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让偏远“方寸之地”变集体“增收宝地”
2023-10-18孟玉智
□ 孟玉智
折桥村位于甘肃省临夏市东端,距市区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现有12个合作社,农户721户,耕地面积1147.69亩,是东乡、回、汉等多民族杂居的民族村。近年来,折桥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协会+农家乐”模式,为农村“三变”改革注入新动能,通过发展农家乐、盖碗茶等产业,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折桥村享有“河州美食第一村”的美誉,曾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一、用好项目资金,带动村民就业
折桥村积极争取市级扶贫资金、中央转移支付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等壮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抓机遇找项目,依托项目运作,壮大集体经济。2017年争取市级扶贫资金10万元,2019年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30万元,两笔资金都投入到临夏市泉乳合作社,通过保底分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2020年,在党建引领下,折桥村成立魅力折桥湾合作社,村集体流转农民土地388.42亩,建设钢架大棚种西瓜,交由第三方运营,第三方按每年每亩1800元向合作社支付土流转费,其中1500元支付农民土地流转金,150元作为合作社发展资金,150元作为村集体收益。通过西瓜种植项目的实施,村集体增收达5.83万元。
2021年申请中央转移支付资金50万元,投入到魅力折桥湾合作社,由合作社生产“魅力折桥湾”商标的盖碗、茶餐具等,村集体每年可得注资资金的6.5%,有力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折桥村党支部在充分运用本村项目资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同时,还通过飞地经济模式,吸纳甘费村50万元中央转移支付资金、苟家村10万元市级扶贫资金,让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益,帮助本村及周边劳动力在魅力折桥湾合作社就近就地就业,同时带动周边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发展,每年按注资资金的6.5%向甘费村、苟家村分红。
二、探索“党支部+”新模式,扩大“魅力折桥湾”效应
折桥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形成了“党支部+协会+农家乐”产业体系,把党的组织优势融入农家乐旅游产业中,实现党建与农家乐旅游产业发展的互动双赢。折桥村依靠一系列惠农政策和独特的田园风光、区域优势、民俗风情、特色饮食,大力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特别是借助国家扶持“三区三州”政策机遇,折桥村村民利用自家院落开办农家乐,村内现有138家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农家乐,平均每7户群众就有1户开办农家乐。村党支部每年开展“红黑榜”评选星级农家乐,现有红榜旅游农家乐50多家。党员带头开办的“党员示范店”农家乐38家,带动了全村农家乐产业发展,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目前,农家乐直接从业人员1200多人,农家乐年营业额近1.2亿元,年均纯收入达5000多万元,户均收入10万元至50万元不等,解决本村村民就业800余人,月工资均在3000元以上。
三、强化特色协会引领作用,实现乡村产业做大做强
2018年,折桥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魅力折桥湾农家乐协会,68户农家乐业主自愿加入魅力折桥湾农家乐协会。协会为农家乐发展制定了科学规划、监管服务、组团营销等具体举措和务实管用的办法。2021年成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任合作社理事长的魅力折桥湾观光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并通过整合各类资金300万元建成了占地2亩的折桥村盖碗茶生产加工车间,注册了“魅力折桥湾”商标,统一设计制作了印有“魅力折桥湾”商标的盖碗、餐具等,加工车间解决本村劳动力就业30人,月工资为3500元,年生产值达300万元以上,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还整合了省委组织部奖励资金20万元,购置餐厨垃圾清运车1辆,以每家每年2500元的优惠价格对辖区内农家乐餐厨垃圾进行统一收集处理清运,年收益可达10万元,切实解决了辖区内农家乐餐厨垃圾收集清运处理问题,进一步助推农家乐产业提档升级。
四、延长乡村旅游“消费链”,提高农民增收“价值链”
2020年,折桥村党支部积极争取各类资金4226万元,完成折桥湾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一期项目。根据“一巷一特色”工作思路对村内巷道进行风貌改造,其中盖碗巷等巷道被成功打造为村内独特的旅游风景;按照市政建设标准对1600米的折塔路进行燃气、电网线、污水管网等设施的建设,推动旅游基础设施再上新台阶;对主干道沿线进行墙体彩绘、墙面粉刷、外立面改造、小型文化广场修建、彩色沥青路铺设和人行道植草砖铺设等工程;改造排水渠1.2公里,新增消防、安防等附属设施;修建旅游厕所3座和大型生态停车场1座,进一步增强了折桥村的游客承载量;分别流转土地150亩和101亩建成了河州“花之约”田园花海综合体和“渔乐湾—水上游乐园”,进一步打响“魅力折桥湾”旅游品牌。通过多种举措助推折桥村农家乐旅游产业发展,增加了乡村旅游新元素、新业态,丰富了乡村旅游的新内涵,延长了乡村旅游的消费链,提升了折桥湾乡村旅游发展品质和游客承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