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迎来第一个春天
2023-10-19
“1949年,中国人民取得了中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伟大胜利,而在1950年,则将全部完成并巩固这个胜利。”
第一个元旦,新政府,新外交。这一年,年轻的共和国到处洋溢着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欢庆新中国的第一个元旦
1950年1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元旦。
这一天,《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完成胜利,巩固胜利——迎接1950年元旦》的社论,这是《人民日报》在新中国发表的第一个元旦社论。自此以后,每年元旦,《人民日报》都要发表一篇社论,把新一年的中心任务昭示全党全国。社论指出:“1949年,中国人民取得了中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伟大胜利,而在1950年,则将全部完成并巩固这个胜利。”并提出了1950年的战斗与生产任务:
第一,以一切力量完成人民解放战争,肃清中国境内的一切残余敌人,解放台湾、西藏、海南岛,完成统一全中国的大业。
第二,厉行生产节约,动员全体人民以最大的努力恢复生产。在全国范围内,要求农业生产比1949年增产粮食100亿斤、棉花470万担。工业生产尤其是重工业生产得到初步的恢复。在生产节约的总目标下,大力提倡爱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反对浪费。
第三,准备进行或着手进行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第四,继续加强全国人民的革命大团结,继续加强中国与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革命大团结。1950年,各地必须依照中央人民政府所颁布的省、市、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按期召开代表会议,把它变成一种经常的制度,使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在组织上更加巩固和完备。
在这四个任务当中,两项属于民主革命内容——解放全中国和土改,一项是发展生产,一项是民主建政。这一年,一系列事件,不管多么复杂,都是围绕这几项任务展开的。
为了隆重庆祝新中国第一个元旦,北京市政府在中山公园、北海公园举行新年联欢,五万多人喜气洋洋地参加了集体游艺、舞蹈、曲艺、越野登高、冰上运动会等活动。上海全市八大戏院同时献映《新中国诞生》的纪录片,数以千计的工人、学生、妇女化装成歌舞拜年队出现在全市各街区,他们首先向驻军贺年,全副武装的解放军列队回拜。重庆十万人元旦大游行,庆祝重庆、成都和大西南解放,行程30余里,观者如堵,途为之塞……
1950年元旦这一天,还发生了几件国家大事:中共中央就注意处理藏民部落及寺院发出指示;京汉、粤汉两大铁路全线通车;这一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改用国歌为开始曲。
“大家的事情大家办”
新中国,有了一个新政府。新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一方面体现在它是由人民选举产生,各级政府对人民负责;另一方面,政府的组成包括了方方面面的人士。共产党团结各界贤能,“大家的事情大家办”。
周恩来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以后,亲自挑选各部门领导人员的人选,报请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他特别重视选择党外人士担任各种领导职务。在政务院的四位副总理中,有两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21名政务委员中有11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各部、委、院、行、署93名负责人中,有42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
有几位党外人士最初不愿意担任政府职务,周恩来对他们进行耐心的说服工作。如工商界主要代表人物、中国民主建国会主任委员黄炎培,就是比较典型的一人。
1949年10月11日晚,周恩来亲自前往黄炎培家中拜访,诚恳地请他担任政府公职。黄炎培说:“1946年国民党邀请我做官,我才68岁,已觉得年老,做不了官了。如今72岁,还能做官吗?”周恩来恳切地说:“这不同于旧社会做官,现在是人民的政府,不是做官,是做事,是为人民服务。”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恳谈,黄炎培被说动了,但他表示考虑考虑。次日早,黄炎培征询了江问渔、杨卫玉等好友的意见,他们一致认为,在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求贤的盛情邀请之下,应该接受在政务院的职位。这天晚上,周恩来再次登门听取黄炎培的答复。黄炎培高高兴兴地表示愿意出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
周恩来诚恳地邀请党外人士出任第一届“内阁”成员,许多党外人士十分满意,说中国共产党真是“煞费苦心,十分周到”。有人说:周总理真是“周”总理啊!“周”是“周到”的“周”。
周恩来十分重视发挥政务会议的作用。政务会议每星期召开一次,从1949年10月21日到1950年10月20日共举行过55次。每次政务会议都由他亲自主持,所讨论的内容为政务院的重要决策和人事任免。周恩来把这个会议看作是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集思广益、妥善作出决策的重要方式。因此,会上人人都可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新政权精心安排非党人士担任重要职务,不是把他们当个摆设,做做样子,而是要求党的各级干部认真切实负起自己工作职责范围内的责任的同时,还要让非党人士有职有权。这一点无论是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还是政务院总理周恩来都十分重视。他们提出“一份职务,一份权力,一份责任,三者不可分离”的原则,指示在政府中担任各级正副领导职务的人员之间进行适当分工,要求共产党员尊重非党员的职权,在他们职权范围内,使他们有可能与闻一切应该与闻的事情,同他们商量一切应该商量的事情,向他们报告和请示一切应该报告和请示的事情,帮助他们积极履行责任、做出成绩的同时,允许他们议政,提出批评和建议。
这些做法在实践中坚持下去,逐渐地形成了一项制度,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项外交政策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結束后不久,关于即将建立的新中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方针,这一重大问题就已经提上了中共中央的议事日程。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项外交政策,使新中国外交有了明确的方向和鲜明的风格。
“另起炉灶”,就是重新打鼓另开张,就是要同旧中国丧权辱国的外交一刀两断,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任何国家建立的外交关系,将1949年10月以前驻在中国的各国使节只当作普通侨民对待。各国要同新中国建交,就要在互相尊重主权、领土完整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说要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重新审查处理,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影响之后,再让外国客人进来。正如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所说的:“应当采取有步骤地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的方针。”这包括控制中国政治和经济命脉的驻军权、自由经营权、内河航行权、海关管理权等。按照这一方针,新中国不仅废除了一切不平等条约,恢复并巩固了中国的独立与主权,而且为同世界各国建立与发展新的平等互利合作关系开辟了道路。
“一边倒”。毛泽东在1949年7月1日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鲜明地提出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一边倒,是孙中山的40年经验和共产党的28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40年和28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
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接受了这一方针。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同一天,周恩来以外交部部长的名义向各国政府发出了公函,内称:“毛泽东主席已在本日发表了公告。我现在将这个公告随函送达阁下,希为转交贵国政府。我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世界各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是需要的。”
周恩来把公告和信函交给工作人员打印时,兴奋地说:“这将是我们新中国的第一个外交文件,是通过使领馆向外国政府发出的第一个照会。”
“一边倒”方针得到了迅速的回应。就在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新中国成立后仅仅两个多小时,从苏联首都发来了世界上第一份外交贺电,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苏两国建交,带动了一批人民民主国家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相继与新中国建交。新中国的外交局面打开了,其意义非同一般。根据“另起爐灶”的原则,到1950年3月,邻近中国的缅甸、印度、巴基斯坦、锡兰、阿富汗相继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英国、挪威、丹麦、芬兰、瑞典、瑞士、荷兰等欧洲国家也先后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些都是新中国外交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