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智造背景下工科类高职院校“三元融合”双创课堂模式构建研究

2023-10-18许林媛肖丽平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双创意愿个体

许林媛 肖丽平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中山 528436)

当今世界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中国制造业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上面临着发达国家领先技术与发展中国家廉价竞争的“双重挤压”。在新形势下,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成为国家发展的主攻方向。作为培养技术实用型人才的前沿阵地,高职院校应顺应社会发展形势,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培育出兼具专业核心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提出课堂是培养人才的主渠道,是培养思维和能力的最好场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确立了双创课堂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将提升双创课堂教学质量作为衡量“双创”教育实施的重要维度之一[1]。因此,如何提高双创课堂的实效性,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人才,是高职院校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根据班杜拉的“三元交互决定论”,创新创业课堂(以下简称双创课堂)教学是学生个体、创新创业行为和创新创业环境三元交互影响下形成的。基于此,本研究结合高职院校双创课堂的现状和工科学生的专业背景、学习特点、岗位需求等特点,以“三元交互决定论”为理论基础,提出构建“三元融合”双创课堂模式,以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让学生更好地融入“中国智造”的发展浪潮中。

1 高职院校双创课堂的“三元”分析

2 0 世纪6 0 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汲取了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的精髓,借鉴心理学、社会学习等理论提出“三元交互决定论”[2]。他指出学生的行为是个体因素(Person)、行为因素(Behavior)和环境因素(Environment)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三者具有双向决定和互动关系,形成一个三元交互系统(图1)。在三元交互系统中,个体因素包括思维、认知、自我评价等内部要素;行为因素包括内在行为和实际行为两个方面;环境因素则影响个人能力的发挥和成果的获得。“三元交互决定论”为分析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培养路径及其影响因素提供了理论支撑。借鉴该理论,创新创业课堂的构建应发挥学生个体、创新创业行为和创新创业环境交互影响的作用,促进三元融合发展,优化课堂培育路径。

在双创课堂中,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主体,其行为受到自身内在特质和内在动机的影响。其中内在特质指学生的思维、意志、性格等心理品质,内在动机是指将潜在动力转化为现实行动或成果的动力。就参与创新创业实践而言,学生的内在动机来自任务或行为带来的愉悦、挑战、奖赏等。创新创业行为包括以知识建构为核心的内在隐性行为和以实践训练为内容的外在显性行为。在创新创业课堂中,内在行为是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知识、把握学科前沿信息,促进自身知、情、意、行融合发展的过程;外在行为则是将创新创业理念付诸实践的过程。大学生所处的创新创业环境主要由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组成。物理环境是指在学生创新创业学习实践中,支撑并影响其进行的外部环境,如奖励政策、实践平台、资金投入等。课堂的心理环境主要指文化氛围,是影响学生价值观、思维活动、知识建构的重要因素。基于“三元交互决定论”,教师在构建创新创业课堂时,应充分运用好学生个体、行为、环境三方面交互影响的作用,将其有效融入双创课堂中,发挥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 基于“三元融合”的工科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培育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探索、优化创新创业培育路径,以期提升双创课堂教育的质量。本次调查研究从学生的个体、行为、环境三元因素的交互影响作用出发,对创新创业培育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寻求课堂优化路径。

2.1 创新创业个体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环境间的交互影响

在调查中发现,男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比女生高16.70%(表1),通过卡方检验,学生对参与创新创业的意愿呈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χ2为8.190,P值为0.004)(表2)。Shahriar分析,男生、女生创业意愿的不同主要由于社会对性别角色和传统家庭角色长期的刻板印象[3]。在此环境下,男生、女生对周围环境做出不同的反应,对创新创业的自我效能感和对失败的恐惧感也有所不同,造成在创新创业的选择上显现不同的倾向。男生往往收获到更多鼓励创新创业的声音,具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对创新创业的恐惧感也较小,而女生受到更多来自社会和家庭的约束,自我效能感较低,对创新创业前景未知的恐惧较大,因而选择较为安逸的生活。因此教育者应了解产生差异的原因,作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不同年级的创业意愿的特征来看,大一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意愿远高于大二、大三学生,分别高出17%和15.70%。这种差异背后的原因是不同年级的学生的思想认知、知识结构和社会阅历有所不同。随着学生对创新创业环境的了解越深,对创新创业的选择也越谨慎,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其创新创业意愿的降低。这无疑与“三元交互决定论”相符,在和外界环境的交互过程中,由于学生交互个体的性别、年级不同,环境对个体产生的影响力不同,因而表现出与环境的交互结果也不相同的情况,即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个体对于创新创业的意愿显现出各自差异。

表1 学生创业意愿的个体基本特征

表2 学生创业意愿与性别卡方检验分析结果

2.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环境与创新创业行为间的交互影响

国家和高校始终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力度,但是在调查中发现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环境并不理想,只有20.18%的学生认为当前创新创业环境非常好,而大部分学生(75.17%)认为当前提供的创新创业环境比较好或一般(图2)。跨专业知识背景、校内外协同资助、政策支持都是推进创新创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高校创新创业环境建设的一部分。但调查发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要障碍在于缺乏相关经验、欠缺跨专业知识、学生创业资金不足、创业指导不到位等方面(图3),可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建设任重道远。此外,仅有8.85%的受访学生对当前大学生创业政策非常了解,其余多数学生(57.52%)对当前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还停留在“听过但没了解过”的阶段。由此可见,政府和高校虽然出台了很多政策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但是由于政策传导落实不到位,没有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交互效果,从而偏离了政策的初衷。另外,大部分学生(73.40%)表示校内指导教师对自己在创业过程中的影响最大。可见授课教师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学校应提升双创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师提供双创教学培训机会,从而提升双创课堂的实效性。而仅有17.60%的学生认为校外聘请专家在自己的双创过程中有影响,这说明校外聘请专家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学校应集聚优质的双创导师资源,聘任具备实践经验的校外专家开展双创主题的讲座、沙龙或论坛,对在双创方面寻求咨询的教师、学生给予专业的指导帮助,充分发挥专家在双创课堂中的教育引导和指导帮扶作用。对于如何完善双创课堂环境,62.40%的学生建议学校提供实践场所、设备,高达79.60%的学生希望学校资助创业启动资金和相关配套资金。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离不开学校的支持,高校需要不断完善创新创业保障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推动创新创业理念和意识深入人心。

图2 高职院校学生对当前校园创新创业环境的看法(%)

图3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遇到的主要障碍(%)

2.3 创新创业行为与创新创业个体间的交互影响

根据班杜拉“三元交互决定论”,创新创业个体与行为是相互影响的。一方面,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愿影响其创新创业行为,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行为也会在实践中影响他们参与创新创业的意愿。调查中发现,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学校和教师的鼓励(55.30%)和对创新创业的兴趣(24.80%)。这符合班杜拉提出的学生内在动机对行为的驱动作用,学生自身的意愿加上学校的激励性政策、教师的鼓励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另外,通过卡方检验结果(表3)可以看出,学生的创新创业经验与创新创业意愿呈正相关(χ2为14.699,P值为0.000)。从列联分析表(表4)得出,大部分学生(71.60%)没有创新创业类活动或工作经历,其中没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比例(60.90%)高于总比例(55.30%),而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比例(39.10%)远低于总比例(44.70%)。相反,有创新创业类活动或工作经历的学生中,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占本组样本总数的59.10%,高于总比例(44.70%)。据此可见,创新创业经验的不同对学生个体的参与意愿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可采取激励政策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并通过第二、第三课堂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孵化项目等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激发其创新创业兴趣。学生通过实践深入了解创新创业,有助于转变以往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消极看法,最终在行为和个体交互影响下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数量和质量。

表3 学生创业意愿与相关经历卡方检验分析结果

表4 学生创业意愿与相关经历列联分析[n(%)]

3 “三元融合”工科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堂构建路径

基于中国智造大背景,本研究在深入分析了工科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与问题的基础上,以“三元交互决定论”为理论基础,提出构建“三元融合”双创课堂。“三元融合”双创课堂将从学生个体、创新创业行为和创新创业环境三方面对双创课堂进行优化,并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三环节教学活动进行。

3.1 遵循个体差异性,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体,他们的观念和认知受环境的影响,也支配其创新创业行为。由于个体具有认知差异性,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认知特点和企业岗位需求,以学生为中心,设置分层次、分阶段的创新创业课堂,以便于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双创课堂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讲授商业知识、创新创业心理学等通识内容。由于学生刚接触创新创业这一门课程,教师可通过第一课堂导入“创新创业导论”“创意思维训练”等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意思维,让学生深化对创新创业的了解。第二阶段,设置专业群创新创业策划课程,主要通过第一、第二课堂将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实践结合起来[4]。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融入与专业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内容,并通过任务导向,让学生创新运用工科知识解决行业的现实问题,培养其创新创业思维。第三阶段,在课堂中设置创新创业实践训练。通过第二、第三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研究、竞赛、社团活动、讲座、实习等创新创业活动,并通过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引导学生组建跨专业创新创业团队,进行“跨界”合作,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碰撞出思维火花。

在课堂中也要注意对不同学生的引导,使之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理念。针对创新创业兴趣和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借助信息化手段,运用翻转课堂、对分课堂、多维情境等教学模式,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课内课外课堂翻转,因材施教,加深学生对创新创业的了解,并在潜移默化中进行道德修养的培养,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理性的选择,保证创业方向正确,提升抗挫折能力,塑造自我反思、坚持不懈等品格,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为创新创业提供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5]。另外,要注重培养女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提升她们的创新创业能力,鼓励她们摒弃陈旧观念,坚定意志,增强其参与创新创业的意愿。

3.2 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行为,强化课堂实践推手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培育过程,学生需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将创新理念和创业想法变为现实,在实际操作中提升创新创业技能,强化创新创业意愿。从调查结果中发现,学生的创新创业类实践经历与创新创业意愿呈正相关。因此,双创课堂应充分利用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不同专业背景、不同阶段的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教师可在第一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法、游戏化场景等课堂设计,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头脑风暴、创意交流完成相关项目,达成对知识的理解与能力的培养。此外,借助第二课堂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创新创业讲座、“互联网+”大赛和第三课堂的创新创业孵化项目、青春创客等活动,让创新创业教学从封闭式课堂向开放式课堂转变,学生将所学的分散的知识运用到真实场景中,真正感受到创新创业所带来的实际效益,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培养其创新创业精神,达到全方位的知识内化与提升综合能力的目的[6]。

3.3 优化创新创业课堂环境,推动教育持续发展

高校创新创业课堂环境的优化离不开外部生态环境的支持和内部生态环境的建设[7]。外部生态环境是指影响创新创业教学的课堂环境之外的所有外部环境因素,其中包括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等外部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系统。创新创业课堂内部生态环境是指在创新创业课堂中教学主体与课堂环境之间,以及教学主体之间形成的相互联系的生态教育整体。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主阵地和创新创业环境的营造者,应发挥主体的带动作用,不断优化创新创业课堂的教学环境。一方面,应加强校企合作,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从校园延伸至产业链,为创新创业课堂提供实践平台,如创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创客空间、创业示范基地等,丰富开放式课堂实践与体验。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平台,高校还可整合学校、企业、家庭、政府、产业等多方资源,不仅为教师和学生获取创新创业政策咨询和扶持申请提供便捷渠道,解决创业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而且可承接商家和企业专门订制的产品和服务,为创业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减轻压力,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教师应构建好课堂内部环境,增强师生互动交流,将以“理论传授”为主向以“能力培养”为主转变,将“单一课内学习模式”向“全课堂学习模式”转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挑战杯”“创青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第二课堂活动,营造创新、奋斗、开放、竞争的双创课堂文化氛围,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学习,培养自主学习、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术型人才[8]。

4 结语

创新创业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智造”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积极促进创新创业课堂环境、个体、行为“三元融合”,提升创新创业课堂的实效性,从而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全覆盖、内容全方位、形式多元化、贯穿全过程的效果。同时充分发挥校内外教师和专家团队的支持和指导作用,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淡薄、实践平台短缺、政策资源获取不畅通等问题,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知识、能力、素质和实践经验的提升,推动我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最终实现国家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双创意愿个体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双新双创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