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方式推动保障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2023-10-18李年周
李年周
【时事回顾】
2023年6月2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首次审议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规定,国家将爱国主义教育納入国民教育体系,突出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草案对利用红色资源、文化遗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化场馆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作出具体规定。以立法形式保障和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能够让宪法相关规定得到有效落实,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维护国家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学以致用】
1.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内容涉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目标、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领导体制和工作原则、内容、部门职责、教育对象、实施措施以及支持保障等,这是我国首次以立法形式保障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能够落实宪法有关规定,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2. 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我国专门立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突出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要求利用红色资源、文化遗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化场馆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引导全体国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3.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儿女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