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课程的融合路径*
2023-10-18赵梅陈晨
赵 梅 陈 晨
(1.阜阳市颍州区教育局教研室 2.阜阳开发区京九路办事处颍南小学 安徽阜阳 236000)
英语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对学生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英语课程的总目标其中一项就包括通过英语教育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中小学英语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试行)》提到加强学生的文化自尊感,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对世界的贡献,理解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2021年,教育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就详细部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教材工作,要求各学科从自身特点出发,发挥各自优势,彼此协同配合,形成有机整体,共同完成育人任务。
以上文件的出台从国家层面为中华优秀传统进英语课程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契机。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英语课程的现状
提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很多教师会把它和语文、道德与法治、劳动教育、历史、政治等学科课程联系在一起,而忽视了英语课程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成对英语课程教材解读的片面性,使英语课程脱离了本土的精神文化内涵,使得英语课程不接地气,成为空中楼阁,让英语和学生之间有了隔阂,不能达成内心共鸣。
部分教师通过《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了解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课程中的重要意义。但在现实教学中却不是很理解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英语教学之间该如何更好地融合,有些教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当成一种时尚,给学生布置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英文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这样的传统文化输入使得课上和课后内容在知识点和难易程度上不能恰当衔接,给学生的课外英语阅读造成大量的负担,增加了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误解和抵触心理。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课程融合的价值
(一)丰富英语课程资源
例如,在人教版PEP小学英语教材(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B部分阅读和写作中谈到中秋节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话题,里面出现关于中秋节习俗的一些主题词,如have a big dinner,make moon cakes,get together,read a poem,tell a story about Chang’e等。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诗词歌赋来弘扬中华传统诗词文化,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探讨这些古诗词的深意,探究中秋节的一些主要的文化要素。也可以让学生感受更多的关于中秋节的文化习俗,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从而使得英语课堂更有文化底蕴,做到语言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发挥英语课程的综合育人功能。
(二)有效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英语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沟通工具,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载体。英语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可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对中国走向世界、树立大国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人教版PEP小学英语教材(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下册Unit 3 Where did you go?Part C Story time教学中涉及传统民间故事“嫦娥奔月”,教师这时候可以给学生呈现“嫦娥奔月”故事的视频,增加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又如人教版PEP小学英语教材(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 Unit 3 My school calendar Part B Let’s learn,其中涉及节日Mid Autumn Festival,这时候教师可以补充一些节日的习俗、节日的来源等相关的传统文化。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课程的融合路径
(一)开发英语课程资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筑牢根基
以人教版PEP小学英语教材(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为例,本册书包含六个单元,其中Unit 2 My favorite season涉及传统文化基本常识时令和节气,Unit 3 My school calendar涉及传统节日,同时也涉及一些神话传说等。
因此,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英语课程的融合有现实的必要性,可建立课程资源库,如数字歌曲歌谣诗歌课程、数字寓言神话故事课程、数字传统节日和习俗课程、数字饮食文化课程、数字名胜古迹课程、数字礼仪文化课程等。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学提供保障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加强面向所有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英语教学的融合要拥有一支了解、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且理论丰富、实践能力强的优秀教师队伍。
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和“双师课堂”相结合的方式,锻炼一批真正务实的英语教师,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形成广泛且深刻的辐射作用。分阶段请专家开展传统文化方面的培训,起到引领作用。在提升教师自身文化素养之后学以致用,结合课程资源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的教学中去。为避免在实施中出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停留在简单说教和灌输层面的问题,可以举行各类的比赛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比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微课比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比赛等。
(三)依托信息技术,加速融合进程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英语课程的教与学要重视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变革,加快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切实强化信息技术对英语课程的服务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依托信息技术加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进程,并利用评价机制打造高效课堂,解决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先进性、创造性、应用性问题,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可结合互联网上的优秀资源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更好地融合。2021年,北京市教委印发了《关于推进“互联网+基础教育”的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强调指出“双师课堂”是在“空中课堂”基础上的深化,是把传统授课模式变革成名师团队支持下的新型场景式教学。教师授课时可以通过互联网端查找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融合的教学资源,授课教师对互联网端的主讲教师的教学进行空间范围上的延伸,在主讲教师所不能及的地方为学生进行答疑与指导,维持基本的课堂纪律,以确保双师课堂顺利开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营造文化氛围,推动协同育人
学校可灵活地运用班级展示栏、学校文化墙、国旗下的演讲以及学校的各类媒体平台进行英语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氛围的培养,还可以根据学校的条件在场景文化上下功夫,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元素在学校随处可以呈现,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承载的情感,通过各个系列的展板打造立体式英语课程与传统文化的宣传平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学习生活的和谐共生。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课程的融合实践
接下来,笔者以人教版PEP小学英语教材(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Unit 3 My school calendar为例来阐述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程。
(一)立足主题,挖掘文化内涵
人教版PEP小学英语教材(三年级起点)教材包含了许多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如笔者所选单元Unit 3 My school calendar的单元主题词“calendar”就可以作为很好的切入点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在第一课时引入单元话题时,可以告诉学生我国现行的日历分为“lunar calendar”和“solar calendar”,其中lunar calendar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观察月相的变化而制作的,农历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夏历”,农历可以告诉古代劳动人民时令和季节从而帮助人们春耕秋收,这时可以播放2022年冬奥会二十四节气倒计时视频,在具有视觉冲击力且蕴含中华美学的二十四节气中英对照视频后,教师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输出——中国人民的智慧从古代走向今天,辛勤的中华儿女传承先辈的智慧并继续开创辉煌。这时候教师引入“solar calendar”并进行对比,帮助学生以开放的姿态树立国际视野,告诉他们所有的文明都有其精华,作为中华儿女传承发扬自己优秀文化的同时也要借鉴他国文化的优点,取长补短,为我所用。
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和学生谈论一些关于时令、季节或节日相关的话题,为后面课时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教学做准备。
(二)通过分析与比较,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二、三、四课时呈现新知时,教师可以设计更深层次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在本单元中新知部分出现了许多中外知名节日,这为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提供了契机,可以通过进行中外相似节日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中外文化差异,赏析与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树立文化自信、涵养家国情怀。
例如,教师教学本单元月份时可以对以下两组节日进行对比,在上半年月份学习时进行Spring Festival和Christmas的节日对比,在学习下半年月份时对Mid-Autumn Festival和American Thanksgiving Day进行对比。这种典型的文化节日及节日背后的文化现象,有很多资源可供使用,包括歌曲、诗歌、民俗活动等都可以作为教师教学的切入口。比如讲到一月时,书上给的是New Year,这时教师一定要告诉学生这里的New Year是元旦,而不是我们所说的“新年”,中国新年是Spring Festival。从而引出中国新年的年俗paper cuts, lantern,exhibit of lanterns,fireworks,lucky money,couplet,family reunion dinner等。讲到下半年月份时教师可以引入中秋节习俗,如eat moon cakes, have a big dinner,enjoying the moon,tell the story about Chang’e等。教师可以引出西方国家的New Year,Christmas和American Thanksgiving Day,将他们的节日活动和我们的春节民俗进行对比,大量的传统文化的输入可以加深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感受中华文明的丰富与璀璨。
也可以通过赏析Spring Festival和Mid-Autumn Festival相关的古诗文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春节的代表作品有宋代王安石的《元日》、明代文徴明的《拜年》、宋代陆游的《除夜雪》等。中秋节代表作品有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唐代李商隐的《嫦娥》等。教师可以播放英文的诗词朗诵视频,营造优美的诗词意境,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让英语教学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笔者所列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融合的呈现方式只是冰山一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进行筛选,从而更好地服务英语课堂,深化英语教学的内涵,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知,从而提升文明素养。
(三)逐步深化,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时Part B read and write部分,课本呈现的是English party的邀请函,因此在输出环节,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让学生设计中国传统节日的请柬,用写的方式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让学生将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内化,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为用英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总结与展望
在英语课程中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是培育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语言、文化和思维为一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感知、认同、内化的过程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笔者所述内容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课程融合路径的思考,若有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未来笔者还会以这一主题为切入点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希望能进一步完善且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英语课程的深入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