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北京研学旅行产品创新开发研究
2023-10-18何艳琳贾艳琼郝利群
林 月,何艳琳,贾艳琼,郝利群,刘 云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 102442)
1 引言
研学旅行作为“教育+旅游”的新型旅游形式,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正成为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研学旅行中,学生可以在实践中获取科学知识、了解多元文化、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学校可以达到育人目标,因此研学旅行已成为学校学生重要的第二课堂。
1.1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研学旅行的发展
中国自古以来倡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学是古代读书人寻求真理的重要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教育理念发生变革,使得旅行中的教育价值不断被凸显,研学旅行应运而生。“研学旅行”概念首次提出是在2013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纲要(2013—2020年)》里,随后的近十年,国家陆续发布了多条政策,促进和保障研学旅行的发展。
表1 国家颁布研学旅行相关的主要政策
1.2 研学旅行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双减”政策落地后,研学活动成为素质教育领域的重要赛道之一,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和旅游产业跨界融合,研学旅行市场需求不断释放,研学旅行行业规模和市场空间广阔,特别是随着研学旅行成为在校学生的刚需,未来3~5年内研学旅行的学校渗透率会迅速提升,据不完全估算,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将超千亿元。加上成年人和老年群体的研学旅行需求,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从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看,幼儿园至高三年级阶段人口为1.8亿。其中研学、夏令营比例在5%左右,约1000万人。研学业务每年增长速度超过100%。目前,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超过1600个,从市场空间上来说,还具备极大的拓展潜力。
2 北京研学旅行产品开发RMP分析
2.1 北京研学旅行资源分析(R性)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中国政治、文化和科技的中心,拥有多种历史和文化景观,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同时也是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城市,这也为北京研学旅行产品开发提供了重要的资源。目前,北京研学旅游产品主要以六大主题为主,总结如表2所示。
表2 北京主要的研学旅行产品类型
从表2可以看出,北京研学旅行资源具有独特且多元化的特点,丰富的研学资源为北京研学旅行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何深挖本土研学旅行资源,与中小学生教育计划对接,开发具有本土特色且创新的研学旅行产品是当务之急。
2.2 北京研学旅行需求市场分析(M性)
在“双减”政策实施后,学校成为研学旅行重要的需求主体。学生作为研学旅行的服务对象,学生规模越大,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空间也越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有837所小学,335所中学,332所高中,小学、初中和高中在校生人数达156.23万,从近三年的数据来看,在校生数量是平稳上升的(如表3所示),为北京市研学旅行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表3 2019—2021年北京市中小学生数量 (单位:万)
2.3 北京市研学旅行产品分析(P性)
针对已有的研学旅游资源,当下北京研学旅行线路以一日、四日和五日为主,其中一日游主要是以单一主题而开展的深度体验活动,四日和五日旅游线路则是多元主题相结合,主要组织表现为红色教育+探访名校+人文科技,具体如表4所示。目前北京研学旅行线路大多是旅行社和专门的研学旅行机构开发设计,一小部分是学生要求组织,学校和旅行社共同研发定制而成。
表4 北京主要研学旅游线路
3 北京研学旅行产品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北京研学旅行产品内容深度不够
对于大多数中小学校而言,研学旅行是实施德育教育、传播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早在2021年2月北京市教委发布的《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研学旅行管理的通知》就曾指出,禁止以研学旅行为名开展旅游活动,保证学生在旅行中有所研、有所学。但纵观现有的部分研学旅行产品,还是落脚在旅行而非研学上。例如,探访名校是北京研学旅行产品主要内容,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学生大多是在清华北大等知名学府逛一圈,没有起到深层次的教育意义。
3.2 北京研学旅行产品学科关联度不高,不符合学科的教育计划
目前,北京市场上研学旅行产品学科关联度不高,跨学科知识融入较少,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研学课程在设计时脱离整个学科体系。整个研学旅行活动过程中,学生只是按照设定好的路线进行研学活动,很多研学产品并不符合当下学生的心理发展现状,达不到对能力的培养效果。
例如,在动植物类研学课程中,会安排学生通过望远镜观察动植物的习性和活动方式,很多研学活动只停留在观察层面,从观察到深入研究的过程是缺乏的,同时探究内容与学生的生物学科衔接紧密度也不够,这就会导致研学产品达不到对学生补充课本知识、提高知识素养的目的。
3.3 缺乏符合标准的专业研学导师
不同于传统旅游,研学旅行是一种围绕特定的主题开展的考察探究活动,研学导师承担的任务是带着研究主题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然而,当前市场上大多数研学旅行产品仍是由旅行社或者研学机构来设计,研学导师更多的是普通导游在担任,普通导游不熟悉教育,不了解学生的成长周期和教学规律,一些深入的专业学科知识较为欠缺,这样就导致研学旅行效果受到限制。
3.4 研学旅行安全心存隐忧,学校开展的积极性不高
当前学校作为研学旅行活动的主办方,在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中,安全隐患可能出现在食、住、行、游等各个环节中,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学校无论是否有组织上的过错,往往都要承担无限责任、无过错责任。巨大的安全压力导致许多学校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不敢、不愿组织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若非特殊要求,学校主动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意愿普遍不高。
4 北京研学旅行产品创新开发探索
4.1 深入挖掘研学旅行资源背后的文化内容,提升产品特色和质量
学校开展研学旅行的目标,要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成为具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而北京又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的城市,在这里多元文化交融于此,红色文化、历史文化、非遗文化、农耕文化、自然科学、艺术创意等都成为研学旅行产品开发依托的宝贵文化资源。例如,故宫作为北京研学产品的核心资源之一,在开发时可以挖掘背后蕴含的古文物文化、宫廷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等,每一个文化资源都可以作为故宫研学产品主题。与此同时,研学旅行产品的设计还要融入特色体验,以综合实践活动的模式,提高学生对于文化的认知。
4.2 研学旅行课程要体现出育人目的,实现跨学科融合
研学旅行课程要与学校教育目标相契合,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基于此,在开发设计研学旅行课程时要体现育人目的,结合学生学段要求和课程计划,确定研学产品主题,根据研学主题选择合适的研学线路。在知识层面,要能做到知识的迁移,实现单一知识与某一学科、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融合;在教学层面,跨学科研学突破了单一知识、单一学科的局限,多学科横向交叉延伸能实现“1+1>2”的教学效果。从学习层面来说,学生在课本中遇到的知识难点,在实践与观察中得到了生动解答,学生核心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
4.3 培育一批专业的研学旅行导师
教育与旅行并重的特征决定了研学旅行导师既要有“行过万里路”的旅行经验,又要有“读过万卷书”的知识储备,一名合格的研学旅游导师,首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起到言传身教和立德树人的作用。同时要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研学旅游导师不仅要摸清教学规律,掌握扎实的教学方法,落实不同的研学课程目标,还要在操作辅导中可以实施评价机制,只有这样,对学生们的引导才是有价值和有效果的。如果说教育教学技能是支撑房屋的主干,那么庞大的知识储备就是稳定地基的基础,研学导师需要有多学科的知识储备,能在实践中做到知识迁移,深入浅出地将知识输送给学生,这样才能完成研学课程目标。
4.4 构建“五位一体”的安全保障机制,规范安全措施
研学旅行的主体是学生,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针对学生的安全,需构建家庭、学校、政府、研学机构、研学基地“五位一体”的安全保障机制(如图1所示),实施安全监管各环节紧密衔接,确保研学旅行顺利开展。
图1 研学旅行“五位一体”的安全保障机制
5 结论
研学旅行作为旅游+教育的新业态,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不断出台相应的政策以保障研学旅行的顺利开展。北京作为经济、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拥有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以及人才优势,这为北京开展研学旅行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保障。但是北京研学旅行市场在发展中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如何深入挖掘产品文化内核、如何落实研学旅行作为素质教育手段的育人目的、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专业研学导师、如何解决家长和学校迫切关注的安全问题等,都成为未来北京研学旅行发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