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

2023-10-18张润梅王艺淼李冬梅通讯作者

当代临床医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宫颈癌局部化疗

张润梅 王艺淼 李冬梅(通讯作者)

(1.榆阳区人民医院妇产科,陕西 榆林 719000;2.延安大学医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局部晚期宫颈癌是宫颈癌尚没有发生远处转移,没有肺转移、腹腔转移等远处转移,但局部癌灶直径超过4 cm 的患者。因该类患者如直接手术风险较高,故同步放化疗和新辅助化疗来缩小病灶,是顺利进行手术的关键。有研究表明,其发病率约占全球妇女恶性肿瘤的50%以上,发病年龄20~80 岁,高峰年龄在50 岁左右,并有逐渐增多及年轻化趋势,在妇科恶性肿瘤病中病死率占据第2 位[1]。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表明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的转移和扩散,维持体内各项指标稳定,预后更经济,疗效更突出,不良反应更少。本研究,为探讨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特选取我院收治的200 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资料进行实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 年4 月至2023 年4 月收治的200 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 例。对照组年龄22~52 岁,平均(34.5±2.5)岁。研究组年龄23~51 岁,平均(34.6±2.4)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静脉化疗治疗,研究组予以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1)对照组:TIP 方案:紫杉醇135 mg/m2+异环磷酰胺5 mg/m2+顺铂75 mg/m2;PVB 方案:顺铂50 mg/m2+长春新碱1 mg/m2+博来霉素25 mg/m2,3 周重复1 次;博来霉素+铂类方案:顺铂(50 mg/m2)第1d,博来霉素/平阳霉素(15 mg/m2)或平阳霉素第1~2d;5-FU+铂类方案:5-FU(1000 mg)第1~3 天+顺铂(50 mg/m2)。常规静脉滴注。(2)研究组:在血管造影作用下,穿刺患者右侧股动脉,将5F 血管鞘置于其中,在1200 mL 生理盐水中将1000 mg 吉西他滨溶解,并将其置于热灌注化疗桶中,(51±3)℃为动脉导管处温度,流速为0.8~1.0 mL/s。化疗栓塞时,化疗药物主要选择:吡柔比星30 mg 和奥沙利铂10 mg,将碘油10~30 mL 注入,完成栓塞。并将微米明胶海绵颗粒缓慢推注于双侧子宫动脉内,对患者进行肿瘤末梢栓塞。

1.3 观察指标 (1)不良反应发生率[3]:包括肺感染、延迟愈合、尿道感染、输血、淋巴囊肿、阴道瘘;发生率越低,效果越好。(2)治疗后指标变化情况: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QOL)、Karnofsky(卡氏,KPS,百分法)功能状态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结果值越高,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 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研究组和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为5.00%(5/100)和28.00%(28/100),统计学意义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2 两组治疗后指标变化情况 两组在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QOL)、Karnofsky(卡氏,KPS,百分法)功能状态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上对比研究组有着明显的优势,统计学意义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后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s)

组别 例数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QOL)/分对照组研究组t 值P 值100 100//39.87±2.46 51.39±3.14 28.880 0.000 KPS/分78.21±4.62 89.74±3.27 20.370 0.000治疗依从性评分/分73.41±4.37 91.11±5.72 24.589 0.000

3 讨论

宫颈癌病情较复杂,治疗难度大,为缓解病情进展,正确选择化疗方法,对改善患者预后有较大作用。因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需要在术前行化疗以缩小病灶,化疗为改善患者术后疗效的重要辅助手段,且为必要选择。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是指将化疗药物向患者体内注入进行治疗的方法,对肿瘤破裂出血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可促进肿瘤细胞体积的不断缩小和坏死。通过经皮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后,在降低患者常规化疗药物副反应,改善患者预后上更具推广价值。

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和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对比为5.00%(5/100)和28.00%(28/100),统计学意义差异明显(P<0.05)。两组在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QOL)、Karnofsky(卡氏,KPS,百分法)功能状态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上对比研究组有明显的优势,统计学意义差异明显(P<0.05)。文献资料进一步证实,顺铂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和紫杉醇静脉化疗联合应用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效果较好,可有效控制肿瘤进展;凸显在完全缓解10 例和19 例,部分缓解4 例和5 例,稳定6 例和1 例,进展5 例和0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56.00%(14/25)和96.00%(24/25)[4]。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能显著提高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1 年生存率,减少复发和转移,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静脉化疗,在总有效率(84.62% VS 69.23%);CEA、CA125、SCC-Ag 水平降低幅度;不良反应、1 年复发及转移率降低水平,生存率更高[5]。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可通过化疗药物的针对性靶向注输,提升药物利用率,积极控制患者病情进展,治疗效果显著;化疗3 月后,患者肿瘤标志物较治疗前下降幅度更明显[6]。

总之,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比之常规化疗更具比较价值,总体上未引起局部晚期宫颈癌特异症状或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恶化。经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介入治疗后,在2~4 d 内,患者腹胀、下腹痛、阴道出血、阴道分泌物增多或异味等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其中,大剂量、高浓度的化疗药物经子宫动脉灌注,可显著增高抗癌药物在肿瘤组织内、子宫附件、阴道及邻近器官组织内的浓度变化,其中血药浓度的提升,提示本治疗方法较静脉化疗高2.8 倍;避免了药物首过效应,降低了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而失效的概率;且随着局部药物浓度的逐渐递增,对肿瘤细胞的杀灭作用亦可显著增强10 倍。上述受试者的后续手术均顺利成功,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短期疗效显著。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在宫颈癌综合治疗领域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综上,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治疗中,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依从性,可作为有效治疗方法推广实施。

猜你喜欢

宫颈癌局部化疗
局部分解 巧妙求值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非局部AB-NLS方程的双线性Bäcklund和Darboux变换与非线性波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跟踪导练(二)(3)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局部遮光器
吴观真漆画作品选
E-cadherin、Ezr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