺术转化和艺术再创作。以往编创者在相关创作中都是以单一的形式,将表演支点以或盅、或碗、或筷独立地出现在舞蹈作品中,然而《盅碗筷》这部舞蹈作品结构清晰,舞台构图明了,作者大胆地把三种道具结合到一起,通过想象与构思实现舞蹈场景的建构和不同舞蹈表演的碰撞,使得作品更加丰富,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不仅没有破坏各自舞蹈的表现形式,反而更好地展现出当地传统舞蹈的节奏和风韵,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境界,给观众以视觉上的冲击与享受。筷子舞节奏鲜明,飘洒矫健;顶碗舞稳健抒情,端庄大气;盅子舞持稳雄浑,刚柔相济。尤其作品开始的引子片段,编创者将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进行了充分融合,在舞蹈动作的展示、发展和变化中寻找到了反映生活的视角,从而创造出崭新的舞蹈形象。这充分体现出舞蹈与生活联系紧密,在碰撞中融合,在融合中碰撞。

三、舞蹈《盅碗筷》对生活的反映和表现形式

(一)意境营造,艺术升华

《盅碗筷》舞蹈作品开头的引子片段采用了意境化的创作手法,随着舞台灯光的逐渐加强,音乐中时而传来鸟鸣声,夜的宁静被打破,黎明即将到来。三位领舞从沉睡中逐渐苏醒,当两边的男舞者试图悄悄拿走地上的奶碗时,却被女舞者发现,女舞者轻轻地把他们的手推开。随后,挺拔、典雅的女子群舞碗舞率先拉开了帷幕,演员在行云流水的步伐中亦能前俯后仰,飘动的裙摆彰显着独特的魅力,表现出当地妇女勤劳、朴实、纯洁的性格和活泼喜悦的心情。紧接着男子的筷子舞潇洒奔放,男舞者不时击打手、腿、肩、脚等身体部位,配合着身体左右摆动的动律,将欢快、优美、矫健融为一体,别有一番韵味。盅舞持稳雄浑,具有外柔内刚、沉稳、矫健的艺术特征。舞蹈作品可被分为慢、中快、快三个部分,随着音乐节奏的鲜明对比,舞蹈中多处片段都进行了对歌式的交流,充分表现了舞者的情感思想和内在的精神世界。舞蹈动作之间连接顺畅,恰当地运用动静起伏变化,传达出“筷韧、盅脆、碗韵”三种不同的艺术质感,反映出当地人们的生活状态,并在艺术实践中得到升华,使舞蹈与生活碰撞出火花,进而形成鲜明的、多元化的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

(二)缘物寄情,构景抒怀

舞蹈作为一种动态视觉艺术,通过肢体动作来展现其中的美妙与风姿,对舞者来说,这是一种大胆展示自我、表现美的过程。舞蹈表演要发自内心,不能以僵硬的表情与姿态来呈现舞蹈。低层次的舞蹈局限于对事物意象的动作模仿,像是一种机械的复写,而成熟的舞蹈表演,则在动作模仿之余,真切地投入自身情感,因此,舞蹈表演所流露的情感是真挚的、独特的。基于此,在舞蹈作品《盅碗筷》中,舞者要将艺术场景和艺术氛围的营造,内心意绪的表达充分融入艺术表现中,每一个动作都要抒发独特的情感。男演员筷子绕身飞舞,盅子韵味质朴,场面飘洒矫健,轻松热烈,女演员实现技与艺的交融,两臂不断舒展屈收,身体或前进或后退,软手、抖肩、碎步等舞蹈语汇对舞蹈演员的要求极高,尤其对于女演员,不仅要在舞蹈表演上训练有加,更有难度的是在顶着碗的同时还要做到步伐轻盈、身体柔软、表情自然,要展现出优美自然的舞姿,将情韵与神韻表现得淋漓尽致,给观众带来最高雅的艺术欣赏效果。通过男女舞者之间的配合,呈现出一种生活与艺术和谐交融的场景,让观众在看完后感觉意犹未尽。

优秀的舞蹈编创者,不仅要从生活中入手,更要从生活中抓住精彩的瞬间,只有打动了人心,才能使观众产生共鸣。在《盅碗筷》中,呼格吉勒图大胆地运用了借物抒情的编创手法,让人物的行为,以盅、碗、筷为表演支点,随着感情的变化而自由跳跃,时空关系通过角色情感变化而任意组合,流畅衔接,深度刻画当地人相互包容、其乐融融、和谐欢快的生活场景。既实现了情感性的倾泻,也形成了艺术性的表达。同时,《盅碗筷》在表现形式上以抒情为主,但采用单一的抒情手法,会影响作品的表演情感和表演节奏,舞蹈表演略显平淡,因此,编创者应适当运用多种手法进行抒情的渲染,从而更好地发挥舞蹈的抒情功能。作品开始的引子片段为三位舞者之间的逗趣,这段表演看似是在用诙谐的手法单纯地模拟生活,但实际上,其运用铺垫性的手法,对作品中的抒情起到引入、反衬和强化的作用,后续的舞蹈随着旋律展开,编创者灵活巧妙地运用在叙事中抒情,在抒情中叙事这一编创手法,使盅、碗、筷在抒情与叙事的情节中交融展现。基于此,我们可以认识到,《盅碗筷》通过采用叙事抒情、借物抒情等多样且准确的编创手法,艺术化地再现人们生活场景和日常活动的同时,还结合了传统民族舞蹈,充分发挥了传统民族舞蹈的特色。

(三)创新生活,选择意象

生活是舞蹈创作的源泉,但舞蹈创作不是对生活的完全复现,而是在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元素进行提炼加工后,进行具有创新性的创作。一味地模仿生活,缺乏素材选择和创新优化的舞蹈作品,只会让观众感到枯燥乏味。优秀的舞蹈作品,必定是在反映生活的同时,还融入了编创者自身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并以此进行艺术创新。基于此,为了编创出优秀的舞蹈作品,一方面,编创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周围的各种事物,包括发现细微的事件,发掘其与舞蹈创作相结合的切入点,进而赋予其艺术内涵。在创新的过程中,编创者还应注意把握舞蹈整体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这是一个要经过反复修改和打磨的过程。另一方面,舞蹈作品的内容往往会受到时间、空间的制约,不能包罗万象、面面俱到,这就需要编创者具有素材挑选能力和表达意象的能力。意象的选择和塑造是编创者在创造舞蹈作品时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其创作过程中,首先要在心中形成基本的“蓝图”。编创者在舞蹈编创过程中,要深入生活、大胆想象,细心捕捉生活中易被人忽视的美,还要对捕捉到的素材有所感悟、有所发现,再对捕捉到的素材加以选择,最后运用舞蹈技巧将其转化为舞蹈的意象,使舞蹈作品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也能让观众充分感受到和体会到舞蹈之美。舞蹈《盅碗筷》充分体现了编创者对生活的创新,对意象的有效选择和塑造。编创者将生活中常见的三种道具结合到一起,通过精妙的编排使其转化为艺术化的意象,带给观众更截然不同、耳目一新的观感。

由此可见,编创者要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善于观察、留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还要思维敏捷,同时具备对生活素材整理、优化、选择、再加工的能力,并有良好的舞蹈审美支撑舞蹈编创工作,还要具备可将生活元素转化为舞蹈艺术意象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舞蹈作品。

四、结语

生活是舞蹈的骨酪,创新则是舞蹈的血液,本文通过对蒙古族舞蹈作品《盅碗筷》的分析,探讨了生活与艺术的关系。舞蹈作品《盅碗筷》之所以优秀,正是因为深度融合了当地人们日常生活的元素,同时又对地方的传统舞蹈文化进行了继承和创新,这是每一位编创者都应该学习的地方。不仅是民间舞,还包括各地的传统舞蹈艺术,都应该认识到,只有根植于生活,扎根群众的土壤,紧扣时代的脉搏,才能反映时代发展,让艺术生命力更加的鲜活。基于此,舞蹈编创者和舞蹈演员要加深对生活与艺术关系的思考,共同探索、共同努力,着力将生活中的舞蹈元素转化为舞台艺术,呈现更多优秀的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2]郑苏平.舞蹈艺术的创作教育[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6):154+156.

[3]袁禾.舞蹈艺术的超民族性和永恒價值[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北京:2008:115-126.

[4]冷英嘉.浅析舞蹈与社会生活的关系[J].文学教育(下),2014(12):138-139.

[5]康磊.舞蹈编导创作的原则及路径[J].参花(上),2023(04):95-97.

[6]段晴.浅析中国民族民间道具舞蹈——以蒙古族盅碗筷为例[J].戏剧之家,2023(12):131-133.

[7]贾苈力.舞蹈编导的艺术与生活——寻找原点到创作升华[J].牡丹,2021(14):142-143.

(作者简介:张颖,女,硕士研究生,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舞蹈表演)

(责任编辑 张云逸)

猜你喜欢

碗筷抒情舞蹈
学舞蹈的男孩子
春 日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会抒情的灰绿
摆放碗筷
碗筷
老师,请给我一次机会
简论抒情体
老师,请给我一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