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化疼痛护理干预在小儿阑尾炎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

2023-10-18黄倩南程钰婷通讯作者

当代临床医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疼痛感肠梗阻阑尾炎

黄倩南 程钰婷 赵 芸(通讯作者)

(江南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无锡市儿童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小儿阑尾炎具有阑尾位置多变,临床特征和体征不明显,典型症状表现为发热、呕吐、右下腹疼痛等,相对于成人阑尾炎而言,会影响到治疗的预后效果,增加诊断难度。有关数据显示,学龄前儿童从发生症状到穿孔时间大概为40 h,术前发生阑尾穿孔的比例约为50.00%左右[1]。若患儿就诊时间超出疾病自身的诊断时限,将加大小儿阑尾炎的穿孔概率,如未尽早治疗将增加痛苦,诱发弥漫性腹膜炎等并发症。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主要治疗方式,具有安全性高、疗效好、创伤小等优势[2-3]。为有效降低术后的疼痛感,预防肠梗阻、肠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积极实施规范化疼痛护理干预非常重要。基于此,把规范化疼痛护理干预方式用小儿阑尾炎患者,对比分析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我院小儿阑尾炎患者100 例,按不同干预方式分为观察组(规范化疼痛护理)及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0 例。对照组男25 例,女25 例;年龄(6~18)岁,平均(8.38±1.02)岁。观察组男26 例,女24 例;年龄(6~18)岁,平均(8.44±1.06)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术前,护理人员进行访视并介绍医护人员基本情况,说明手术预期效果和注意事项,解答患者和家长的疑问,重视保暖,术后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疼痛护理。(1)切口:因手术原因,患儿会伴随术后切口疼痛情况,为有效改善术后症状,减轻患儿切口疼痛感,护理人员要做好切口部位的疼痛护理和干预。叮嘱患儿及家长尽量确保患儿降低活动幅度,避免拉扯到伤口增加痛感;在活动、下床、如厕时可轻轻用手按压,恢复期间不可大笑、用力咳嗽,尽最大努力避免疼痛的加重和增加腹压活动。(2)环境:术后患儿所处的不良环境可能加重疼痛感,产生负面情绪。要确保病房干净整洁,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保证温湿度处于适宜的状态。为有效减轻疼痛感,分散注意力,还可播放一些动画片、提供小玩具等。(3)心理:为获得患儿的信任,和他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可多向他们讲故事,提升护理依从性,减轻恐惧感。(4)评估:选择面部表情量表(Wong-Baker)评估其疼痛程度,较轻者可通过看动画、玩游戏、玩玩具等方式减轻痛感;较重者可通过对乙酰氨基酚栓塞肛实现有效镇痛。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疼痛程度评分、术后并发症等。(1)密歇根医学中心于1997 年开发,用于儿童手术后疼痛评估。Wong-Baker 面部表情量表,选择不同的六个脸谱示意疼痛程度,分别为笑、愁眉苦脸、哭泣等,量表10 分制,0 分为愉快,无疼痛;2 分为有一点疼痛;4 分为轻微疼痛;6 分为疼痛较明显;8 分为疼痛较严重;10 分为疼痛剧烈。(2)术后并发症[4]:分为粘连性肠梗阻,及切口开裂、腹腔感染等,总发生率=(切口开裂+粘连性肠梗阻+腹腔感染实际例数)/50例×100%。

表1 比较Wong-Baker 评分 (±s,分)

表1 比较Wong-Baker 评分 (±s,分)

组别例数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507.46±1.761.01±0.26对照组507.50±1.713.68±0.78 t 值0.3944.028 P 值0.8760.000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23.0 软件处理,(±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Wong-Baker 评分 两组护理前疼痛程度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指出通过对患儿实施规范化疼痛护理干预后,疼痛程度更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粘连性肠梗阻,及切口开裂、腹腔感染1 例(2.00%)低于对照组7 例(14.00%),指出通过对患儿实施规范化疼痛护理干预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n(%)]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具有病情发展迅速、起病急骤等特点,症状表现为下腹部疼痛、术后感染、呕吐等。临床主要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较多患者在术后因疼痛等因素的影响,长时间卧床降低其生活质量,增加并发症发生率[5]。有学者认为,通过把规范化疼痛护理干预方式用于患儿,能提升对疾病的认知度,及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小儿阑尾炎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肠梗阻、反跳痛、阑尾点压痛等症状,短时间表现出诸多病情变化,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方式,对患者病情的康复意义重大。基于此,把规范化疼痛护理干预的方式用于对患者疾病的预防,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帮助患儿顺利度过危险期,减轻术后疼痛感。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前疼痛程度评分无差异,护理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指出通过对患儿实施规范化疼痛护理干预,疼痛程度更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粘连性肠梗阻,及切口开裂、腹腔感染1例(2.00%)低于对照组7 例(14.00%),指出通过对患儿实施规范化疼痛护理干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护理是相对简约的护理方式,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而小儿阑尾炎患者术后最大的干扰就是切口的疼痛,因此做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开展规范化疼痛护理干预非常重要[6]。本研究从患儿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术后疼痛为基点,明确主要原因,并基于此实施规范化护理干预,加强对患儿的疼痛干预。本研究从切口、环境、心理和评估四方面对患儿术后疼痛评估,为有效改善术后症状,减轻切口疼痛感,尽量确保患儿降低活动幅度,恢复期间不可大笑、用力咳嗽;为有效减轻疼痛感,分散注意力,可播放动画片、提供小玩具等;多向患儿讲故事,提升护理依从性,降低疼痛;对术后疼痛较轻者看动画、玩游戏、玩玩具,较重者可通过对乙酰氨基酚栓塞肛镇痛。应用量表评估法,能促使清晰了解患儿的疼痛程度和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干预措施护理。为减轻术后患儿的疼痛感,实施环境护理也有帮助作用,减少患儿的不良情绪,减轻疼痛感,同样实施心理层面的干预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提示对小儿阑尾炎患者实施规范化疼痛护理干预的方式,在降低粘连性肠梗阻,及切口开裂、腹腔感染等方面安全性更高,有效减轻患儿疼痛感,发挥的效果更佳。

综上,针对小儿阑尾炎患者,采用规范化疼痛护理干预的方式,对病症控制、疼痛程度的改善产生作用显著,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疼痛感肠梗阻阑尾炎
材料作文“疼痛感”升格指导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情绪干预及注射手法对儿童预防接种疼痛感的影响
术后疼痛护理评分与患者静息及活动性疼痛自评结果的比较
Meckle憩室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5例外科治疗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急性阑尾炎92例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单纯急性阑尾炎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