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产“新神话”动画电影叙事中的民俗符号解读

2023-10-19卢亚苏李圣崴

参花(上) 2023年10期
关键词:动画电影神话民俗

卢亚苏 李圣崴

一、引言

21世纪的动画行业逐渐重视商业类型动画,在制作上开始步入“影视工业化”,在题材方面开始偏爱神话题材。国内学者方仕成、岳文立2023年在《电影文学》“国产‘新神话动画电影的类型构建与创作”一文中分析了国产“新神话”动画电影与神话美术片、神话类动画电影的联系与区别,同时对其与“新国风”动画、“新国潮”动畫进行辨析,更加明确了国产“新神话”动画电影的概念。同时,进一步解析国产“新神话”动画电影类型特征,提出三个基本的创作原则。民俗文化作为一种以口头、风俗和物质形式存在的书面传统之外的文化,经常以一种颇具意味的形式深度参与动画电影叙事工作。

各种民俗符号在《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后文简称《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 后文简称《魔童降世》)《白蛇:缘起》《白蛇2:青蛇劫起》( 后文简称《青蛇劫起》) 《姜子牙》《新神榜:哪吒重生》(后文简称《哪吒重生》)《新神榜:杨戬》(后文简称《杨戬》)等国产“新神话”动画电影中多有运用。因此,系统考察民俗符号植入国产“新神话”动画电影的详尽叙事过程,有助于为国产动画电影如何更好地运用中国民俗符号来进行影像的构建提供更多新方法和新思路,也有利于实现民俗符号叙事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研究,获得文化上的认同感。本文结合民俗学与动画学,对动画电影中所出现的民俗现象进行跨领域分析和研究。希望对国产“新神话”动画电影进行类型化的研究,使神话题材动画电影焕发出新的活力。

二、“新神话”动画电影叙事中的多元民俗符号

(一)视觉叙事中的物质民俗符号

物质民俗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步发展而来,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主要包括民间建筑、美术、服饰和饮食等。物质民俗符号在国产“新神话”动画电影中主要借由视觉语言展现。

物质民俗包括不同民族与地域的服饰、饮食、器具、纹饰、图腾与图像指符等,这些都能在国产“新神话”动画电影的视觉叙事中发挥作用。这里的民俗符号指的是有形的物质民俗,“它为一地所固有,一般就地取材经众人共同长期使用而逐渐定型,并为今后的实践中为人们所习惯应用而很少发生改变”。如动画电影《小门神》中的日晷、孔明灯、花灯;《杨戬》中扎染头巾、白袍、茶具、汉代十八面行酒令骰、婉罗的发饰、太极图;《魔童降世》中陈府管家给太乙真人的酒罐上描绘的漩涡纹、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西游记之再世妖王》中龙纹、缠枝纹、五行八卦图;《俑之城》中傩、秦兵俑服装、青铜羊尊、孔明灯等。正是这些易被忽视的细节,通过众多的物质民俗符号传播不同的表意机制,让动画电影更具有民俗意味。

在国产“新神话”动画电影叙事中出现的物质民俗符号,是经过艺术抽象之后的“某物”,苏珊·朗格认为,“经过艺术抽象得到的某物,因透露着人类的情感,更具普遍意义、容纳更多意味,人们绝对不会把它看成平庸无奇的‘日杂物。”

(二)听觉叙事中的音乐民俗符号

动画作为视听结合的艺术形式,视觉与听觉之间不可分割。从听觉方面来看,动画电影中运用的民俗音乐可分为音乐、声音(台词)、声效等类型,按照情节发展,在与视觉画面结合中形成新的空间叙事范式。

首先,民间音乐作为“民间歌舞、说唱、戏曲、器乐等在内的诸类音乐”的统称,在国产“新神话”动画电影的听觉叙事中的作用不容小觑。《白蛇:缘起》选用中国传统的古典乐器笙箫、二胡、古琴、古筝、柳琴、阮琴等乐器作为配乐,其中一段配乐《白浪滩对峙》从低沉的古琴展开,紧接着响起低密的鼓声,混合着洞箫与民族打击乐,音乐节奏逐渐加快,预示大战一触即发。许宣与小白今生相遇时响起竹笛、古筝等传统乐器演奏而成的乐曲《今生缘》,搭配青绿山水的视觉画面,意境深远。《大圣归来》中戏曲音乐元素的运用包括碗碗腔、京剧等戏曲唱腔以及锣鼓打击乐等。在影片正片开场,皮影艺人唱词部分搭配陕西地方戏曲碗碗腔演唱。在猪八戒登场后要与齐天大圣打斗时用到的配乐是京剧的锣鼓点,同时八戒台词中还配有一小段京剧唱腔,整部动画电影戏曲风味浓郁。

其次,方言、俚语在国产“新神话”动画电影叙事中的适度运用,能为影片增彩。《魔童降世》中,太乙真人身为哪吒的授业之师,操着一口饱含一腔情意的“四川方言”,将“神”转化为“人”。方言版台词“哎哟你个混账娃儿”“你打我撒”“这咋个行嘛”增加了动画电影的喜剧色彩。这些方言、俚语的运用,为国产“新神话”动画电影赋予了强烈的地域特色与民间色彩。

(三)视听叙事中的风俗民俗符号

风俗民俗是指以传统的风俗和习惯形式传播的民俗事项,主要包括民间节日、民间仪式、民间舞蹈等。风俗民俗符号具有较强的隐喻性、文化性。在国产“新神话”动画电影中,举凡岁时节日、婚丧生诞、游艺祭祀时常出现的风俗民俗符号,以独特的视听语言呈现出美好的内涵意蕴。

首先,描绘岁时节日的民俗符号,是国产“新神话”动画电影中频繁出现的民俗风俗形式。如《小门神》中红灯笼、春联、年画和窗花等春节民俗符号;《小门神》中元节小雨放河灯寄托对逝者的思念;《俑之城》中秦阳城上空的万千孔明灯。其次,婚丧生诞等各种人生礼仪。《钟馗传奇之岁寒三友》立足民俗符号叙事,将娶亲中的吉服、红灯笼、红盖头、剪纸、喜帖、剪纸、红对联纳入叙事文本以便完成影片民族化表述。最后,还有非常具有民间文化色彩的兄弟结拜或结盟仪式,《魔童降世》中哪吒在海边与敖丙相识,敖丙送了哪吒一个海螺样式的传音工具,成为对方“唯一的朋友”。哪吒与敖丙共同抵挡天劫,联手抵抗命运,影响动画电影叙事走向,具有极其重要的民俗色彩。

三、“新神话”动画电影空间塑造中的具象民俗符号

(一)通过设置空间属性呈现具象民俗符号的象征意义

动画电影中出现的具有民俗符号特性的现实空间,借由具象符号的象征意义,可以对观众暗示电影空间内涵。《白蛇:缘起》风景灵韵的捕蛇村取材自湖南永州江永县现实空间,而烟雨朦胧的杭州城则塑造成水墨效果古典园林空间,影片巧妙地借用典型的具象民俗符号,通过角色穿梭于设置的不同的空间,勾连起虚拟故事空间与现实空间的互动,形成了对现实的回应和折射。影片同时安排了“纸片兵阵”、白蛇发簪、油纸伞等丰富的民俗符号,向观众展现出极具视觉冲击的动画电影空间。《俑之城》创新性地将电影的空间设置于地下世界, 重构了神话空间的秩序, 建构了既有传统神话空间超凡脱俗的气质,也有地下神话空间庄重严肃的特征。

《杨戬》来源于《封神演义》的人物符码“杨戬”同丝绸朋克空间的相连,“飞船”的金属机械气息与奇幻神话中“仙岛”符号再现了以秦汉为基准,融合部分南北朝的特点的三个神话空间。搭配飞天舞、洛神赋、敦煌壁画、金步摇、茶具、酒令骰、四大天王等具象化民俗符号,增添民族风情,增强了受众对民俗文化的理解,使得“新神话”动画电影具备了新的内涵与意义。

(二)通過完成特定的场面调度展示具象民俗符号的空间组合

通过具象民俗符号的象征意义完成电影空间的塑造,具象民俗符号在空间框架上能以情景段落的形式完成特定的电影空间场面调度。影片《杨戬》的开场段落是由平面式与纵深式场面调度结合的镜头,勾画出丝绸朋克神话空间的细节,这组场景交代蓬莱仙岛特点的,从杨戬机械朋克风飞船跟拍镜头开始,景别由远及近,展现出奇观建筑鳞次栉比的立体城市。接着又以建筑的仰视中远景镜头、人物的平视近景镜头、建筑的平视全景镜头、建筑的俯视远景镜头为纵深性调度的复合式镜头带出有山城建筑特点的蓬莱仙岛,看到了青铜器纹样的悬浮标志、飞舞的大型龙灯、悬挂的红灯笼。动画电影中的具象民俗符号通过场面调度,呈现在纵深性调度的镜头空间组合中,构成了具有丝绸朋克风格的电影空间。《杨戬》的方壶仙岛段落通过镜头的构架逻辑,将江南水乡建筑的物化符号组合于空间之内进行塑造,呈现出不夜城的景象。而瀛洲仙岛通过两个远景为上下调度、前景为纵深性调度的组合镜头展现出借由敦煌月牙泉这种具象民俗符号的空间,展开三个空间不同风格的地域特色。

由此可见,国产“新神话”动画电影根植于中华文化的土壤,在中国社会语境下,充满中国人的生活文化气息的具象民俗符号植入动画电影,构建了电影空间的文化身份,引起受众内心共鸣。

民俗化的电影空间塑造是国产动画电影创作者需要关注的重点,但不能只有单一的民俗化的空间塑造,而是需要在这个基础上将空间塑造、中式美学与传统文化内涵强强联合,剥开表层的华丽技术,重视深层的情感表达,讲好中国故事,才能在民俗文化的内核上实现更强的表现力。

四、“新神话”动画电影对民俗符号的创造性转化

(一)基于大众视觉快感体验的符号编码

约翰·费斯克在《理解大众文化》一书中提出了大众文化快感理论,总结出快感是具有多义性的。动画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影片获得商业价值依托于受众能够从大众文化的消费中产生快感和意义。

神话里有两个符号学系统,一个是语言学体系(语言—客体),另一个是神话本身(元语言)。民俗神话传说本身就是一个符号学系统,“新神话”动画电影多立足于孙悟空、杨戬、白娘子、哪吒等家喻户晓的人物符号进行创作,这些人物符号本身的“神话性”内涵,本就能够引起受众的快感体验。“新神话”动画电影将神话人物符号同服饰符号、器物符号、动作符号等进行符号编码,这些符号在影像中无处不在,使得影像建构出一个全新的神话空间。《杨戬》太极图空间,将神话中的法器(器物符号)进行了具象化表现,用民俗文化中极具东方色彩的水墨重塑了太极图空间,以独一无二的方式满足了观众的想象力消费,让观众得到全新的视觉快感体验。

(二)民俗符号的叙事增益组合表意

影像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但通常电影的真正表意不在单一的影像画面上,而是取决于影像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新神话”动画电影的叙事依托于约定的表意符号,通过对动画叙事中的多元民俗符号进行增益组合,让每一个符号都能与其他符号的组合而发生增益,同时运用镜头的自由组合完成一段完整的意指,重构了传统的叙事文本。而丰富性的影像资源可以在进行神话叙事时调动受众去认知、解读电影的真正表意,使电影在获得传统文化意义的同时满足受众现代审美需求。

“新神话”动画电影中民俗符号叙事的增益组合表意能够使得受众产生观影快感,将民俗符号进行重新排列组合成为新的视觉快感符号,并拥有新的文化内涵,影片民俗符号叙事增益组合方式有两种。

1.塑造新的视觉快感符号——现代化民俗符号的排列组合

文化艺术中将经典角色符号化,使其作为动画的灵魂展示给受众,能唤起受众的集体情感。将民俗神话传说中人物符号进行现代化的排列组合成为新的快感符号,促使受众在观影过程中借由符号的沟通产生陌生感与视觉快感。在《魔童降世》中,“丑萌”哪吒与“帅酷”敖丙的“红蓝组合”,一个新的视觉快感符号组合就此诞生。通过对原有的人物符号进行重新排列组合,从而使得哪吒与敖丙具备了多层次语义,进而突出了人物“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性格特点,突出敢于挑战命运、不怕牺牲、守护天下的精神。

2.建构新的文化内涵——符号修辞的深层表意

符号在叙事文本中拥有新的文化内涵,在不知不觉间使观众认同和接受新的文化内涵,也能够给受众带来视觉快感。在《杨戬》中,杨戬被塑造成一个落魄的赏金猎人,使得杨戬这一神话英雄从“神”降为“人”,颠覆了观众对原有“二郎神”人物符号的认知,实现了神话人物的创造性转化。

从某种程度上说,符号的增益组合能够使得观众产生观影快感,因此,在创作时创作者要考量民族文化与动画艺术的内外统一,还要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进而实现民俗符号叙事增益组合。

(三)影像符号的“本土化”与“国际化”

“新神话”动画电影的核心叙事都是现代再创造,其中对典型民俗符号的改编最为突出,民俗文化助力动画电影的成功。21世纪以来的电影创作受到消费主义的影响,为了满足现代受众的审美与消费需求。动画电影为了再现“中国学派”的辉煌,大量作品也将传统文化元素作为影片的卖点与消费的符号。《大圣归来》《白蛇: 缘起》《青蛇劫起》《哪吒重生》等电影皆以流行的三维动画的手段呈现,满足受众数字化时代的观影喜好。

“国漫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大量国产动画电影已经是“本土化”与“国际化”并存。一方面,国产动画电影利用民俗文化符号的根脉文化属性,所有的演绎和再现与民俗符号融合在一起,使电影画面充满了独特的东方韵味。但是这些民俗符号都是以符号的基础表意来塑造民族气韵的,中层表意的构建民族情感和深层表意的传播民族价值观都鲜少提及。另一方面,有些动画电影在市场经济面前,为了满足受众的消费需求,以一种“陌生化”与“国际化”的样态出现。而这里的“陌生化”就表现为“去本土化”,以全新的元素对熟悉的事物或者情节进行构建,虽然创意十足,但仍需注意,“陌生化”的使用要恰当适宜,避免丑化与曲解原形象与原情节的含义。

国际化与现代化的到来使得数字化、智能化与云计算能够助力影视制作各个环节,基于新技术提供“新内容”,从而使动画电影给用户带来新的娱乐体验,但是“新神话”动画电影立足于民俗神话传说,在坚持本土化、民族化的道路上,使电影的表象特征与其民俗文化符号得到了完整的统一。同时,重视电影接受美学中受众与创作者之间审美的差异化关系,进一步了解观众对于动画电影“国际化”的审美价值解读。

五、结语

在现代化、世界一体化浪潮冲击下,民族文化传承成为热点话题。传统神话文本与民族文化成为“新神话”动画电影创作的立足根本,因此,无论如何对神话文本进行现代化的创新性转化,在改编叙事文本的基础上依旧是走民族化的发展之路,必然不可避免地对民俗符号的运用与传统文化内核进行更多地思考。

影视行业消费的趋势是“高品质”,观众对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呈现是造成受众观影亲近和品质认可的重要符码。“新神话”动画电影创作者不断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提取相关的民俗符号,通过现代化、工业化提升影片质量,同时满足受众的视觉快感体验、审美需求、消费需求。需要注意的是民俗符号不能以一种猎奇化、虚构化的方式呈现,否则影片符号组码的过程中易与受众对符号的认知和审美形成错位,对影片的质量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宗俊伟.革命题材电视剧敘事中的民俗符号[J].中国电视,2020(09):46-50.

[2]方仕成,岳文立.国产“新神话”动画电影的类型构建与创作[J].电影文学,2023(05):108-113.

[3]王娟.民俗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宗俊伟.革命题材电视剧叙事中的民俗符号[J].中国电视,2020(09):46-50.

[5]温婷,喻钦.跨媒介语境下国产动画的景观叙事分析[J].新闻爱好者,2021(07):66-69.

[6]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7]黄晓瑜.“生活的文化”——近年国产动画电影中的民俗文化分析[J].当代电影,2019(12):154-157.

[8]徐展.电视娱乐奇观的多维透视:内容生产、文本与受众[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8.

[9]张燕梅,温风顺.西部电影的“符号叙事”研究[J].电影文学,2022(24):85-87.

[10]沈莉.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与当代大众审美[J].参花(上),2021(02):107-108.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项目“基于视知觉理论将江苏传统工艺应用于聋人大学生美术教育的研究”(项目编号:C-c/2021/01/43)阶段性研究成果;2020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江苏民间工艺的色彩融入聋人大学生审美教育途径研究”(项目编号:2020SJA063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卢亚苏,女,硕士研究生,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影视文化;李圣崴,男,硕士研究生在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影视文化)

(责任编辑 王瑞锋)

猜你喜欢

动画电影神话民俗
冬季民俗节
东方神话
民俗中的“牛”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动画电影
民俗节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神话谢幕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