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风易俗,破旧立新

2023-10-19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工农妇女教育

进一步使新中国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人際关系得以巩固,诚实待人、勤奋工作的道德风尚得以兴起

新中国成立之后,工农教育被放在突出位置。同时,开展禁烟禁毒,废除娼妓制度和妇女解放等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改革和发展,为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向上向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教育“向工农开门”

1950年的中国教育十分有特色,那就是人民政府把受教育的权利真正交给了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普通劳动者,让劳苦大众上得起学,念得起书。在发展新民主主义教育时,把工农教育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上,提出了“向工农开门”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了新中国人民教育的本质。

“向工农开门”办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创办速成中学。1950年4月3日,由中央教育部与北京市文教局联合创办的全国第一所工农速成中学——北京实验工农速成中学正式开学,揭开了创办工农速成中学的序幕。此后,中央教育部和各大行政区教育部纷纷兴办工农速成中学,省、市、县人民政府分别兴办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

工农速成中学不仅是普及,而且还要提高。1951年11月,中央教育部根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的经验,发出《关于工农速成中学附设于高等学校的决定》,提出为给工农速成中学毕业学生创造条件,学生毕业后一般即可直接升入高等学校深造。据对第一届工农速成中学毕业生的统计,在1680名毕业生中,有1622人升入高等学校,升学率高达96.55%。

在创办工农速成中学的同时,为了便利工农群众及其子女入学,各级人民政府除在工业城市、工矿区和农村中增办学校外,还在中等以上学校设置人民助学金,解决工农及其子女入学方面的困难。

“向工农开门”的教育建设的另一个方面,是开展广泛的工农业余教育。工农业余教育的内容以识字教育为重点。

正当工农业余教育方兴未艾时,解放军西南军区某部文化教员祁建华创造了一种“速成识字法”。这种识字法使工农业余教育在短期内获得大范围的快速发展,满足了普及扫盲和短时见效的要求,成为工农业余教育中摸索出来的一条经验。

旧中国的教育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新中国要走向繁荣富强,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对旧教育体制进行改造,使之适应人民民主国家建设的需要。这是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建设极其重要的一环。《共同纲领》提出:人民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据此,中央教育部于1949年12月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研究确定新的教育工作总方针是: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改造旧教育的同时,建设新教育。

改革旧教育的首要出发点是改革课程。学校授课的内容,牵涉到教育方向的问题。因此,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政府对课程改革做了大量的工作。

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来说主要是精简课程,对高等学校则是制定并实施新的课程。1950年,新办了几所大学:4月1日,中央美术学院在北京成立。4月2日,中央戏剧学院在北京成立。6月17日,中央音乐学院在北京成立。10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其前身是延安的陕北公学)成立。

还须指出的是,新中国留学生始于1950年。这一年我国派出第一批留学生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五国学习语言、历史、地理等,共25人,9月6日起程。12月28日,第二批10人也启程前往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学习工程。

文化教育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同样属于上层建筑的还有意识形态。对新中国而言,马克思主义既是无产阶级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指导思想,也是国家的意识形态。因此,新中国一成立,党和国家就组织发动了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全国性运动。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大中小学教师和机关干部参加学习的超过100万人,青年学生接受以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为主的政治教育也在百万人以上,工人参加业余学习的有70多万人,农民参加冬学的人数则在1000万人以上。

这种大规模的政治学习与启蒙教育,不仅为正在进行的社会改革实施了广泛深入的社会动员,而且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有一定政治觉悟又初步摘掉文盲帽子的工农干部和工农积极分子,对新中国历史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配合学习与宣传运动,党和政府又出版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原著。

根除烟患,废除娼妓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禁毒成为整顿社会风气、消灭丑恶现象中难度较大而又非常紧迫的一件大事。1950年2月24日,政务院发布了《关于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根据中央的指示,各地立即行动起来,从1950年春开展了全国性的严厉禁毒工作。

以历史上鸦片产量最高的西南地区为例,1950年5月,中共中央西南局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关于禁毒的办法》,在报中央批准后即予以实施。

该办法规定:(一)政府绝不采取低价收购或抵缴税办法,为种烟户找出路。(二)政府明令封闭烟馆,没收其房屋及烟具、毒品;如查有秘密烟馆,应予严惩,乃至判处死刑。(三)与剿匪相结合,严禁运销毒品。(四)对吸毒者,只采取劝说和宣传其自动戒绝的办法,目前不宜实行强制(因吸毒人数太多),更不许拘捕和体罚。(五)对于因种植鸦片过多而形成灾荒的地方,可酌情采取生产救灾办法,酌量贷予粮食,保证新收归还。由于上述办法态度坚决,切合实际,禁毒工作取得较大成效,至1951年春西南区基本禁绝了鸦片种植。另据西南军政委员会民政部统计,1950年共查封烟馆5400余家,收缴烟具22万余件,破获烟毒案万余起,查获贩运制售毒品犯万余人,收缴毒品100万两左右。

与此同时,禁毒工作还与1950年开展的镇反、禁娼等社会改革运动相结合,多方面地查禁毒品。仅在北京、天津等六城,就破获毒品案8156起。

由于种植吸食的人太多,而禁毒的人力、物力有限,因此初期禁毒工作的重点是卡死流通环节,着重打击贩运及出售毒品的罪犯,当时称之为“拦腰一棍”。

这样一来,种植鸦片的卖不出去,吸食鸦片的又买不着,因而禁毒成效较为显著,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经过两年的努力,到1952年春,毒品种植基本禁绝,贩运、吸食毒品现象也大为减少。

娼妓制度是剥削制度的产物,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1911年卖淫许可证制度由袁世凯首先推行。同年3月对妓女和妓院开始征税。国民党统治时期,继续实行这一制度,把征收妓女的“花捐”作为一项财政收入,从而使娼妓制度合法化、商业化。在旧中国全国有近万家妓院,还有为数不少的暗娼,各地卖淫嫖娼活动猖獗。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把取缔娼妓制度作为改造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具体做法是:封闭妓院,惩治老板,取缔嫖娼,改造妓女。经过一年的整治,根除了娼妓制度。

实现妇女解放

妇女解放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劳动妇女世世代代都在政权、族权、神权和夫权的束缚下,处于社会的最底层,遭受残酷的剥削与压迫。中国共产党一贯主张妇女解放事业是中国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也是全人类解放事业的一部分。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致力于妇女解放事业,为实现男女平等、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进行不懈的努力。

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这个目标创造了根本的条件。《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废除束缚妇女的封建制度。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社会的生活各方面,均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1950年5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婚姻法》)。这是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其中明确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禁止重婚、纳妾,禁止童养媳。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借婚姻关系索取财物。

贯彻《婚姻法》的过程,也是一个移风易俗的过程。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妇女群众对宣傳、贯彻《婚姻法》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新凤霞表演的反映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争取婚姻自由的评剧《刘巧儿》,赵树理1943年发表的反映抗日民主根据地青年男女在民主政权支持下争取婚姻自由的小说《小二黑结婚》等,受到群众的欢迎,有力地促进了《婚姻法》的贯彻实施,婚姻自由蔚然成风。

据内务部1955年对27个省(市)的统计,全国符合《婚姻法》登记的已占申请结婚人数的95%。全国出现的许多互敬互爱、民主团结的家庭,成为新社会的基本细胞,为社会的安定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妇女参加政治活动、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创造了条件,有效地推进了妇女解放事业。

在农村,妇女享有“平分土地”的权利,成为土地和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从而获得了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同男子一样的平等权利。在城市,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门,步入社会。全国女职工人数从1949年的60万人上升到1952年的184.8万人。妇女在工农业生产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政府不仅鼓励妇女走上工作岗位、为社会多作贡献,而且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保障广大妇女的各项权益。1950年9月14日,全国总工会发布《关于加强女工工作的决定》和《女工委员会组织条例》。1951年2月26日,政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规定,在实行劳动保险的企业内,男女职工待遇相同。此外,女职工生育有产假,假期工资照发。获得解放的广大妇女迸发出巨大的政治热情,她们在各项社会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树立新型社会风尚

改善生活环境,培养卫生习惯是新中国成立后革除陋习、树立新风的又一项重要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各地发动了大规模的清洁扫除运动。1950年,全国各城市共清除垃圾175万吨。沈阳市在1949年春秋两季及1950年春季共清除伪满以来积存的垃圾55万多吨。上海市解放后的5个月,集中清理垃圾、修整地下水道,同时进行疏浚苏州河工程。太原市用3个月的时间,全市共清除垃圾6万多车,修复市内排水沟4700米,市容大为改观。西南区在全区各大中城市均进行了清洁卫生运动,仅昆明一地,在6天内就清除垃圾1200多吨。

全国各地还利用水道清淤及清除垃圾、粪便等适时开展积肥运动,既清洁了环境又促进了农业生产。

从1952年开始,一场全民性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军队到学校都先后建立了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宣传卫生科学知识,破除封建迷信,动员一切社会力量,人人动手,讲究卫生,改善环境,创造了中外公共卫生史上的奇迹。

人民政权在全国的建立和旧中国剥削制度的彻底消灭,从根本上结束了劳动人民被欺压、被奴役的历史。世代贫穷,社会地位低下,忍辱负重的被压迫阶级获得了做人的权利。

移风易俗、破旧立新的伟大变革,进一步使新中国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得以巩固,诚实待人、勤奋工作的道德风尚得以兴起。党的干部和人民军队,继续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本色和作风,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甘做人民群众的公仆。这种作风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称颂,被全社会效仿和推广,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责编/黄梦怡 责校/陈小婷 来源/《新元初始:1950年的中国》,刘国新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12月第1版;《1950年的中国:那么艰难,那么勇敢》,关山远/文,《新华每日电讯》2018年9月8日等)

猜你喜欢

工农妇女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朱德:“抚育部曲亲如子,接遇工农蔼如风”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当代妇女的工作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强奸罪立法和执法中对妇女的性别歧视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军成立前后史实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