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根藤上八朵花

2023-10-19陈建明

参花(上) 2023年10期
关键词:山尖胡波学校

礼拜天的午后,知了在大树上没完没了地叫着。最后一趟进山的车泊在铁路桥下的隧道内躲阴凉。车内又闷又热,篮子、担子、农药、化肥塞满了过道。借着隧道内的一缕穿堂风,司机歪在驾驶座上呼呼大睡。日头偏西,早上出门卖菜的,采购的,探亲访友的陆续回程,一个个热得汗流浃背。

“哎,我说强司机,你这车到底开还是不开啊?大热的天蒸包子呀!”卖菜的大爷赶着回家,心急如焚。

司机半闭着眼,懒洋洋地打着盹。

人们撩起衣襟,摇起草帽扇风。有人将嘴里的旱烟吧嗒吸上一口,又狠狠地吐出一口烟圈。

牢骚归牢骚,谁也没有起身。进山的车只此一趟,早上六点半准时自山里发车,下午两点或三点不定时从城里回返。那优哉游哉的强司机不动,这满车的人与货都休想回家。

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强司机终于从瞌睡中醒来。他放下跷了一天的二郎腿,跳下车。只见一个不高不矮的年轻小伙子背着一个硕大的双肩包,双手拎满大袋小袋,急急忙忙地跑来。

满车的乘客像是盼来了救星,齐刷刷地伸出脑袋喊:“哎呀,胡老师,你怎么又晚点了?快来,就等你一个了。”

强司机目中精光大盛,几步跨上前去,接过年轻人手里的大袋小袋,一股脑儿塞到前头引擎盖上,关上门,吆喝一声:“坐好了,走嘞!”

小伙子顺势就倚坐在那一大堆化肥粮食之上,一边擦汗,一边忙不迭地打招呼。

“五大爷好!”

“山哥好!”

“菊婶好!”

“龙叔这是又换了个新炉子啊。”

山尖岭,岭尖尖,这山上山下来来回回都是几个熟人,几天不见,分外亲热。

“胡老师,今日又替谁取了这么多包裹呀?”

“胡老师,我家娃改天回山里来读书算了,就交给你了。”

“胡老师,明天到我家去吃饭,给你介绍个好对象。”

车子热热闹闹地出了城,沿着河边行驶了二十来分钟,又摇摇晃晃地拐上了进山的路,喘着粗气朝着大山进发。

车至杏花岭,蜿蜒盘旋的山路如树藤般叉开:左边的机耕路陡直朝山上走,消失在高高的山岭之中;右边的山道斜斜往上,拐入一片村落。司机阿强是右村人,再走个几里就到终点站了。到了杏花岭,车子靠边一停,乘客哗啦啦地下了一大半。

胡波也在杏花岭下。他拎起大包小袋,走到村公所的廊下,那里停放着一辆五成新的摩托车,几天不摸,上面覆满灰尘与枯叶。

这正是胡波的座驾。他将大包小包东西绑在后座,脚踏板上也搁得满满当当,油门一踩,朝着暮色大山进发。

胡波的目的地在十五公里以外的山尖岭上。山尖岭上有座山尖小学,学校矗立在高高的山脊上,一栋三层旧楼空旷而又萧瑟。偌大的校园里只有八个学生、两个老师。胡波是唯一的正式老师,另一名女老师叫潘巧兰,是村里的妇女主任兼幼师。当然,在胡波未来之前,八个孩子不论年纪大小都归她管。潘巧兰四十来岁,操一口正宗的山里土话,只会教简单的汉字和加减乘除,平时一上完课就回家侍弄庄稼去了。胡波一人身兼数职,一至六年级的语数外、音体美,他一个人几乎全包了。山里孩子大都随父母进城去了,留下的适龄儿童仅有八个,恰似一根藤上八朵花。孩子们也不分年级,胡波把他们都集中在一个教室上课,潘巧兰上完他接着上,从一年级一直上到六年级。最小的梁二妮与廖民强才刚满七岁,最大的马大艳十三岁了,大家谁也甭笑话谁,一律跟着胡老师从头开始学。听得懂的就听,听不懂就趴在那画画,画外出打工的爸爸妈妈,画哥哥姐姐,也畫讲台上的胡老师。胡老师矮壮,笑呵呵的,站在那就像野地里的一棵树。什么树?苦楝树。学校外面的苦楝树上栖着一群鸦,树下缠着一根藤,藤上开着几朵粉紫粉紫的喇叭花,数一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正好八朵花。

胡波骑着那辆除了喇叭不响什么都响的二手摩托,突突地行驶在山道上。山路崎岖,摩托车如牛喘着粗气艰难爬行。

山路十八弯,拐过一道弯又是一道弯,渐渐地,道旁开始涌现一树树葡萄藤。漫山遍野的绿荫架下,星星点点地掩映着一幢幢房屋。天高四野,摩托车驶到最高处停了下来。高高的山巅上坐落着一幢老旧的三层校舍,房顶上飘扬着一面鲜红的旗帜,那便是山田镇境内海拔最高的山尖小学。远远望去,房子像是耸立在天底下,红旗飘上了天。

摩托车驶至学校门口,早就有人围拢来。

胡波停好车子,解开捆在后头的大包小裹。两个快递包裹是巴山叔家的,五包盐是民强奶奶的,五斤挂面是二妮奶奶的。

胡波一一分发着山里人家平常日子里的希望与喜悦,最后还剩下一瓶活络油,几块膏药和一捆挂面无人认领。

“五子奶奶生病了,爬不了坡,走不动道。”旁边有人忙向他汇报。

“那我给送过去吧。”胡波提起东西就往山梁那边走。与村里大多数孩子一样,五子的父母外出打工,平时家里只有年迈的奶奶,若是奶奶病倒了,又得旷课。

刚才那个叽叽喳喳的“小八哥”名叫廖红竹。红竹在前头领路,穿林过叶,不一会儿就到了五子家。还好,五子奶奶并无大碍,只是腰腿疼痛的老毛病又犯了,幸而胡波捎药及时,五子奶奶贴上膏药,揉擦了一阵药油,又颤颤巍巍地起床做事了。

胡波婉拒了五子奶奶千恩万谢的挽留,赶在断黑之前又回到了学校。忙活半天,还没来得及进门,他心里头挂念那几只母鸡和两只羊,出门几天,也不知道潘姐有没有按时投食。潘巧兰是村里唯一有些文化的女人。早些年,山里还乌泱泱的遍地是孩子,学校里也乌泱泱的遍地是学生,她便被聘为民办教师了。最红火的时候,山尖小学也曾有过一百多个学生,附近山坳坳里的孩子都来这里上学。蓊郁的山林里,蜿蜒盘旋的山间小道上,上学的孩子蚱蜢一样一串一串的。现在人都哪去了?进城的进城,务工的务工,外出求学的求学,渐渐地离了大山就不再回来。山上的房子空了,地也荒了,剩下的孩子也越来越少。一个偌大的山尖小学,竟只剩两个老师、八个娃。

胡波是隔壁县的,中师毕业后分到山田镇学区。学区领导说了,年轻人就该锻炼锻炼,而这又偏又远的山尖小学最适合锻炼人了。

起初,胡波也很委屈,山田镇一百多号老师,为啥就轮到他上山尖岭呢?不过,校长说了,先锻炼锻炼,老支书也说了,待个三年两年锻炼锻炼再往下调。三年里,在胡波的努力下,八个孩子总算一个没掉队,不仅如此,学校还多出八只鸡和两只羊来。

八只鸡是这样来的。有两个学生家长为了表示感谢,硬要抓只鸡给他。山里也没啥好东西,一只老母鸡已经算是非常隆重的礼物了。胡波当然婉谢了,结果没过两天,学校后院就平白无故多了两只老母鸡。没办法,胡波只好扒些剩饭剩菜先养着。有一就有二,三年过去了,这些无主之鸡竟然达到了八只。剩饭养不活了,胡波只好每日割些青草回来喂鸡。鸡下蛋了,扯些地菜一锅煮熟,孩子们吃,他也吃。

至于那两只羊,一只是廖红竹家的,一只是廖民强家的。这俩孩子除了上学还得帮家里放羊,放着放着就赶到学校来了。胡波反正要割草喂鸡,索性也顺道帮孩子们把羊喂了,等到放假再叫孩子们牵回去。大人们也心大,家里少了两只羊也无人理会,后来知道在胡老师那儿,也就放心了。一个学期下来,喂养牲畜就成了胡波的编外任务。上课的时候孩子们读书,那两只羊也在教室外咩咩叫,仿佛在发表高见。

实际上,胡波的编外任务还远不止这些,他担着的事情多着呢!他不但兼着村里的义务快递员,更是代购员,还兼羊倌,鸡司令。不管怎么样,只要孩子们好了,胡波也不介意,乡邻们更是乐见其成。

忙完这些,暮色渐已四合。胡波这才有空给自己烧壶水沏壶茶,然后拿出心爱的二胡,坐在寂静的夜空下拉起了胡琴。琴声如泣如诉,就连苦楝树上的夜鸟儿也忘了啼啭。琴声悠悠,情思悠悠,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除了风,谁也不知道。

早上八点,学校里的钟准时敲响。早些时候学校有个电铃,坏了后,村里人便找了口破钟挂在廊下,替代电铃。钟声一响,八个睡眼惺忪的孩子便从各个角落里急急忙忙地冲出来,后面还跟着自家的猫狗。

这时,山坳里家家户户都升起了袅袅炊烟。又过了半个时辰,校门口才急急火火跑来一个三四十岁的女人。只见她一手拿着红薯干,一手拿着书,一路小跑进了教室。这一节正是她的一年级语文课,尽管一年级的孩子只有两个,但一个也不能落下。

课间休息时,潘巧兰跑到正在刻印试卷的胡波面前,大大咧咧地说:“小胡老师,今天下午跟我到杏花岭吃饭去,要收拾得齐整一些。哎呀,瞧瞧你满身净是油墨,待会记得换身像样的衣服。”

胡波早已习惯了潘巧兰的咋咋呼呼,头也不抬地问:“有啥好事?潘姐。”

潘巧兰神神秘秘地四下一瞥,生怕有人偷听。实际上,这荒山野岭的,谁来偷听呢。

潘巧兰放低音量,附在胡波耳边说:“天大的好事,杏花岭村村支书梁裕昌的女儿看上你了。那姑娘你还记得不?杏花岭村委会门前的白果树下有个欣欣代销店,里面坐着的大姑娘就是她,名字叫梁欣宁,人长得白白净净,个子有一米六几。人家姑娘看上你了,托人漏了口风给我。人家姑娘都有那个意思,咱还等什么?今天下午就相亲去。”

怪不得,一大早,苦楝树上的喜鹊就喳喳叫,原来是好事临门了。

胡波今年二十七岁,若是在老家,像他这般大的小伙子,娃都能打酱油了。胡波的母亲早逝,老实巴交的父亲一个人也管不了这么多。眼看着他都到山尖小学教书好几年了,红鸾星一点不动,山下中心学校的那些年轻姑娘也没能看上他。

红日偏西,胡波换了身半新不旧的西装,骑上他那辆二手摩托车,载着潘巧兰就往山下赶。

不知是谁走漏了口风,杏花岭村村委会前的大白果树下围了一圈看热闹的人。不过,山里人从来没有秘密,大家都知道了今天山上的小胡老师要下来相亲,早早地候在这儿,等着看热闹吃喜糖呢。

女方的父亲曾做过几年支书,在村上也是数一数二的人家。屋子里收拾得干净亮堂,这姑娘也打扮得体面,皮肤白皙,身量适中,未语先笑。胡波不禁心生欢喜,原本以为这只是一趟不抱多大希望的相亲之旅,没料到会遇到这样一个好姑娘,一户好人家。这倒让他有点懊悔,平日里常打杏花岭过,偶尔也会停车买点东西,却从来没有留意到这里还藏着一朵解语花,真后悔没有早些认识。

既然是相亲,梁家便客客气气地准备了好吃好喝的,特地邀请了族里的长辈,一大桌人热热闹闹地上了席。

按说这相亲理应男方邀请女方上门去相看,相中没相中由男方好吃好喝地款待一餐。若是相中了,当即封红包给见面礼,约定过些日子再行茶礼,订婚礼,最后举行结婚仪式。胡波家在外地,没有长辈在身边。梁家也不计较这么多,相亲宴反倒比别人家更隆重,这让胡波大为感动。梁家上下对眼前这个憨厚的小伙子很是满意,依照女方家的意思,梁家只有两个女儿,女婿就是儿子。尤其是丈母娘,看女婿是越看越欢喜,恨不得立刻就让一对小儿女成亲,来年就抱个大胖孙子。梁家父亲毕竟是一家之主,稳重一些。酒过三巡,梁父便提点胡波:“年纪轻轻的这样窝到山上也不是办法,年轻人要多考虑前途,多考虑家庭。成家立业,先成家后立业。下学期找领导说说,争取调到镇中心学校,到时候在镇上置套房子安个家,也不用跑来跑去了。”

话虽糙,理却不糙,从老支书嘴里吐出来的几句话,说得轻,落得重。胡波面有难色,只能呵呵赔笑。想想看,镇中心学校多少人削尖了脑袋想进去,哪轮到无门无路的他。再想想看,他刚刚参加工作几年,哪置得起房子。最关键的是,他若是拍拍屁股走了,山上那几个孩子怎么办。从山上到最近的杏花岭小学也有二三十里路,他若是走了,潘巧兰连二十六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的人怎么教这些孩子呢。

胡波心里有些沉重,面上却一直在笑。潘巧兰见势不妙,打着哈哈拿话把这一茬给岔过去。

鸦雀低飞,暮云四起的时候,这顿热闹的晚宴结束了。梁家人除了梁父对胡波有些微詞外,其余都比较满意。大伙在酒桌上聊来聊去,梁欣宁和母亲就在灶边忙上忙下,每上一道菜,她便含情脉脉地瞧胡波一眼。三杯酒一下肚,胡波胆子也大了起来,竟然大胆地对上那双漂亮的桃花眼,直盯得人家姑娘满面红霞飞。

梁家人爱热闹,也重情义,吃过晚饭说什么也要留胡波住一晚。奈何潘巧兰一定要赶回去,连带得胡波也只能先行告辞。

出了门,那些看热闹的人还未散去,正在白果树下评头论足,唾沫横飞。见胡波和潘巧兰出来了,大家一窝蜂地围上来,看样子不发糖是走不动道了。

胡波只好掉转头回去,吩咐梁欣宁称了两斤糖果。趁着大伙抢糖吃的空隙,胡波笑吟吟地望着满脸红云的梁欣宁,忽然想起糖还没给钱,于是一摸口袋,刚好有张百元的大钞,便掏出来付账。

梁欣宁却不接,嘴上娇嗔道:“你跟我客气啥!”

一会儿工夫,两斤糖果被一抢而空,大人和小孩人人心满意足。胡波和潘巧兰也踏上了暮色归途,走出去老远,从反光镜内还看到梁欣宁依依不舍地站在路边目送他们离开。

天越来越黑,瓦青色的夜空越来越低,低到触手可及。夜鸟有一声没一声地叫着,山中气温低,夜凉如水。胡波载着潘巧兰回到黑魆魆的校门口时,借着点点星光,看见一个孩子倚在门口张望。

潘巧兰眼尖,一眼就认出了是六年级的马大艳。马大艳是个老实内向的孩子,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平日里就她和七十多岁的奶奶一起住。奶奶年纪大了,家里砍柴挑水喂猪煮饭,大大小小的活儿她都得帮着干。一般情况下,这个点了哪会有空跑到学校来玩耍?

“马大艳,这么晚了,你怎么不回家,还在这里守着?”潘巧兰问。

那丫头见潘巧兰走来,又看看胡波,欲言又止。突然站起身,撒丫子就跑。潘巧兰急着要回家,胡波惦念着那八只鸡和两只羊,谁也没有去细究,隔天就把这件小事给忘到了脑后。

没过两天,胡波正在学校附近割草,忽然听到一阵喧哗声。紧接着,五子和廖红竹等几个孩子蹦蹦跳跳地跑过来,站在土墈上大喊:“胡——老——师,你女朋友来了!”

胡波一激动,手中的镰刀差点割到手。他也顾不上割草了,慌里慌张地爬上墈来,拍拍身上的泥土,随着孩子们跑过去一看,梁欣宁手里提着大包小包,笑吟吟地站在大树下等他,胡波心里乐开了花。这是第二次有女孩子来看他。第一个来到这里的女孩是他的初恋女友,师范的同学。刚上山的那年,女孩千里迢迢地寻过来,看了一眼简陋的学校和贫瘠的荒野大山后,黯然离去。时隔几年,终于又有女孩上山了。手忙脚乱之余,胡波还有些不敢相信。他又是拖凳子又是找茶杯倒水,浑然忘了去接梁欣宁手中的大包小包,更不敢去看她的眼睛。

梁欣宁将东西放下,一样一样地往外捡。

“这是我妈做的麦芽粑粑,又甜又糯,可好吃了。”

“这是我奶奶腌的咸鸭蛋。”

“这是坛子里的粉蒸肉、干豆腐、剁辣椒、刀豆、萝卜条。”

都说丈母娘疼女婿,这话一点儿也不假。这还没成亲,恨不得把好吃的全搬上山来。

胡波晕乎乎地站在那,也不知该先接哪样好。未来岳母娘的热情让他想起了已逝多年的母亲,母亲若还在,应该更挂念自己吧。

梁欣宁把好吃的一样一样摊在那,门口扒着的几个孩子也眼巴巴地张望着。

“我们有师娘了!”不知是谁带头,孩子们欢呼着。

从进门到现在,胡波一直在笑,笑得腮帮子都发酸了,也不知该做什么。梁欣宁倒是落落大方,她从袋子里掏出一把大白兔奶糖,走到门口,笑眯眯地分给孩子们。几个小不点欢欢喜喜地接过糖,唯有一个高个子的女孩略显局促,不自在地接过了糖,转身就跑了。

梁欣宁愣怔在那儿,有点不明就里。胡波赶紧过来打圆场:“这孩子心思重,最近也不知怎么了,有些不对劲,回头我去她家里了解一下,你不要介意。”

梁欣宁当然不会和一个孩子介意,他们俩说悄悄话还来不及呢。两个人说着说着就扯到别的话题上去,把这一茬给忘了。胡波献宝似的领着她去参观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又去看他养着的八只鸡和两只羊。回过头来,两人窝在后院的廊下亲亲热热地生火做饭。

梁欣宁虽然是个农家姑娘,但家境不错,从小也是父母的心头肉,对于做菜是一窍不通,反倒是独立生活惯了的胡波又是洗又是切,包揽了所有的活儿,一会儿工夫就变出四个色香味俱全的小菜来。

入夜,四野一片阒寂,偌大的学校除了他们俩外空无一人。二人早早地吃过了饭,搬出两条椅子,坐在空旷的庭院里纳凉。胡波微闭着眼,全身心投入地拉起了二胡。梁欣宁痴痴地望着他,陶醉在琴声与月色里。不知不觉,月已西移。胡波站起来说:“不早了,你歇着吧。”说着,他向潘巧兰的办公室走去,想在潘巧兰的宿舍将就一晚。

胡波的房间在东,潘巧兰的房间在西。走到楼道口,该分手了。胡波定了定神,竭力抑制住心跳,背后却忽然伸出一只手来扯住了他。两个年轻人在月光的见证下依偎在一起。此刻,无须过多言语。

第二天早上,潘巧兰来上课。胡波红着脸说:“姐,梁欣宁来了,昨晚我在你房间借住了一宿。”

细心的潘巧兰看着二人相互看对方的神情暗自偷笑,她这个媒人算是成事了!想到这,她不禁扑哧一笑,怪不得今天苦楝树上的喜鹊一直喳喳叫,看来是好事已成。

潘巧兰默默数着日子,等着胡波和梁欣宁主动来和她商量婚事。可还没来得及筹办,学校里却出事了——马大艳离家出走了。

那天,胡波照例早早地起床,吃过简单的早餐后,又在操场上跑了几圈,接着侍弄鸡和羊,待收拾停当,正准备上课,却发现班上似乎少了一个人。他又数了一遍,还是少一个。廖红竹、廖五子、廖民强、梁二妮……数来数去,少的那个不是别人,正是六年级的马大艳。

马大艳下学期就该小升初了,山尖小学没有初中部,孩子们读初中还要去几十里外的镇上。若没有猜错,这姑娘即将面临辍学的危机。即便这样,好歹也要把这一学期给读完呀。胡波决定放学后去马大艳家家访。

下午三点半,孩子们早早地放学了。胡波收拾收拾,又给鸡和羊添了點草,背上一个小挎包就出发了。

刚出大门没几步,只见上山的机耕小道上急匆匆地走来一行人。为首的是山尖村支部书记梁裕林,后头跟着心事重重的潘巧兰,再后面是走得气喘吁吁的大艳奶奶,似乎发生了什么大事。

胡波诧异地迎了上去问:“潘姐,出了什么事?”

“胡老师,俺家大艳早上留下一张纸条,离家了,说是找我那儿子儿媳去,可是这孩子也不知道地址啊……”胡波一边扶着大艳奶奶,唯恐她情绪激动摔倒,一边疑惑地望向一脸无奈的潘巧兰。

等安顿好老人家,胡波从潘巧兰的嘴里大概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原来,今天一早,大艳奶奶在家里的小餐桌看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奶奶,我想去城里找爸爸妈妈,不要担心我。

看完纸条,胡波眉头紧皱。这段时间,关于马大艳小升初的事他是最了解的。大艳奶奶的意思是,马大艳已经十三岁了,也读了这么多年书,识字明理不在话下,至于上初中完全没必要;而马大艳的父母则表示,孩子必须上初中,只要孩子愿意学,以后还要上高中,考大学,毕竟知识能改变命运。夫妻俩外出打工努力赚钱就是为了让孩子能接受高等教育,将来有出息。由于马大艳的父母常年在外,因此劝说老人家转变思想的担子就落到了胡波身上。而马大艳自己,非常愿意上学,且学习成绩也不错,胡波便隔三岔五地到马大艳家与大艳奶奶谈心,想潜移默化地改变奶奶顽固的思维,眼看颇有成效,这节骨眼上,这孩子为啥闹这一出,实在让人费解。

大家正猜测马大艳为何突然离家出走的时候,她父母风尘仆仆地回到村子,一脸焦急地打探情况,得知女儿已经离家一天了,大艳妈情绪激动地说:“娘,孩子爱学习就让她读书嘛,我跟她爸也供得起!我知道家里农活重,我们都商量好了,一到农忙时就轮流请假回来,人家老板都答应了的。”

“我知道,我知道,人家胡老师早就给我老婆子说过了,我也没拦着娃娃继续读初中啊,我还给她准备新书包呢!”大艳奶奶的语气里略带委屈和哽咽。

正当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之时,一声“胡老师”打断了众人。大家回头一看,正是梁欣宁领着头发凌乱的马大艳站在门口。马大艳的眼神里虽然有着与这个年纪不符的深沉与忧郁,但此刻眼睛里却闪着亮晶晶的光,乖巧地站在梁欣宁身侧。

原来,马大艳还没来得及走远,刚下山走到杏花岭村的欣欣代销店门口时,就被眼尖的梁欣宁看到了。梁欣宁知道此时正是上课的时间,马大艳背个鼓囊囊的包独自下山,肯定有问题。于是,好说歹说安抚好她的情绪,给她送了回来。

“你这孩子,整这一出是要干啥?”潘巧兰嗔怪道。

看着潘老师叹气的神情,马大艳在父母、村支书,还有奶奶的注视下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过了好一会,马大艳才安静下来,娓娓道出了原因。

原来,胡波相亲那天,马大艳也跟在人群里看热闹,后来又听说胡老师马上要丢下她们调到山下的镇上去,心里十分委屈。作为学校里年纪最大的学生,她从一年级起就频繁地换老师,长则一两年,短则数月,有的老师甚至连一个星期都没坚持住就走了。可是,自从胡老师来了,一切都不一样了,自己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再也没换过老师。面对想让自己辍学的奶奶,胡老师还多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马大艳觉得,这一切都要感恩于胡老师的付出,她早就把胡老师看成了榜样和依靠,只要有胡老师在,学校才能在,自己才能有书可读,才能有未来。本以为自己可以在胡老师的带领下安然毕业、升学,可是没想到,胡老师也要走了。如果他不走,就怕师母一家不高兴,所以她不能自私地绑着胡老师不让他调走,但看着低年级的弟弟妹妹,想着以后他们也要经历自己曾经历过的“颠沛流离”,她就十分委屈,这才赌气留字条离家的。

沉默,漫长的沉默。

忽然,潘巧兰略带哽咽道:“大艳,胡老师是哪一年到我们学校来的,你还记得吗?”

回答她的仍旧是一片沉默。

潘巧兰自顾自地说:“你不记得,可老师还记得。那时你才上三年级,在这之前,原来的李老师调走了。没人教你们,只有我一个人带,可是老师连平舌音和翘舌音都分不清,复杂一点的数学题老师自己都算不出来,又能教你们什么?那年全区统考,咱们学校倒数第一,老师都不敢去开会。后来,幸亏胡老师来了。胡老师手把手地教你们读书识字,数学英语从零基础开始教起。一年过去,你们的成绩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胡老师是个男人,却比我还细心,你们谁没有吃早饭,谁中午没带饭,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教你们读书,给你们煮饭,还要替你们喂鸡放羊。他那八只鸡下的蛋大部分都拿来与你们一起分享了,学校的营养餐剩下的钱,他一分不剩地补贴在你们的伙食上,吃不完的牛奶还让你们带回家去给弟弟妹妹吃。有这样的好老师,你怎能如此任性地说走就走呢?这是今天没出事,万一人家欣宁姐姐没看到你,万一你真的走远了,出点事,你让我们怎么办?”

潘巧兰说着说着,突然说不下去了。她知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正是因为胡老师如此优秀,村里更不能道德绑架人家,马大艳的担忧和委屈也情有可原。

看着委屈啜泣的马大艳和低头沉默的潘姐,胡波突然笑了。

一周后,学校恢复了秩序。马大艳为了迎接三个月后的期末升学考试,学习更加努力了。一个月后,上面的调令也下來了。令人讶异的是,胡波依旧驻留山尖小学,倒是潘巧兰给调下山来了。据说是因为潘巧兰的两个孩子马上就要升高中了,没人照看。为了她能照顾孩子,经上级领导研究决定,以及征求另一位老师胡波的个人意愿,原本最有资格调到中心学校的胡波,现在就换成了潘巧兰。潘巧兰自觉有些对不起胡波,见到他和梁欣宁还有些愧疚。

不过,胡波并不在意这么多。他这个人素来大度,又爱清净,出了马大艳这个小插曲后就更愿意清净自处。当然,现在他并不感到孤单,每当他再次拉起二胡的时候,身边多了一位听众,那是一位美丽温柔的忠实听众,他的未婚妻——梁欣宁。而且据梁欣宁说,那天她在店里跟大艳聊天,得知了这个孩子的心结,她早就保证过,即便胡波依旧在村里教书,自己也会全力支持,绝不会因此与胡波分手,马大艳这才开心地跟着她回村的。其实胡波也想下山,也想离爱人更近一些,但他深深知道,比起山下的孩子们,山尖小学的那几个孩子更离不得他。潘巧兰调走了,他就是缠在那苦楝树上的唯一一根藤,这根藤上还结着八朵花!

作者简介:陈建明,女,湖南娄底人,系湖南省作协会员,毛泽东文学院第二十期中青年作家培训班学员。作品散见于《散文选刊》《湖南文学》《散文诗》《读者》等。

(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山尖胡波学校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二)
站立是行走的群山
律动万山尖
Teaching AAVE in Chinese ESL classroom
海螺
An Application of Communicative Learning Teaching in Oral English Classroom
An Application of Communicative Learning Teaching in Oral English Classroom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