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论辩艺术
2023-10-18汪伯承
汪伯承
导 语
作为学习任务群之一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其指向对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学习内容有两类:一是思辨性阅读;二是思辨性表达,包括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论辩表现为采用理由来支持观点,以说服已知或未知的受众,这本身就是一种思辨。本期我们就将以《三国演义》为切入口,体会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感悟论辩艺术,提升论辩能力。
作品选读
【片段一】
(诸葛)瑾见孙权,言先主不肯通和之意。权大惊曰:“若如此,则江南危矣!”阶下一人进曰:“某有一计,可解此危。”视之,乃中大夫赵咨也。权曰:“德度有何良策?”咨曰:“主公可作一表,某愿为使,往见魏帝曹丕,陈说利害,使袭汉中,则蜀兵自危矣。”权曰:“此计最善。但卿此去,休失了东吴气象。”咨曰:“若有些小差失,即投江而死,安有面目见江南人物乎!”
权大喜,即写表称臣,令赵咨为使。星夜到了许都,先见太尉贾诩等,并大小官僚。次日早朝,贾诩出班奏曰:“东吴遣中大夫赵咨上表。”曹丕笑曰:“此欲退蜀兵故也。”即令召入。咨拜伏于丹墀。丕览表毕,遂问咨曰:“吴侯乃何如主也?”咨曰:“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丕笑曰:“卿褒奖毋乃太甚?”咨曰:“臣非过誉也。吴侯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阵,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江虎视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以此论之,岂不为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乎?”丕又问曰:“吴主颇知学乎?”咨曰:“吴主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少有余闲,博览书传,历观史籍,采其大旨,不效书生寻章摘句而已。”丕曰:“朕欲伐吴,可乎?”咨曰:“大国有征伐之兵,小国有御备之策。”丕曰:“吴畏魏乎?”咨曰:“带甲百万,江汉为池,何畏之有?”丕曰:“东吴如大夫者几人?”咨曰:“聪明特达者八九十人;如臣之辈,车载斗量,不可胜数。”丕叹曰:“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卿可以当之矣。”于是即降诏,命太常卿邢贞赍册封孙权为吴王,加九锡。赵咨谢恩出城。
(节选自罗贯中《三国演义》)
赏析
赵咨出使曹魏,是因为刘备欲为关羽报仇雪恨,准备亲率大军伐吴。眼见东吴危在旦夕,赵咨主动请命,向魏帝曹丕陈说利害,说服其联吴攻蜀。面对曹丕的刁难,赵咨毫不迟疑地称赞孙权,并用一连串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言语中既不失“东吴气象”,又完成了此次出使的任务。在整个论辩过程中,赵咨都做到了智斗雄辩,不卑不亢,不辱使命。
【片段二】
(孙)权曰:“卧龙先生在此乎?”肃曰:“现在馆驿中安歇。”权曰:“今日天晚,且未相见。来日聚文武于帐下,先教见我江东英俊,然后升堂议事。”肃领命而去。次日至馆驿中见孔明,又嘱曰:“今见我主,切不可言曹操兵多。”孔明笑曰:“亮自见机而变,决不有误。”肃乃引孔明至幕下。早见张昭、顾雍等一班文武二十余人,峨冠博带,整衣端坐。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张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孔明自思张昭乃孙权手下第一个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得孙权,遂答曰:“吾观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刘豫州躬行仁义,不忍夺同宗之基业,故力辞之。刘琮孺子,听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今我主屯兵江夏,别有良图,非等闲可知也。”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违也。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乐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此二人者,真济世之才也。先生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今既从事刘豫州,当为生灵兴利除害,剿灭乱贼。且刘豫州未得先生之前,尚且纵横寰宇,割據城池;今得先生,人皆仰望。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将见汉室复兴,曹氏即灭矣。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而待:以为拂高天之云翳,仰日月之光辉,拯民于水火之中,措天下于衽席之上,在此时也。何先生自归豫州,曹兵一出,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乃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管仲、乐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见怪!”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尫羸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至于刘琮降操,豫州实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昔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韩信之良谋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这一篇言语,说得张昭并无一言回答。
(节选自罗贯中《三国演义》)
赏析
“舌战群儒”可以看作是孙权有意安排的对诸葛亮的一次“测试”,这一点诸葛亮也很清楚。他要想说服东吴结盟抗曹,就必须先驳倒一批文臣“投降派”的观点。在论辩过程中,诸葛亮表现出了自己高超的论辩能力。例如他多采取先守后攻的作答形式,但又不甘于只是作答,于答后发起攻势。他懂得逐个击破、因人而异,张昭是孙权的第一谋士,诸葛亮明白,要想说服孙权,首先就要辩过张昭。纵观整个“舌战”过程,诸葛亮运用各种论辩技巧,或斥论点,或批论据,雄辩滔滔,举重若轻。
链 接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解以及民间的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论辩活动可分为政治、军事和外交等维度,分别对应阐述政治立场、军事策略和外交手段。《三国演义》为我们塑造了众多鲜活的辩士形象,例如诸葛亮、郭嘉、荀彧等,这些人物都展现出了高超的论辩才能。
读书笔记
张辽论辩的艺术
郭泽凡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谋士,似乎每一个人都拥有三寸不烂之舌。但就论辩而言,我更欣赏张辽。
张辽是一名武将,似乎和谋略、论辩搭不上边。但是在招降关羽的过程中,我却认识到了他的另一面。曹操攻取下邳城,他爱惜关羽这样的武艺人才,于是派张辽前往说降。张辽明知关羽投降的几率微乎其微,但仍然毫不犹豫,迎难而上。
张辽的论辩艺术首先表现在采用避实就虚的战术,即避免直接回答问题,而是提及二人之间的故旧之情,不谈说降,但言旧恩,有利于消解关羽的敌对心理。然后张辽为关羽陈说形势,欲以曹操之德行感召关羽。见顺说无效,张辽又分析双方形势,阐述利害——他抓住关羽忠于刘备的心理,体贴地为其出谋划策。张辽认为,如果关羽愿意归降曹操,就有机会去打听刘备的音信,伺机投奔。如此反复几轮拉锯之后,最终促成了关羽归降于曹操。
像这样充满智慧的论辩,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有许多,他们是荆轲、烛之武……这些论辩有助于启发我们的思维,帮助我们表达观点。
【四川绵阳东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