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3-10-19陈世豪
陈世豪
摘 要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群文阅读教学的理念,既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古诗词资源储备,还能让学生走进古代文人志士的精神和情感世界。为此,文章从聚焦诗词要素、着眼阅读议题、围绕群文体系三方面对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展開分析。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古诗词 群文阅读 教学策略
传统古诗词教学以识记、背诵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当代学生与古代诗词之间的隔阂,导致学生仅仅能够记忆和掌握古诗词中的表层知识,却难以深入了解诗词的情感。而以群文阅读为载体,创新古诗词阅读教学的模式,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古诗词文本之间的关联,并通过主题鉴赏、实践探索等活动,拉近与古代诗词、文人的距离。鉴于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初中语文教师要立足诗词教学实情、教材的编排体例等要素,建构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体系,为学生的拓展阅读、深度阅读搭建支架、提供资源。
一、聚焦诗词要素,精选阅读议题
确立议题是群文阅读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而如何确立议题、怎样选择议题,便成为教师需要思索的首要问题。以古诗词的群文阅读教学为例。在群文阅读教学的第一阶段,教师要以古诗词本身的特征为主,聚焦诗词的要素,如古诗词中一个或者多个意象、引人深思的主题、丰富多样的题材等等,从中精选阅读议题。教师要注重挖掘和分析古诗词的特征,提取其关键要素,如此才能强化阅读议题的统摄性和代表性。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描写秋景的小令。马致远以独具特色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秋郊夕照图。整首作品透出一种哀愁的情调,表达了远在他乡的游子的思乡情绪,且读起来错落有致,富含意味和情趣。在古诗词群文阅读中,教师将《天净沙·秋思》作为核心文本,可从题材、主题等要素入手,精选群文阅读的议题。
从题材入手精选议题。《天净沙·秋思》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人文主题为“四时之景”,编选了不同体裁的文章,这些文章描绘了大自然中的四季景物,抒发了作者的主观感情。由此可以判断,《天净沙·秋思》属于借景抒情类的古诗词。所以,将其作为核心文本,教师要从题材入手,确定“以秋景诉秋情”的群文阅读议题,凸显其情景交融的特征。依照这一议题,学生可以进一步研读文本内容,而后搜集更为丰富的群文阅读材料。
从主题入手精选议题。在《天净沙·秋思》中,马致远以秋天的自然之景为载体,将自身漂泊在外、孤苦无依的落寞、哀愁表达得深入人心。据此,此曲主题为“游子思乡”。围绕此曲展开古诗词阅读活动,教师可将“游子思乡”作为群文阅读的议题,搜集能体现此议题的古诗词作品。
从意象入手精选议题。马致远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古道”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萧瑟、落寞的“秋思图”。他将自身的情感附着在客观的物象之上,将“枯”与“藤”、“老”与“树”、“昏”和“鸦”等修饰词与客观景物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个主观的意象,用以表现内心深处的落寞与感伤。在古诗词的群文阅读教学中,要想以《天净沙·秋思》中的意象为精选议题的切入点,教师可以设计以“枯藤/老树/昏鸦……的象征意义”为议题的群文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搜集和整合具有相同意象的古诗词文本,于对比中解读同一意象在不同文本中的象征意义。
除以上诗词要素之外,体裁、作者、时代背景等都可以成为精选议题的切入点。教师要依据核心文本的基本构成要素,灵活地探寻群文阅读的议题,带给学生十足的新鲜感和体验感,让他们全程参与到确立议题、搜集文本等各个环节之中。
二、着眼阅读议题,建构群文体系
确定议题后,古诗词群文阅读活动已经初具模型。为了充实群文阅读的内容和材料,教师要着眼于阅读议题,引领学生建构群文体系。教师可从课内和课外两个途径,细致甄别古诗词文本,选择质量优、艺术性强的古诗词作为群文阅读的材料。
建构群文体系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程。教师可将其作为一个学习项目,创建小组,设计任务,让学生在检索信息、整合信息和小组讨论等环节中完成合理组文的任务。比如,教师可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为核心文本,围绕其主要意象“月”,确定“月的象征意义”这一群文阅读议题。接着,教师可为学生设计项目化任务,如“‘月’是古诗词中的重要意象,无数仁人志士将自身的理想抱负、思乡情感、感伤情绪等寄托在‘月’这一意象。请同学们以‘月’为主要意象,搜集古诗词,构成一个群文阅读体系,分析‘月’在不同古诗词中的真实含义”。在项目化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将课内文本《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外文本《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以及《竹里馆》(王维)等作为群文阅读的素材,构建“月的象征意义”的群文体系。
此外,在组建群文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文本中“月”这一意象的含义。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可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月”中,感受李白为友人忧心、向友人传信的意愿;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月”中,感受苏轼对弟弟的无限思念;又从“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月”中,感受王维月下独坐的闲适……在对比和解析中,学生深入领会“月”的象征意义,继而理解古诗词的主题意义和中心思想。
三、围绕群文体系,设计阅读活动
构建起群文体系不等于完成群文阅读教学,教师还要围绕群文体系中的议题、文本内容等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理论知识、阅读技能等付诸实践,从而实现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教师可以从主题诵读、角色演绎、背景探析等多个角度,开展多元化的活动。如以“王维的人生哲理”为古诗词群文阅读的议题,教师可组织以“溯源历史,回顾人生,走向王维”为主题的阅读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搜集与王维相关的史料和文学著作等,将体现王维人生哲学的诗词作品整合起来,让学生从王维的历史地位、文学创作经历等多个角度,品析他在不同时期的心境变化,琢磨诗词作品折射出的其个人理想与处世道理,促使学生在阅读实践活动中积累历史文化知识。
为了加深学生的阅读和实践体验,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利用流程图梳理王维的人生经历和主要创作阶段,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展现王维在思想境界、诗词创作风格上的成长与变化。
针对现阶段初中古诗词阅读教学范围窄、素材少等问题,教师可从聚焦诗词要素、着眼阅读议题和围绕群文体系等不同的视角入手,引领学生精选群文阅读的议题、建构群文阅读的体系,并踊跃地参与多元化的阅读活动。这样既推动了古诗词教学模式的革新与发展,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的模式下,广泛迁移和运用语文知识,强化审美思维和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