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数字乡村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3-10-19袁泽宸闫秋吉毛学伟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17期
关键词:江苏省智慧数字

马 飘,袁泽宸,闫秋吉,陈 可,陈 雯,毛学伟

(江苏省互联网农业发展中心,江苏南京 210017)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科学发展举措[1-2]。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同年5月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为数字乡村的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2020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4年对发展数字乡村提出明确要求,进一步强调了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江苏省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江苏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大力贯彻落实《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高质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数字基建提档跨越、智慧农业升级赋能、智慧绿色乡村建设、信息技术惠农便民、乡村数字治理提升的“五大行动”[3],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首批10个试点地区建设,建立江苏省数字乡村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挥积极作用。根据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和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联合发布的《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年)》,江苏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达58.7%位居全国第2。鉴于此,笔者介绍了江苏省数字乡村建设成效的主要表现,总结了江苏省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经验,分析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最后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1 江苏省数字乡村建设成效的主要表现

1.1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数字基建全国领先数字基础设施是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的必要条件。江苏省大力实施乡村数字基建提档跨越行动,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地区光纤网络和4G网络深度覆盖,全省所有行政村光纤和4G网络全覆盖,5G信号已实现“镇镇通”,行政村覆盖率超96%[4]。推动水利、公路、电力、物流等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建成1 700 km内河干线航道电子航道图,发布基于北斗的内河航道手机导航系统,县级农村物流中心覆盖率100%,连续2年新建200个以上智慧广电乡镇(街道),电子政务外网到村五级全覆盖。

1.2 深入推进大数据建设,农业农村管理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2022年,江苏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云平台(“苏农云”)全面建成上线,打造智慧种植、智慧畜牧、智慧渔业、智慧农机化等“十大板块”,形成覆盖全省的江苏农业农村“智慧大脑”、涉农数据“共享中枢”、行业管理决策“指挥中心”,实现农业农村系统工作方式变革、管理手段创新。建成的智慧畜牧全链条监管、数字农药监管、重大项目管理、农业“互联网+监管”等一批大数据应用场景覆盖全省,全面提升行业管理服务效能。省级28个高频许可事项及县(市、区)211个涉农政务服务事项做到全流程线上办理,实现涉农政务事项“一网通办”。

1.3 智慧农业升级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实现江苏省充分利用经济、科教优势,加快推进农业生产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创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14家,数量居全国前列,涌现了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农高区等一批智慧农业创新平台。率先建成的省级农业物联网管理服务平台已累计接入应用基地3 600多家。开展农业数字化建设整市推进试点地区,并将数字化贯穿县域农业特色产业链建设,推动盱眙龙虾、阳山水蜜桃、盐都草莓、丰县苹果、赣榆紫菜等一批特色产业加快延链补链强链。全省农机自动驾驶、植保无人机等方面应用超过2.2万例,建成121家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典型基地(园区)和20个“无人化”农场。

1.4 培育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江苏省积极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确定部省试点县20个,因地制宜地开展数字化生产基地、仓储物流设施、电商服务中心和单品大数据系统建设,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县级农产品产业化运营主体和农产品品牌。各地与知名电商平台、快递物流企业等加强合作,开设地方特产馆300多个,打造“快递+特色农产品”项目超过100个,有28个县入选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探索“互联网+农产品+旅游”新模式,打造“苏韵乡情乡村休闲游APP”,入驻企业达4 862家,注册用户数超过64.7万。2022年江苏省农产品网络销售额为1 226亿元。

1.5 创新数字治理方式,乡村善治水平显著提高江苏省依托“智慧江苏”建设,坚持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赋能乡村治理和民生服务,逐步构建资源共享、数据互通、运转高效的乡村综合治理体系。整合各类社会治理平台资源,建立实体化运作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着力打造深化平安建设、统筹社会治理资源、推进为民服务的中枢,目前全省市县镇村四级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5]。以“补齐关键节点盲点、提升技防监控质态、增强实战应用效能”为原则,大力推进农村雪亮技防工程建设,织密织牢全面覆盖、点线结合、高低搭配的农村技防防控网络,全省行政村主要入口、广场、学校等重点部位监控覆盖率达到95%,行政村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水平均为100.0%。全省在线办事率为91.7%,其中有54个县(市、区)达到了100.0%。

1.6 深化乡村公共服务,惠农便民能力不断增强江苏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化手段,加快转变政务服务、医疗社保、文旅教育、农业农村等公共服务资源供给方式,逐步实现服务事项“直达基层”“一网通办”。依托“信息进村入户整省推进示范省”建设,建成运营益农信息社14 800个,累计开展公益服务超2.5亿人次,村级综合服务站点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开发推广省级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农技耘”APP),汇聚省市县1 000多名农业专家,面向全省45万用户提供“全天候、保姆式”公益性农技信息服务,累计访问量逾1.5亿次,全省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率达94.3%。“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文化”等不断向农村延伸,建成江苏智慧教育云平台,“城乡结对互动课堂”实现乡村学校全覆盖,远程医疗相关服务已覆盖所有县(市、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0%,开展“文旅e乡村”建设工作,提升农村地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覆盖率。

2 江苏省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经验

2.1 “聚焦数字技术支撑农业数字化发展”的南京市浦口区实践浦口区依托南京国家农创中心,集聚了以赵春江院士等多个高层次创业团队,培育了农芯智慧农业研究院、深农智能、慧尔农业、极目机器人、佳格大数据等一批高科技企业,涌现出一大批在全国具有领先优势和推广应用价值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模式,为浦口实施农业物联网项目,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注入源源不断的“数智”力量。聚焦产业数字化模式重组,通过生产、加工、仓储、流通、营销全环节数字化,打造青虾订单生产、透明供应、信任消费的产业体系,节省养殖人工成本15%以上,节约仓储加工物流配送成本20%以上,养殖收益增加15%以上[6]。

2.2 “聚焦乡村数字化全面赋能”的张家港实践张家港市高标准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从农业信息化、农村电商发展、农村新业态培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服务站点建设、乡村治理数字化和乡村信息服务等方面全方位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构筑全国县域首个能力服务共享平台,提供全市统一身份体系、统一电子证照、物联网接入等20多项公共应用能力支撑,推动政务服务“一张网”进农村,实现乡村政务服务全覆盖、无盲点。成功打造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永联村智慧农村2个示范样板,“数字审批进乡村”入选全国数字乡村建设指南典型案例,新华社智库、央视新闻等国家级媒体进行过多次宣传报道。

2.3 “聚焦产业数字化和农产品网络营销”的东海县实践东海县围绕本地区草莓和蔬菜等特色产业,重点打造县智慧农业产业园、桃林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以及黄川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分类设置智慧农业展示示范核心区、植物工厂生产示范区、现代农业技术集成试验区等功能分区,进一步示范推广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动形成“智慧农业”样板。同时,以农业电商为关键发力点,构建“互联网+农产品基地”模式,建设农业电子商务园区(基地、中心)、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快递物流服务站点和直播基地等配套设施,完善农业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已成功打造了“福如东海、晶质农品”农业区域公共品牌,形成黄川草莓、石梁河葡萄、双店鲜切花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富民增收效果显著。

2.4 “聚焦乡村数据资源共建共享”的丰县实践丰县深入推进数字信息技术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坚持大数据赋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农业大数据、数字农牧场、农产品安全溯源监测、城乡人居环境智能监测、农产品出村进城、数字农业农村服务、乡村数字治理、数字党建等方面,依托已建成的数字丰县“城市大脑”数据运行中心,打造优化数字乡村“八大平台”,实现了平台系统之间的共享互通,为丰县农业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社会服务等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持,创新性强且为数字乡村运营模式开展有效探索。

3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3.1 财政和人才支撑不足建设数字乡村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内容多、任务重、技术性强,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进行构建与完善[7]。据《2022全国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显示,浙江省和江苏省发展水平分别居全国第1和第2,但是江苏省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县均财政投入和县均社会资本投入远远低于浙江省,严重制约了数字乡村发展,削弱了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此外,江苏农村地区青年人才、大学生、高技术人才的外流较为严重,乡村的人口构成以老幼为主,日常生活智能化、就医出行信息化、农业发展智能化困难重重[8]。

3.2 地区发展不平衡受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影响,江苏省内县域间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不平衡性较为突出,呈现出“南强北弱”的状态。2020 年评选的江苏省首批10个数字乡村试点地区中,苏南6个,苏中0个,苏北4个,常州、苏州等地区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超过60%,位居全省前列。2022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前10名,江苏省上榜6个县,其中前4名均为苏南地区。省内县域间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不平衡性较为突出,最大差距高达35百分点[9]。

3.3 协同推进机制不健全数字乡村的建设要注重涉农资源的整合,政府多部门配合是基础,社会、企业以及农民的积极参与是关键[10]。然而,江苏数字乡村建设的模式依旧是以传统式政府主导为主,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民众的自觉参与程度不高,仅仅靠政策帮扶、财政补贴等输血式外生资源驱动,会导致乡村自身内源性的发展驱动力严重缺乏,难以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推进机制。

4 建议与对策

4.1 加大要素投入力度,破解“人财不足”政府应充分发挥相关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和引导作用,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11]。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关领域企业等的协作,打通现有人才交流、共享渠道,建设数字乡村发展领域高端人才队伍[12]。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农人和农民教育培训,加强对农村、社区基层干部的数字农业农村业务培训,提高数字技术应用和管理水平[13]。

4.2 强化示范引领带动,破解“发展不平衡”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数字乡村试点的示范作用,推动全省数字乡村均衡发展。鼓励地方政府积极探索促进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的多维路径,在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和乡村数字治理新模式等方面深入实践,因地制宜,有力有序推进试点工作。对于数字乡村建设先进地区,大力宣传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强化试点示范效应,为后发地区提供借鉴和实践经验,“由点及面”助推全省数字乡村整体发展。

4.3 构建多方联动格局,破解“协同推进难”技术层面上,坚持产学研用协同推进,以“揭榜挂帅”等方式,构建省市县农业信息化工作体系、科研体系、创新平台载体、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等联结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为地方政府和农业农村部门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项目建设上,鼓励政府牵线,企业、个人或组织及社会资本参与的共建方式[14],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数字乡村发展的工作格局。

猜你喜欢

江苏省智慧数字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
江苏省纪委
江苏省人大
智慧派
数字变变变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