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和策略研究

2023-10-18

中国市场 2023年28期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农业

陈 程

(重庆能源工业技师学院,重庆 400037)

1 数字经济破解乡村振兴难题

数字经济近年来备受关注,数字经济结合生产要素和数字技术发挥作用[1],以知识为基础,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渗透到各个行业,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1],基于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环境下,以大数据为载体,以创新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将生产要素扩充,促进效率和产出的关系,加速经济融合,提供经济发展新动能。

数字经济内容涵盖四个方面。一是产业数字化,是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的能力,为传统产业升级创造增长点[2]。二是数字产业化,是为数字经济提供技术和服务的行业,以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比如电信业、互联网行业等。三是数字化管理,运用现代数字技术,不断提升治理效能,从而使得治理方式偏向数据化和精确化,决策更为合理,风险防范能力也能增强。四是数据价值化,数据的特性就是便于储存与传播,可整合各类关键资源,完成资本、土地、劳动力的重新匹配,释放强大动能。四大内容,即生产要素体现为数据价值化,生产过程体现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生产关系体现为数字化治理。

数字经济的现代化特征也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数据特性,传播速度快,数据可复制性强,数据累计的规模越大,涵盖的信息面就更多,数据的价值就越高。二是流动性强。三是成本可控,数字经济对信息的获取和分析都能根据互联网在短期采集信息准确的资料,降低生产要素流通的地域成本和空间成本,有效与市场匹配成功,降低资源消耗。四是累积溢出效应,数据的广泛应用与扩散,与有效数据的相互叠加,资源的整合,信息的对称,与之对应的产业链也能受其推动。

数字经济能破解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并且能巩固脱贫成果,加速乡村振兴的步伐。比如数字农业是基于对计算机在农业上的应用而言的,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农业范围的渗透作用愈加明显。数字农业的发展得益于数字农业的生产工具、生产要素和生产数据的数字化管理。疫情影响下,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带来的效果明显,暑期农作物收割,正是每个地区依据数字管理,更能提前知晓收割机的满、缺情况,以便农户提前、合理安排。

数字经济赋能可推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现阶段补齐数字乡村基础建设短板,加快形成多层次数字农业集群与联动发展,吸引多方主体资源参与,打造数字农民和建设人才培养体系[3]。所以,探究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策略和路径是必要的。

2 数字经济振兴乡村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2.1 数字基础设施薄弱

5G作为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新型基础设施,还需加大对智慧农业的赋能,为“三农”发展增加可持续性的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的“加速度”,贡献更多力量。以前农村地区的发展“要致富、先修路”,现在,除了打通闭塞的交通,架好高速通畅的网络信息道路同样是乡村发展的“新路”,基础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成为乡村发展的关键。

比如重庆,以丘陵山地为主,农业主体经营规模偏小、分布散,优质农产品往往“藏在深闺”,运不出、卖不掉。此外,村民散居,交通相对不便,农民很难享受到优质的生活服务。这都是重庆特殊地理条件下,广大乡村的普遍需求,也是数字乡村建设努力的方向。虽然多个区县通过数字网络、数字消费、数字信息化等方面采取了一定举措,在2020年实现了全市所有行政村的4G网络全覆盖,但部分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发展不够完善,仍存在与数字化、信息化匹配的配套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在5G技术与现代农业融合、提高作业效率、利用信息化服务、为农村地区滞销农产品找销路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契合,部分地区线上旅游建设方面也还没有专业针对性的数字平台。

2.2 高素质人才储备欠缺

乡村数字化人才缺乏。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对数字化发展的接收相对缓慢,而且乡村年轻人进城务工制约了乡村数字经济发展的人才供给,老人和小孩对数字经济的需求与能力有限,难以将技术和实践对接,很多数字乡村项目的推进需要运营、推广、服务效益和效果转化,而农村缺乏宣传信息化技术的主体,数字技术的应用都遇到瓶颈。数字乡村的成败,关键在服务,持续服务的核心是有一支能够扎根乡村、持续服务的人才队伍。需要尽快建立相关培训培养体系,政府部门对数字技术人才的引进需形成有效机制,用好人才激励措施,为乡村输送并留住数字化人才。

2.3 数字融合水平较低

产业兴旺更能为乡村振兴助力,但乡村地区的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水平较低,很多生产活动,如现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链条:电商、物流在乡村的数字经济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智慧农业、云端旅游的数字产业代表本应与乡村的教育、文旅、医疗、农业等和数字经济结合实现产业兴旺[4],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是各自运营,如旅游业的发展对其他产业发挥的带动性不强,与生产、加工、销售链条的融合性、联动性不高,在信息整合、资源共享方面存在堵点,还未形成区域协调性发展。

以数字化技术打通产业链条,才能最大限度将地域的劣势转为优势,让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各环节各要素更好协同配合,产业整体效益更加凸显。比如,从生产端看,通过农田改造,加上小型农机,特别是智能农机的使用,能够大幅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另外,将工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入农业领域,让生产管理更加规范,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我国农业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一定要紧紧抓住数字化时代的机遇,用好数字经济这个支点,为农业、农村、农民创造更多的发展红利,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更强劲的动能。

3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与策略

数字乡村建设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体现,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利抓手,也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数字经济与三农结合更有利于乡村发展,特别是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治理、人才建设等方面[5]。

内生经济理论认为劳动力和资本属于外部力量,新的技术、观念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投资带来技术变革,新的技术、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经济发展[6]。数字经济这个新兴势头具备的可持续性很好地解决了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求。供应链重构,采用集约化、节能型生产模式来刺激消费、吸引资本,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促进生产者技术提升,提高收益,完善产业链供需关系,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匹配。数字经济时代,传统产业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断重组,数字经济通过提高产业融合,降低运营成本,促进产业协调,完善资源整合,重塑产业模式。

图1 数字经济完善资源整合

3.1 产业赋能: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数字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其能有效提升生产力,利用数字技术,开展互联网农业技术培训,打造智慧农业,现在乡村的电商服务的崛起便是得益于此。通过数据分析,将数字技术服务与农业生产方式相结合,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农事分析。如农忙时节,小麦收割的黄金期就3天左右,如果在收割的黄金期内不能将成熟的小麦抢收完,那么在以后收割时干透的麦穗被收割机一碰就会掉粒,增加损耗率,要是再遇到下雨及连阴天,成熟的麦粒还可能发霉或者长出芽烂在地里。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各地正是通过大数据追踪、分析,信息整合,农机手提前查阅跨区作业的收割需求,增加农业跨区作业确定性,保障收割机顺利跨区投入夏收作业。

数字经济提升农业品质。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农业过程进行检测,从源头上保证食品的安全性,提高产品质量。数字农业通过计算机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等与农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等基础学科结合起来(农业与教育不可分割),实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作物、土壤,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以及相应的环境信息获取,合理利用生产资源,降低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部分地区探索推进“农业产业大脑+未来农场”的发展模式,启动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产业大脑建设,集成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贯通生产、分配、流通、销售各个环节,促进农产品销量和加速农产品质量进步。

数字经济利用数据分析加速传统产业振兴,通过创新数字经济服务体系,电商、旅游业等领域的数字化与农业产业化的结合,技术与资源的融合,农业农村新业态模式显现。通过“直播电商+跨境电商”模式,实现“数字经济先导产业”落地,构建双渠道数字产业和双驱动产业数字生态产业布局,打造数字媒体新工厂体系,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同时,科学配置本地特色产业布局,形成产业矩阵“生态链”,植入全新业态模式和强劲造血功能。将产业布局与生态环境、人文科技相结合,导入红色文化、民族特色文化、非遗文化等,实现产业振兴与人才振兴共融共生。

3.2 治理赋能: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治理

数据赋能乡村治理,究竟赋在何处?在信息时代,数据成了“新石油”;通过数字治理,乡村能变得更“聪明”。

积极转变治理方式,改变以往的从上至下的“下压式”信息传递方式。依托微信小程序设立板块反映基层群众各类诉求提供分级服务,平台设置政策咨询类、矛盾纠纷类、举报投诉类、社会治安类、意见建议类等信息板块,村民可通过“随心问”“随手拍”实时上传发现问题。针对老年人智能手机操作不熟练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优化、精简小程序操作界面,让老人也能感知数字治理带来的便捷高效。

数字技术还能提升村民自治能力,使村民能体验到共治共享的治理成果。乡村建设不仅是外在的器物的输入,更重要的是文化的传承和生产[7],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运行机制,治理的广度和深度都会辐射更广。在信息公开、村民选举、民意表达等方面采取数字化政务处理,公开透明,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和便利性,通过现代通信软件增进村民的主动治理意识,凸显村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性,提高乡村治理效能,将无微不至的政务服务精准浇灌到村民身边。

我听过一个观点:作为人的活动痕迹,数据也是有情感的;如果把乡村看作一个生命整体,那么,每个数据都是这一生命的“心跳”和“脉搏”;当治理者读懂了数据的外在表达、听懂了数据的内在需求,并给予及时有力的回应,那么,数字治理就有了人文温度,就真正体现了百姓的心声。

3.3 人才赋能:数字经济支持乡村人才培养

乡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等方面的因素限制,相对来讲教育条件匮乏,农业发展滞后,而互联网的普及,信息化技术的提升,数字经济平台的影响,远程教学等技术实现线上线下教学一体化,中国大学生慕课、学堂在线、网易公开课等教育课程免费开放,农村教育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有需要的优质教学资源,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学习课程,农户也可以学习技术,提升农民职业技能,改善农村地区教育现状和水平[8]。高校的“三下乡”服务打通高校与农村的交流,构建人才需求、供需信息、人才培养、培养模式的契合。大学生联结城市与乡村经济文化的畅通桥梁,以一支高素质、高水平、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作为支撑,打造技术性和专业性的高素质农民队伍[9]。让数字经济真正服务于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于乡村振兴,创造持久的价值。

3.4 文化赋能:数字经济助推乡风文明

现在很多乡村道路整洁,房屋错落有致,家家户户窗明几净,释放着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带来的红利。沐浴着乡村振兴的春风,农村积极探索“数字先行、智慧管控”的新应用,持续推进乡村生态宜居建设、探索乡村基层治理新模式,让山青水绿、干净整洁的环境成为乡村的最美底色,在新起点上着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垃圾箱垃圾外溢可通过监控探头发现情况,根据系统显示的位置信息将外溢垃圾及时处理,工作人员上门劝导村民将杂物清理干净,并同步将整改照片上传。整改到位后,工作人员再对整改情况进行审核,幽静的村庄又开启了美颜模式。

与通信化技术相结合,采用高清监管视频、云播等设备,建设垃圾分类亭,可通过监控对垃圾中转站进行监控、事件调查和适时内容宣传,对转运车辆安装GPS定位,全方位、无死角监控垃圾分类情况,每个工作视频均可实时传输到管控中心控制主屏,通过主屏系统逐点分类反馈,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将存在问题反馈到村,限期整改到位,真正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智慧化、数字化、规范化。

“数字乡村”让乡村振兴有“智”更有“质”。通过发挥资源和技术优势,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久久为功,让“数字乡村”建设不断擦亮乡村振兴幸福底色。

图2 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整体路径

4 思考与优化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策略建议

把握住职业教育这一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动力,职业教育自身所具有的技术合理性与乡村振兴需求的技术多维性很大程度上能契合。经过数字化洗礼,职教战线将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殷切期待转化为“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以数以亿计的高素质产业生力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不管是在生态、产业、文化、人才等方面的发展都需要职业教育的推动,把这部分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把握住,能将数字经济在为乡村振兴赋能的过程中发挥更大功效。

乡村振兴需要以数字化实现变轨超车。以数字化重塑乡村面貌新生态,以制度和机制引领乡村数字化发展,以混合式模式推进职业教育教学变革。强化需求牵引,深化融合、创新赋能、应用驱动,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跟随数字化中国建设的步伐,一幅乡村数字化的壮丽图景正在广阔的时空尽情铺展。

不管是数字经济与教育、旅游、农业的结合,还是乡村治理数字化和公共服务数字化,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发挥重要影响,需结合现状、问题,进一步思考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策略建议,为数字经济提升基础设施投入、助力产业升级和培育提供有力抓手。乡村振兴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总结,对具体问题进一步分析,文章对乡村振兴和数字经济的资料收集还不够全面,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助力的现实路径研究还不够完善,今后需不断学习、扩充。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数字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