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2023-10-18熊萍
熊萍
[摘 要]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必须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就小学语文这门学科而言,教师需要准确把握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上的改革创新,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具体到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认真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思考,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加强口语交际,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有效方法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那就是知识教学占了教学过程的很大比例,整体教学存在明显的单一性问题。只看重知识传授是不科学的,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在推行新课标的背景下,核心素养理念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要实现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对教师而言是一个挑战。
语文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语文学科课程育人的集中体现。可见,语文核心素养不只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它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方面的内容。由于语文核心素养内涵丰富,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要对学生进行一般意义上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传授,还要关注学生的文化涵养、审美情感、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要实现上述目标,教师就必须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感受语文,并且积极地将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应试教育依然广泛存在,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必须突破落后的条条框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在有很多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会感到很厌烦,在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方面也没有得到培养。因此,要通过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他们形成健全人格,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
小学生好奇心强烈,对外部世界充满着探索欲望,这是他们的天性,但传统教学模式很多时候却是压抑孩子的天性,这无论是形式还是过程都存在问题,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学习是一个享受文化浸润的过程,注重长期积累,需要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知识讲授,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有限。为实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就需要对教学中的两个问题予以充分的关注。
第一,重视知识传授,忽略语言能力培养。很多教师都是照本宣科式教学,语文教材就是开展教学的唯一依据,教学过程就是讲解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对于一些重要字词,也不过是让学生正确认读,理解一下意思,学生最后也只是学会了认和读,却不能学以致用。这样的语文教学只是停留在应试层面,与核心素养培养相差很远。
第二,学生被动学习,忽视思维能力培养。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黄金时期,教师在教学中要对这方面加以重视。但是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影响,教师多数时候还是在灌输知识,学生则被动接受知识,整个教学过程缺乏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认真设计课堂教学
传统的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占据完全主导地位,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然而,教师在课堂上费力地讲解并没有太高的性价比,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参与度较低是常态。显然,这种低效课堂无法实现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新课标提出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认真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探究。这样,课堂教学面貌必然有所改观,课堂效率也必然有所提升,核心素养培育也就有了基础条件。
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級上册《口耳目》这一课,主要教学内容就是识字,为了引起学生的识字兴趣,教师就要做好课堂教学设计:(1)制作好识字卡片;(2)课堂上带领学生认读生字;(3)利用识字卡片进行趣味教学,如随机抽出一张卡片,由学生认读并指出自己身体的相应部位。这样,经过几次练习之后,学生就能够很好地掌握这些生字的形音义。此外,教师还可设计一个“读卡识字”的游戏环节:快速抽取卡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读出正确的字音并指出对应的身体部位。这样,识字课堂的氛围就会很活跃、很有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
(二)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理解
当前,信息技术已经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对于创设教学情境,增强课堂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理解与内化知识具有重要作用。小学生思考问题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虽然教材中有很多插图,但很多时候低年级学生还会存在理解上的困难,此时教师就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设备通过动画、音频、视频等形式来呈现课程内容。
例如,《升国旗》这篇课文描述了升国旗的场景,但学生通过文字和插图还很难深刻感受,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天安门升国旗的视频,在视频的视听刺激下,学生就能置身于相应的情境中,感受升国旗时人们的心情。在这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就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实施有效阅读,促进习惯养成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有人认为阅读应该在小学中高年级开始抓,实则不然。低年级语文教学不能只是识字,而是要让学生理解字词的意思,并学会组词、造句。要高效实现这个目标,最直接的方式是带领学生阅读,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的语境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词。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把黑板报的“语文园地”利用起来,鼓励学生写上自己在阅读中积累的好词、好句,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从而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助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为学生推荐优秀书目,每周设置一节阅读课,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如在阅读中运用圈、点、批、注等,做到边阅读边思考。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就能实现语言积累,并在情感体验方面得到滋养。
(四)加強口语交际,提高语用能力
语文是一门语言工具类学科,要在日常交流中进行运用。新课标非常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其中的“说”,就是口语交际。小学语文要加强口语交际教学,努力提高学生倾听、表达的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把口语交际教学纳入整个教学活动体系,首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营造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要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产生主动表达和交流的愿望;其次,要重视情境创设,创设故事情境、生活情境等,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最后,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加强对学生当堂口语表达的指导。
(五)优化教学方式,培育关键素养
第一,优化引导,培养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是一种重要的素养,它要求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能够深入思考,并保持思维的灵活性与创新性。为了培育学生的这一关键素养,教师就需要改变直接给学生进行灌输的教学方式,更多地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实现思维品质的提高。
例如,《将相和》这篇课文,很多学生在阅读学习之后,都表示非常赞赏蔺相如这个人物,对于廉颇则多有负面评价,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分组分析廉颇的人物形象,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依据。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经过一番讨论,有学生就发现,廉颇虽然性格急躁,但犯错之后能主动改正,这是值得肯定的,所谓“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还有学生提出,廉颇负荆请罪虽然有些难堪,但是做到了以国家利益为重,这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可见,优化教学方式,能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第二,阅读鉴赏,培养审美能力。语文还应教会学生认识美、评价美、欣赏美。语文课程包含了很多美育内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鼓励学生加强阅读,去发现语文的美,从而发展自身的审美能力。例如,在《桂花雨》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认真品读课文,并且要引导学生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惬意场景:桂花盛开,香气怡人,小姑娘摇着桂树,桂花纷纷落下,仿佛是下起了阵阵香雨……这样,学生只要跟着教师的引导,就能将自己置身于文章所描绘的情景中,获得美的享受,从而更能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细细品味鉴赏,会有深刻的审美体验,有助于促进审美能力的发展。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甄选优质文章,更多地引导学生鉴赏优秀作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激活他们的审美体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领悟人生哲理,涵养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审美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大有益处。例如,在拓展阅读《幸福是什么》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抛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在你的眼里,怎样才算幸福?”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有的学生说有很多钱,有的说获得表扬和赞赏,还有的说考上理想的大学……这些都是学生发自内心的理解。教师可以在学生讲完自己的理解后带领他们鉴赏课文,促进学生深化认识,使之明白: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这样,通过阅读鉴赏,就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第三,联系古今,培养文化自信。面对多元的外来文化,语文学科要端正学生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小学语文包含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取联系古今的教学设计,通过开展一些趣味性的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增强其文化自信。例如,可以开展一次以“梅”为主题的飞花令诗词朗诵活动,由学生自主收集有关梅花的诗词作品,并有感情地朗读,挖掘古诗词中的文化积淀,体会梅花所代表的优秀品格。这样,学生就会对中国古诗词有更多的了解,对古诗词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的理解,这对于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六)组织拓展活动,增强教学实效
单一的课堂讲解是有局限的,要高效地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拓展教学形式。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实践拓展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古诗词接龙、成语接龙等活动,强化学生对古诗词和成语的记忆,深化学生对古诗词和成语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班级读书摘录大比拼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加强课内外阅读,拓展知识,熏陶情感,升华思想。
三、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需要重点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在教学实践中要敢于尝试、勇于创新,总结方法经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当然,核心素养培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需要加强自我学习和实践探索,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吕慧.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几点思考[J].华夏教师,2016(3):72.
[2]郭梅红.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8(11):307.
[3]蒋婧.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8):90.
[4]高玉梅.刍议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6):164.
[5]高文燕.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作文成功之路,2027(5):33.
[6]李作芳.“四力”: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外在表现[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7(1):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