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地首场大型艺博会传出信号:市场在“追新”

2023-10-17卢展北京当代

收藏·拍卖 2023年3期
关键词:艺博会个展藏家

文:卢展 图:北京当代

2023 年“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重聚”现场

作为2023年内地第一场大型艺术博览会,北京当代可谓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选择“五一”黄金档,在北京农业展览馆的核心展场位置,展览也较往年有了质的提升,似乎完全替代了之前的竞争对手“艺术北京”,不仅媒体争相报道,各类社交媒体上也汇集了不少博主打卡。

据官方统计:“此次艺博会在四天内迎来了累计4万人次的观众,众多的参与画廊都取得了骄人的销售成绩,来自五湖四海的藏家与新老画廊同场相遇与相识。”但此次官方并未像往年一样官宣销售业绩,虽然笔者在开幕第一天现场看到有些画作贴上红点,也听到很多画廊“买气回归”的好消息,但询问各家画廊销售情况时,大家大多是保持比较中立的态度。相比之前火热的香港巴塞尔,北京当代确实显得相对平和。正如行业人士所说,北京当代的气质和这座城市的艺术生态相似,无论是画廊还是藏家都比较成熟,所以市场更趋于理性化。

北京当代 × 星地中心会客厅

本土画廊的一场狂欢

正如本次艺博会主题“重聚”,今年北京当代是艺术圈久违的齐聚,也让艺术机构得以释放2022 年积压的展览、作品与情绪。本届是北京当代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届,汇集154 家参展机构,参展画廊更是从2018 年的32 家扩充到今天的97 家。

此次艺博会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参展画廊近半数都是首次参加北京当代,我们看到来自全国各地很多不熟悉的新面孔画廊,比如乌鲁木齐的高台当代艺术中心、杭州的清影艺术空间、人可艺术中心,苏州、广州、深圳、合肥等地的新画廊。不同地域的画廊汇集一起,像一个艺术万花筒为我们呈现出不同的审美、不同艺术文化的交流。

杭州的人可艺术中心带来艺术家李秀勤、韩冬、南溪、张浩、陈雨的群展。据人可艺术中心负责人介绍,他们的艺术中心就在西湖边上,虽然此次是第一次参加北京当代,但艺术中心已经在杭州深耕十年之久,代理的艺术家都有一定的藏家基础,VIP开幕当天即有部分作品被预订,价位在6 万多元到百万元不等。同是来自杭州的清影艺术空间,此次带来12 位艺术家的作品,现场布置像是客厅一样,希望给大家带来温馨的感觉,其负责人表示,在销售方面会保持顺其自然的态度。

2023 年“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重聚”现场

从最初创办开始,北京当代就一直强调本土化,此次阵容也代表了本土画廊最全的面貌。同时,画廊在作品选择上,无一例外也往中国本土艺术家倾斜。

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艺术总监鲍栋表示:“在这五届博览会之中,我们有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加入。北京当代一直坚持明确的立场,坚持本土性、策展性,坚持公众思维,坚持给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打造为一个沟通、交流和交易的主场。北京是中国文化的中心,我们相信北京也注定成为中国艺术市场交易的中心。”

此种机制,同时或多或少也带来了一定的审美疲劳。此外,国际高品质画廊的缺席,展场虽然零星出现了草间弥生、奈良美智、Kaws 等名家作品,但多是很小尺幅的版画,不管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略显不足。

艺术家整体年轻化

今年北京当代全方位地展示艺术市场这几年的“追新”趋势,“80 后”“90 后”成为展场主角。

艺术家面孔整体年轻化,不少资深画廊带来年轻艺术家个展项目反响热烈。如展场正中央入口处的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带来了1992 年出生的艺术家王茜瑶个展,巨幅的粉色系抽象绘画作品非常吸引眼球。据画廊负责人郑林介绍,此次王茜瑶个展原本是为去年的北京当代准备的,作品也早就销售一空。虽然时隔一年,但仍然希望呈现给观众。王茜瑶作为近些年在国内外被广泛关注的女性艺术家之一,在今年的香港富艺斯春拍,她的一件作品以42.9万元成交,此次艺博会展位内作品的最高单价在100万元内。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带来了1989 年出生的女性艺术家管玉的个展“岛”,这是艺术家对过去3 年特殊经历的有感而发。画廊负责人夏季风表示:“此次展出的20 多幅作品早在预售时就已经获得非常高的关注,且取得了非常好的销售反馈。作品价格在10 万元上下。其中很多是被艺术家同龄的收藏家收藏。”

站台中国此次带来了出生于1984 年的艺术家汤大尧的个人项目“它们已是猎人”,作品单价在5 万~ 16 万元,开幕当天一半以上的作品已经被预订。

玉兰堂画廊带来的29 位画廊代理/合作的艺术家中绝大部分为“80 后”“90 后”艺术家,VIP 当天已成功售出高瑀的作品《高更在大溪地》,价格超过百万元。

“80 后”“90 后”年轻艺术家的个展大获成功,这表明在相对理性的市场下,暗示了市场对作品年轻性和销售的强烈诉求。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如今市场亦更加趋于理性化,资深画廊带来的“80 后”“90 后”艺术家,作品价格主要集中在20 万元上下和10 万元以内的居多,并不会在价格上就“吓退”藏家。当下正是“80 后”“90 后”艺术家的迅速成长期,很多藏家都把新兴艺术家当成了重点关注对象。毕竟,“买到日后会暴涨的艺术家”这个诱惑是非常大的。

充满无限可能的数字艺术

本次艺博会令人惊喜的是数字艺术板块的呈现,比如“特别艺术项目”就有9 家机构在现场呈现跨越不同领域的创新项目,包括虚拟现实、裸眼3D 技术、算法生成、AI 训练等新兴数字语言与艺术的融合。展位现场不断有宾客驻足,热闹非凡。

当中,还有全国首家亮相的数字画廊——尼欧数字画廊。尼欧数字画廊携手多位艺术家,其中包括陈抱阳、DaDa(笪秋焱)、尼尔斯 · 汉森(Nils Hansen)、克里斯塔 ·金(Krista Kim)、金 · 科根(Gene Kogan)、李木子(MOses Li)、大卫 · 利瑟(David Lisser)、孙羽茜、吴少英(Cindy Ng)等,以最多元的数字化创作语言为来自全球的藏家以及艺术爱好者带来一场科技与艺术的盛宴。

此外,本届艺博会还设置了“数字化”与“互动”环节。北京当代联合尼欧数字、芭莎艺术数字世界,共同推出北京当代万花筒之旅,以当下流行的“点亮”和“打卡”的概念,来解锁与艺博会的互动。观众可以通过手机点开每个徽章,即可查看对应点位位置,之后前往线下实体地点扫码,授权点亮万花筒,更新地图数字资产。全部打卡完成,即可获得由设计师朱砂精心创作的数字藏品。

在以作品销售为目的的艺博会,架上绘画无疑是占据着主导性的比例,敢于在展会大篇幅拥抱当下大热的人工智能和数字艺术话题,无疑是北京当代的一次大胆尝试。

从前两年大热的NFT 艺术、元宇宙,到ChatGPT 等人工智能,我们已经逐步勾勒出了当代数字艺术变革的大概方向。随着科技与艺术的进一步交融,必然会衍变出新的观看方式、思维方式,届时市场能否培养出一批真正的数字艺术藏家,留待时间验证。

“万花筒之旅” :以“点亮”和“打卡”的概念,来解锁与艺博会的互动

2023 年“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重聚”现场数字艺术板块

猜你喜欢

艺博会个展藏家
藏家之友
杨海固个展:浮现
藏家之友
艺博会观察
向京个展
王心耀个展
藏家之友
丁乙个展
藏家之友
如火如荼的艺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