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琵琶曲《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的音乐结构与演奏技法

2023-10-19杨瑜琦

参花(上) 2023年10期
关键词:琵琶曲轮指引子

一、引言

琵琶作为一种民族乐器,诞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不断的发展中,形成了今天的弹奏技法和表现方式,其自身的拟声性令这种乐器具有极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力。琵琶独奏曲《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以下简称《诉》)是由著名作曲家吴厚元先生所作,创作的灵感源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作品充满个人情感,且其中涵盖了扫轮、三指轮、推、拉、吟、揉等多种琵琶演奏技法,是现代极具代表性的一首琵琶作品。吴厚元先生充分利用琵琶独有的音色和特殊技巧,用音乐语言刻画出原诗意境。本文从创作背景入手,对作品的音乐结构及演奏技巧进行深入分析,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作品风格和艺术内涵,帮助演奏者更好地诠释作品,帮助欣賞者更好地理解作品。

二、琵琶曲《诉》的创作背景

唐宪宗时期,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在浔阳江头送好朋友时,听到了动听的琵琶声,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抒发了作者悲惨遭遇的抑郁悲凄之情。我国著名作曲家吴厚元先生在1983年根据《琵琶行》创作了《诉》这一作品,运用丰富的演奏技巧和婉转的曲调,使乐曲更加流畅,更具戏剧性。

三、琵琶曲《诉》的音乐结构

(一)引子部分

这一部分引子可以分为两个乐句:a句和a句,是由两句构成的非方整性乐段,织体为旋律加伴奏,伴奏为和声性伴奏,运用了反复的发展手法。引子的开头是以自由的吟诵式的曲调开始,在相把位以滚轮的形式弱起。引子的另一部分像是一个过渡,节奏和旋律都发生了变化,通过一系列的泛音过渡到主题部分,并且运用了慢起渐快的乐曲处理手法,在四弦和二弦之间来回弹挑,烘托情绪,继而开始一系列的泛音,烘托了作者浔阳江头夜送友人的伤感心境,营造出冷月清秋的画面意境,为整首乐曲的开头增添了神秘感。

(二)主题部分

笔者在演奏过程以及对整首乐曲理解学习的基础上,把主题内容分为四个小部分。

1.第一主题

第一部分就是引子之后所进入的主题部分,前四个小节为一个乐曲,运用重复的手法,随后第二乐句接入到悠扬深沉的二三弦弹挑,特别注意二三弦的弹挑音色要保持统一。整个乐段部分以慢中板开始,仿佛在诉说着琵琶女生活得不如意,旋律悠扬,气息流畅。左手的推拉和吟揉与右手的滚奏和弹挑相互配合,后接了一段过渡,以三指弹和弹分为主,与前面倾诉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继而接入主题部分的第二个部分。

2.转调的主题

这个部分向原来旋律的方向进入了一个转调的主题部分,在高音部分进行展开。同样,前四句还是一个乐句,运用重复的发展手法,同样是以泛音和琶音开始,只不过与之前主题部分的音高不同,情绪也要比之前部分稍微强烈一点,力度也有所增强。

3.华彩段

在转调主题之后紧接着一段迸发的华彩段,在65小节到四二拍之前是一个大的乐句,其中又分为两个小的乐句,前一句运用了重复和模进的发展手法,后一句在节奏上与前一句进行了对比。大力地打击面板后的夹扫与轮指左手快速推拉弦与吟揉,似乎再现了琵琶女掩面痛哭的场景。此时轮指的点就好像寓意琵琶女的眼泪,左右手的推拉弦与轮指的配合就像是她在啜泣,描绘了琵琶女诉说内心的悲切。

4.连接

接着进入了一个连接段,这一段的节奏主要以十六分音符为主,速度则是比较流动的,像是在低声倾诉,不过在力度上这一段做了比较多的变化。在演奏时,速度是比原速稍快的,并且旋律流动感强,此段旋律一直在二弦和三弦做低沉的演奏,像诗一样倾诉,不过在此处作者没有像原诗一样给听众一个凄凉忧伤的结局,而是做了一个戏剧性的处理,其表现出来的特征是快速、激昂的情绪,使观众感同身受。接着后面在三弦和四弦做沉吟般的处理。随后,转入高音区紧接着连续的扫轮,是由两个乐句构成的八小节的方整性乐段,织体是旋律加伴奏,伴奏为柱式和声伴奏,运用了模进的发展手法。对比句重复出现两次,直抒胸臆,快速地扫轮加之十六分音符的快速弹挑,作曲者将琵琶女的忧愁苦闷情绪充分凝聚起来,进而将琵琶女的悲伤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此时的情绪一下子从前面的忧郁转到了果敢刚毅,犹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一般,仿佛作曲家心里一直压抑的情绪终于释放出来。紧接着三个变换和弦的高音2以扫轮的技法演奏,这三个2由于和弦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音响效果,在把情绪推向最高潮时一个捂弦,戛然而止,接着立马进入了全曲的最高潮。

5.第二主题(高潮、快板)

乐曲高潮的这个部分分为两个乐段,这两个乐段为A段和A段,A段分为a句和b句,B段又分为a句和b句,为方整性乐段,织体有旋律和柱式和声性伴奏,运用了重复和模进的发展手法。随着激情诉说的延续,附点节奏以及一弦与四弦的相互碰撞,仿佛在描绘琵琶女与白居易正在对话,相互诉说着自己的不幸,层层递进。演奏时注意虚实结合以及两根弦的强弱对比。虽然吴厚元先生对这段没有做速度的规定,但根据笔者自身经验来看,此处可在自身技术允许的情况下,在保证每个音符的清晰和准确的基础上,尽量加快弹奏速度。

(三)尾声部分

乐曲在一段急促和激烈的扫拂之后,突慢且不失自由,上到倍高音1,指法运用扫轮,以及二弦强调的三个音,转入到深沉凝重的尾声部分。尾声部分的旋律与前面的旋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四弦的三连音与一弦的长轮在此段中拥有丰富的内涵,两小节在乐句上是重复的,但演奏时强弱与呼吸应形成强烈的对比。这时泛音响起,气息应沉重而沉缓,一弦的轮指应控制音量,突出泛音。结尾的泛音与引子的泛音相互呼应,也犹如诗中所写:“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在最后,安静低婉的旋律会引起听众的共鸣和思考,曲虽结束但思绪还在其中,形成了音断意不断的艺术效果。

四、琵琶曲《诉》的艺术特色及演奏技法

《诉》属于琵琶独奏曲,以《琵琶行》为出发点,包含3大段及8个小段落,每个部分之间都有相互衔接的过渡,每个音节似乎都饱含着白居易及琵琶女诉说不尽的哀愁,较具有情感内涵及审美情趣,值得听众反复回味。同时,越随着乐曲的循序演奏,其流露的情感也愈加饱满而深刻。在创作过程中,作曲家紧紧抓住了诗人及琵琶女强烈的需要排解却又无处倾诉的内心情感世界,将悲喜交加的情感寄托于琵琶乐曲之中,最终创作出了这首以无尽倾诉为主旨的乐曲。

(一)引子部分

乐曲的引子部分以庞大的篇幅自由展开,引发全曲所表达的意境,奠定乐曲主曲调。开始两句均以二弦的轮指开始,以吟诵式的旋律开始突出深沉的情绪,并且有两处滑奏在演奏时要做到虚而不空,仿佛在诉说心中的不平,悲叹心中的凄凉,不过第二句与第一句在处理以及情绪上是一个递进的关系。正如诗中所描绘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整个引子的部分运用了很多演奏手法以及技巧,首先,在弹挑时,要做到颗粒饱满且圆润,在充分运用手腕的同时,两个手指也是很主动地弹出去挑出去,这样才能既保留柔美又颗粒饱满;其次,就是运用三指轮,在一般琵琶乐曲的演奏中,三指轮的指法是运用得比较少的,但在这首乐曲的引子当中就运用了许多。在乐曲中,运用模仿古琴的手法衬托古韵,在三指轮时尤其要注意三个音的力度均匀,音色均匀,尤其是中指与其他两个手指的力度,避免力度不均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着重练习一下中指与大指的弹挑练习,比较特别的是运用到三指轮的演奏技巧,即弹、剔、挑三种技法的连续运用,每一次三指轮都要做到颗粒清晰并且饱满。左手的琶音也产生类似于乐队的层次感。整个部分弹起来有种古琴的韵味,很多音与音之间的呼吸在演奏时都要做到音断意不断。最后的泛音渲染了作者浔阳江头夜送友人的悲伤情绪,增添了整首乐曲开头的神秘感,最后的滑音在演奏时需注意揉弦,随着渐渐消失的尾音,为后续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琵琶女的出现做了铺垫。

(二)主题部分

主题部分与引子部分的紧张氛围形成鲜明对比。在华彩段主要以左手的推拉和右手的快速弹挑以及扫弦组成。这一段要着重注意快速弹挑的清晰度和颗粒性,每一个音都要交代清楚,扫弦则是果断的和干脆的。还有轮指时的力度以及速度加上左手的吟揉,比如说在华彩段时的轮指要表现出类似于戏曲中的哭腔,左手右手的力度掌握还有相互之间的配合都是比较难掌握的,而且这一段的轮指力度由p到mf到f到pp再到mf,之间都是需要呼吸和缓冲的。在连接段时又突出了快速的三指轮的指法技巧,平且把位变换以及和弦较复杂,在演奏时需要注意。按音的音准问题以及快速换把的衔接速度,需要演奏者自如地在快速换把的过程中清楚地交代好每一个音,以及整体情绪的掌握,每一句都会突出一个重音,就像一声声叹息。快板部分则是运用了长轮加上重挑,这样的手法仿佛是作曲家不屈服,面对严峻现实不服输的坚强气魄,勇敢地向前冲的无畏勇气,后来又加入扫拂,充满了无比坚定的力量,形象地诠释了“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最难弹的也就是快板部分,左手的快速换把,快速按音,这都需要左手手指保持指关节立稳,在弹奏过程中要快、稳、准地进行演奏,右手也需要颗粒清晰饱满,手腕和手指的配合要掌握得很好,这一段其实达到了演奏者手指的极限,所以需要演奏者长时间的练习。

(三)尾声部分

整部乐曲在经历快板部分之后,突慢又不失自由,转入深沉凝重的尾声部分,乐曲的尾声在长度上与该曲的引子相互呼应。尾声部分左手在三弦和四弦的滑音、打带,加上右手持续的空一弦的长轮进入了沉吟的思绪中,好像是诗人与琵琶女产生了共鸣,作曲家与诗人产生了共鸣,也像是在做一个总结和道别,在最后安静低婉的旋律中也会引起听众的共鸣和思考。在演奏尾声时,旋律主要源于大指的挑,演奏时要求不能断,重点突出大指的旋律,要将大指旋律联系在一起是一个难点,为保证旋律的连贯,一般将左手的吟揉推拉糅合在一起。演奏尾声时,演奏者心中应有旋律,在演奏时心中唱出旋律,保证在挑轮时旋律的连贯性。

五、关于演奏琵琶曲《诉》的思考

在掌握最基本的音乐结构、艺术特色及演奏技巧后,笔者对如何诠释好这首曲子、如何表达清楚曲子蕴含的思想和情感有了自己的见解。音乐作品表现力的呈现,需要演绎者对作品的内涵的准确把握,并将饱满的情感全力投入到作品的演奏中,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这样,作品的内涵就不再仅仅停留在单纯演绎的层次上,而是塑造出一种更深层次的表达,是将白居易《琵琶行》全部的情感真实地再现,也是将吴厚元先生的《诉》变成了一种对琵琶女境遇的深切倾诉。

六、结语

琵琶曲《诉》是一首个人情感十分浓烈、表现力极强的乐曲,在乐曲中运用了十分丰富的琵琶指法和技巧,对《琵琶行》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进行了完美的诠释和解读。这首乐曲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不仅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又在很多方面进行了发展与创新,为中国的传统音乐树立了榜样,是里程碑式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郭倩文.浅析琵琶独奏作品《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J].黄河之声,2015(03):17.

[2]王晶.吴厚元及其琵琶作品《诉》的教学艺术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

[3]李坤桐.论琵琶曲《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的音乐结构与演奏技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4]赵欣.论琵琶曲《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的诗乐融合[J].大众文艺,2014(22):150.

[5]王艺洁.论吟揉技法在琵琶演奏“腔韵润音体系”中的重要性[D].云南艺术学院,2013.

[6]王一延.论琵琶演奏中的呼吸——以《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为例[D].陕西师范大学,2015.

[7]张宁.琵琶曲《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中“诉”之音乐内涵[D].西北师范大学,2017.

[8]刘文玉.琵琶曲《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演奏解析[D].厦门大学,2017.

[9]周红.琵琶的左手技法及其应用[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6(01):62-68.

[10]赵洁.《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音乐特点解析[J].乐器,2014(12):36-37.

[11]孙绍玲.淺析《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演奏技法[J].戏剧之家,2021(19):85-86.

(作者简介:杨瑜琦,女,硕士研究生在读,西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琵琶曲轮指引子
多元文化视阈下陕西风格琵琶曲的创作与发展
琵琶曲《天鹅》及其演奏技术研究
论20世纪琵琶“轮指”技法的演变
巧借“引子” 活用“换元”——一道解析几何题复习案例研究
挖掘文本特色 构建引子课文阅读教学模式
“引子”教材观:聚焦语文要素与课文范本的阅读教学模式——以部编版教材为例
浅析琵琶演奏技法
从琵琶曲《思春》到粤乐《悲秋》的乐调考证与传播变化
琵琶轮指演奏技法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一类导函数流行题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