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层级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

2023-10-18卢永丽刘奇宋明阳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14期
关键词:内科病房神经内科层级

卢永丽,刘奇,宋明阳

1.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枣庄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山东枣庄 277800;2.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枣庄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山东枣庄 277800

对于医院神经内科而言,其呈现出患者病情复杂、疾病种类多以及风险发生率高等系列特点,在此种情形下,针对护理质量表现出较高要求。针对神经内科病房在实施管理期间,常规护理管理方式运用,表现出较差的层次性,无法充分明确具体的护理责任,导致护理人员表现出较差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1-4]。而且存在较高概率表现出护理风险的现象,在此种情形下,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水平均受到严重影响。在实施神经内科病房管理期间,层级管理的有效运用,其能够依据护理人员的护理职称以及护理经验,完成不同层次的划分[5-8]。对于每一层护理人员,可在其各自岗位分别落实,在对神经内科护理风险明确条件下,研究针对性的护理管理计划,获得显著管理效果[9-10]。本文选取2022 年1—11 月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枣庄中心医院的20 名神经内科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以投掷硬币法作为护理人员管理研究分组依据,展开所有神经内科护理人员不同组别划分,旨在探讨在实施神经内科病房管理期间层级管理方式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的20 名神经内科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以投掷硬币法作为护理人员管理研究分组依据,其中施以常规管理的设为参照组(n=10);施以层级管理的设为研究组(n=10);参照组中男1 例,女9 例;年龄25~49 岁,平均(32.29±2.21)岁;工作时间3~25 年,平均(12.29±5.11)年。研究组中男2 例,女8 例;年龄26~49 岁,平均(32.44±2.27)岁。工作时间3~26 年,平均(12.32±5.17)年。两组性别、年龄以及工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资料收集齐全;②均知晓本次管理要求,并且可以充分配合;排除标准:①资料缺失者;②中途退出神经内科病房管理研究者。

1.3 方法

1.3.1 参照组 施以常规管理。对于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在开展工作期间的系列注意事项进行说明。结合当前神经内科的具体护理情况,制定相关的准则以及规范,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期间需要严格遵守。对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简单了解,对其予以开导,有效提高工作积极性。

1.3.2 研究组 施以层级管理。①明确人员组成:结合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职称、工作经验、工作能力以及学历等,针对护理人员完成各个层级的划分,主要包括护理组长、责任护士以及辅助护士。对于夜班,要求每名责任护士需要轮流执行,对3~4 例患者负责;对于护士值夜班,护理组长轮流带领辅助,将护理组长值夜班次数减少;②明确职责:做好管理工作,对于护理组长而言,其主要负责对重症患者情况进行了解以及掌握,在进行抢救以及护理期间对其进行认真指导,并且积极参与;明确护理薄弱环节,合理给予对应防范;伴随医生完成例行查房工作,强化医护沟通,遵医嘱将系列治疗措施落实;针对下级护理记录展开定时检查,并且对于组内护理病历质量合理做好监控工作;在护理质量改善期间,同上级密切配合,对于护理缺陷可以及时发现并汇报,并且明确具体原因,研究具体的整改措施;对于护理人员进行相关业务学习、有关训练以及考核需要定期组织;对于小组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展开认真评估,认真评价具体的护理措施效果,认真展开交接工作,明确具体问题,研究具体的改进措施;对于临床带教工作需要认真完成;对于责任护士而言,其通过护理组长领导带领,遵护嘱以及医嘱完成各项护理工作,期间需要确保熟练以及规范。针对辅助护士合理完成基础护理指导,对于护生带教工作认真参与;对于辅助护士职责,通过责任护士指导,合理展开基础护理方面系列工作;③明确具体的管理模式,针对科室内管理核心加以明确,合理展开持续质量改进。对于护理人员的业务指导人员选择护理组长,针对工作展开对应指引,对于指引的落实以及更新需要不断促进;对于指引要求责任护士展开严格规范;对于技术性较低的基础性护理工作,辅助护士需要认真执行。对于所有层级的护理人员合理展开逐项管理操作。对于交流会议需要定期展开,对于经验交流以及问题分析工作需要合理展开,对于具体的解决措施需要认真讨论。

1.4 观察指标

1.4.1 两组管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利用百分制管理满意度自制量表对两组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管理满意度展开对应调查,其维度包括管理技术、管理环节、沟通交流以及管理态度4 项,各维度评定分均为0~100 分,分值高低,对应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管理满意度的高低。

1.4.2 两组管理质量评分比较 利用百分制管理质量自制量表对两组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管理质量展开对应调查,其维度包括管理制度、环节规范、管理全面性、管理针对性以及管理有效性5 项,各项分值范围为0~100 分,分值高低,对应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管理质量的高低。

1.5 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分析利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别利用χ2检验、t检验完成计数资料以及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统计,并以频数(n)和百分数(%)、(±s)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管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研究组护理人员管理技术、管理环节、沟通交流以及管理态度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人员管理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理人员管理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组别研究组(n=10)参照组(n=10)t 值P 值管理技术90.33±3.18 78.25±3.45 8.141<0.001管理环节91.17±3.28 78.39±3.55 8.361<0.001沟通交流92.69±3.49 78.43±5.14 7.258<0.001管理态度91.77±3.49 78.22±5.36 6.699<0.001

2.2 两组护理人员管理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护理人员管理制度、环节规范、管理全面性、管理针对性以及管理有效性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人员管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护理人员管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研究组(n=10)参照组(n=10)t 值P 值管理制度90.66±2.56 78.42±2.25 11.356<0.001环节规范91.72±3.19 78.43±5.14 6.947<0.001管理全面性91.25±4.16 78.66±5.19 5.985<0.001管理针对性91.77±5.14 78.25±4.29 6.385<0.001管理有效性90.68±5.28 77.63±5.14 5.600<0.001

3 讨论

对于神经内科病房工作而言,其表现出较强的专科性,呈现出技术水平要求高以及护理任务重等特点,对此采取有效措施展开对应管理,具有显著意义[11-12]。以往常规管理方式的运用,表现出较大的弊端,例如完整性不好、连续性不佳、科学性较差等。所以对于护理资源合理利用,将护理质量显著提高,表现出显著价值[13-15]。

结合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管理技术、管理环节、沟通交流以及管理态度评分同参照组展开比较,结果呈现出显著提升;研究组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管理制度、环节规范、管理全面性、管理针对性以及管理有效性评分同参照组展开比较,结果呈现显著提升。分析此种结果原因为,层级管理作为新型管理方式一种,同常规管理比较,其呈现出的差别明显,其对于医院科室特点可以深入分析,充分明确护理需求,在对现有护理人员基本情况加以明确的条件下,针对护理人员展开优化分配工作,从而展开针对性护理服务工作,对于护理人员以及患者的需求可以最大程度满足[16-19]。对于神经内科病房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无法对护理人员以及患者的需求给予全面满足,护理人员呈现出较大的工作强度以及难度,难以显著提升护理质量,无法对护理安全性做出充分保障。而通过层级管理,可显著提高护理人员配置优化性[20]。在具体管理期间,可以充分做到以人为本,确保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期间,能够站在患者角度出发。其能够依据护理风险以及神经内科特点,对护理人员展开对应培训,可将护理人员的护理专业水平显著提高[21-22]。对于良好护理态度意义,确保护理人员可以充分明确,展开有效护理干预,将护理质量明显提高,从而表明医院在实施神经内科病房护理管理期间,层级管理方式的有效应用,效果显著,表现出显著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医院在实施神经内科病房护理管理期间,层级管理方式的有效应用,可将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管理满意度以及管理质量显著提升,可促进神经内科总体管理效果的显著提升。

猜你喜欢

内科病房神经内科层级
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浅析专科化管理在心内科病房护理中的实践
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在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内科病房医护人员对医护合作态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