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小粒型粳稻‘武香粳113’的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2023-10-17宋学堂陈露高海林张兆成

上海农业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香粳秧田株系

宋学堂 陈露 高海林 张兆成

(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常州 213175)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稻米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广大育种者的育种目标逐渐由数量型向品质食味型转变。目前,江苏省大面积推广的优质稻米品种如‘南粳9108’‘南粳46’‘南粳5055’等,其米粒外观呈半透明的“云雾”状,介于常规稻米和糯米之间,被称为“阴糯”或“软米”,其中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低,米饭软糯、口感顺滑,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1-3]。但是,江苏省优质软米品种的遗传资源单一,阴糯品种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为此,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积极引进了新的种质资源。例如,21世纪初,相关学者从日本引进优质水稻品种‘农13’,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对其进行改良,选育了中间材料香软玉,但是该材料因高感稻瘟病,无法通过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3 年春,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以自主选育、高抗稻瘟病的中间材料武粳7059(武粳13/宁粳4 号)为父本,以优良食味品系香软玉为母本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了食味品质优、综合性状好的迟熟中粳稻品种‘武香粳113’,2020 年该品种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200040),经鉴定,该品种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地区及宁镇扬丘陵地区种植。

‘武香粳113’稻米品质优异,2020年,‘武香粳113’ 荣获第五届“盱眙龙虾香米”杯“江苏好大米”品鉴活动银奖;2021年,经江苏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推荐,‘武香粳113’为江苏省因地制宜试种的优良食味品种。在此背景下,为促进‘武香粳113’在江苏省及其周边地区的推广种植,笔者拟对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介绍,以供相关种植户参考借鉴。

1 ‘武香粳113’的选育经过

为培育不同于南粳系列品种的软米新品种,2013 年春,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以优质软米品系香软玉(日本水稻品种‘农13’改良后得到的稳定品系)为母本、高抗稻瘟病的中间材料武粳7059为父本杂交;2013 年正季,种植F1代;2014 年春,在海南省种植大群体F2代3 000 株左右,选择株型紧凑、丰产性好的株系488株,室内调查米质,选择小粒型“云雾状”单株208 株;2014 年夏,在武进区种植F3代208个株系,定向选择小粒型的单株,再经过室内米质筛选[4-5];2015年春,继续南繁,种植F4代82 个株系,最后选留50 个株系,正季种植F5代50 个株系,利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配制的稻瘟病菌液接种鉴定,已稳定的6号株系的株型、粒型、香味最接近香软玉,稻瘟病抗性达中抗以上等级,继续选留5 个株系;2016 年春,在海南省种植5 个株系,3号株系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株型、粒型最接近母本,选留3 个全株,经过室内磨米调查,1 号全株米质外观无心腹白,粒型较小,千粒质量为23.5 g,进入2017 年正季鉴定圃,田间编号17113,经鉴定,其产量和抗性均较为突出;2018 年,命名中江粳113,参加江苏省联合体区域试验,综合表现突出,且稻米经过江苏省种子站组织专家品尝鉴定,获得高分,排名第2;2019 年,中江粳113 破格同步参加区域试验与生产试验,均表现较好;2020 年,通过了江苏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200040),定名为‘武香粳113’。‘武香粳113’的具体选育经过见图1。

图1 ‘武香粳113’的选育经过

2 ‘武香粳113’的特征特性

2.1 主要农艺性状与形态特征

‘武香粳113’属迟熟中粳水稻品种,2018 年—2019 年参加江苏省水稻联合体迟熟中粳区域试验,‘武香粳113’的全生育期平均为147.7 d,比对照品种‘淮稻5 号’早熟1.3 d,有效穗数为347.3 万穗/hm2,株高为95.5 cm,每穗总粒数为141.2 粒,每穗实粒数为129.2 粒,结实率为91.5%,千粒质量为24.6 g;2019 年同步参加江苏省水稻联合体迟熟中粳生产试验,‘武香粳113’的农艺性状表现仍较好。见表1。

表1 ‘武香粳113’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情况

2.2 产 量

2018 年参加江苏省水稻联合体迟熟中粳区域试验,‘武香粳113’的平均产量为10 245.0 kg/hm2,2019 年参加中江种业联合体区域试验,‘武香粳113’的平均产量为10 568.7 kg/hm2,两年区域试验的平均产量为10 406.9 kg/hm2,较对照品种‘淮稻5 号’增产5.53%;2019年参加中江种业联合体生产试验, ‘武香粳113’的平均产量为10 558.1 kg/hm2,较对照品种‘淮稻5 号’增产4.88%。见表1。

2.3 稻米品质

2019 年2 月,江苏省种子站组织专家测评37 个粳稻品种的稻米,分6组进行品尝,‘武香粳113’获得0.96 分,小组排名第2,在所有参评品种中位居第2 位。2018 年—2019 年,经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试,‘武香粳113’的稻米品质表现较好,其中,2019 年的稻米糙米率为84.50%、整精米率为74.80%、垩白粒率为34%、垩白度为8.40%、胶稠度为88 mm、直链淀粉含量为11.10%、长宽比为1.5。见表2。

表2 ‘武香粳113’的稻米品质检测结果

2.4 抗 性

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进行抗性鉴定,‘武香粳113’的抗性表现较好。其中,2019年‘武香粳113’对苗瘟病和叶瘟病均表现为免疫(病级均为0级);对穗颈瘟的抗性综合指数为4.75,穗颈瘟病级为3级;对白叶枯病的4个致病性代表菌株(浙173、 PX079、JS49-6、KS-6-6)均表现为中抗(病级均为3 级)[2-3];对纹枯病表现为抗;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级别为3 级,条纹叶枯病发病率为14.29%。见表3。

表3 ‘武香粳113’的抗性表现

3 ‘武香粳113’的栽培技术要点

‘武香粳113’属迟熟中粳水稻品种,穗型较大,分蘖力中等,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适宜在苏中地区及宁镇扬丘陵地区采用育秧移栽栽培模式。由于该品种穗型较大,且有两次灌浆现象,故在高产栽培时,需在适宜穗数的基础上,巧施穗肥,以提高结实率[5]。

3.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若采用秧田水育秧种植方式,‘武香粳113’一般于5 月中旬播种,移栽时秧龄在26 d 左右、不超过30 d,秧田播种量为350 kg/hm2左右。为培育壮秧,秧田施用俄罗斯复合肥525 kg/hm2作基肥,在秧苗1 叶1 心期施用尿素75 kg/hm2作断奶肥,在3~4 叶期施用尿素225 kg/hm2作接力肥,移栽前施用尿素225 kg/hm2作起身肥,且秧田期间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若采用基质硬盘育秧种植方式,‘武香粳113’适宜在5月23日前后播种,播种量为100~120 g/盘,移栽时秧龄为18~20 d。育秧期间,需做好秧苗管理,以培育壮苗。

3.2 合理密植

‘武香粳113’为大穗型品种,分蘖力中等,人工插秧种植的株行距宜为13 cm×25 cm,每丛插3~4 苗,基本苗数控制在105 万~120 万苗/hm2;机插秧种植的株行距为13 cm×30 cm,栽插密度为25.5 万~27.0 万穴/hm2,每穴插4 苗左右。

3.3 合理肥料运筹

‘武香粳113’因灌浆速度慢,每667 m2总施氮量(折纯)宜掌握在16 kg 左右,并注意磷肥和钾肥的配合施用;同时,施肥以基肥施用为主,适量追施分蘖肥,少施穗肥[4],如需施穗肥,最好在主茎叶龄余数为3.0~3.5 叶时一次性施用,做到促保兼顾。具体施肥措施为:大田每667 m2施用俄罗斯复合肥25 kg、碳铵80 kg 作基肥;在秧苗移栽后3~5 d、返青后施分蘖肥,每667 m2施用尿素12.5 kg(拌除草剂施用),然后浅水灌溉促早发;对于地力较差的田块,可少量补施穗肥。

3.4 加强病虫害防治

依据当地植保部门意见进行病虫害防治。值得注意的是,在播种前要坚持药剂浸种,以防止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的发生;在秧田期要重点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等病虫害;在大田期要重点防治纹枯病和螟虫;对于稻瘟病重发的田块,要在科学使用破口药的同时加用三环唑防治穗颈瘟。

3.5 及时收获

‘武香粳113’穗型较大,灌浆较慢,不能过早收获,但也不能太晚收获,以免影响稻米品质,以在蜡熟期收获为宜,且收获不宜在早晨露水过大时进行,以免引起穗发芽的现象。

猜你喜欢

香粳秧田株系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应用及对水稻的影响
过表达NtMYB4a基因增强烟草抗旱能力
香粳糯低产原因及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感怀
嫦娥5号返回式试验卫星小麦育种材料研究进展情况
绿肥茬早熟优质机插水稻新品种(系)的引种与筛选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条纹叶枯病香粳品种‘沪香粳106’
衢州椪柑变异株系—黄皮椪柑相关特性研究
黑龙江省香粳型水稻遗传背景分析
水稻机插秧育秧须选好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