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屋湾村:400多名大学生的摇篮
2023-10-19徐炯权
一个仅3000多人口的山村,40多年来有400多名孩子考上大学。其中,6人考入北京大学,1人考入清華大学,有的后来还取得了硕士、博士学位,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参与到国家的建设中来。
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偏远小山村,为何人才辈出?近日,本刊记者走进爱屋湾村进行了一番探访。
小山村考出400多名大学生
2023年7月26日,爱屋湾村农民龚友国的儿子龚子豪收到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专业的录取通知书。龚友国夫妇一家世代务农,以前家里穷,他们家兄弟姊妹都读不起书,每每听说村里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他们就羡慕不已。如今自己的儿子也考上了著名的大学,他们感到十分开心:“儿子今年高考考了643分,我们家终于有了一个大学生!”
“村里去年有17人考上二本以上大学,今年又有14人上了本科录取线。”爱屋湾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龚小红告诉记者。
在爱屋湾村村口,有一根基方柱圆的“龚家读书柱”。它的东面刻着祖训“读书求知,勤奋进取”,西面刻的是家训“跳一跳,摘不到,不奢求;跳一跳,能摘到,坚决跳”,北面则刻着就读一流大学的学子以及就读学校:龚彦焱,北京大学毕业;龚陟帜,北京大学毕业;王溯舸,复旦大学毕业……
“‘读书柱是我叔叔龚晓帆和婶婶颜运莲筹资修建的,目的是激励家族后人和村民传承耕读文化。”村民龚维强说。他叔叔龚晓帆和婶婶颜运莲都是湘潭大学毕业的。两人以前在部队服役,后在地方工作。爱好文学的他们,退休后笔耕不辍,合著出版了纪实文学《中学时代》《晴雨浇绿》和长篇小说《三万冤魂》。
记者来到龚维强家,被门口一副对联吸引了:“一门三北大;姐妹双哈佛。”对联横批为“耕读传家”四字。说起他们一家的传奇,龚维强颇感自豪:“1991年,我堂妹龚彦焱高中毕业,高考时总分全校第一,被保送上北京大学;1998年,龚彦焱的胞妹龚陟帜,以全省文科第三名的成绩考上北京大学。参加工作后,姐妹俩还先后留学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MBA。毕业后她们决意报效祖国,分别回到上海和北京工作,成为国内知名的金融界人士。”
龚维强说,他女儿龚恋雯也在两个姑姑的影响下发狠读书,2011年高中毕业后,以661分的成绩被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录取。2015年本科毕业时,她以专业成绩第一名被保送到本校读研究生,毕业后在国内一家知名文化传媒公司从事编导工作。
“‘读书柱上的荣耀,和龚彦焱、龚陟帜、龚恋雯等人的故事,名不虚传。从村部到上高速的路边,每户人家至少有一名大学生。”龚小红告诉记者。村里改革开放以来共有440名农家子弟考上大学,其中145人考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双一流大学。
“440名大学生中,本科生有281人,有47人攻读硕士研究生,14人攻读博士研究生,22人出国留学。”龚小红扳着指头说。
奇迹是怎样炼成的?
爱屋湾村为何出了这么多大学生?这里人才辈出的奥秘何在?
“爱屋湾村之所以出读书人,首先得益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国家重视教育这个大背景。”益阳市资阳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胡广告诉记者。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期,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后,无论干部还是工人、农民,都平等拥有参加高考的机会。爱屋湾村的不少农家孩子通过苦读,考取了大中专院校,改变了命运。
最近致力于研究和推介爱屋湾“学霸村”的资阳区老干部局银发宣传调研队队员曹国军、王排等退休教师认为,爱屋村出人才,还得益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耕读传家的好风气。爱屋湾村地处资江下游。过去没有公路交通时,资江“大码头”的船只联通全国各地商贾,加上村落之间没有大山的阻隔,居民来往频繁,信息灵通,对文化的渴求十分强烈。位于新桥河镇虎形山的原益阳县三中(现益阳市九中),其前身为爱屋湾龚姓家族创办的育才中学,刘少奇曾在该校读过书。该校有多名爱屋湾村的老师,现退休居住长沙的张雪根,就曾在原益阳县三中当过校长。村民敬重老师,孩子们也梦想有朝一日能从村里走出去读大学,像自己的老师一样为人师表。如今,交通信息更加发达,村民的后代更渴望外出求学成才,报答父母。
“爱屋湾村以龚姓、郭姓、张姓、李姓为主,其中龚姓是大姓。”龚维强说,龚氏家族坚信榜样的力量。益阳民俗专家邓亚龙在考证清同治进士龚世琪相关资料时,从内心赞叹爱屋湾村人崇尚读书的风气,说爱屋湾人读书就是发得“哑”(发得狠的意思),湖湘文化中“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精神在爱屋湾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并形成了龚氏家族祖训:读书求知,勤奋求进。村民龚玉清的儿子龚晓斌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英语。为了练好英语听力和口语,龚晓斌吃饭、坐车甚至上厕所都戴着耳机,边听边读。龚晓斌去年从长沙理工大学毕业后,因英语特别好,进入北京一家公司工作,被派往哥伦比亚拓展对外业务。
像龚晓斌一样发狠读书的,爱屋湾村比比皆是。村党总支书记龚小红的姐姐龚咏梅,上初中时经常挑灯夜读。夏天气温高,乡下蚊子多,她便穿起长筒套靴遮挡蚊子,时间久了,脚底板都被汗水捂得发白,甚至脱皮。她后来考上了益阳师范学校(现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村民龚德仁的儿子龚卫国读高中时,家里没有电风扇,他就背上敷着湿毛巾,水桶泡着脚,借助一盏煤油灯发出的豆大的光,挑灯夜读。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考上了武汉大学历史系。
“我们这里不比谁家钱多、谁家房子豪华、谁家有人当大官,而是比谁家的孩子会读书。”退休教师龚顺楼说。爱屋湾村新中国成立前就有4所小学,当地有句顺口溜:“养崽不读书,不如喂头猪;板子青山竹,不打书不熟。”他还列举自己的学生钟联兄弟姐妹5人读书的故事说,对于会读书的孩子,父母会奖励他一支新铅笔或奖吃一碗带鸡蛋的面条;对于读书不发奋的孩子,父母就要用竹片打他的屁股。在父母的严格教育下,钟联兄弟姐妹5人中,有4人考了大学,钟联二哥考入南开大学。还有做蔬菜批发生意的村民龚谷方,不仅每年都会给儿子龚资浩留出一笔足额的学习费用,而且在儿子刚上小学不久,他便到书店抄写奥赛题,回家后和儿子一起练习、研究。在他的教育引导下,儿子成绩一直拔尖,高考时考上华中科技大学,后又成为厦门大学的研究生。
“爱屋湾村出大学生,还与村里这些年来重视支持教育分不开。”爱屋湾村的一位村民說。村里3年前就建了一个农家书屋,村民农闲和工作之余以及孩子们放学后,可来此看书学习。遇学生家庭出现变故,难以继续完成学业,村里会设法帮助解决。三年前,李晓明的父亲因车祸致残,家中还有一个哥哥在上大学,成绩优异的他想放弃高中学业照顾家人。村党总支书记龚小红得知后,马上帮李晓明向银行申请了助学贷款,让他安心念书。后来,李晓明考上了湖南师范大学。
“每逢高考前,村干部会到考生家庭走访,了解需求后给予必要支持。高考期间,村里组织有车的村民义务送考。”龚小红说。村里还会把村民培养孩子成才的故事和经验整理出来分享给所有村民,以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学子情系家乡文化振兴
记者行走在盛夏的爱屋村,但见道路规划有序,到处绿树成荫、瓜果飘香,农家小院干净整洁,池塘边不时传出孩子们的笑声。村里不但有“读书柱”,村部建有农家书屋,各家各户建的新屋也有专门的书房供自己和孩子学习。靠翻字典自学成为诗人的听障女子郭再仙,农闲时间常常在自家书房里写诗练字。
“爱屋湾村没有赌钱打牌的,也没有游手好闲的。”龚小红告诉记者,青壮年们就近在村里办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上班,无须外出打工。她说,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文化振兴。学子们从这个小乡村走出去,又带着渊博的学识、不菲的资金和文明新风反哺家乡。
1956年考上中南矿业学院(现中南大学)的龚先钟,是新中国成立后爱屋湾村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在核工业战线工作了40多年的他,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退休后回爱屋湾村生活的他,利用自己宽敞的住房条件,从退休金的积蓄中拿出上万元购买了几千册图书,开办了一家“湘儒书屋”,免费对村民开放。为了支援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他还动员从湘潭大学毕业后自主创业成功的侄孙龚斌芳为爱屋湾村修路、建设文化活动中心等公益事业捐资70多万元。
原湘中游击纵队司令员龚泽湘之子、浙江大学心理学教授、著名教育家龚浩然,不但自己是从爱屋湾村走出去的大学生,他的4个子女也分别考上了广州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上海海运大学,且毕业后全部远渡重洋留学,学有所成后都回国发展。2010年龚浩然去世后,子女们遵照他的遗愿,成立了“爱屋湾村教育奖励基金会”,鼓励全村农家子弟发奋读书。基金会对考上大学的学生给予奖励,其中一本奖励4000元,二本奖励3000元。
“龚浩然的儿女每年高考后都会回村为考上大学的孩子送上奖学金。”龚小红说。10年来,已有82名考上大学的学生接受了基金会的奖励。今年,基金会还打算给选择继续深造和考上职校的孩子们颁发奖学金,考上博士奖7000元,考上硕士奖5000元,考上职校奖1500元。而接受过奖励的孩子们都表示,要回报家乡。去年,得知村里要建教育发展基金陈列馆,孩子们每人都捐了款。还有已经完成了学业、参加工作的孩子,每年都会固定给基金会捐100元,这几乎已经成了他们心照不宣的默契。
记者采访了解到,爱屋湾村还有两位精神文明建设的典范。一位是今年8月的“湖南好人”候选人龚孟希。龚孟希高中毕业后参军入伍,后转业到资阳区卫健局工作。单位安排龚孟希驻村帮扶期间,他结对帮扶5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不但自己掏钱给农户买猪崽、鸡苗,逢年过节上门慰问困难群众时,他还自掏腰包给每户500元。他居住的小区无物业管理,百多米长的小巷无人打扫,他主动承担了清扫工作。小区下水道堵塞,他自己垫资请施工队改造。妻子生病的那种无助,让龚孟希心怀悲悯。参加水滴筹救助7个年头,他前后帮助了6000多人次。从入伍起就开始无偿献血的他,一直坚持到现在,从未间断,每次献血300至400毫升不等。
另一个是2022年度的“感动湖南人物”龚卫民。1995年考入中南工业大学(现中南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龚卫民,毕业后自己创业,干过房地产,摸爬滚打多年,后来回到家乡担任一家公司的副总经理。这位公益型创业者,耕耘实业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回报家乡。跳水救人,扶危助困,救死扶伤,关爱老人、抗战老兵、失学儿童……每一次群众有需要时,都有他的身影出现。
正是因为有了龚先钟、龚浩然、龚孟希、龚卫民这样靠自己努力学习、不断追求而成就事业、奉献社会的爱心人士,有了村民郭再仙这样与命运抗争、学有所成的新型农民,爱屋湾村耕读传家的家风和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建设才得以发扬光大。
龚小红表示,爱屋湾村耕读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乡村振兴的下一阶段,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村里教育发展基金陈列馆、乡贤文化陈列馆、图书馆和耕读文化走廊“三馆一廊”的建设,充分发挥党总支带领党员干部清廉治村、传承红色基因的作用。同时,要尽快拓宽改造围绕村党群服务中心的3条主要村道,建设美丽屋场,深度挖掘文化基因,通过文艺沙龙、文化讲座、民俗文化表演、文学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大力推动爱屋湾村文化振兴,繁荣乡村文化事业,倡导文明新风尚,带动乡村文化旅游,增加村民收入。
(鸣谢益阳市资阳区委组织部为本文采写提供大量素材)
编辑/徐炯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