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主题学习 赋能未来体育教育
2023-10-17孙卫华
文/孙卫华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对原有的课程内容结构进行了优化,为加强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特设立了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并要求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根据《课程方案》要求,义务教育阶段新授课总课时数共9522课时,其中体育与健康学科占10%~11%,即952~1047课时,据此,每学年应至少开设11~12课时跨学科主题学习。
体育与健康学科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方法和价值观,设置有助于实现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国防教育相结合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在体育与健康学科中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紧密围绕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进行,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通过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施,有效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不同于教师已经习惯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大胆地将课堂主动权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提出和发现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最终解决问题。这一步至关重要,看似很简单的事情,但是教师和学生都习惯了“我教你学”的方式,改变起来需要更多的勇气和探索精神。在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时教师需要一个相对成熟的范式,并根据范式先从模仿入手,逐渐过渡到创新性的设计。我们可以通过“四步推进法”这个范式来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即提出与解构问题、确定主题与任务、学习与创造、成果展示四个步骤。
第一步:提出与解构问题。问题的提出是指基于一定的问题情境发现真实的学科问题,并通过师生共同讨论解构出符合跨学科主题学习特征的、开放的、复杂的体育问题的过程。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这正是未来教育所关注的问题。
第二步:确定主题与任务。“确定主题与任务”是继“提出与解构问题”后又一个重要的实施环节,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基于问题的分析和需求,又要为后续的学习和创造做好准备。“确定主题与任务”是设计和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重要依据和指导。它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预设学习成果等,也可以帮助学生规划设计自身的学习计划。
第三步:学习与创造。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能力培养的过程,可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与合作学习结合的形式展开。学习方式适合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式学习方式”或者“问题式学习方式”,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实现“做中学”、“用中学”和“创中学”。
第四步:成果展示与分享。跨学科主题学习最终学生要形成公开的、有质量的成果,并在多种群体中进行交流与分享,对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起到建设性的作用,并达到迁移解决同类相关问题的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成果分享,检验学生是否逐渐形成了跨学科思维,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聚焦问题、以终为始、注重关联、善用资源、协同合作的习惯。