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过民族”整体脱贫后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存在的问题研究

2023-10-17范金梅

新楚文化 2023年13期
关键词:叙事研究

【摘要】本研究运用叙事研究方法调查“直过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高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探寻“直过民族”群众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民族地区语言面貌。研究发现,“直过民族”整体脱贫后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存在以下问题: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普通话使用场合有限,老年人普通话水平较低和普通话培训针对性不强。

【关键词】“直过民族”;国家通用语言;规范汉字;叙事研究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13-0093-04

【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省直过民族整体脱贫后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能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022J1161)的阶段性成果。

云南9个“直过民族”于2020年11月全部历史性地告别绝对贫困,实现了整族脱贫,在“直过民族”地区高质量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切实践行“直过民族”群众“语言权利”平等,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推动“直过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理论基础

在多语和多文化背景下,国家通用语言普及便成为语言规划主要内容之一。国外研究偏重理论方向的构建。美国学者Baldauf(2010)认为语言规划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德国学者Haarmann(1990)指出任何一项语言政策是否成功并不取决于制定者和实施者,而是取决于政策受施者的接受度和认可度;美国学者Pool(1972)认为语言的统一是现代民族国家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国内学者文秋芳(2016)认为语言规划是国家语言政策制定、调整和实施的系统工程,直接关乎国家的语言能力。王春辉(2020)分析了语言和国家治理的关系,指出语言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李宇明(2020)认为语言治理与语言规划需要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贡献更多力量。国内研究不仅涉及宏观语言政策和治理,也有具体的国家通用语言推广普及现状研究。

二、研究介绍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采用的“抽样标准”是:(1)“直过民族”群众(长期生活在民族地区);(2)为了便于开展访谈,选取对象都会普通话。访谈对象妮××、包×、鲍×和怒××是研究者工作单位的“直过民族”学生,长期生活在“直过民族”地区,因为上大学才来的昆明。独××为土生土长的怒江独龙族人,现为自由职业者,抖音播主。金××是永德县某中学老师介绍认识的永德布朗族调查对象,他社会阅历丰富,会很多种语言,热爱布朗族文化,现已退休,倾心于布朗语和文化保护传承。姚××是研究者去勐库镇调查随机访谈的对象,张××和李××是盈江调查点的联系人介绍认识的,分别是景颇族和德昂族老乡,后三位具体身份不便公开。另外,还有两点需要交代:一是恪守学术道德,所有对象的居住地只写到乡镇;二是调查对象讲述的话语基本为讲述人原话,即使部分语句有语病,但不影响读者理解的都尽量不作改动,保持原貌。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法,出于质性研究的目的性抽样原则,本研究选取“直过民族”群众开展研究,研究时间从2021年12月持续到2022年7月。部分采用线上访谈形式,其余为实地访谈。线上访谈平均用时2小时,实地平均用时2天。访谈主要围绕国家语言文字法规、普通话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语言选择和态度、个人经历和民族语言保护传承等,调查中大部分采访对象都能做到自然表达、拉家常似的聊天、自述,充分表达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所有访谈结束后,研究者对“直过民族”群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爬梳,归纳为以下几类问题。

(一)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200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所有公民都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国家为每位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条件,努力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我们这里有专人过来宣传过国家语言政策,但第一部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法律叫什么名字记不得了。我认为说普通话好点,我们村上干部能用到。我从读书时候就开始说普通话,老师当时课堂上也说普通话,以前代课老师比较多,普通话说得不太标准。(张××)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国家保障少数民族语文的使用与发展,重视并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文字。国家推广普通话不是为了消灭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而是要使公民普遍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并自觉使用普通话,以消除交际障碍。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都可以在特定地区、一定范围内继续使用。调查中,研究者也发现“直过民族”群众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时,对自己民族语未得到有效保护表示痛心。

孩子们在学校里说普通话。民族语保护,这两年心寒。我们当前最大问题语言流失最快。以我们寨子为例,我这个年龄段还能用民族语交流。但我女儿他们不愿意用民族语交流,现在没氛围,不仅德昂族,傣族也是。也许50年后,这个地方就不再讲民族语了。现在孩子会听,不会说,民族语表达不怎么清楚和流利,很多新词民族语表达不了。民族语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其实语言学习靠氛围,靠环境。我们以前没有电视,本民族老人用民族语言讲故事,讲来讲去,就会语言了。现在给小孩子讲,孩子听不懂。我从小就会傣语,我记得有记忆时候就会傣语,傣语和德昂语一样熟练。现在我这里的小学也有双语教学,如傣语和汉语,但是双语开展不起来,虽然有老师,但是一星期上一节课也没效果。(李××)

第一眼見到李××,他谦虚地说自己普通话不好,想用方言跟研究者交流,但最终他和研究者的对话全程却都是普通话,因为工作原因,他前不久刚去昆明考的普通话。研究者对他的印象是:脚步急速,声音洪亮,普通话水平很高。他非常健谈,滔滔不绝地讲了几个小时的德昂族社会历史文化。当谈到民族语言保护传承时,神情沮丧,因为现在孩子不愿意用民族语交流,民汉双语因各种原因始终开展不起来。“直过民族”群众非常希望自己的民族语言能得到保护和传承,但是语言学习动机和氛围非常重要,即使民族地区很多儿童是民汉双语者或三语者,但他们的民族语学习远不如父母和爷爷奶奶辈。

我们村寨没有小学,被摒到新城,有4、5公里,孩子住校,幼儿园就开始住校。周五接,星期天送,一个初中小学,初中小学距离不远。娃娃普通话说得比成人标准,他们在校说普通话,回家说民族语。我们寨子上也是民族语言,村委会工作场所有时候使用民族语。双语教学,五六年前,我们寨子统一请的一个景颇族语言老师,后面没有办这个双语。现在学校几乎都没有了,民族语在家里说说。现在十几年不会消失,以后就不知道了。(张××)

张××很内敛,不如李××健谈,但是他认为民族语的未来也具有不确定性。在张××家访谈时,正值孩子们放暑假。通过交流发现两个孩子普通话非常熟练,同时也看到他家一面墙上贴满了奖状,诸如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能力的各种奖状,什么“听写大王”“听写优秀奖”和“听默写大王称号”等。研究者细数了一下,墙上奖状多达三四十张。

(二)普通话使用场合有限

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受访对象对目前民族地区民族语、当地汉话和普通话的使用场合进行了描述。“直过民族”群众在家中以本民族语言为主要交流工具,在村寨或集市与当地人交流主要是少数民族语言或当地汉话。只有在当地学校,普通话才成为大家最主要的交流工具。

我们这里农村和城镇的布朗族家庭孩童都会说布朗语,另外孩子进学校都统一说普通话。(金××)

我们村有一千多号人,有一组说的是拉祜语,其他的都是佤语,很少使用普通话,普通话水平低。我在家交流用佤语,街子上用佤语和方言。(鲍×)

我的普通话很熟练,但我们村寨讲普通话的人不多,讲的更多的是民族语和当地方言。我在家和父母说基诺语,出门购物以基诺语为主,也会说汉语方言。(包×)

我住的村子为怒族和傈僳族杂居,傈僳族人口更多,所以村里现在大多不说怒族话,主要转用为傈僳语和汉语,我们说的汉语是当地汉话,普通话在村里使用较少。(妮××)

当问金××是否担心布朗语消失时,他很肯定地告诉研究者“不会”。孩子在家和寨子里都稳定地使用民族语,而且他们家的孩子首先习得的语言就是民族语,他们身边其他人家情况也一样。金××认为会民族语和普通话并不矛盾,现代社会孩子们会双语、三语对他们未来发展更有利。包×毕业论文是关于她所生活的基诺村寨语言生活状况研究的,她觉得这个选题很有意义。妮××虽是怒族,但她和家人说的民族语言都不是怒语,而是转为人口使用较多的傈僳语。她的几个怒族发小因为居住在山上,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和高度的聚居状态,形成了民族语仍为怒语的状态。

(三)老年人普通话水平较低

调查发现民族聚居区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他们接触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机会较少。因老人不会普通话,民族语成了家庭交流的主要媒介。

寨子里老人一句普通话也不会说,五几年的就不会。普通话能交流的就是80后,70后的少一点,我是80后,我们这一批即使不识字,也会说普通话,老年人在寨子上很用不到普通话。(张××)

我家有爷爷、爸爸、妈妈及兄弟姐妹,爷爷、爸爸和兄弟姐妹为怒族,母亲为傈僳族,爷爷、爸爸汉语水平一般,我的兄弟姐妹因受过九年义务教育,汉语熟练。(妮××)

我妻子和我都是独龙族,因为与外地游客接触较多,普通话非常熟练,家有2个孩子,一个上幼儿园,一个上小学二年级,普通话也很熟练。我以前担心孩子不会汉语,经常跟他们说普通话,现在孩子在家说普通话反倒更多,但各家情况也不太相同,有的家庭,孩子在家和长辈交流基本用独龙语。(独××)

独××是独龙族人,汉族的姓氏为“白”。他给研究者的印象是,普通话说得极好且生活乐观上进。很多去独龙江做调查的学者或者做报道的媒体人都喜欢找他帮忙,比如云南大学的一位G姓教授每次去独龙江调研都会联系他。

除了老人以外,部分儿童因为家庭语言环境影响,在读幼儿园前基本不接触普通话,即使幼儿园接触了普通话,但是说普通话机会较少,导致普通话不熟练,影响表达。

我家7口人,家里除了我的普通话水平是二级乙等外,其他家庭成员普通话水平低。我的父母小学文化,哥嫂初中文化,我的侄姑娘和侄儿子为学龄前儿童,他们不会普通话。(鲍×)

社会接触的广度和深度深刻影响着语言需求,这也是语言社会属性的表现之一。语言虽然不是唯一的交際工具,但却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直过民族”老年群体的普通话水平普遍较低,但也有一些老人因为年轻时在外求学或者有去外面工作的经历,普通话水平相对较高。

我会普通话和方言,也会布朗语、佤语、傣语,我当过和尚念过汉书后来辍学去昆明当兵。(金××)

我们这里年轻人普通话水平较高,父母辈也会说普通话,但不流畅,爷爷那一代基本不会普通话,除非年轻时去外面闯荡过。(独××)

(四)普通话培训针对性不强

关于语言扶贫,我们村办了两次,第一次叫“云南省‘直过民族普通话培训”,时间是2019年7月,培训受益人数达300多人;第二次叫“‘直过民族和人口少数民族及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普通话培训”,时间是2021年9月,培训人数有350多人。两次培训地点都选在福贡县阿路底完小,每次培训两个星期。(怒××)

关于普通话培训,各“直过民族”群众普通话培训应进行人员筛选,将青壮年劳力、有电商需求或外出务工的民众普通话培训摆在首要位置,对于学习后还想再学的群众可增加培训次数,最大限度把培训机会留给有需求的群众,避免学习动机不强的学员带来的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

四、制约“直过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普及提高的因素

“直过民族”虽已脱贫,但巩固脱贫成果相比其他地区仍然是一项任务艰巨的工程。通过调查,研究者认为制约“直过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高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受教育程度低

调查发现,“直过民族”地区教育较为落后,对六十岁以上的民众而言,他们受教育程度低,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政策不了解。很多群众不知道普通话和民族语关系,错误地认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就是要消灭少数民族语。调查时就遇到个别群众不理解国家为什么下大力气推广国家通用语言,因而,以通俗易懂的形式给民众讲清我国语言政策非常有必要。

(二)特殊的语言环境

“直过民族”聚居区皆为偏远山区,气候条件差,山高路险,乡村交通极不方便。地理屏障一方面增加了语言之间的差异;另一方面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言语社会。在那些不发达的年代,民族语和当地汉话基本能满足人们交际需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共同语普及提高显得格外迫切。

(三)老年人语言学习能力差

在村寨调查时,研究者发现“直过民族”老年群众的普通话水平最差,对研究者所说的话语,他们表示完全听不懂,需家人用民族语解释。老年人语言能力差,研究者认为有以下原因:一是老年人大脑机能已经很难再习得一门语言;二是交际需要降低,因为他能运用已掌握的语言完成交际需求,重新学习一门语言的愿望不强。虽然这些老年人认为自己不可能再学会普通话,但是却十分鼓励自己的孩子、孙子学习普通话。

(四)培训重量不重质

普通话培训在做到广覆盖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第一,群众人数较多,不能保证每个学员有普通话学习的强烈愿望。第二,对培训学员的需求不了解,无法做到针对性培训,培训效果不佳。第三,对培训了一次还想进一步接受培训的学员,后续培训工作怎么开展缺乏应对机制。普通话培训不仅要注重培训的数量,更要讲究培训的质量,让想学普通话和有普通话迫切需求的群众先学,尤其是青壮年和能在群体中起表率作用的群众应该成为培训主体,以免资源浪费。

五、结语

通过叙事研究方法能较全面地了解到“直过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高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直过民族”受教育程度低影响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宣传力度;特殊的语言环境制约普通话使用场合;老年群体语言学习能力差影响老年人普通话水平;培训重量不重质导致普通话培训针对性不强,效果欠佳。总之,如何在“直过民族”民族地区高质量普及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持语言生态的和谐亟需各方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戴庆厦.语言和民族[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

[2]李宇明.中國语言规划三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3]晓根,刘文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云南直过民族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4]杨林.西南边疆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3.

[5]王春辉.关于语言文字治理现代化的若干思考[J].语言战略研究.2020,5(06):29-36.

[6]文秋芳.国家语言能力研究展望[J].语言战略研究.2022,7(05):7-8.

[7]孙炎.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公平发展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范金梅(1984.5-),女,汉族,安徽芜湖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

猜你喜欢

叙事研究
《守望灯塔》中的悖论叙述模式
教育见习对职前英语教师身份认同影响的叙事研究
我眼中的“长小共同体”
从解构到重构:视域融合中的儿童生活叙事研究
心理学的叙事研究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浅析留学博士的成长发展
音乐教育叙事研究之“叙”的几种类型例说
新时期“娘婿”题材剧中女婿形象刻画研究
叙事研究与阅读反思
初中英语教师实践知识的叙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