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侗族刺绣产业发展模式与营销策略研究
2023-10-18尹彬黄晓羽黄玥杨珩
尹彬,黄晓羽,黄玥,杨珩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0 引言
侗族刺绣是侗族人民的历史文化表现形式,也是当地手工业的重要构成部分,采取行之有效的营销手段,促进桐族刺绣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化生产模式逐渐取代传统以人工为主的生产模式,给传统手工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在这种背景下,刺绣工艺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由此,就需要相关人员积极创新多种产业营销模式,进而有效推动刺绣行业的创新升级,与乡村振兴发展深入融合,主动调整产业结构、拓宽营销渠道、带动乡村就业,助力当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整体发展速率持续加快,但随着先进科学技术及经济运行模式的进步,刺绣这一手工艺逐渐转变为机械化生产模式,同质化严重,加之各类外来时尚文化的普及,使得现代青年对于传统文化缺乏研究兴趣。由此,推动民族文化保护、继承并发扬优秀民族工艺已成为当务之急。侗族作为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组成部分,具有分布广、人口较多的特点,主要以农业发展为主,兼营林业,生产水平较高,大多分布于湖南省西南部,广西省东部,贵州东南部。在多省文化熏陶的背景下,侗族逐渐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侗绣文化。而侗族人民受到生存环境及交通条件的影响大多居住在寨子中,形成较为统一的信仰习惯,将历史、传说、信仰有效融进织布中,可充分体现出当地群众对自然的崇拜及神明的信仰,为创作刺绣图案提供了源源不断地灵感[1]。
2 乡村振兴战略下侗族刺绣产业发展模式的理论分析
2.1 乡村振兴战略概述
乡村振兴战略将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作为根本要务,其主要目的就是创建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的社会,并与城乡融合体系相结合,加速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最终全面落实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愿景。
2.2 侗族刺绣产业的特点与现状分析
(1)工艺技术。侗族刺绣主要应用引针穿刺的方式将多色棉线或丝线缝制在面料上,使其构成多种纹样,是我国重要的民族刺绣构成部分,可分为挑花、绣挑、绣花、挑花、绣贴等多种形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刺绣工艺就是盘轴滚边绣,取一根丝线为轴,使其与两根丝线缠绕制作为盘线,用盘线在纹样轮廓上绣一道边即为滚边绣。从实际情况来看,绣品可分为一道及三道两种工艺形式,侗族刺绣作品展示如图1 所示。
图1 侗族刺绣作品展示
(2)生产。为弘扬侗族刺绣,各地积极成立刺绣文化传承基地,并定期开班,鼓励人们主动学习这一技艺。通过进一步扩大宣传范围,吸引劳动者,可极大改变现有工作形式,并利用定期交货的方法保证生产灵活性。同时也可以将侗绣融入扇子、背包、领带、裙衫等,达到促进当地消费的目的。
(3)市场。侗族刺绣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通过组织刺绣展览、工艺比武、展销会等形式,引导人民了解侗族刺绣。
(4)发展。可抓住博览会等机遇将侗绣作品印制在桌布等常见物品上,吸引海外游客,拓展海外市场。同时也可将侗族刺绣体现在当地机场、车站等场所,利用视频号等方式扩大宣传范围,进一步刺激国内消费市场,打造文化品牌,形成特色产业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3 乡村振兴战略与侗族刺绣产业的关联性
一方面,乡村振兴为侗族刺绣的发展提供条件。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逐渐加大对传统民间工艺及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要求各地积极保护传统文化,并综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实现民族手工艺的继承发扬,进而推动生态文明,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侗族刺绣以此为基础极大拓宽了发展前景。
另一方面,侗族刺绣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刺绣是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智慧结晶,在相关保护管理机制的引导下,侗族刺绣逐渐受到社会关注,传承人数量增加,实现了商业及产业化协同发展。当前侗族刺绣已逐渐进入全新的巩固创新阶段,深刻反映了乡村的变化与发展,经济及文化价值极高。由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以侗族刺绣为核心开创文化及商业运行新模式,能够扩大侗绣知名度,形成品牌效益,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2]。
3 乡村振兴战略下侗族刺绣产业营销策略
3.1 市场定位与目标群体分析
从实际来看,侗绣客户来源广泛,没有年龄、性别、职业的分别,可满足不同群体的使用及审美需求,但存在市场定位不清、没有具体规划等问题,同时市场占比及认可度较低,相关人员应积极扩大产品知名度增加目标客户群体。
3.2 产品与品牌策略
受到交通条件、家庭传承等因素影响,侗绣产品存在单一、缺乏创新等不足,纹样风格同质化严重,内容单调,大多以草、太阳花、蝴蝶花为图案,无法引发现代人共鸣,且仅将刺绣作为经济来源手段,缺乏文化基础及保护意识,将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另外,侗绣宣传范围较小,产品虽精美但传播力度不足,导致品牌效应低,社会大众对这一技术不了解,因此经济交易少。加之侗绣实用性不高,属于高档奢侈品,极大限制了消费范围。
3.3 渠道与销售策略
由于侗绣的交流传承主要源于家族,且大部分侗绣地区处于大山中,位置偏僻且交通不便,将极大影响侗绣的进一步宣传推广,且没有积极与互联网等技术结合,销售渠道狭窄,不利于侗绣的发展。此外,产品销售方式落后,无法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在面临激烈的绣品市场竞争时能力不足,无法引起群众共鸣。
3.4 促销与传播策略
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侗族刺绣得到有效发展,但仍存在传播对象定位不清、无亮点、促销形式单一、范围有限等问题,且促销及传播方式大多为口授心传,对现代化技术应用不熟练,使得传播效果有限。
4 乡村振兴战略下侗族刺绣企业营销实践分析
4.1 案例选取及背景介绍
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彦婷手工刺绣坊为例,主要以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为核心创建工坊,开展文化传承、服饰生产、刺绣工艺品加工等工作,以认真生产、品质保证、做工精细为宗旨,设立七处刺绣基地,创新合作社+产业+车间+公司的运营管理模式,为1600 余名当地群众创造就业机会,带动800 多名群众实现脱贫,同时创建指尖温度基金帮扶本地困难及残疾人群体,进一步带动全体农民实现经济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推动侗族刺绣的进一步传承发展。
4.2 经验总结
(1)开展技能培训。工坊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侗绣培训基地,提高培训覆盖面,目前已培养专业绣娘3000余人,并免费开设技能培训班,支持学员自主创业,主动投身乡村振兴。以岩洞镇铜关村侗绣基地为例,共占地180m2,每年可开设各类侗绣培训30 余次,有效提升了相关从业者的技艺。黎平县彦婷手工刺绣非遗工坊绣娘技艺展示如图2 所示,黎平县彦婷手工刺绣非遗工坊开展技能培训如图3 所示。
图2 黎平县彦婷手工刺绣非遗工坊绣娘技艺展示
图3 黎平县彦婷手工刺绣非遗工坊开展技能培训
(2)实促进就业创业。工坊通过培训生产,带动当地残疾人、妇女参与制作民族刺绣工艺品,并创新合作社+产业+车间+公司的运行模式,已为当地群众提供1600 多个工作岗位,并带动300 多名青年创业,达到侗族刺绣传承保护的目的。工坊年生产绣品达500 余件,销售额超过300 万元,职工年均收入2 万元。同时工坊积极创新,申报相依相恋、鱼螺共田、欢乐侗情及携刺绣台屏等专利,也创建了指尖温度基金,为当地困难及残疾人群体提供有效帮助。
(3)确定长期规划。工坊通过制定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可依托现有文化资源创新培训活动,结合个人及团队要求,制定并落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提升人员素养。并积极利用课题研究、实地观摩、网络教学、现场学习等方式引导成员成长。此外,也积极引进了互联网+理念,创新信息、物流、技术、仓储服务及交易平台,举办旅游节、展销会等活动,抓住宣传重点,培育品牌、提升品质,进一步带动经济的飞速增长[3]。
5 对乡村振兴战略下侗族刺绣产业营销策略的启示
乡村振兴战略下,侗绣产业若想寻求稳定化发展,应及时转变营销策略,不再采用传统单一化营销方法,应紧跟时代的发展特征,引进现代化营销策略,将多种营销方式相融合,扩大对侗绣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侗绣,扩大侗绣知名度的同时,增加产业效益,达到乡村振兴的目的,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具体营销策略包含以下。
(1)突破地域限制。展开侗绣市场营销过程中,应积极扩大销售市场,以及侗绣传承及文化交流,转变以往的家族传承模式,传承人需走出家庭及村寨,积极与当地其他传承人开展交流沟通,了解社会潮流趋势,丰富绣品风格内容,凸显侗族文化特色及底蕴,进而为传统工艺提供创作思路,继承并发扬优秀的侗绣文化,以达到丰富侗绣样式的目的,更加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
(2)综合旅游业共同发展。可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发挥地理位置及自然生态景区优势,在丰富旅游资源的同时,创建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景区及侗绣历史文化景点,凸显其经济及文化价值,反映侗族艺术创造性,还能获取广大群众的支持,精确定位市场,刺激消费,创新经济文化共同发展新形势。侗绣营销期间,相关负责人应与当地旅游部门取得联系,将侗绣元素渗透至旅游路线中,并设计侗绣体验一条龙活动,增加侗绣的营销方式,由传承人展开系统化讲解,吸引更多游客的注意力,也可设计关于侗绣的文创产品,促进旅游产业与侗绣产业协同发展,使得营销水平显著提升。
(3)采取多种方式,持续化提升侗绣影响力。当地各部门应起到带头作用,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教育活动,进一步为侗绣的继承弘扬、产业营销的创新升级打下坚实基础。实际工作中,利用文化与技艺并举的方式,系统性梳理侗绣文化,相关传承人则需紧跟潮流,合理化创新侗绣产品类型,将地方特色与时代特征充分融合。还应创造侗绣特征民族品牌,渗透地方文化,以地方品牌形式展开大规模宣传和营销,提高侗绣的影响力,扩大相关产品销量。同时也可举办各类文化节,便于开展刺绣技艺交流、比拼,为推动侗族刺绣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利用现代化技术,实行线上营销,扩大产品的营销范围和宣传力度。具体实践过程中,应创新侗绣产品类型,加入更多时代特色内容,以移动互联网平台为基础,与正规电子商务平台展开深度合作,如,通过公众号、客户端、视频号、直播带货等方式在抖音、快手、小红书、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定期推送报道及文化资讯,拓宽推广渠道,促使营销范围不再仅仅局限于某个地区,可以向世界各地销售和宣传侗绣。线上营销侗绣时,应注重侗绣细节、发展历程的展示,重点介绍其蕴含中华文化,并秉承着诚信为本的营销理念,促使产品销售额逐步提升[4]。
6 结语
综上而言,侗族刺绣是广大侗族人民智慧结晶,包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是重要的传统文化之一。但受到时代及观念的影响,以手工技术为主的侗族刺绣逐渐失去发展动力。为使得侗族刺绣永葆生命活力,就需要当地相关部门及企业积极抓住振兴传统工艺的国家政策,满足乡村振兴相关战略发展要求,促进产业复兴、文化传播。可从扩大刺绣传承交流、综合当地旅游产业、提高社会影响力、引进先进技术等角度出发,丰富侗族刺绣的历史文化底蕴、实现产业结构的有机调整,为促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当地经济水平的提升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