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RBD视角下旧工业区改造策略研究

2023-10-19姜天成

科技风 2023年26期
关键词:工业区业态园区

姜天成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1188

随着我国进入后工业化阶段,我国城市更新和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市居民需要更多高质量的城市活动空间,特别是对优质的公共服务、良好的生态环境、便捷的城市交通等方面需求迫切,这些需求促使城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在此背景下,城市旧工业区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1 国内旧工业区改造现状分析

当前国内旧工业区的改造多以创意产业园为主,多将工业遗存与创意产业相结合,改造为艺术工作室、产业孵化园居多,这些创意产业园为城市中的艺术家、创业人员提供了工作和创作场所,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旧工业区的活化利用,有助于旧工业区的转型发展。

然而,这样的改造方式存在同质化现象,“千城一面”的创意产业园缺乏地域性的工业文化氛围,同时面临以下问题:(1)功能业态单一。多数由旧工业区改造的创意产业园中,文化创意产业占比高,餐饮、商业、休闲、娱乐等业态占比相对低,产业结构与一般的产业园差异化程度较小。(2)建筑闲置率较高。改造为创意产业园的旧工业区,通常园区所处地理位置距离城市中心区域不远,园区内店铺、商业空间、办公空间面积较大,整体租金相对市场平均水平较高,由此导致一定程度的闲置率,难以实现满租,从而影响园区经济发展和区域活力。(3)不易吸引客流。单一的业态是影响客流的主要原因。由于园区内部的功能业态单一,创意、艺术相关产业只能吸引少数感兴趣的人前来游玩,而且多数游客是观赏、游览,愿意购买产品的则更少,普通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2 城市RBD的理论与实践

2.1 城市RBD的概念

关于“城市RBD”,可简称为RBD,即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可译为“游憩商业区”。城市RBD概念由Stansfield C A和Rickert J E于1970年提出,1998年由保继刚率先引入国内,即为满足季节性涌入城市游客的需要,在城市内形成集中布置饭店、娱乐业、新奇事物和礼品店街区。本文定义城市RBD:游憩商业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融休闲、服务、娱乐等功能于一体,是体现城市风貌和特色的重要景点,可吸引大量旅游者,激发城市活力。

2.2 城市RBD的类型

保继刚(1998)对城市RBD的类型进行归纳,包括大型购物中心型、特色购物步行街、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新城文化旅游区型。大型购物中心型,如广州天河城广场,作为天河区的城市RBD为居民消费者提供游憩和商业功能;特色购物步行街,如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区孙文西路步行街,以城市文脉为主线,体现中山城市文化,构建历史与现代相结合的特色购物街区;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如江苏南京的夫子庙片区,依托六朝古都的文化积淀,结合秦淮河打造滨水旅游休闲区域;新城文化旅游区型,如珠海的九洲城,构建旅游购物村,以休闲娱乐为主,购物为辅,吸引大量外来游客购物和游憩消费。

本文研究的是由旧工业区改成的城市RBD,依托旧工业区的工业遗存和工业文化打造,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基础,且区位方面多位于旧城区,因此属于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依托工业历史文化构建的城市RBD,符合城市整体规划和设计,有利于打造城市名片,从而吸引消费者前来游玩,进而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可以帮助许多旧工业区实现“退二进三”的转型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3 旧工业区改造为城市RBD的研究

旧工业区改造为城市RBD的实例国外较多,例如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核心,构建欧洲片区的工业旅游路线,实现了片区化的城市RBD构建;例如加拿大温哥华市的格兰维尔岛,整座岛屿实现了旧工业区的转型,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层面提出复兴项目,与建筑事务所合作,共同打造城市RBD;再例如奥地利维也纳11区的维也纳储气罐,在新城区开发计划中被改造成商业旅游综合体,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属于大型购物中心型城市RBD,有效促进了城市更新。然而,城市RBD在国内旧工业区改造的应用相对较少,作为城市RBD概念的引入者,保继刚先生以湖北黄石为例,认为可以将传统的老工业基地重新开发来构建城市RBD,将休闲、娱乐、商业、旅游等第三产业相结合,构建城市旅游核心区域,从而实现工业区的转型发展。龙赟提出对RBD构建模式进行分类,作为工业区更新型RBD可改造成LOFT。

3 旧工业区改造为城市RBD的可行性分析

3.1 需求驱动

3.1.1 消费者需求驱动

目前城市消费群体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游憩空间需求和文化空间需求,新时代下我国消费者更关注公共设施和环境改善,需要更多、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和生活环境。消费者的购物需求、消费观念相较以往发生转变,以往消费者去商场或购物中心基本以购买生活用品为主,现在则更加注重消费体验,关注体验式消费,注重精神方面的需求,将购物行为与休闲娱乐和文化熏陶相结合,普通的购物场所不足以提供相应服务。旧工业区改造成的城市RBD可提供工业文化和城市文化,让消费者在消费的同时了解城市的发展历程和工业区的历史,满足消费者对文化空间的需求。同时,城市RBD可提供城市公共活动空间,满足消费者的日常旅游活动,且具有综合的功能业态,可满足消费者休闲、购物、文化、商业等方面的游憩空间需求。

3.1.2 城市发展需求驱动

城市发展需求驱动主要指城市空间优化需求驱动和城市经济发展需求驱动。从城市空间优化需求驱动看,传统工业区通常位于城市优势地理位置,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在工业化时代,通过大力发展传统工业实现产业的集聚效应,更好促进区域工业化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当前我国处于后工业化时代,可充分利用旧工业区的地理位置,盘活工业地块,发展城市RBD,从而优化城市公共空间,为居民消费者提供更多休闲活动场所。

从城市经济发展需求驱动看,后工业化时代消费者需求驱动城市第三产业崛起,城市经济发展由原先依赖工业企业的大规模聚集,转变为向综合性服务业的聚集,由此促使城市发展更多考虑游憩商业空间的构建,将旧工业区改造为城市RBD,促进第三产业旅游业的发展,通过构建工业旅游景点,实现原有工业棕地的复兴,进而充分满足城市经济发展需要,利于城市知名度的提升和原有工业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

3.2 改造基础

城市RBD的改造基础,包括物质层面城市RBD构建基础和精神层面城市RBD构建基础。一方面,对于旧工业区的工业遗存,与其大规模拆除,不如重新利用,打造工业旅游园区。工业遗存包括工业建筑、工业构筑物、工业生产设备等配套设施,可作为物质层面城市RBD构建基础。而城市RBD的构建,需要相应的建筑空间和开放空间。对工业建筑而言,可在保持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翻新,改造为城市RBD中消费者活动场所,工业构筑物、工业生产设备等可改造为工业景观。

另一方面,通常旧工业区都有一定的历史沉淀,其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并参与了城市发展的历程,在这一点上与传统的历史文化片区是一致的。特别是对于一些历史悠久、技术复杂的工业场所,其中工业遗存可作为工业遗产重新利用,具有更加深厚的工业文化价值。因此在精神文化层面,旧工业区拥有丰富的工业文化内涵及城市文化底蕴,在此基础上构建城市RBD营造,符合城市RBD类型中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的类型,因此具有改造成城市RBD的文化基础。

4 城市RBD视角下旧工业区改造策略

通过旧工业区改造为城市RBD的可行性分析,可以看出旧工业区转型为城市RBD,既符合消费者需求和城市发展需求,又具有物质层面和文化层面的改造基础。由此基于构建城市RBD的视角,从城市设计层面入手,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策略,包括:区域生态修复、功能业态重构、交通空间优化、工业文化营造。

4.1 区域生态修复

对于城市RBD视角下的旧工业区改造,首先需要有良好的自然环境。旧工业区所处地块多为棕地,在转型改造之前,需要对该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更新。区域生态修复指的是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对改造区域进行生态空间整治、生态环境修复,主要从土壤、水体、植被、大气四个方面进行修复。土壤修复可通过土壤的原位修复、土方置换以及土方隔离等方式进行,通过对土壤的更新、置换,实现土壤品质的还原和提升,保证土壤的无毒无害;水体修复可通过构建雨水收集系统、水体净化系统来实现,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实现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达到节约用水的可持续发展目的,同时可以利用水体净化系统改善现有的水资源,通过过滤、沉淀、净化等步骤实现水体达到可饮用的生活用水标准;植被修复可通过保护原有植被,加强对原有植被的种植,适当移植符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的植物,打造自然、美观的绿化环境,使区域绿化率达到原有的标准;大气修复充分利用工业遗存,合理布局建筑空间,同时可建造风塔、风轮,提升空气的流通性,保持有新鲜的空气流通,提高空气质量指数。

4.2 功能业态重构

功能业态重构对于城市RBD视角下的旧工业区改造具有必要性,相较于改造为创意产业园吸引文创工作者入驻园区,城市RBD的构建更多关注吸引消费者和游客,通过多种功能业态的引入,打造工业旅游景区。因此,旧工业区改造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需结合自身所处的城市空间进行定位,对所处城市区位和环境调研分析,对周边游客的需求调研分析,进而实现有针对性的功能业态的重构,这样避免出现旧工业区都改造成创意产业园的“千园一面”现象。具体而言,通过对周边业态的分析,实现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构建园区复合型业态,同时将休闲、商业、办公、游憩、居住等业态融合,对不同业态进行区域的合理规划,实现分区设计管理,不同区域增强交通联系。同时,结合自身地理位置优势和工业文化特色进行招商引资,整合功能业态,弥补周边区域缺失的业态,打造综合性城市RBD园区。例如,对于周边区域缺乏文化空间,可依托工业遗存进行改造,打造符合工业文化特色的工业文化展览馆、博物馆,让游客购物的同时欣赏工业文化。分区、复合的功能业态不仅有利于园区的经济发展,同时增强了园区的竞争力,同时能更好地吸引客流,有助于旧工业区转型为城市RBD,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4.3 交通空间优化

城市RBD视角下的旧工业区改造应注重各建筑之间的通达性,需要充分提升园区内部建筑节点的可达性,并保证园区本身与城市交通的密切联系,因此交通空间优化尤为重要。对于交通空间的营造,应从园区内部交通和园区外部交通两个方面来进行设计。一方面,作为城市RBD园区,园区内部需满足游客的休闲、娱乐的需求,可在园区内部设置慢行空间,方便前来旅游、参观的游客进行游玩,比如可设置慢行步道和公共自行车道,让游客在游览时有不同的选择,提升他们的游玩体验和舒适度,有助于游客放松身心、游览观赏。另一方面,对于园区交通空间的优化,需要关注园区内部节点到周边公交站、地铁站的可达性,因此需要结合园区周边的城市公共交通进行设计。关注园区主次出入口设置,在设置内部慢行空间时,应注重其与园区主次出入口的衔接,并在适当的位置开设出入口与城市公共交通衔接,从而提升园区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的可达性。通过这两个方面,提升交通空间的便捷性、工业建筑景点的可达性,从而更好地吸引游客前来游玩,推动园区发展以及交通空间的进一步优化。

4.4 工业文化营造

旧工业区转型为城市RBD园区时,需要注重文化特色的体现,工业文化营造作为城市RBD视角下的旧工业区改造中的重点,需要从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两个层面入手。建筑设计层面,旧工业区往往有许多工业建筑遗存,充分利用这些建筑可营造良好的工业文化氛围,在改造和新建建筑时,需要关注建筑的原真性,贯彻“修旧如旧”的原则,使得改造后的建筑仍保留初建成时的年代感,注重场所精神的营造,构建具有工业文化氛围的建筑空间与室内环境,适当保留工业设备,用作建筑室内空间的装饰,增加工业文化氛围。景观设计层面,以往旧工业区改造时对一些构筑物会进行拆除,破坏了原来的工业氛围。可利用这些工业遗存元素,制作、设计景观小品,形成具有工业文化价值的标志性构筑物,如铁塔、烟囱、储气罐等都可重新设计为工业景观、文化地标,人们在购物、参观、游玩的同时,可与这些标志物拍照留影,进而更好地宣传工业文化。除了以上两个层面外,可进一步打造工业文化品牌,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宣传,从而吸引大量外地客源,推动城市RBD园区发展,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而打造城市工业旅游地标,并与其他工业地标串联,形成工业旅游路线。

猜你喜欢

工业区业态园区
为新业态撑起“社保伞”势在必行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文莱鲁谷工业区欢迎高科技工业入驻
播客Podcast业态分析
关于老工业区污染场地管理的探讨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新业态 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