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大运动

2023-10-19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反革命分子运动

“由于上述三大运动已经取得的胜利,由于各级人民政府和各界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国家已经实现了空前未有的统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政治运动。1951年10月,毛泽东指出:“在过去一年中,在我们国家内展开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三个大规模的运动,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50年,人民解放军的正规化建设拉开序幕。其中最有标志性的就是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部机关进一步完善,陆、海、空、防空、公安五军种体制形成,炮兵、装甲兵等领导机构相继成立。

除陆军以外,成立最早的是空军领导机关。1949年11月11日,以原军委航空局、第十四兵团部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领导机构,刘亚楼任司令员,萧华任政委。1950年4月15日,毛泽东为《人民空军》创刊号题词:“创造强大的人民空军,歼灭残敌,巩固国防。”1950年8月至1951年2月,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华北、西北等各大军区,也相继成立各自的空军领导机构。1952年3月,中央军委决定:各战略区的空军与各大军区为作战指挥关系,与军委空军为建制领导关系。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领导机构是1950年4月14日成立的,但海军成立日是在一年前的1949年4月23日。这一天,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成立。此后,华南、华北也陆续组建了海军。为了统一指挥管理各地人民海军,1949年底海军领导机构成立,萧劲光任司令员,王宏坤任副司令员。

1950年8月,海军召开建军会议。鉴于美国出兵朝鲜,第七舰队游弋台湾海峡,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而解放军水面舰艇部队又难以很快发展起来,会议决定把组建岸防兵列为海军建设的重点之一。10月,第一个海岸炮兵营在青岛组建,装备主要是从苏联购买的130毫米海岸炮。

1950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领导机构在北京正式成立。陈锡联任司令员,苏进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接下来组建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领导机构。

9月1日,装甲兵领导机构以第二兵团机关为基础成立,刚成立时称“人民解放军摩托装甲兵司令部”,1951年7月16日,改称装甲兵司令部。同一天,根据中央军委决定,以坦克第1旅第3团(教导团)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坦克学校,由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兼任校长。该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初级指挥员和技术修理干部。与此同时,中央军委对陆军部队的编制进行了修订,武器装备随着军队正规化的起步也着手改善。

1950年,正当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恢复经济、发展生产而奋斗的时候,刚刚诞生的新中国却被卷入朝鲜战争。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纠集的“联合国军”于9月29日抵达三八线附近。10月1日深夜,金日成向中国政府提出出兵支援的请求。形势万分火急,中共中央领导人紧急召开会议,讨论中国出兵朝鲜的问题。

这是毛泽东一生中最难作出的决策之一。如果出兵朝鲜,国内的建设计划势必要受影响。而且解放军的海军和空军都处在初创阶段,陆军装备也很落后,面对国力强大、装备优良的敌人,赢得战争的把握有多少?要付出的代价有多大?

在毛泽东主持下,中央政治局经过数天讨论,毅然决定从挽救朝鲜危局、保卫我国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这一根本立场出发,克服一切困难,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0月3日凌晨,周恩来紧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请他通过印度政府转告美国:“美国军队正企图越过三八线,扩大战争。美国军队果真如此做的话,我们不能坐视不管,我们要管。”

但美国当局过低地估计了中国人民的力量和反侵略的决心,对中国的警告充耳不闻,不屑一顾。10月7日,美军越过三八线,大举进犯朝鲜北方,并轰炸中国东北的一些地區,大有将战火从中朝边境进一步扩大之势。

10月8日,毛泽东命令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中朝边境集结,准备协同朝鲜人民与侵略者作战。同时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

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下,中国人民掀起了参军参战的热潮,广大城乡出现父母送子女、妻子送丈夫、兄弟争相参军的动人景象。毛岸英在父亲毛泽东的支持下,第一批入朝参战,英勇牺牲在朝鲜战场上。

10月19日晚,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肩负着祖国的神圣使命,踏上征途,揭开了震撼全球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也是在这时候,年轻的志愿军指导员麻扶摇写下了自己的心声:“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打败美国野心狼。”这首洋溢着战斗豪情的歌曲,成为永久传唱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一次土地制度变动

1950年6月6日,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毛泽东在《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书面报告中指出,完成土地改革是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的重要条件之一。全会要求,在三年内有计划、有秩序地完成新区的土地改革。

此后,一系列法规和文件的制定发布,使土地改革有了明确的原则和政策。全国土地改革运动根据各地具体情况,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分期分批进行。

从1950年秋季开始,土地改革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了各级土地改革委员会。中央土改委员会由刘少奇和各大区中央局的主要负责人彭德怀、刘伯承、邓子恢、叶剑英、彭真等组成。

在土地改革过程中,除了当地的骨干和积极分子参加以外,各地还组织了有党政军干部、民主人士、知识分子等组成的土改工作队。同时,在牧区、渔区、林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采取有别于一般农区和汉族聚居地区的政策,相继进行民主改革和土地改革。

由于实行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土改运动进行得比较顺利。经过1950年冬至1951年春在华北、华东、中南、西北等约1.28亿农业人口地区的第一批土改,1951年冬至1952年春在华南、西南等约1.1亿农业人口地区的第二批土改,以及1952年冬至1953年春主要在约3000万农业人口地区的第三批土改,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地区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到1957年底,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外,其他牧区和渔区、林区也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到1959年,西藏废除农奴制度,完成了民主改革。全国大陆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了封建地主阶级,并在劳动中把原有的地主分子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新中国成立前后在各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以及新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先后共没收了地主阶级约7亿亩(约合4700万公顷)土地和大批耕畜、农具、房屋、粮食,分给了约3亿无地少地和缺少生活资料的农民,约占农业人口的60%至70%。

土地改革打破了千百年来的封建生产关系,使广大农民第一次真正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在自己的土地上进行生产劳作,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农民在分到土地后高喊:“以前没有地,现在有了地,感谢毛主席。”“如今在自己土地上,要加劲生产,对得起毛主席。”

这次土地改革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一次土地制度变动,标志着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的基础——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至此彻底消灭。它从根本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以及农村文化教育的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大陆上的反革命残余即将基本肃清”

朝鲜战争爆发后,反革命分子气焰更加嚣张,认为美国的战火已经烧到中国大门,复辟的时机到了,他们叫嚷“蒋介石要反攻大陆了”“美军即将登陆”“黑暗将过,黎明即来”,更有甚者,竟制作了星条旗和青天白日旗,准备迎接美蒋卷土重来。反革命分子更加紧破坏活动,妄图里应外合,颠覆新生政权。

1950年3月18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要求“对于一切手持武器,聚众暴动,向我公共机关和干部进攻,抢劫仓库物资之匪徒,必须给以坚决的镇压和剿灭,不得稍有犹豫”。“对于这些反革命活动,各地必须给以严厉的及时的镇压,决不能过分宽容,让其猖獗”,并指出:“在剿匪地区,对于土匪过去的犯罪行为,只要他们投降,改邪归正,一般是可以既往不咎的。但对于继续抵抗我军的土匪首领,有政治背景的土匪分子,窝藏与勾结土匪的豪绅地主,继续抵抗、不愿改邪归正的惯匪,应加以严厉处罚,处以长期徒刑或死刑。对于参加土匪部队的一般群众,则令其改过生产。”

出于扭转前段时间对反革命分子镇压不及时、不得力的局面的需要,1950年7月21日,政务院第四十二次政务会议通过《政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强调镇压反革命是各级人民政府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要“对一切反革命活动采取严厉的及时的镇压,而在实行镇压和处理一切反革命案件中,又必须贯彻实行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即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的政策,不可偏废,以期团结人民、孤立反革命分子而达到逐步肃清反革命分子的目的”。此文件经毛泽东批准于7月23日发布。

根据这一指示,东北三省迅速逮捕了一大批匪特及其他反革命分子。其他省市也相继处决了一批罪行严重的反革命分子。

為了进一步纠正镇压反革命运动中许多地方落后于形势的“严重的右的偏向”,中共中央于10月10日再次发出《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判处死刑须经省以上有关机关直至中央批准。

为了督促镇反工作,1950年11月3日,周恩来签发了《政务院关于加强人民司法工作的指示》,强调“对反革命分子来说,首先是镇压,只有镇压才能使他们服罪,只有在他们服罪以后,才能谈到宽大”。从12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展开镇压反革命运动。毛泽东及时提出了镇压反革命分子,要稳、准、狠的方针,指出:“所谓打得稳,就是要注意策略。打得准,就是不要杀错。打得狠,就是要坚决地杀掉一切应杀的反动分子。”

1951年2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分别对不同程度的反革命行为规定了量刑标准。

《条例》发布的第二天,《人民日报》连续发表社论大造声势:《为什么必须镇压反革命》《镇压反革命必须大张旗鼓》《再论镇压反革命必须大张旗鼓》。2月23日,司法部部长史良的文章《坚决正确镇压一切反革命活动》,3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沈钧儒的文章《坚决镇压反革命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分别在《人民日报》刊出。与此同时,各民主党派负责人许德珩、高崇民、章乃器、楚图南以及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青年团、学联等人民团体纷纷发表署名文章、声明、通告,阐述镇反的必要性和政策界限,动员各界群众共同行动起来,形成强大的舆论攻势。3月30日,毛泽东针对镇反宣传不够的现象,要求各地必须大张旗鼓,利用报纸和广播电台、展览会,大力宣传,使家喻户晓。各地纷纷响应,召开各界代表会议、座谈会、控诉会、公审会、广播大会,利用电影、幻灯、戏曲、报纸、小册子和传单进行广泛的宣传。影响之深,规模之大,世所罕见。镇反运动成为人民群众和人民政府的共同行动。

广大群众发动起来纷纷向政府控诉、检举和协助逮捕反革命分子。1951年上半年,全国迅速掀起了揭发、检举和公审反革命分子(包括历史反革命分子)的高潮。

毛泽东在1951年5月8日代中共中央拟定《关于对犯有死罪的反革命分子应大部采取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政策的决定》,强调“这个政策是一个慎重的政策,可以避免犯错误”。这种判处死刑,缓期执行,以观后效的政策,是新中国在司法上的一个创举,具有深远的意义。《决定》还要求对于应该执行死刑的极少数人,“一律要报请大行政区或大军区批准,有关统一战线的重要分子,须报请中央批准”。为了总结经验,防止大的偏差,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公安部于1951年5月10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第三次全国公安会议,贯彻落实这两项重大措施,实行谨慎收缩方针,集中力量处理积案。这次会议,对于保证镇压反革命运动健康地向前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

1951年10月23日,毛泽东在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上作了《三大运动的伟大胜利》的开幕词,他指出,“在过去一年中,在我们国家内展开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三个大规模的运动,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大陆上的反革命残余即将基本肃清”,“由于上述三大运动已经取得的胜利,由于各级人民政府和各界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国家已经实现了空前未有的统一”。这以后,镇压反革命运动走向深入。

至1953年秋,全国镇压反革命运动全部结束。通过镇压反革命运动,基本上清除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残余势力,以及长期危害人民和社会安定的各种匪患与黑社会势力,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全国社会治安情况大为好转。这为抗美援朝的胜利进行,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很多地区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现象。★

猜你喜欢

反革命分子运动
分子的扩散
从“政治刑罚”到“法律刑罚”
——从“反革命罪”的存废谈起
“精日”分子到底是什么?
米和米中的危险分子
不正经运动范
鲁迅的绕口令
臭氧分子如是说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从平息西藏叛乱到平息北京反革命暴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