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宝·西汉彩绘负壶陶鸠

2023-10-18史大海

时代邮刊 2023年19期
关键词:重阳节重阳西汉

● 史大海

鸠鸟在中国古代被视为吉祥之鸟。我国周朝时就有献鸠敬老的习俗。到了汉代,人们还把手杖之首雕成鸠鸟送给老人,希望他们能够得到鸠鸟的保佑,长生不老。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鸠鸟食道畅达,是“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老人若食欲旺盛,往往健康长寿,所以鸠鸟象征着长生不老,健康吉祥。此外,“鸠”“九”二字在古代是通用的,九是个位最高的数字,又称无数,有极高、极多、极大之意。因此,古人的器物常用鸠做造型或装饰,现藏于济南市博物馆的西汉彩绘负壶陶鸠就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西汉彩绘负壶陶鸠通高52.9厘米,宽43.5厘米。鸠鸟形体肥硕,昂首挺立,双目圆睁,短喙,颈与胸部绘赭色鳞状羽纹。其双腿粗壮有力,足三爪有距,立于方形平座之上。鸠鸟两翼伸展,翼上各载一壶,器型一致。壶高颈,圆腹,高圈足,覆盖,盖上饰有三个鸟头形的扁钮,壶身饰朱色带纹及锯齿纹。鸠鸟两翼上所负之壶的主要功能是盛“糜粥”,糜粥是极易进食和消化的食物,很适合老人食用。此器用“不噎之鸟”载负着“不噎之食”,充分体现出古人对于健康长寿、幸福吉祥的追求,也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

西汉彩绘负壶陶鸠造型简朴豪放,生动逼真,可谓汉代陶塑之珍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为国宝级文物。

重阳节有登高、插茱萸、赏菊花、吃重阳糕等习俗。旧时,老黄县(现在的龙口市)人过重阳节的风俗很盛,民国时期刁焕斗的诗作《九月九日》就记述了老黄县人重阳登高之俗,诗曰:“酿成菊酒簇新涡,佳节重阳笑语和。未必才皆能作赋,登高终是士人多。”

1929年10月11日,恰逢农历重阳节,毛泽东来到福建上杭。在住所的庭院里,他看到黄色的野菊花竞相开放,不由得触景生情,作出了流传后世的《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清朝时,芋园是长沙最大的私家园林之一,湖光水色,花木葱茏。其主人李星沅是湘阴人,道光年间,曾任兵部尚书、两江总督等要职。芋园全盛之时,园内饲有李星沅退休后“归携之五鹤”。每到重阳节,芋园内金菊绽放,这五只白鹤被放飞,翱翔于长沙城的云端。

民国“吃货”梁实秋对重阳糕情有独钟。重阳糕又称为花糕、菊糕、五色糕,香甜软糯,梁实秋在《雅舍谈吃》里称其为“北平独有之美点”:“两片枣泥馅的饼,用模子制成,两片之间夹列胡桃、红枣、松子、缩葡之类的干果,上面盖一个红戳子,贴几片芫荽叶。”

猜你喜欢

重阳节重阳西汉
话说重阳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赦令初探
写在重阳(外三首)
西汉
爱在重阳
重阳话“高”
魏源对西汉四家诗的评说
重阳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