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新高考选科满意度调研与选科指导建议
2023-10-18林文明许年历
林文明 许年历
(合肥一中包河分校 安徽合肥 230000)
新高考改革把高考科目的选择权还给了学生。从安徽省的方案来看,从简单的文理分科变成更复杂的“6选3”,选择的组合多达12种。学生选科时既要考虑兴趣爱好、自身的优势、个人志向,还要考虑报考院校的相关专业或专业组的具体要求;也需要考虑所在高中的生源层次、优势科目等,使得选科变成一项复杂的工程。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对2021年的第一届新高考学生进行了选科满意度调研,对学校的选科指导工作进行复盘,分析选科影响因素,为新一届的新高考选科指导工作提出建议。
一、选科满意度调研及其数据分析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2021级学生。为了给高一学生提供更为有效的选科意见和建议,本研究进行了选科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并进行了数据的分析。
问卷内容分为个人基本信息、选科基本情况、选科满意度三个部分。一是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住校与否、家庭住址等,也关注了学生家庭文化基本情况,主要通过父母的最高学历、职业、家庭经济情况和是否是单亲家庭等情况来调查。二是选科基本情况,包括学生对高校的了解程度,包括大学类型及专业、招生录取要求、就业前景等,还有选科目标的明确受到哪些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家庭、教师、朋友、专家等。三是选科满意度,包括对选科组合的整体满意度、学习成绩的满意度和学习负担是否减轻等。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2选1”和“4选2”科目的满意度调查,也包括对所选科目的任课教师、同班同学、成绩、兴趣、自信心的满意度以及是否动摇过自己的选科、目前是否希望更换科目等进行调查。
(一)基本满意自己的选择
对于安徽省的新高考改革方案,本研究中调查到的学生对选科总体是满意的(85.6%的学生选择满意、非常满意),他们对各选择科目的教师、同学都较为满意,而且对选择的科目都比较感兴趣、比较有信心并且表示绝对不换和基本坚持已选科目。但是有一半左右的学生对自己成绩较不满意(约占43.1%)或者非常不满意(约占7.2%)。根据调查发现,31.2%和21.4%的学生不赞同或者完全不赞同自己的学习负担减轻了,有29%的学生并不清楚自己学习负担是否减轻。学生的选科满意度较高,选科带来的学习压力并未减轻,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有所提高。
(二)选科依然趋向传统方向
在选科组合方面,选物理的学生(76.2%)比选历史的学生(23.8%)明显多出太多,比例比原来的理科与文科比例有所扩大,呈现出更为严重的一边倒的趋势。选择“物化生”和“物化地”组合的学生最多,其次是“史政地”组合,选择“物政地”和“历化生”组合的学生最少。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传统的文理分科思维仍然影响着大部分学生。部分学生因为对新高考改革不确定性的担忧,选择“大文大理”,以不变应万变。
二、学生选科影响因素分析
新高考改革对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都是全新的挑战,在选科过程中,多个相关主体都会发出自己的声音,不同程度上影响学生的选科决策。
(一)政策因素
新高考改革变化较大,牵一发而动全身。但学生家长和社会对于政策的解读往往并不来自政策本身,而是来自微信朋友圈、短视频平台、公众号文章,所获取的信息往往是片面的、零碎的,甚至是歪曲的。因此,学校有义务通过多种形式,向每个学生和家长规范解读方案的细节,以正视听。
(二)学生因素
学生自身的因素最为关键,其中又包括学业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职业理想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大学选科要求等。而学生对于自己的特点并没有非常清晰的认知,这正是开展生涯教育、进行选科指导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档案本身没有特征信息,首先需要对档案数据进行处理,从每一个档案中提取对应的特征数据,映射到对应的特征视图中。不同类型的档案数据需要采用不同的特征提取方法,除了传统的人工著录整理之外,还包括OCR文字识别、语义分析、视频内容提取等技术。本文不深入研究档案实体的特征提取技术。所采用的实验样本均为经过人工著录,已经包含所需要特征项的档案样本。
(三)家庭因素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土壤,学生的性格特点与父母高度相关;孩子的见识、理想也与家庭有密切关系;家长对教育的期望,对新高考政策的理解,以及家长的职业、阅历,家长与学生的关系,家庭的社会背景等诸多因素,都会在选科中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
(四)教师、同学因素
学生最信赖的是教师和同学,教师的意见往往能够左右学生的选科决策。因此,教师需要提高自己的选科专业素养,加强生涯规划教育和培训,了解更多的政策变化、职业特点、大学专业等,让自己更专业。同时,教师要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才能精确地指导学生。同学的选科对学生影响也非常大,学生之间想法类似、成绩类似、所处的环境类似,考虑到的问题也基本类似,同学之间的选科相互参考价值较高,但也要防止盲目跟风选科或者为了“面子”而去选择并不适合自己的“学霸组合”。
三、学校选科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新高考选科指导对于普通高中学校来说都是新的挑战,而选科指导的复杂性、重要性、紧迫性以及社会的关注度等,都进一步促使了学校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然而课题组在调研时也发现学校在选科指导的过程中,存在思路不清、唯分数论、指导团队不专业等问题。
(一)生涯教育不到位
选科指导必须以生涯规划为前提,只有在扎实开展生涯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明确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的基础上,选科指导工作才能水到渠成,学生选科才不会盲目。
按照课程方案的要求,学校每周要开设一节生涯教育课程,要为每个学生配备生涯导师。然而在实际调研中,多数学校专业的生涯师资严重不足,为学生配备的生涯导师往往就是班主任。然而班主任缺少必要的生涯教育专业培训,并不熟悉生涯指导工作,学科教师从事生涯指导的意愿也不强烈。因此,多数学校生涯教育的状况堪忧,选科指导没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选科指导思路不清晰
学生才是选科的主体,只有充分满足学生的选科需求,才能使得每个学生的选科利益最大化,从而使得学校的利益最大化。然而多数学校在选科指导上思路不清晰。调研中发现,部分学校在选科指导工作中很容易“越位”,并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建立起“自我评估—客观认知—自主选择—实践检验—反馈调整”的循环机制。甚至有些学校为了减少走班教学的麻烦,干脆给学生提出自己的一些组合、推荐“套餐”。这些做法损害学生的选择权益,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三)学生学科优势判断不准确
新高考给了学生选择权,使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优势科目,而避开自己不擅长的科目。但学生对自己优势学科的判断标准并不清晰,往往存在偏差。
考试成绩高的学科,并不一定就是优势学科。新高考中四门课采用的是等级赋分的形式,其实竞争发生在全省选择该科目的所有学生之间,以位次的形式呈现,而不是本场考试本校同学之间的竞争。孤立地看某次考试的分数来判断学科优势是非常片面的。比如某高中的政治学科比较弱,在某次学校考试中,A同学考了76分,在年级600名同学中排名前82名,以该校的学生作为样本来进行等级赋分,A同学的政治可以得到A等级,然而放到全市或者全省的参照系中,可能只能达到B等级,甚至C等级,其在未来高考中的赋分可能会较低,相反的情况也类似。
(四)部分学校表现出选科提早化倾向
在新高考选科方面,不少家长、学生甚至学校,都会有功利主义的倾向,认为选科就是选“赛道”,越早选科就越能抢得先机,在选定的科目上投入更多的时间,而避免在非高考科目上“浪费”时间。这促使了一些学校过早地进行选科,甚至在学生入校就进行选科,根据选科进行分班。这是严重违背新高考、新课程精神的,也是对学生选择权的剥夺,很容易引发学生选科不恰当、到高二大面积改科的问题。
(五)高一教学阶段学生学业压力过重
高一年级,学生处于初高中衔接阶段,多数科目的学习思路与初中有较大不同。地理、生物学科初中只有学考,物理要求更高的逻辑、空间思维能力,化学的难度也会陡然升高,这些都影响学生对各门学科的认识和自我评估。然而高一阶段的九门课,教师往往为了引导学生选择自己的课程而提出更高的要求,或者是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布置作业,使得教师的教学压力和学生的学业压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四、选科指导的建议
课题组根据一年半以来学生选科指导的实践,以及“回头看”问卷调查的分析,找出了学校在选科指导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选科指导的建议,为学校更好地开展选科指导工作提供参考。
(一)做好学科能力测评,客观评估学科素养
随着教育评价改革的深入,如何客观评价学生的学科素养,成为每个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课题组在合肥一中的带领下,开展了一年多的学科能力评估实验,提出了如下方法:
1.组织学科能力评估测试
学校组织教研力量,开发学科能力评估试题,围绕学科核心素养,不针对某教材、章节的知识点,而是根据课标中提出的素养考查点来进行命题。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可以使用全选择题的形式。像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可以采取“自适应”测试的方式来进行。这需要投入的教研力量非常大,难度也非常大,需要多所学校合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完成。
2.在常规考试中进行二次评估
学校应当在每次考试中,对试题进行分析,找出其中能够考查学生学科素养的试题,将每个学生在这些试题中的得分单独提取出来,进行二次评估,通过学生在这些试题上的得分,来评估学生的学科能力。这种形式相对容易操作,不影响学校的教学节奏,实施起来也比较方便。由于每次题量较少,建议通过多次评估的综合得分来评价学生的学业能力。
(二)将生涯教育融入选科指导全过程
学校系统地开展生涯教育,可以为选科指导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建议在高一年级常态化开展生涯教育课程,每周一节课,从认识自我开始,认识自己的兴趣、性格,树立职业目标、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再探索职业,通过职业扮演、考察实践、分享交流等,真正地走进职业场景,探索自己愿意为之奋斗终身的职业;然后再评估自己的学业,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学科;最后才是选科,根据职业和兴趣,结合大学专业需求以及自己的学业水平,做出选科的决策。
(三)明确教师在选科指导中的职责与任务
与学生选科有密切关系的人员主要有生涯导师、班主任和学科教师,每个角色在学生生涯教育与选科指导中所发挥的作用都不相同。
1.生涯导师
这里指的是学校专门从事生涯教育的老师。生涯导师要协助学校做好选科指导计划、设计指导活动以及相关管理工作,承担生涯教育课程的教学,为其他学科的教师提供专业的帮助和支持,针对特殊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选科咨询服务。
2.班主任
班主任是学生最信任的教师之一,是学生选科指导关键。班主任要帮助学生进行学业规划;了解学生各学科的学习状态和情绪,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鼓励学生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组织选科活动,为学生及其家长提供咨询,解答学生和家长的疑惑。
3.任课教师
部分教师希望优秀的学生选择自己的学科,但要把尊重学生的选择权放在第一位。教师要在传授本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有关本学科的升学方向等内容的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评估自己的学业水平,为选科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新高考在满足学生选科需求的同时,也给每个学校的选科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题组分析了选科满意度调研的数据,找出了学校在选科指导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选科指导的建议,为学校更好地开展选科指导工作提供参考。作为教师,我们在探索生涯教育和选科指导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在帮助学生的同时,形成一系列的工作策略,从而更好地落实新高考、推进新课改,服务好每一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