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股份:在低迷的猪周期中坠落
2023-10-19李兴然
李兴然
大众消费品公司的股价低迷还在持续,这次轮到了牧原股份(002714),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牧原股份股价便出现近5%的跌幅,节后第一个交易日更是跌破3年多来的高位平台,当前股价已经跌至疫情初的水平,市值跌破2000亿元。
牧原股份近期可谓多事之秋,首先是网传内部将实行承包制度,自育自繁自养模式或将调整,其次还被传出大规模裁员一事,当然了,这都被牧原股份出来澄清。更重要的是,近期生猪价格再次破“8”,企业的经营压力巨大。
市值跌破2000亿
节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A股整体来看算是平稳收官,但部分白马股的表现却算不上好,“猪企一哥”牧原股份更是大跌4.56%,股价创出两年多新低。
节后第一个交易日,牧原股份更是开盘走出闪崩态势,大跌超过7%,创出34.49元的三年多低位,股价跌破2000亿元,距离其巅峰跌去六成。
有意思的是,天风证券吴立和陈潇于9月中旬还发表了名为《跨周期的长期投资价值》的关于牧原股份的研究报告,认为公司目前育肥完全成本14.3元/kg,断奶仔猪成本300元/头,明显领先于行业友商,考虑到牧原股份未来两年出栏量持续增长,结合未来景气周期猪价及成本带来的盈利空间,给予牧原股份2024年10-12倍PE,对应目标市值为3936-4723亿,对应目标价格72-86元,维持“买入”评级。不知道他们现在是不是想手撕报告了!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公告,9月29日,股东秦英林向华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合计质押6160.0万股,占总股本1.13%。
截止9月29日,股东秦英林及其一致行动人牧原集团、钱瑛已累计质押牧原股份2.99亿股,合计占牧原股份总股本的54.63%。
传闻满天飞
股价低迷的同时,牧原股份的舆情也不断发酵。
近期,网络上传言,牧原股份内部将实行承包制度,自育自繁自养模式或将调整。对于这种传言,牧原股份公开表示,“公司未改变当前的养殖模式,目前所尝试的内部承包是对考核激励机制的一种尝试与探索。”
此外,针对网络传言,牧原股份大规模裁员一事,牧原股份称,“公司未发生大规模裁员,员工流动处于正常水平。”
一位接近牧原股份的知情人士表示,牧原股份傳出裁员已不止一回,实际上公司员工一直稳定在14万左右,近期探索的承包制度也是自愿原则,不愿意承包的员工公司也并不强制。尝试承包制度也是为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多方位降低公司养殖成本。
负债高企
除了牧原股份,东瑞股份、天邦食品、新希望等生猪养殖企业近期股价也颇为低迷。可见市场对于猪周期的悲观态度。
除了对猪周期的悲观,市场投资者对猪企的担忧也不少,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变化趋势上。
东财Choice数据统计,上半年A股18家上市猪企的短期借款总和已达1086.58亿元,总负债规模合计已近4200亿元。对此,新希望就曾表示,公司资产负债率总体偏高但可控,今年年底预计将控制在65%以内。
资产负债率方面,在18家上市猪企中,截至上半年末资产负债率超60%的就有14家。最高的是已经曾经的“江西猪王”*ST正邦,紧随其后的是正虹科技、傲农生物和天邦食品,资产负债率都超过85%且相比去年同期均有所提升,可见负债情况仍在恶化。
值得注意的是,以牧原为代表的龙头猪企,在去年下半年的一波反弹行情中降低了资产负债率,但是今年二季度又再次上升,主要还是猪价低迷。
根据公司公告,当下牧原股份资产负债率60.06%,总负债1048亿元,有利息负债584亿元,净资产880亿元。如何采取有效举措来减轻资产负债表压力,已成所有猪企亟待解决的难题。
疲软的猪周期
说到猪周期,我们先看猪肉价格,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10月8日,全国猪肉平均批发价格为21.96元/公斤,日环比涨跌幅0.64%;全国外三元生猪价格出栏均价在15.73元/公斤,日环比下降0.03元,与上周五(9月29日)的16.2元/公斤相比,下降2.9%。
从一周均价来看,本周生猪均价为15.91元/公斤,与上周16.19元/公斤的均价相比,下降1.7%。
本周生猪价格跌破16元/公斤,为7月底以来首次。
据山西证券分析,7月下旬以来的猪价反弹,主要是供给局部不足、二次育肥和压栏惜售等多因素作用下的短期阶段性上涨,生猪市场整体仍处于供大于求状态,猪价后续大概率仍将回落。猪价的局部反弹难以修复资产负债表,不改行业产能去化大趋势,产能去化仍将是贯穿2023年的行业“主基调”。
但实际情况是,虽然猪企都知道产能充分去化了猪价反转才能真正到来,但没人想要主动控制产能,即便资产负债表持续恶化。结果就是,大家都在死扛,行业产能去化十分缓慢。
图:牧原股份2018年中旬以来的股价走势
来源:Choice数据
从农业农村部披露的最新数据来看,8月底能繁母猪存栏量仍高达4241万头,同比仅下降1.9%。而这相比2022年能繁母猪低位4177万头仍有一定差距,加上当下各猪场应对非瘟手段变强,行业平均PSY持续提高,这使得生猪产能已具备了短期快速增产的特性。
因此业内认为,能繁母猪要比4177万头少才能达到去年的去化水平,悲观视角下产能去化周期或将进一步拉长。往后看,剩下的就是年底备货刺激,这能否支撑猪价明显走强还有待观察。而在强供给弱需求的大背景下,不排除四季度猪价继续下跌的可能,彼时猪企将再度面临养猪亏损的局面。
就此来看,市场预期偏悲观是可以理解的。
生猪的周期性是很强的。当猪价高,大家都来养的时候,后面几年就是猪价大跌,养殖大亏;当猪价低,大家都不养的时候,后面几年就是猪价大涨,养殖大赚。
2018年的非洲猪瘟,导致猪价大涨,2019-2020年的养猪利润爆好,于是养猪企业2020年疯狂扩张。结果就是2021年以来的猪价大跌、养猪大幅亏损,连牧原这么低的成本都亏。未来还会上涨的,不过前提条件是要亏得受不了了,杀猪止损,不养了,那么就会进入供不应求的格局。
今年以来,确实是连巨头都有些扛不住了。不完全统计,从去年底至今,新希望共出售了18个养猪场给关联方,回笼资金超2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