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生物农药对茶谷蛾三龄幼虫室内毒力测定

2023-10-17龙丽雪龚雪娜王雪松罗梓文玉香甩李晓霞龙亚芹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苏云金生物农药稀释液

龙丽雪,龚雪娜,王雪松,罗梓文,玉香甩,李晓霞,龙亚芹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昆明 650201)

茶树[Camellia sinensi(L.)O.Kuntze]是云南省重要的传统优势特色经济作物,云南省属于中国西南茶区,是世界公认的茶树起源中心[1,2]。截至2020年,全省茶叶面积47.98 万hm2。随着茶园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密植现象严重,加之气候条件适宜,导致其虫害十分严重,尤其是鳞翅目类害虫,是云南省乃至全国茶区普遍发生的重要茶树害虫[3,4]。

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Meyr.)又称茶灰木蛾,属鳞翅目(Lepidoptera)谷蛾科(Tineidae),是茶树重要的食叶性害虫之一。在国内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湖南、贵州、台湾等茶区,以及国外印度、印度尼西亚均发生为害[5-8],以幼虫在成熟叶片或老叶上取食吐丝结苞为害。受害轻时茶树叶片形成缺刻、干枯,后期则呈焦枯状;受害重的茶树叶片被吃光,植株似火烧状,光合作用受阻,甚至整株枯死。近几年,茶谷蛾在云南省部分茶区发生为害较重,常将叶片食光仅剩秃枝,为害严重时可使茶树树冠枯萎,树势衰弱难恢复,茶叶产量和品质降低,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9-12]。茶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其质量安全日益受到重视,世界各国及组织均针对茶叶制定了相关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并以此作为贸易技术壁垒限制茶叶的进口,可以说茶叶的质量安全不仅是影响茶叶“健康”属性的关键,也是对外贸易和茶产业健康绿色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13]。因此,在茶树病虫害防治中,考虑防治效果的同时也应关注用药安全问题。随着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目标的确立,绿色发展和质量安全成为云茶发展的核心要素,而云南省茶叶种植主要以中小型企业和农户零散种植为主,在防治技术上存在用药混乱、技术落后等问题。防治茶谷蛾大多采用化学药剂,如15%茚虫威乳油2 500~3 000 倍稀释液、2.5%三氟氯氢菊酯乳油6 000~8 000 倍稀释液、10%氯氰菊酯乳油6 000 倍稀释液、2.5%联苯菊酯乳油3 000 倍稀释液、2.5%溴氰菊酯乳油6 000 倍稀释液喷雾防治,虽然在短期内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然而其长期使用所带来的“3R”问题(农药残留、有害生物再猖獗、有害生物抗药性问题)直接影响茶叶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亟需寻找绿色、安全的药剂对化学农药进行替代和补充,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近年来,在开展云南省茶区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时发现,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昌宁县、凤庆县、临沧市、芒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等均发现茶谷蛾为害,有的茶区如普洱市思茅区倚象镇竜竜村、思茅区南屏镇整碗村、景洪市大渡岗等局部暴发为害,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而茶谷蛾防控措施相关文献报道甚少,因此本试验采用浸叶法,选用短稳杆菌(Empedobacter brevis)、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苜核·苏云菌、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和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5 种生物农药对茶谷蛾3 龄幼虫开展室内毒力测定,筛选有效防治茶谷蛾的生物药剂,以期为田间防治茶谷蛾提供指导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供试的几种生物农药种类、有效成分和生产厂家及其稀释倍数见表1。

1.2 供试虫源

于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整碗村(北纬22°43′46″、东经100°53′59″)采集茶谷蛾幼虫,在室内用新鲜茶叶枝条饲养至化蛹,蛹羽化后的雌蛾交尾后,产卵孵化出的第二代幼虫饲养至3 龄,挑选大小一致、较活跃的3 龄幼虫作为供试虫源。

1.3 试验设计

采用浸叶法,分别测定5 种生物农药对茶谷蛾3龄幼虫的室内毒杀活性,由于苜核·苏云菌为核型多角体病毒与苏云金杆菌的合成药剂,仅进行室内防效测定,不计算其LC50,其余4 种生物农药既进行毒杀活性测定也计算半致死浓度。以灭菌水处理作为对照(CK),每处理重复4 次。将健康的成熟茶叶枝条分别浸入不同处理溶液中30 s 后取出,放置在滤纸上自然晾干,然后用清水湿润的脱脂棉包裹茶树枝条下部保湿,放入培养皿中并接入供试幼虫10头/皿。分别于24、48、72、96 h 后统计供试幼虫死虫数,以毛笔轻触虫体,不再蠕动视为死亡。

1.4 数据处理

计算各处理的死亡率与校正死亡率,公式如下。

用Excel 2016 软件统计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用统计软件SPSS 22.0 计算各药剂不同时间的毒力回归方程、LC50。

2 结果与分析

2.1 五种生物农药对茶谷蛾3 龄幼虫的室内毒杀活性

由图1 可知,5 种生物农药对茶谷蛾3 龄幼虫均有致死作用,其毒杀效果随稀释倍数的增加而降低,且不同药剂不同处理下杀虫效果随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均在48 h 后达最大毒杀作用。

图1 五种生物农药不同稀释倍数处理下对茶谷蛾3 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

8 000 IU/μL 的苏云金杆菌SC 100 倍、300 倍、500 倍、700 倍、900 倍稀释液处理96 h 死亡率均超过50%,100~500 倍稀释液表现出较好的杀虫活性(图1a)。苜核·苏云金SC 500 倍稀释液处理96 h 的校正死亡率为100%,表现出较高的杀虫活性;2 000 倍稀释液处理72、96 h 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5.17%、58.62%(图1b)。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SC 300~500 倍稀释液处理48 h,校正死亡率均超过50%;1 200 倍稀释液和1 500 倍稀释液处理下杀虫活性较差,校正死亡率小于32%(图1c)。100 亿个孢子/mL短稳杆菌100~500 倍稀释液处理96 h,校正死亡率均超过50%;700 倍稀释液和900 倍稀释液处理下杀虫效果较差(图1d)。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C在5 个设置稀释倍数下,杀虫活性弱,其校正死亡率不到30%(图1e)。

2.2 四种生物农药对茶谷蛾3 龄幼虫的毒力效果

由表2 可知,室内测定24 h 后,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对茶谷蛾3 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48.27、3.63×108CFU/mL;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茶谷蛾3 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3.97×106、3.19×107PIB/mL。

表2 四种生物农药对茶谷蛾3 龄幼虫的室内毒力(24 h)

由表3 可知,室内测定48 h 后,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对茶谷蛾3 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29.48、3.78×108CFU/mL;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茶谷蛾3 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3.41×106、2.52×107PIB/mL。

表3 四种生物农药对茶谷蛾3 龄幼虫的室内毒力(48 h)

由表4 可知,室内测定72 h 后,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对茶谷蛾3 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7.34、3.36×107CFU/mL;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茶谷蛾3 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3.06×106、2.27×107PIB/mL。

表4 四种生物农药对茶谷蛾3 龄幼虫的室内毒力(72 h)

由表5 可知,室内测定96 h 后,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对茶谷蛾3 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5.41、2.05×107CFU/mL;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茶谷蛾3 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2.71×106、2.36×107PIB/mL。

表5 四种生物农药对茶谷蛾3 龄幼虫的室内毒力(96 h)

3 小结与讨论

在国内有关茶谷蛾仅见其分布与为害、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发生与环境关系的报道,而鲜见其防治措施的报道。茶谷蛾在云南省年发生4 代,第1 代和第4 代为幼虫主要盛发期,发生较重时,影响树势恢复且可造成茶叶减产40%以上,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10]。因茶谷蛾幼虫隐蔽性极强,初孵幼虫大都在两叶之间吐丝结成虫苞,藏匿其中取食,受惊吓或干扰后,立马落至地面或寻找其他隐蔽场所。除人工捕捉外,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因此,为寻找绿色、安全的防控药剂,本试验选用5 种常见防治鳞翅目害虫的生物农药对茶谷蛾毒杀效果进行比对,试验发现,5 种生物农药对茶谷蛾3 龄幼虫均有毒杀效果,在500 倍稀释液处理下,72~96 h 其毒杀活性大小表现为苜核·苏云菌>苏云金杆菌>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短稳杆菌>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8 000 IU/μL 的苏云金杆菌SC 100~500 倍稀释液处理72 h 表现出较好的杀虫活性,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时间处理下其LC50均小于短稳杆菌,毒力效果大于短稳杆菌。100 亿孢子/mL 短稳杆菌SC 100 倍稀释液处理96 h 的致死率最高,为79.31%,且用药96 h 毒力作用最大。苜核·苏云金SC 500 倍稀释液处理96 h 的校正死亡率为100%,表现出较高的杀虫活性,800 倍稀释液处理72、96 h 致死率均超过85%。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SC 300倍稀释液处理72 h 达最大致死率,为72.41%,毒力测定中用药96 h 后毒力作用最大。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C 300 倍稀释液处理下,致死率为28.57%,杀虫活性较弱,其在用药72 h 后毒力作用最大。

综上,本试验中5 种生物药剂对茶谷蛾3 龄幼虫均有致死作用,其毒杀效果随稀释倍数的增加而降低。推荐苏云金杆菌、苜核·苏云菌、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为下一步田间药效验证首选药剂,且要综合考虑气候、环境因素以及投入成本,以期为提高茶叶经济效益、推动茶园农药减施增效、绿色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苏云金生物农药稀释液
不同稀释液对鸡新城疫活苗免疫效果评价
16000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对桃树梨小食心虫的田间防效
2025年全球生物农药市场规模将达到95亿美金
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治甘蓝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
飞机喷洒苏云金杆菌(Bt)防治美国白蛾效果调研
上海国际生物农药与微生物肥料发酵技术展览会
2015中国植保市场生物农药畅销品牌产品
猪精液常温保存稀释液配方筛选试验研究
生物农药新亮点
不同酶标抗体稀释液对酶标抗体稳定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