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野草莓》中运用视听语言构成的美学意蕴研究

2023-10-19计越航

参花(上) 2023年10期
关键词:伯格曼内心世界草莓

《野草莓》是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的一部经典电影作品,以其独特的视听语言为人所熟知。该片获得第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于1957年12月26日在瑞典上映。伯格曼在这部电影中运用了大量的视听语言技术,如特写镜头、平角度拍摄、大量的蒙太奇手法将回忆与现实来回穿插等,表达了一类人群或者说一类婚姻模式中理性与感性的碰撞。影片中,将近八十岁的主人公伊萨克对其自认为理性且安安稳稳的一生进行了反思,激发了对感性与理性情感的冲突与思考。他年轻时漠视与亲人朋友之间情感的表达,不仅使自己陷入冷漠和孤独之中,甚至他的子女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影片通过回忆,对伊萨克的一生逐层地抽丝剥茧,将温暖祥和的外壳层层剥开。伊萨克虽获得了光荣的荣誉博士学位,然而他仍然沉浸在对过往沉重的自省中,对于生命将尽的老人而言,这仿佛是一次心灵的救赎之旅。

一、导演伯格曼的电影美学风格及《野草莓》内容概述

导演在电影创作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们的个人风格和创意能够赋予电影独特的美学意蕴。而《野草莓》的导演伯格曼一直以其独特的导演风格而闻名。他善于运用梦幻般的场景、精细的镜头构图和充满象征性的意象,营造出深沉而引人入胜的电影世界,为电影注入了个性和独特的美学意蕴,以此丰富观众的观影体验。

在《野草莓》中,年迈的教授伊萨克在去母校接受荣誉博士学位的途中,回忆起自己的初恋情人萨拉,并通过搭车的同叫萨拉的女孩与两名男青年的感情纠葛、阿尔曼夫妇的争吵、梦中自己已故妻子的出轨以及其对自身的控诉等事件的触动,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看似一次简单的旅程,却更像是一次洗礼灵魂的旅行。在主人公离奇玄幻的梦境中,情感纠葛的回忆与不可逃避的现实相互融合,展现了电影的主题。通过对故事剧本的构建和演员的生动演绎,伯格曼能够将他独特的美学意蕴和情感表达恰到好处地传递给观众,引人深思,引导观众探索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思想,而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也能进一步在电影的艺术价值中得到升华。

二、《野草莓》在视听语言上的运用

(一)摄影风格

《野草莓》独特的摄影风格为该影片注入了独特的美感,下面笔者将进行详细探讨。

1.高度对比的黑白摄影

伯格曼在电影中经常使用黑白摄影,通过明暗交错画面效果的强烈对比增强情感的表达。明亮的部分和黑暗的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明亮的部分通常与喜悦、希望和内心的平静相联系,而阴暗的部分则与忧郁、孤独和内心的挣扎相关,以此突出人物心理状态的变化。而这种色彩的对比也可以加深观众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理解。

2.对焦和景深的运用

导演英格玛·伯格曼巧妙地运用对焦和景深来创造焦点和模糊的效果。通过在关键情节和角色的表演上设置焦点,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导到重要的细节上。同时,在某些场景中,通过模糊的背景或前景来创造出一种梦幻或迷离的氛围,增强了观众对人物内心世界的代入感。

3.构图和镜头语言

电影中的构图和镜头语言也是其摄影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伯格曼运用了多种镜头角度和镜头运动来增强情感的表达和场景的戏剧性。例如,通过运用特写镜头来捕捉人物的表情和眼神,展现他们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另外,通过运用倾斜角度、特殊镜头、剪辑等手法,营造出一种紧张和不稳定的视觉效果,进一步加强了电影的情感张力。

(二)配乐设计

电影的配乐设计在构建美学意蕴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音乐可以通过旋律、节奏和音色来增强电影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野草莓》的音乐由伯格曼的长期合作伙伴埃里克创作,他运用了钢琴和弦乐器的组合,营造出一种压抑、沉重的氛围。音乐与电影中的情感和场景相互呼应,加强了电影的戏剧性和情感共鸣,使观众更深刻地体验到了电影所传递的情感冲突和主人公伊萨克的内心挣扎。

1.情感表达与情节推进

伯格曼在《野草莓》中巧妙地运用音乐的音调、音量和速度的变化以表达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增强了情节的紧张感、悲剧性或喜悦感。通过选择适当的音乐元素,如悲伤的旋律或紧张的和弦,伯格曼能够吸引观众对电影情节的投入和引起情感共鸣。

2.主题和象征性的传达

在《野草莓》中,伯格曼使用了一首钢琴曲《无声的眼泪》,通过其音乐主题和音乐元素的象征性来传达电影的主题和意义。这首曲子不仅强调了角色的孤独和内心的挣扎,还象征着沉默和无言的重要性。

3.声音设计与氛围营造

影片中,伯格曼利用富有张力的声音设计,与配乐相结合,使《野草莓》的氛围更加丰富和深刻。配乐与声音设计相互结合,可以共同营造出电影的氛围和环境。声音效果、环境音和音乐元素的融合能够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听觉体验,使观众能够更深入地沉浸于电影的世界中。

(三)色彩语言

在《野草莓》中,伯格曼通过色彩的选择和使用来传递象征性的意义。例如,红色通常与激情和痛苦相联系,黄色象征希望和温暖,蓝色则代表冷漠和孤独。通过这些色彩的象征性,伯格曼在电影中创造了一种隐喻和寓言性的氛围,使观众能够通过视觉感知来理解电影所传递的情感和主題。

1.色彩与环境的反映

伯格曼通过色彩的运用来反映角色所处的环境和氛围。他经常使用冷色调来描绘寒冷和孤独的环境,如冬季的雪景、荒凉的风景等。这种色彩选择有助于营造一种压抑的氛围,强调角色的孤独和困境。另外,他也使用温暖的色调来表达希望和温情,如阳光下的自然景观和温暖的室内环境。

2.色彩与情节转折的对比

伯格曼在《野草莓》中恰当、合理地运用色彩对比来突出情节转折和角色发展。当角色经历情感变化或者关键时刻,他会通过改变色彩的使用和饱和度来创造视觉上的对比,以增强观众对情节发展的关注。这种色彩的变化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四)空间和景观的呈现

1.空间的运用

伯格曼巧妙地运用空间来营造情感氛围和角色关系。他通过对室内和室外空间的运用,塑造出一种具有压迫感、孤独感或者自由感的氛围。在室内场景中,逼仄、封闭的空间能够加强角色的内心挣扎和压抑。而在室外场景中,广阔的景观和开放的空间能够突出角色的自由和内心的解放。

2.景观的象征性

伯格曼通过呈现特定的景观来传递象征性的意义。例如,枯树、凋零的花朵等可以象征角色的孤独、无助和内心的挣扎。这些景观在电影中扮演了象征性的角色,强调了老年伊萨克内心的孤独和不安。

3.空间表现角色关系,推进情节发展

伯格曼通过对角色在空间中的位置和移动的安排,表达了角色之间的关系和情感变化。例如,在房间内角色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移动方式,能够反映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或者疏离感。同时,通过空间的转换和切换的设置,伯格曼还能够创造出不同的情感氛围和情节张力,用以支持和推动情节的发展,引导观众的注意力,增强故事的流畅性和紧凑性。

(五)对话和语言的表达

通过对话和语言的精湛运用,伯格曼在《野草莓》中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美学意蕴。他通过哲理性的对话、内心世界的表达以及静默和沉默的运用,深入探索了角色的情感和意义。这种对话和语言的表达不仅仅是为了推动剧情发展,更是为了引导观众思考和反思,加深他们对电影的理解和情感参与。

1.哲理性的对话

《野草莓》的对话通常具有深度的哲理性,通过角色之间的交流和对话,探讨了主人公内心的挣扎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这些对话引发观众的思考和思索,使电影超越了简单的故事情节,引导观众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比如伊萨克在现实和梦境中一次次地回到野草莓地,说明这是他心中难以割舍和忘怀的精神家园。而在梦境中,他的初恋情人——表妹萨拉,以年轻时的面貌出现在他的面前,并对他说:“已经没有野草莓了,阿姨让你去找你的父亲。”在萨拉的带领下,伊萨克在湖边看到了年轻的父母正在对岸向他招手。这暗示着伊萨克已经“得救”,将来要与亲人们在彼岸乐园相聚。

2.内心世界的表达

伯格曼通过对话和语言的表达来深入揭示角色的内心世界。角色之间的对话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交流,更是一种对内心感受和思想的表达。伯格曼的对话经常通过隐喻、暗示和隐晦的方式呈现,使观众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角色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比如在影片的结尾,伊萨克不仅得到了世俗的荣誉,而且获得了家人的部分谅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他已经为打破亲人之间的隔阂、冷战,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在他入睡前,玛丽安向他道晚安时,他说:“谢谢你跟我来,我喜欢你,玛丽安。”玛丽安回答说:“我也喜欢你,伊萨克家翁。”此时体现了伊萨克内心对爱的期望。

3.静默和沉默的表达

伯格曼的对话不局限于语言的表达,他还善于运用沉默来传递情感和思想。通过在对话中的间隙和静默中的表情、眼神和肢体语言等细节,伯格曼能够深入表达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这种非语言的表达不仅丰富了角色的塑造,还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比如他在白日梦中看到记忆中的萨拉时,伊萨克没有言语,处于沉默的状态,可萨拉手中那面镜子中衰老的伊萨克却说:“你知道的太多,却不知道任何东西。”再次揭示了伊萨克的处境和内心的矛盾。

三、《野草莓》中视听语言对叙事结构的影响

(一)视听语言与情节的关系

伯格曼在《野草莓》中巧妙地运用视听语言构成,与电影的情节相互交织,展现了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创造了一个富有张力和深度的叙事世界。通过镜头的选择、摄影技巧和音效的设计,伯格曼能够突出情节中的关键时刻,角色的情感冲突、矛盾和成长过程,以及情感转折和故事的脉络发展。可见,视听语言的表达和有效运用不仅仅是表面的装饰,而是与情节的展开和发展密切相关。

(二)视听语言对主题的表达

《野草莓》的主题以四个梦境为代表,借此对主人公的潜意识进行了深刻解读,电影画面始终在梦境和现实之间保持一种自然过渡的关系,在简单分析电影风格和时间脉络结构的前提下,对影片中的梦境和现实关系进行了深刻探讨,以此体会伊萨克在旅行中的心灵重生。通过精心构造的视觉画面和音效,伯格曼成功地传达了电影主题的复杂性和深度,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并感受到电影所要传达的“关于人生价值的探讨”这一思想。

总之,伯格曼独特的视听语言运用,不仅仅是技术手段和观众了解角色的窗口,更是角色发展和演变的重要推动力和伯格曼表达自己艺术观点和传递情感的重要方式。

四、《野草莓》中展现的美学意蕴

《野草莓》通过对人内心世界的呈现、情感的表达与共鸣,以及艺术形式与美学实践的结合,传达了丰富的美学意蕴。观众在欣赏电影时,可以被引导思考人生的意义,并从中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与启发。

首先,电影以老年医生伊萨克的旅途为线索,深入探索了人生的价值。通过伊萨克的回忆、内心独白以及他与遇到的故人的互动,电影呈现了人们面对时间流逝的不安和迷茫。观众也随着伊萨克的思考和经历,被推动思考自己的生命意义和存在的价值。这种哲学性的探索赋予了电影深度和思考性。

其次,《野草莓》通过摄影手法、音乐和表演,成功地展示了人物內心世界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伊萨克的情感冲突、痛苦和挣扎通过画面的对比、焦点和模糊、音乐的压抑氛围等元素得以凸显。观众可以感受到伊萨克内心世界的变化和情感的流动。摄影师用高度对比的黑白摄影呈现了人物情感的较强对比,而对焦和景深的运用则通过聚焦和模糊的效果展示了人物内心的焦虑。这种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描绘使电影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

最后,《野草莓》通过电影的视听语言和艺术手法以及角色的精湛演技,成功地引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电影中探讨的主题,如人生的无常、爱与恨的关系、孤独与痛苦等,触及了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伊萨克的遭遇和情感体验激发了观众的共情,使观众能够与电影中的角色建立情感上的联系,更深刻地体验到电影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

五、结语

伯格曼《野草莓》中的视听语言构成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学追求。通过对其美学意蕴的深入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的电影作品,并从中汲取启示,丰富和拓展电影制作视听语言的运用。

参考文献:

[1]田曲平.伯格曼电影中的虚无主义症结探究[J].电影文学,2021(04):89-91.

[2]潘汝.论英格玛·伯格曼电影的“两希”文明底蕴[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47-57.

[3]何平华.灵与肉:生命的双翅——英格玛·伯格曼电影剧作主题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3):89-95.

[4]吴向宁.心灵的重生之旅——《野草莓》[J].戏剧之家,2019(25):94-95.

[5]柏合.伯格曼《野草莓》中的梦境与现实分析[J].名作欣赏,2023(18):167-169.

[6]孙夏洁.伯格曼《野草莓》中的梦境与现实[J].戏剧之家,2019(23):118.

[7]乔凯.浅论现代性语境下人的情感疏离与精神渴求——以《野草莓》为例[J].大众文艺,2020(18):120-122.

(作者简介:计越航,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伯格曼内心世界草莓
王志惠:用拼布“画”出丰富的内心世界
本特·万塞留斯:我镜头中的伯格曼
因为你需要我
问解民族舞 让孩子内心世界更加丰富
草莓
伯格曼技术哲学在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中的启示
打开女强人的内心世界
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空腹吃草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